大人的地圖學

大人的地圖學
定價:590
NT $ 370 ~ 467
  • 作者:安.魯尼
  • 原文作者:Anne Rooney
  • 譯者:馮奕達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6-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47646
  • ISBN13:9789570847642
  • 裝訂:平裝 / 192頁 / 22.5 x 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126幅古今中外珍貴地圖,絕美收藏!
前所未有的視覺饗宴、知性震撼,
帶領你展開一段穿越時間、橫跨空間的心靈壯遊。
  
  收錄:都靈莎草紙、色拉壁畫、大明一統志、達文西手繪地圖、馬王堆絲綢地圖、耶路撒冷朝聖地圖、苜蓿草地圖、地球蘋果、禹跡圖、倫敦地鐵路線圖、以及「既嚴肅又滑稽的戰爭地圖」等珍貴地圖。
  
  1.從最古老到最現代:從兩萬五千年前的巴夫洛夫猛獁象牙地圖,到最新的NASA衛星影像地圖。

  2.囊括各種不同功能:從刻在埃及棺木裡的通往冥府之路地圖,到二次大戰時飛行員隨身攜帶的逃生地圖手帕。
  
  3.展現不同民族的製圖風格:非洲盧巴人用珠貝鑲在木板上的「盧卡莎」、中國宋朝時以五千個網格所繪製的〈禹貢圖〉、中美洲阿茲提克人結合時間和空間的《曼多撒手抄本》、格陵蘭的因紐特人用木塊雕刻的海岸線地形圖……。

  4.記錄新大陸的發現:從最早發現巴西海岸的「坎蒂諾世界平面圖」,到偽稱比哥倫布更早發現美洲的「文蘭地圖」;從出現在約翰‧布勞地圖中的澳洲西岸,到1906年才第一次被完整畫出的南極洲……。
  
  地圖勾勒出人們生活的周遭環境,也為人們指引方向,帶我們前往未曾到訪的地方,也引領我們踏上安全回家的路。
  地圖記錄下探險家行腳的足跡,成為後人前進開發的根據,也為安坐家中的觀者,描繪出一幅幅想像的國度。
  
  然而,我們很少思考問題如:
  空間沒有上下之分,但我們呈現的世界為何以北方為上?格陵蘭的大小其實只有非洲的十四分之一,但我們為何讓格陵蘭看來幾乎跟非洲一樣大?為什麼我們會畫上一棟棟的建築,卻很少畫出一棵棵的樹木?
  
  《大人的地圖學》所呈現的,即是人類一直以來如何想像世界,想像自己在世界中身處位置的故事。每一張地圖為了讓讀者能理解,圖上使用的必定是讀者熟知的慣例。我們對自己繪製地圖的圖例,已經熟到視為理所當然。直到不得不面對其他在時間上、空間上經常與我們相去甚遠的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製圖慣例時,我們才明白自己的習慣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
  
  回顧地圖的歷史,從以前雕刻在象牙、石頭、木頭上;畫在紙莎草紙、絲綢布、獸皮、樹纖維,到現在用電腦是製成3D影像,隨著時代變遷,地圖繪製者總運用身邊不同的物質來繪製地圖。地圖的出現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及用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尋找路,也能反映出時代當下所關注的事物及偏好,紀錄當時的土地所有權或發現,如:描述景色及文化歷史的阿茲特克圖、可看出地形的中世紀航海圖、顯示帝國強佔土地的殖民地圖。此外,它還能被用做農業或是礦業的輔助工具,甚至變成一個政治工具。
  
  《大人的地圖學》匯集了地圖發明初始至今,獨具重要性的特色作品:
  ‧中美洲阿茲提克人的地圖結合了時間(歷史)與空間的表徵,將傳說事件與場所結合在圖中。
  ‧非洲盧巴人的地圖「盧卡莎」,是在木板上綴以珠子和貝殼,用以記錄下酋長在旅途中所走過的風景。
  ‧北美洲的阿爾剛京族人,不像西歐的入侵者那樣需要永久性的紀錄,而是在泥土地上畫地圖,日曬雨淋後就隨風而逝。
  ‧十三世紀出現的波特蘭型海圖,呈現出航海羅盤在特定地點所指出的三十二個方向,指引船隻在海上航行。
  ‧地圖上出現的巨大章魚,代表俄羅斯帝國的邪惡勢力,將觸角伸展向土耳其、波斯與波蘭。
  ‧世界第一張鳥瞰圖,描繪威尼斯的城市,那是人第一次從上空中鳥瞰,跳脫以往只能從斜面看自己的城市。
  ‧世界第一本附插圖的旅遊書,是前往耶路撒冷朝聖之旅的地圖,而旅遊地圖其實不僅是給想要前往當地的人讀,更多時候是給無法去旅行的人冥想之用。
  ‧17世紀倫敦遭遇大火後,都市計畫的設計圖上有著鳳凰的圖騰象徵著浴火重生,但最終卻因為忽略城市實際的地形,導致只能將此圖停留於想像中的城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魯尼(Anne Rooney)


  在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拿到博士學位,專研中世紀文學。曾經研究並教授中世紀的英國和法國文學,目前為專職作家,定居劍橋。

  為各種年齡層的大小孩子及成人寫書,內容廣泛,包括科學、藝術、文學和歷史。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作有《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世界帝國二千年》、《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等書。
 
 

目錄

引言
第一章:此處是我家
第二章:攀山過海
第三章:探索與擴張
第四章:全球視野
第五章:主題地圖與特殊用途
地圖譯名對照
 
 

引言(節錄)

  「若說過去曾有人乘船渡過整片廣袤的海洋,從世界的此端前往彼端──這話也說得太荒唐了。」──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上帝之城》,西元五世紀

  若要現代人從能夠「在幾小時之內就跨越遼闊的海洋」,「從太空看全世界」的有利之處,去重現奧古斯丁同時代人的感受──這可不是容易的事。不光「渡過大海」的想法令人難以置信,當時的人就連自己居住地的輪廓都不甚明瞭;何況在家園之外還有未知的土地,是未知奇景的所在。

  《大人的地圖學》所呈現的,即是人類一直以來如何想像世界,想像自己在世界中身處位置的故事。每一張地圖為了讓其讀者能理解,圖上使用的必定是讀者熟知的慣例。我們對自己繪製地圖的圖例,已經熟到視為理所當然。直到不得不面對其他在時間上、空間上經常與我們相去甚遠的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製圖慣例時,我們才明白自己的習慣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空間沒有上下之分,但我們呈現的世界為何以北方為上?格陵蘭的大小其實只有非洲的十四分之一,但我們為何讓格陵蘭看來幾乎跟非洲一樣大?為什麼我們會畫上一棟棟的建築,卻很少畫出一棵棵的樹木?

  什麼是地圖?

  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寫過一則小故事,題目叫〈論科學中的精確性〉,講的是「一張全帝國的地圖,地圖的大小就跟這個帝國一樣,每一處都能互相對應」。理論上,這是張完美的地圖,但實際上卻不然,這張地圖根本無法使用。地圖並非地貌的精準複製,不是說把地圖放大來看,就會跟圖上繪製的地區一模一樣。象徵性的圖例讓地圖有別於實物,而圖例不僅限制地圖只具有摹仿功效,也讓地圖可資使用。

  地圖可以按照比例,也可以不按比例繪製。圖上的地區能夠從俯瞰的角度呈現,彷彿直接從每一處地景的上空來觀察(這也意味著可以從無限多的角度來看這張地圖),或是從制高點斜望下看的樣子來表現。但如果從地面的高度來看該地區,以立面圖的方式呈現建築物,我們就有可能在還沒回答「什麼是地圖」、「我們希望地圖長什麼樣子」的問題之前,就直接去質疑「這真的是地圖嗎」。身為現代的地圖使用者,我們都期待在地圖上找到道路,或是看出地形地貌。地圖經常能在我們造訪某地時,告訴我們在當地會碰上什麼。但地圖其實不盡然如此。阿茲提克人畫的地圖展現了一種風格極為獨特的地景圖象,同時還納入了他們的文化歷史(見頁33)。馬紹爾群島居民用木棍和貝殼來造地圖,據以記錄對領航員相當重要的洋流,但圖上卻沒有呈現出任何貌似可能的海域(見頁182)。比起地形起伏,歐洲中世紀製作地圖的人更著重於記錄信仰的地理分佈與世界的歷史。

  為什麼要畫地圖?

  地圖可以用來幫你找路、為別人指路、記錄土地的所有權或發現,還能用來輔助耕地、採礦等產業,甚至當作政治工具使用。我們今天雖然將所有這些五花八門的用途放在一起談,但無論是伊斯蘭信仰出現以前的阿拉伯語,或是中古歐洲諸語言,都沒有某個單獨的詞能用來指稱「地圖」,這也意味著上述民族並不認為幾種呈現海洋與陸地的不同方式之間有任何關連。

  無論人們怎麼主張,地圖其實從來就不曾展現出世界的「真實」樣貌。光是「在一張平面的地圖上呈現球體表面」的做法,就必然會帶來扭曲。

  「追尋『真實』」本身就能當作政治工具來使用。1582年,麥可.盧克(Michael Lok,見頁6) 繪製的地圖呈現出簡化過的北美洲,但沒有納入當時人們已知的加拿大西北部。盧克的目的在於鼓勵人們投資探險、勘察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以及殖民北美洲部分地區的行動。1490年,恩里克斯.馬爾特盧斯(Henricus Martellus)則將非洲的南方拉長(見頁138-9),這或許是有意支持哥倫布西航的論點(讓繞行非洲的旅程看來比實際來得長)。而最膽大包天的地圖利用案例,或許能從1529 年時迪歐哥.利貝羅(Diogo Ribeiro)的世界地圖中找到:西班牙與葡萄牙之間有一條劃分太平洋的議定界線,而利貝羅把香料群島(Spice Islands,即摩鹿加群島﹝Moluccas﹞)畫到了西班牙的這一側。摩鹿加群島實際上位於葡萄牙側,但利貝羅的地圖得到人們的認可,群島也成了西班牙領土。幾個世紀的時間裡,都沒有人拆穿這場騙局。

  無論是否有意為之,地圖同樣也記錄下了時間中的某一刻。頁184的密西西比河河道變遷圖,就能提醒我們地貌的變化無常。人們傾向於認為先祖們在地圖上所畫的世界,和我們今天居住的是同一個世界,但物會換、星會移。早期的東盎格利亞(East Anglia)諸地圖將伊利(Ely)畫為島嶼,大部分的芬蘭區(Fenland)都位於水下。而在火山爆發前後所繪的地圖,同樣也顯示出爆發所形成的島嶼和環礁。

  如何繪製地圖

  最早期的地圖所呈現的,是人們所見的周遭土地。要描繪其近郊以外的世界,就得仰賴旅人的口耳相傳、神話,以及猜測。測量法是第一種應用在地圖繪製上的方法,而頭一回測量地球的嘗試,則是由古希臘人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 在西元前200年前後所進行的。至於發展出經緯線、作為一套標定地球上特定地點的方法,埃拉托斯特尼同樣也是第一人。

  古人懂得以簡單的繩索與重物為工具的勘測技術,西元前2700年時的埃及就已經開始使用。羅馬人有專業的測量員。雄心勃勃的普丁格地圖(Tabula Peutingeriana,頁64-5)便繪出了整個羅馬帝國超過十萬公里長的道路。1615年,荷蘭數學家威理博.司乃耳(Willebrord Snellius) 引進了一種以量測過的三角形來繪製地圖的方法, 即三角測量。這也讓從卡西尼家族(Cassini)的法蘭西地圖(頁48-9)起頭的大規模全國繪圖計畫得已成真。經緯儀在十八世紀的發展,也讓人預見內陸地圖繪製的進一步革新,讓人們得以測量垂直面與水平面上的角度,地圖上也因此能標出海拔高度。印度的大三角測量計畫(Great Trigonometric Survey) 始於1801年,是首次在地圖上標出並命名埃佛勒斯峰。

  到了海上,製圖與測量所面臨的挑戰則大不相同。海上沒有足以做精確測量之用的參照點,地球的曲度也打亂了對長距離與方位的測量。根據正午太陽的位置與對照表來測量緯度比較容易,但測量經度就需要測量用的基準點。長距離航海時無法精準導航,造成了層出不窮的悲劇,經度計算因此成為迫切的問題,人們也在十七至十九世紀間提出、嘗試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法。
 
 

內容連載

第一章:此處是我家

在最早的地圖上,畫的必然是地方的範圍──
繪製地圖的人就居住在那些風景與聚落中。
無論是為了航海,或是記錄土地所有權,描述週遭環境的這股衝動都能回溯到數千年以前。人們很難肯定最早的一些可能是地圖的人造物確實就是地圖:它們究竟是曲折的圖案,是幾何圖形,還是在描繪河川、山丘與房舍?後來,人們開始勾勒、銘刻,或是雕刻出自家聚落與城市的規畫圖,當地的河川與他們行船過的海岸,以及對他們來說深具特殊宗教重要性的場所。十六世紀以來,城市居民的榮譽感成為歐洲地區地圖製作的動力,人們用鉅細靡遺的城市平面圖來歌頌新舊都心的力量與優越。到了十八世紀後,手握新誕生的探勘與測量技術,地區性的地圖也隨著第一份全國性大規模繪圖計畫而走向更大的規模。
 
巴夫洛夫,猛獁象牙地圖
刻在猛獁象長牙上的到底是不是張地圖?專家對此眾說紛紜。倘若是,那就是現存最古老的地圖,其時間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這張地圖約製作於25,000年前,地點靠近今天的捷克共和國境內的巴夫洛夫地區。主張它是地圖的人,說上面呈現了塔亞河(Dyje)的蜿蜒,以及滿是岩石的帕夫洛斯斯克(Pavlovske)山頭。山脊與山坡上沖蝕的溝壑同樣清晰可辨。圖中有個圓圈中帶有半圓的花紋,則被詮釋為雕刻者的聚落或房子。據說,這張圖頗能與象牙出土當地由北往南看的地景吻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3
    $370
  2. 新書
    7
    $413
  3. 新書
    75
    $443
  4. 新書
    79
    $466
  5. 新書
    79
    $466
  6. 新書
    79
    $466
  7. 新書
    79
    $466
  8. 新書
    79
    $466
  9. 新書
    79
    $466
  10. 新書
    79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