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魏晉南北朝

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魏晉南北朝
定價:440
NT $ 305 ~ 396
  • 作者:馬積高.黃鈞
  • 出版社:萬卷樓
  • 出版日期:1998-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391745
  • ISBN13:9789577391742
  • 裝訂:平裝 / 511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概 說 「先秦」這個概念,是指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歷史進程,它的上限沒有明顯的界定。大致包括我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三個歷史階段。先秦文學就是指這一漫長歷史進程的文學。 (一)社會文化和文學的起源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依據原始人群、母系氏族以及父系氏族的文化遺存證實,至遲五十萬年以前,遠山人類便已勞動、生息、繁衍在中國的士地上。古書裡保留的關於遠古的許多傳說,如:有巢氏「橫木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鑽木取火,以化腥躁」《韓非子.五蠹》,伏義民「作結繩中用網罟,以佃以漁」,神農氏「斫木為耜,輮木為耒」見《周易.繫辭下》。大約都是從原始人群到母系氏族社會的進程中遠古人類所留下的影子,關於黃帝、顓碩、帝嚳、唐堯、虞舜的傳說,大約反映了四五千年前父系氏族的面貌。堯舜禪選,可能是當時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情形。儒家依靠這些傳說,稱頌當時是「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在漫長的原始社會裡,人們以極簡陋的工具從事勞動,獲取生活資料,同時也開始創造人類最初的遠古文化。在已被發現的遠古社會遺存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產生於距今五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會末期,以彩陶為代表的「仰韶文化」和距今四干多年前父系氏族社會時期,以黑陶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龍山文化」。「這兩文化的遺存中.我們除發現有大量石刀、石鏟等生產工具外,還發現「當時占重要地位的手工業品.種類繁多的陶器,並顯示出由最初的純粹手作到後來實行輪作技術的進程。由「彩陶」到「黑陶」,設計和製作愈來愈精美,既有實用價值,也有審美價值。陶器上面的各種植物花紋和幾何固案、飛禽走獸的圖畫,無疑是遠古人類在長期採集、種值以及狩獵活動中對自然仔細觀察的結果。由此可知,人類最初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內容是與他們的勞動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原始人類既然創造「遠古文化。其中當然包括「反映原始人類精神生活的文學。只是由於年代久遠,當時沒有文字記載,這類原始的文學人都亡佚,流傳至今的以只有見於古代典籍中的少量原始歌謠和神話。原始歌謠產生於原始人類的生產勞動過程中,是為了協調勞動動作、鼓舞勞動情緒隨口唱出來的,它算是最早出現的文學樣式。同時,在原始社會裡,由於生產低下,人們對周圍的自然現象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在自然災害面前感到束手無策。因而便以幻想的形式來解釋自然和表達他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願望,這樣就產生了神話。可見,原始歌謠和神話與當時的現實生活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還可推測到:由於原始人類的群居生活和集體勞動,決定它的文學藝術活動一般都是集體的;又由於那時既沒有文宇,他沒有社會分工。文學就只有口頭創作,沒有書面創作;只有文學和其他藝術,如詩歌和音樂、舞蹈互相結合的形式,沒有單純的文學作品獨立存在;由於原始文學是適應勞動的需要而產生的,故往往帶有某種功利觀點;當時社會還沒有分裂為對立的階級,所以那時的文學一般只存在與自然鬥爭的內容,沒有階級性內容。集體性、口頭性、綜合性、功利性。便是原始文學的特點。
 

目錄

修訂版前言第一編 先秦文學院上古~公元221年概 說 第一章 上古文學第一節 文學的起源與原始歌謠第二節 古代神話 第二章 詩經第一節 關於《詩經》第二節 國風第三節 雅頌 第四節 《詩經》的藝術成就第五節 《詩經》對後代文學的影響第三章 歷史散文第一節 散文的萌芽和發展 第二節 《左傳》、《國語》第三節 《戰國策》 第四章 諸子散文第一節 《論語》、《墨子》 第二節 《孟子》 第三節 《老子》、《莊子》第四節 《苟子》、《韓非子》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第一節 關於楚辭第二節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第三節 《離騷》第四節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節 屈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第六節 宋玉第二編秦漢(公元221~189)概 說 第一章 漢代辭賦 第一節 漢代辭賦的繁榮和特點 第二節 西漢初的辭賦第三節 西漢中期辭賦第四節 西漢末至東漢初的辭賦第五節 東漢中後期辭賦 第六節 漢賦的歷史地位與影響第二章 漢代政論哲理散文和書信第—節 漢代政論哲理散文的特色第二節 秦代及西漢前、中期的政論哲理散文第三節 西漢後期的政論哲理散文第四節 東漢前期的政論哲理散文第五節 東漢後期的政論哲理散文第六節 書信體散文第三章 司馬遷《史記》與漢代歷史散文第一節 漢代歷史散文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第三節 《史記》的思想內容及其史學價值第四節 《史記》的文學成就及其影響第五節 《漢書》第六節 漢代的雜史雜傳 第四章 漢樂府民歌 第一節 關於樂府 第二節 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第三節 漢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和影響第五章 漢代文人詩 第一節 漢代立人詩的狀況第二節 五言詩的興起 第三節 《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概 說 第一章 建安詩人第一節 建安文學的繁榮 第二節 曹操、曹丕 第三節 曹植 第四節 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 魏末與晉代詩歌 第一節 正始詩人阮籍和嵇康第二節 陸機、潘岳、左思與西晉詩人第三節 劉琨、郭璞與東晉玄言詩人 第三章 陶淵明第一節 陶淵明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節 陶淵明詩歌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第三節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第四章 南北朝詩人第一節 謝靈運與山水詩第二節 鮑照與七言詩 第三節 沈約、謝肺和新體詩 第四節 梁、陳詩人和宮體詩 第五節 北朝詩人與庚信 第五章 東晉、南北朝樂府民歌第一節 東晉、南朝樂府民歌第二節 北朝樂府民歌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辭賦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辭賦的特點第二節 建安和正始辭賦第三節 晉代辭賦第四節 宋代辭賦第五節 齊、梁、陳辭賦 第六節 北朝辭賦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拼文與散文第一節 駢文的特點與形式第二節 建安曹魏時期的朗丈與散文第三節 晉代的駢文與散文第四節 南朝的駢文與散文 第五節 北朝的駢文與散文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第一節 小說溯源 第二節 志怪小說與《搜神記》第三節 軼事小說與《世說新語
 

前言 自本世紀初,林傳甲(字歸雲,公元1877一l921年。福建閩縣人),黃人(字幕庵,公元1886~1913年,江蘇常熟人)分別開始編寫《 中國文學史 》 ,迄今近百年以來,國人編寫出版的本國文學通史。估計當在二百左右。這些文學史著作,雖精、粗、因、削的程度不一,大能適應當時的某種需要並為後出者提供借鑒 ; 但亦隨著時問的推移而逐步縮小其價值。這原因就在於古代文學並非圖解民族史或社會史的文獻,它永遠不會如同其他歷史資料那樣成為過去。   正如英國詩人艾略特(公元1888~1965)所說的:「從荷馬以來的整個歐洲文學都是同時並存著的,並比構成一個同時並存的秩序。」(《傳統與個人天才》)我們也可以說:從《詩經》以來的整個中國文學也是同時並存著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讀者、批評家和研究者對它們的看法是不盡相同的,解釋、批評和鑒賞和過程,一直都在不斷地更新著。一部文學史除了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和總結之外,還必須反映出當代人對古代文學研究的最新收穫和最高成就。這也就還是文學史需要不斷地重構和改寫的最主要原因。 近一個時期.找國史想界、學術界空前活躍。各種新科學方法的吸收與運用。把中國文學中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舊的研究課題深人了,新的研究課題不斷出現,隨著各種新理論、新思潮的湧入,各種交叉學科的發展所呈現的文學史與相關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以及由此帶來的理論思維與研究方法的新變化.使中國文學史研究領域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展,對整個文學史從微觀到宏觀的許多門題都有新的突破。然而,國內大多數高校文科採用的教材仍是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那兩部在當時頗具權威性的文學史。作為產生於一定歷史階段的學術著作,這兩部文學史確實產生過積極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學術缺陷已經愈來愈明顯。因此,編寫一部新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文學通史教材,已經成為現實需求和時代呼聲,也是高校教學之急需。 同人等長期從事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工作,深知一部教材對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不揣才識淺陋,於一九九二年編寫了言這套《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同年五月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並向全國發行。四年多來,承篆各地高校文科廣大師生厚愛,競相採用作為教材,四年之間,印行四次。任使用過程中。廣大師生和讀者也向我們提出不少批評和建議,對書中的一些錯誤和不夠完善之處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根據這些意義意見,我們對全書作了一次認真的修訂。今特將修訂版首先交由台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用繁體字編排出版發行(分為1、2、3、4冊)。 重編中國文學史是一項極其繁難艱鉅的工程,我們所作的努力僅僅是一種試探,目的在於比一部適應二十一世紀新形勢需要的嶄新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誕生作出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在編寫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其中有些是帶全局性的和有爭議的,對此,我們力求表明白已的觀點和態度,以體現本書的特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9
    $305
  2. 二手書
    7
    $310
  3. 二手書
    72
    $318
  4. 新書
    9
    $396
  5. 新書
    9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