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亞洲建築散步

漢寶德亞洲建築散步
定價:300
NT $ 270
  • 作者:漢寶德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06-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43248
  • ISBN13:9789574443246
  • 裝訂:平裝 / 216頁 / 12k菊 / 19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曾到過哪幾個亞洲國家?你是否曾在一站一站的旅程中,仔細欣賞過那些國家的美麗建築?

  建築美學大師漢寶德,醉心於古文物、古建築,他在旅遊亞洲建築之時,一方面尋幽探勝,一方面尋找失落的文化源頭。漢寶德以精要且真切的文字,娓娓道出亞洲建築背後曲折動人的故事及各地文化,帶領有心窺探建築堂奧的讀者一起尋幽訪古,走一趟亞洲建築的深度之旅。

  本書結集漢寶德因景生情的感懷之作,以優美的散文,搭配精緻的攝影圖片,走訪中國圓明園、大足石窟、柬普寨吳哥窟、韓國濟州、印度塔姬瑪哈陵等十二處亞洲古建築。

本書特色

★繼暢銷作《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後,漢寶德全新建築之旅力作。
★全彩精印,給人視覺上的經典建築新震撼。
★建築大師漢寶德,踏遍亞洲的歷史景點,拍攝極為珍貴的照片,一切亞洲美景,盡收眼簾。

作者簡介

漢寶德

  知名建築師和建築學者。1934年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南藝術大學校長,現為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重要建築作品包括「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台南藝術大學」、「聯合報系南園渡假休閒中心」等。著有《為建築看相》、《漢寶德談美》、《漢寶德談藝術》、《真與美的遊戲》等書。

主編簡介

黃健敏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築碩士。現為黃健敏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曾任建築師雜誌社副社長兼主編 (2002-2004)。著有《貝聿銘的藝術世界》、《生活中的公共藝術》、《百分比藝術》、《節慶公共藝術嘉年華》、《台灣建築的先行者》等。

 

  我早年寫旅遊文章乃以歐遊為主,大多是對都市空間與建築的省思與感懷。在西方文化發源、成長的歐洲,我的心情是嚴肅的,抱著學習與廣大見聞的態度,印證自書上所學的知識。至於在亞洲的旅行,心情就完全不同了。

  在亞洲旅行,可分為三部分,第一是東北亞,也就是韓國與日本。在早年,大陸的鐵幕低垂,要想旅遊以驗證所學的古建築是不可能的。想看中國體系的古代建築只有到當年受中國影響的韓國、日本去,尤其是日本奈良的古蹟,有很多是研究中國建築史不能少的材料。除此之外,則屬於邊緣性的知識。在大中國觀念的偏見下,韓國與日本的建築雖然也很精彩,卻不在建築學的課程之內。所以二十幾年前,我去日、韓,大多是為公務,不是開會就是考察,觀光則是公務之暇隨便逛逛,雖然他們古建築的保存令人感動,但我對古文物的興趣,有時還超過建築呢!

  第二是東南亞。坦白的說,在二十年前,台灣處境雖甚困難,但對菲律賓、中南半島,甚至印度等地實在是看不起的。這是文化歧視。我去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回國來就沒有寫過一篇文章,因為總覺得乏善可陳,找不出一個文章題目來。今天想想是非常懊悔的。

  印度有所不同,由於它是四大古文明之一,我很想往訪,但因沒有邦交,拿不到簽證,直到一九八六年才如願以償。東南亞另一個令人嚮望的地方就是吳哥窟,由於一直在動亂中,望眼欲穿卻無法成行,直到幾年前安定了才與一群朋友一起去瞻仰勝蹟。我是懷著敬畏、感動的心情去參觀這些石造紀念物的。在人類文化的類型中,這裡是我們的近鄰,在精神上卻是最遙遠、最神秘的。

  第三部分是兩岸關係逐漸開放後,到大陸旅行所寫的遊記。這一部分寫得比較晚,數量比較多,因為九○年代之後,大陸成為我們主要的旅遊目標了。

  到大陸,一方面是尋幽探勝,一方面是尋找失落的文化源頭。寫旅遊文章,不會想介紹名勝古蹟,因為這些旅遊景點、建築史蹟,大家都已耳熟能詳了。所能寫的是因景生情的感懷。所以去了北京,不寫宮殿苑囿,卻寫圓明園的幾塊殘石;去了江南,不寫蘇州園林之盛,卻寫少人知道的無錫寄暢園。

  本書的出版,仍由健敏主編,文章與照片也是他選的,有些日、韓之旅的文章曾由九歌收在《風情與文物》中,所以這本書就由九歌出版。與《歐洲建築散步》比較起來,本書的圖版所佔分量不算多,比較接近九歌的風格,多謝蔡文甫兄能接受這樣一本以圖片為主的為年輕朋友改編的書。

二00六
於世界宗教博物館

 

內容連載

束京訪古

東京孔廟

東京對我好像是一個很熟悉的城市了,因為我曾經在那裏停留過多次。然而我所知道的東京,仍然是觀光客所知道的東京。一個龐大的國際性都市,有一千多萬人在裏面過著各式各樣的生活,數百年的發展,留下無數的時代的痕跡,對一個外來的過客,即使要了解一鱗半爪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偶然聽到東京有一座孔廟,我居然不曾去拜訪過,並沒有感到非常驚訝,只覺得有點慚愧而已。

一位日本朋友帶領我自新宿的旅社搭火車往秋葉原方向,到他們的公司辦事。在前一站停站的時候,我看到河川的對面山坡上一片翡鬱的樹木,樹叢中有灰灰的廟宇屋頂。他告訴我,這是孔廟。真慚愧,來東京這麼多次,為甚麼沒有想到他們也應該有座孔廟?我大感興趣,一連問了他幾個問題,他一無所知。這只是一座孔廟而已,有甚麼好興奮的?他一生沒有進去過。
然而為我的興趣所感染,同意安排利用午飯的時間,到孔廟一遊,我欣然道謝。 原來東京的孔廟,當地人稱為湯島之聖堂,難怪中國朋友在東京留學的人也很少知道。湯島是地名,聖堂就是聖廟。他們當年不曾把孔廟建造在東京城裏,就可說明日本人雖然尊崇儒學,並沒有把孔子神化。陪我的朋友說,在戰前這座廟非當突出,戰後東京急速發展,大廈林立,就逐漸不為人所注意了。

我們先到明治大學附近的一個小館子裏吃了午飯,沿著河岸步行到孔廟。河,就是湯島川吧!雖經過都市化的嚴重破壞,還可以看到一些綠油油的楊柳。門前是一個碎石舖地的小廣場,立著一座石碑,是大正十一年史蹟湯島聖堂碑。根據記載,湯島聖堂是十七世紀時建造的,相當於中國的明末清初。為德川幕府提倡儒學的具體措施。與一切古老建築相同,湯原聖堂經歷了多次災禍,修建了多次,早已面目全非。在三百年間的變遷,比較重要的改變,是把正殿改名為「大成殿」,同時把柱梁架構原有的紅色改為黑色。對一個中國人而言,最令人感觸萬千的,莫過於看到這些漆黑的大柱子。這樣的深沈,這樣的不可測度,為甚麼中國人從來沒有想到用黑色來建孔廟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