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編):戰禍與分流 西潮的中斷

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編):戰禍與分流 西潮的中斷
定價:370
NT $ 292 ~ 333
  • 作者:馬森
  • 出版社:印刻
  • 出版日期:2015-02-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87003X
  • ISBN13:9789863870036
  • 裝訂: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文學乃心靈的原鄉,史冊是返鄉依歸的星圖
馬森教授畢生傾力之作
大播遷時代下的華文文學一百年

  首部全面探討海峽兩岸、港澳、東南亞及歐美等地華文作家與作品的文學史專書
  完整記錄百年以來世界華文文學發展的源流與傳承,浩浩湯湯,奔流不息


  中編  戰禍與分流:西潮的中斷 (第二十章到第三十章)

  析論日本侵華戰爭與國共內戰所造成的西潮中斷與戰時的新文學發展,及第二代的新文學作家、上海孤島和解放區的文學,以及台灣與大陸文學的分流、台灣光復前的新文學及大陸上的社會主義文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森


 1932年生於山東省齊河縣。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院(IDHEC)專攻電影、戲劇,巴黎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班,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先後執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東方研究所、加拿大阿爾白塔大學、維多利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今嶺南大學),台灣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及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1981-82年曾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校講學。並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退休後當選成功大學科技與人文講座教授及受聘為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作品有學術著作《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東方戲劇•西方戲劇》、《當代戲劇》、《台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中國文化的基層架構》、《與錢穆先生的對話》;文化及文學評論有《文化•社會•生活》(馬森文論一集)、《東西看》(馬森文論二集)、《中國民主政制的前途》(馬森文論三集)、《繭式文化與文化突破》(馬森文論四集)、《戲劇──造夢的藝術》(馬森文論五集)、《文學的魅惑》(馬森文論六集);小說有《巴黎的故事》、《北京的故事》、《生活在瓶中》、《孤絕》、《夜遊》、《海鷗》、《M的旅程》、《府城的故事》;劇作有《腳色》、《花與劍》、《美麗華酒女救風塵》(歌劇)、《我們都是金光黨》、《窗外風景》、《蛙戲》(歌舞劇)、《雞腳與鴨掌》;散文有《愛的學習》、《墨西哥憶往》、《大陸啊!我的困惑》、《台灣啊!我的困惑》、《追尋時光的根》、《東亞的泥土與歐洲的天空》、《維城四紀》、《旅者的心情》等五十多種。曾獲第一屆五四文學獎、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等。
 

目錄

中編  戰禍與分流:西潮的中斷

第二十章 西潮的中斷:抗戰與內戰時期的新文學

一、西潮與世界主義
二、日本的侵華戰爭
三、第一度西潮的中斷與國共內戰的影響
四、抗戰時期的文學發展

第二十一章 抗戰與內戰時期的戲劇
一、抗戰時期戲劇的宣傳與娛樂功用
二、曹禺的劇作
三、夏衍的劇作
四、田漢的劇作
五、陳白塵的劇作
六、宋之的的劇作
七、吳祖光的劇作
八、戰時的歷史劇
九、戰時的喜劇
十、上海孤島的劇作
十一、右派的劇作家
十二、老舍與茅盾的習作
十三、戰時的劇團與演出

第二十二章 抗戰與內戰時期的小說
一、抗戰前已有成績的老作家
二、抗戰時期中生代作家的成績
三、東北流亡的及未流亡的作家
四、上海孤島崛起的作家
五、抗戰時期步入文壇的新秀

第二十三章 抗戰與內戰時期的詩與散文
一、為抗戰而吶喊的朗誦詩
二、成名詩人的表現
三、散文化的七月詩
四、現代派的九葉詩
五、報告文學
六、幽默散文
七、抒情與記事
八、批判的雜文

第二十四章 解放區的文學
一、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二、解放區的氛圍與文人的命運
三、解放區的詩文
四、解放區的戲劇
五、解放區的小說
六、小結
參考文獻: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

第二十五章 中國文學的分流
一、國共內戰的結果: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分離
二、文學家的流亡
三、海峽兩岸分治後的政治與社會環境
四、反共文學vs.社會主義文學

第二十六章 光復前的台灣文學
一、台灣的左翼文學運動
二、寫鄉土與台灣話文的爭論
三、台灣新文學的濫觴
四、台灣新文學的發展
五、台灣新文學面臨戰爭的威脅

第二十七章 光復初期的台灣文學
一、    光復初期的小說
二、    光復初期的戲劇
三、    光復初期的詩
四、    光復初期的散文
參考文獻:
紀  弦〈現代詩宣言〉(1953年2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序〉(1991年)

第二十八章 社會主義與個人獨裁對文學的影響
一、文學體制化後的大陸文學(1949-1965)
二、文革十年(1966-1976)

第二十九章 社會主義的詩與散文
一、文革以前的新詩(1949-1965)
二、文革時期的詩(1966-1976)
三、社會主義的散文  

第三十章 社會主義的戲劇與小說(1949-1976)
一、現代戲劇與小說的政治工具化
二、前輩成名劇作家的作品
三、新進劇作家的作品
四、前輩小說家的作品
五、新進小說家的「正確」作品
六、新進小說家的「問題」作品
 

內容連載

第二十章  西潮的中斷:抗戰與內戰時期的新文學
 
一、西潮與世界主義
 
西潮東漸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達到高潮,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國遭遇到史無前例的變化,從一個古老的東方文明,逐漸追隨著西方文明的模式而蛻變。在抗戰前夕,國家的典章制度、社會行為,以及國人的衣食住行,都開始背離傳統,按照西方的社會形態、生活方式轉變。這種轉變,可說是步日本的後塵。國人目睹日本自明治維新而後快速西化,不旋踵而躋身列強,這個前例對中國人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因此直到抗日前夕赴日取經的國人絡繹於途。西方的事物除少數直接由西方的傳教士、商人以及中國留學西方國家的留學生帶來以外,大多數反倒是從日本轉手而來的二手資訊。文學也不例外,郭沫若就曾宣稱:「中國文壇大半是日本留學生建築成的。⋯⋯中國的新文藝是深受了日本的洗禮的。」(郭沫若 1928)但中國的留學生到日本學習的並非日本的本土文化或日本的傳統,而是日本學得的西方的成績。這種日本的影響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暴露出侵略者的凶惡面目後才逐漸中斷。
 
不論是從日本轉手而來的西化,還是直接由西方國家而來的西化,總之都在拉近東西方的距離,似乎趨向中國固有的一種「大同思想」。從西方人的眼光看來,中國的「作家們在介紹西方文學的時候,認為自己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是參加者,甚至是改革創新者。由於西方宇宙總體思想的影響,他們把自己看作是世界文化的繼承人,應當把這種文化傳播給國內的同胞;並且以自己的貢獻,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麥克道格爾 1990:41-42)對於世界文化,澳洲漢學家麥克道格爾又說:「二三○年代西方文學對中國的影響,首先在於它在中國作家中間培養起一種世界主義的意識;西方文學提供的文化財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種意識的發展。」(麥克道格爾 1990:57)
 
當日的所謂世界主義,就如同今日我們所稱的「地球村」一樣,在觀念上認為世界各地的文化必然趨向一致化,其模式就是歐洲工業革命後由英法等國開端的資本主義經濟、工業生產與民主政治,而事實上二十世紀也正是如此發展的。因此回首來看五四以後的向西方文學取經的新文學運動,實在是一種無能避免的大勢所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92
  2. 新書
    79
    $292
  3. 新書
    85
    $315
  4. 新書
    9
    $333
  5. 新書
    9
    $333
  6. 新書
    9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