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全一冊)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全一冊)
定價:520
NT $ 342 ~ 468
  • 作者:張成秋
  • 出版社:台灣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15-11-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325547
  • ISBN13:9789574325542
  • 裝訂:平裝 / 44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內容簡介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明道家思想之淵源,論道家思想之流變,述道家諸子之異同,並及道家與其他諸家之關係,上採《尚書》、《易經》,下集《史記》、《漢書藝文志》、《說文》,闡釋義理。收錄林尹先生序,及徐芹庭先生序。

本書特色

  本書說明道家思想之淵源,論道家思想之流變,諸子之異同,並及道家與其他諸家之關係,上採《尚書》、《易經》,下集《史記》、《漢書藝文志》、《說文》,闡釋義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成秋教授


  遼北省西豐縣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嘗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同時取得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的教授資格。張教授深受傳統的國學訓練,具有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傳統國學講究義理(學術思想)、辭章(文學)、考據(考證)並重,使學問能顛撲不破、有根有據。張教授一生服膺此點,並以思想文化之發揚、導正,為文學之神聖使命。執教中國文哲凡四十年,著有《詩序闡微》、《關於詩經與詩序的幾個問題》、《先秦道家思想研究》、《莊子篇目考》等書。
 

目錄

林序
徐序

上編 緒論
第一章    研究之目的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之目的
第二節    研究之方法
第二章    先秦道家思想之資料問題
第三章    先秦道家思想之淵源
第一節    辯「諸子不出於王官論」
第二節    周代史官制度與其職掌
第三節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解
第四節    道家思想與史書古書之關係
第五節    道家思想與古先聖王之關係
第六節    隱者思想與道家之關係
第七節    道家思想與老莊個性
第四章    先秦道家思想之時代背景
第一節    歷史大勢
第二節    周之封建與禮制
第三節    社會經濟之劇變
第四節    道家與時代

中編 本論
第一章    近人考證老子年代之總檢討
第二章    老子思想述要(上)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本體之道
第三節    道理之道
第四節    取柔取弱取反取下
第三章    老子思想述要(下)
第一節    個人修養
第二節    處世之道
第三節    政治主張
第四章    莊子思想述要(上)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逍遙遊
第三節    齊物論
第四節    養生主
第五章    莊子思想述要(下)
第一節    人間世
第二節    德充符
第三節    大宗師
第四節    應帝王
第五節    試論莊學體系
第六章    老莊思想之比較
第一節    老莊思想之關係
第二節    就本體論比較
第三節    就知識論比較
第四節    就人生論比較
第五節    就社會思想比較
第六節    就政治思想比較
第七節    結論
第七章    先秦道家其他諸子
第一節    陰符經
第二節    列子
第三節    楊朱
第四節    關尹黃帝鬻子
第五節    魏牟它囂詹何子莫田駢慎到彭蒙陳仲史鮋
第六節    伊尹辛甲老萊子黔婁子鄭長者
第七節    子華子鶡冠子
第八章    法家雜家書中之道家思想
第一節    管子中之道家思想
第二節    晏子春秋中之道家思想
第三節    韓非子中之道家思想
第四節    尸子中之道家思想
第五節    呂氏春秋中之道家思想
第六節    淮南子中之道家思想

下編 餘論
第一章    先秦道家思想之流變
第一節    法家
第二節    黃老
第三節    老莊
第四節    道教
第二章    先秦道家思想與儒墨名兵陰陽諸家之關係
第一節    道家思想與儒家之關係
第二節    道家思想與墨家之關係
第三節    道家思想與名家之關係
第四節    道家思想與兵家之關係
第五節    道家思想與陰陽家之關係
第三章    先秦道家思想之評價
第一節    道家思想之價值
第二節    對於道家思想之批判
第三節    道家思想之結論

重要參考書目一覽表
 

內容連載

(推薦序)

林序


張生成秋,以所撰《先秦道家思想研究》一書,即將刊印問世,而求序於余。余為先秦之時,百家爭鳴,學術之盛,蔚成大觀,而道家思想,影響尤鉅,故司馬談《論六要旨》,獨崇道德之言。蓋道家者流,出於史官,史官明歷史故實,知成敗興衰之由;故體驗事實,而成結論。若「柔弱勝剛強」,若「後其身而身先」,若「無為而無所不為」,若「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皆人情世故變化之極致也。夫極明人情世故者,其流必趨於二極端:一則知人世之變偽,研求以應變,此黃老之術也;一則以人世之變偽,反感而憤世,此老莊之說也。黃老之術,為道家入世之用,老莊之說,乃道家出世之想,要皆本於老子道德之言。

司馬遷《史記》以為老子百有六十餘載,或言二百餘歲,而於老聃、老萊子、太史儋,疑莫能明。後人論《老子》之書,為春秋時作,為戰國時作,亦爭辯未決。余謂老子為殷柱下史,周守藏史,其世為史官,已無可疑。故其立論,世代相傳,要旨相同。余又嘗謂:老子之稱,老蓋其姓,子乃尊稱,稱為老子,亦猶今之稱為某先生也,老為其姓,則其父可稱老子,其子及孫亦可稱為老子,太史公所舉之老聃、老萊子、太史儋,皆老子也,然決非一人。孔子問禮於老聃之老子,當先於孔子,為關尹著書之老子,則後於孔子。今《道德經》雖為戰國時代集大成而成之簡策,然歷世相傳,淵源已久。故先秦諸子,多採其說,而受其影響也。
   
成秋此書之作,明道家思想之淵源,論道家思想之流變,述道家諸子之異同,並及道家思想與他諸家之關係,用工既勤,採集遂富,其所論證,亦多可取,故為之序云。
 
中華民國六十年二月瑞安林尹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342
  2. 新書
    79
    $411
  3. 新書
    85
    $442
  4. 新書
    9
    $468
  5. 新書
    9
    $468
  6. 新書
    9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