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詩

世界的詩
定價:330
NT $ 135 ~ 405
  • 作者:李敏勇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16-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35706
  • ISBN13:9789861335704
  • 裝訂:平裝 / 27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詩裡藏著祕密,一個比歷史更真實的世界。
  
  若說《詩的世界》是一本詩的辭典,《世界的詩》則是詩的世界地圖。詩人從亞洲出發,穿越戰火中東、黑暗非洲,歷經變色中國及動盪俄羅斯,以至文明之心的歐洲、北美新世界,最後駛向拉丁美洲的解放之路,帶我們看見不同地域、時代下詩人的詠嘆與呼喊。
  
  詩是種子,詩人的思想如春雨般潤澤腳下的土壤,讓詩在各個國度開出芬芳的花。讓我們循其腳步,穿梭於詩的國度,讓這趟穿經全世界的浩瀚旅程,為我們開啟一道道遙遠而美麗的心靈視野。
  
  世界是一列帶著塵埃的火車
  請讓帶著愛的詩
  成為聯結這一切的力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敏勇

  
  ‧第十一屆(2007)國家文藝獎得主。
  
  ‧屏東恆春人,1947年出生於高雄縣,在屏東、高雄地區成長,短期居住台中,現為台北市民。
  
  ‧大學修習歷史,以文學為志業,並積極參與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曾任鄭南榕基金會、臺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主編過《笠》詩刊,並曾任《臺灣文藝》社長及臺灣筆會會長。
  
  ‧出版著作包括:《聽,臺灣在吟唱:詩的禮物1》《聽,世界在吟唱:詩的禮物2》《人生風景》《文化風景》《彷彿看見藍色的海與帆》《漫步油桐花開的山林間》《如果你問起》《思慕與哀愁》《亂髮》《遠方的信使》《經由一顆溫柔的心》《在寂靜的邊緣歌唱》《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了》(以上為圓神出版);前期詩集已合輯在《青春腐蝕畫》《島嶼奏鳴曲》;新詩集《自白書》《一個人孤獨行走》;臺語詩集《美麗島詩歌》,以及《顫慄心風景》《臺灣進行曲》《自由啟示錄》《革命之花》《沉默抵抗》等約七十餘冊。內容含括詩集、小說、散文、譯詩集、文學及社會評論。詩作曾被譯介為英、日、韓、德、西班牙、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語文;被譽為持有發亮的瞳孔、冷冽的觀察力、善於表現觀念的詩人。‧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國家文藝獎、王康陸人權獎。
  
  
 

目錄

序說  詩的二十堂課——探尋詩的世界,梭巡世界的詩
第十一堂課 新東亞的心
第十二堂課 南亞,後殖民內面風景
第十三堂課 中東,交織著美麗的鳴唱與感傷的嗚咽
第十四堂課 非洲,在黑色熾熱大地綻放豔紅之花
第十五堂課 在歐洲東南邊緣的吟詠和歌唱
第十六堂課 東歐:在火熱的叫喊和水深的呻吟綻放自由之光
第十七堂課 歐洲:世界之心的光,文明之核的影
第十八堂課 動盪俄羅斯,冰封的靈魂;變色中國,血染的黃土地
第十九堂課 聽,美利堅在歌唱;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迴盪著歌聲
第二十堂課 拉丁美洲解放的心:在劍與十字架的土地綻放自由之花
索引
 

序說

詩的二十堂課——探尋詩的世界梭巡世界的詩
 
文/李敏勇
 
  繼「詩的禮物」系列《聽,臺灣在吟唱》《聽,世界在吟唱》這兩本分別引介十位臺灣詩人、十位世界詩人的詩的解說、導讀書,以「詩的二十堂課」為系列的《詩的世界》和《世界的詩》,要在圓神出版。作為詩的信使,我這樣孜孜不倦地在作品與讀者,在臺灣與世界之間穿梭,已然形成了一些腳印、一些足跡。

  在圓神文叢的系列,從早期的《旅途》《情念》《憧憬》,我以臺灣、日本、韓國的兩百四十首詩,從「人生」「經驗」「路程」「生活」;到「思慕」「愛情」「親情」「連帶」;以至「信念」「禮讚」「意志」「希望」,將新東亞的詩人們作品交織詩的人生和心靈地圖,已是一九八○年代的事。

  二○○七年,《經由一顆溫柔心》再度以臺灣、日本、韓國詩散步,譯介三個密切相關國家六十位詩人的六十首詩,並加解說隨筆,觸探新東亞的心。二○○八年,《在寂靜的邊緣歌唱》則呈以六十位世界不同國度的女性詩人作品,呈現世界女性詩風景,以一首詩一幅女性風景,一首詩一個女性世界,與閱讀者對話。

  二○一○年,《遠方的信使》譯介了不同國度五十位男性詩人與女性詩人的五十首詩。漫步在世界詩篇的小路,探觸遠方詩人的信息,我並以「願為一個信使,為你朗讀」在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屏東、臺東的誠品書店,與各地的閱讀者會面。那時際,一本有關我的詩人傳記《詩的信使》(蔡佩君著,典藏藝術家庭)已出版,似乎回應了我的動向。《海角,天涯,臺灣》這本心境旅行、詩情散步,也引述、譯介許多世界詩歌,綿延著我的信使腳印和行跡。

  在這些系列書冊之後,《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了》是我以自己的五十首詩為文本的解說,呈顯一個臺灣詩人—心的祕密,是我一九六○年代末期到一九九○年代的詩告白。即使不論及我在其他出版社的選編譯讀詩書,作為詩的信使,這樣的墾拓應該已留在許多有心的閱讀者心裡。

  「詩的二十堂課」是我在《人本教育札記》連續刊載二十期的作品。因為這些年來,多次在人本教育文化基金會安排下,在臺北、新竹、臺中、高雄的人本親子教室與許多想要讀詩的孩子與父母一起閱讀,我感受到詩可以被閱讀、可以被喜愛,應該更擴大分享。我寫給孩子的童謠詩集《螢火蟲的亮光》,我譯給孩子的西班牙詩人羅卡(F. G. Lorca, 1898-1936)的童謠詩集《有橄欖樹的風景》,都在人本親子教室與許多孩子與父母分享。前述的《聽,臺灣在吟唱》和《聽,世界在吟唱》,出版之前,也都在《人本教育札記》以「詩的禮物」系列,分二十期發表。

  就在二○一五年九月到十二月間,位於北臺灣的小小書房邀請我開系列世界詩分享課程,我以幾年前在基督長老教會東門教會社區大學「東門學苑」教授「當代世界詩歌」「當代臺灣詩歌」中的世界部分,以「世界詩十五堂課」與大約二十位愛詩人,在十五個週六上午十時到十二時,一起逡巡世界與詩—在書香與咖啡香交織的氛圍中,我能感覺到詩可以與許多人對話、相晤,行句的祕密會在人們心中開啟。

  「詩的二十堂課」前十堂課是《詩的世界》,後十堂課是《世界的詩》,以詩說詩,以詩說世界。與其說是詩的教室,不如說是人生的教室;與其說是詩與人生的教室,不如說是詩與人生的風景與地圖。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人生不如波特萊爾一行詩。」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 Heìdegger, 1889-1976)也有「語言是存在的住所」的說法:世界在語言裡,在一首一首詩裡。「詩的二十堂課」分輯的《詩的世界》和《世界的詩》,在某種意義上是這樣的探索和逡巡。

  《詩的世界》以詩喻詩,以詩說詩:
  •使思想像薔薇一樣芬芳
  •一首詩如何形成?
  •詩是為了什麼?
  •詩人是……
  •詩人,在創作時
  •也許一首詩的重量
  •聽聽詩的聲音
  •看看詩的圖像
  •想想詩的意義
  •詩是一個國家的靈魂

  《世界的詩》以詩說世界,以詩描繪不同國度的心靈風景:
  •新東亞的心 
  •南亞,後殖民內面風景 
  •中東,交織著美麗的鳴唱與感傷的嗚咽 
  •非洲,在黑色熾熱大地綻放豔紅之花 
  •在歐洲東南邊緣的吟詠和歌唱 
  •東歐:在火熱的叫喊和水深的呻吟綻放自由之光 
  •歐洲:世界之心的光,文明之核的心 
  •動盪俄羅斯,冰封的靈魂;變色中國,血染的黃土地 
  •聽,美利堅在歌唱;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迴盪著歌聲 
  •拉丁美洲解放的心:在劍與十字架的土地綻放自由之花 
 
  從《詩的世界》到《世界的詩》,「詩的二十堂課」對於未曾接觸新詩歌或現當代詩歌的人,以及已接觸新詩歌或現當代詩歌的人,都會有新的體認和視野。特別對於囿於古典詩歌典律形式,對自由詩形式不習慣面對,或因為面對一些新詩歌或現當代詩歌有違和感的人們,「詩的二十堂課」會帶來新的體認。 

  詩、新詩歌、現當代詩歌,並非那麼難以接近、難以理解、難以感動。不同的語言和國度,進入擺脫格律的自由詩型,已有超過一百年以上的歷史。就如同人們的生活工具都已經改變,詩歌在形式上也因應時代的變化,以及生活步調、生命情境的改變而不斷產生新樣態,不論是意志或感情的表現、傳達都有新的脈動。 

  讀讀《詩的世界》的十個篇章,你就會認識詩是什麼?以及詩的為何?如何?關於形式或內容,以及詩人當他在創作時的種種課題。詩常被說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心的聲音,是為什麼?而《世界的詩》的十個篇章則環繞這個地球,從東亞出發,南亞、中東、非洲、歐洲東南西北、俄羅斯、中國、美國與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脫離大英帝國獨立的新美洲或大洋洲國家,到拉丁美洲諸國,既接觸近現代歷史,也逡巡詩歌的動向。 

  若說《詩的世界》是一本詩的辭典,《世界的詩》則是詩的世界地圖,各自提供不一樣的閱讀興味,合而讀之,對閱讀者生命感覺和涵養的豐富和充實,極有助益。這兩本書不是想提供給研究者,而是獻給想閱讀詩歌,並將詩的教養當作人生教養的人們。願這樣的心意能夠隨這兩本書傳達給你,傳達給妳,並在你與妳之間相互傳達。願我持續不輟以詩的信使引介的詩書,能在人們的心靈留下心影。
 

內容連載

詩的二十堂課

第十一堂課 新東亞的心

東亞的日本、朝鮮(現分裂為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以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北朝鮮,又分稱南北韓)、臺灣(現仍受中華民國據占統治,但因其原占據地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統治,國際普遍以臺灣稱呼識別),在二戰結束之前,有一段歷史是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臺灣於一八九五年,被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作為甲午戰爭戰敗的賠償;朝鮮則是在一九一五年,被日本入駐占據,取代大清帝國的影響而統治之。二戰結束,戰敗的日本放棄對朝鮮、臺灣的殖民。臺灣由代表盟軍接收的中華民國進駐統治,朝鮮則獨立。

日本的帝國時代,經由明治維新脫亞入歐,發展成富國強兵的東亞國家,逐漸擺脫古中國自大唐帝國以來的國勢影響,成為東亞的強國;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成為最後一波殖民帝國。作為漢字文化圈一員的東亞國家日本,經由大化革新、明治維新與大清帝國分庭抗禮,並對時值中華民國時代的中國,發動侵華戰爭;同時也發動太平洋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德國、義大利同為軸心國家。

朝鮮亦為漢字文化圈國家,但與日本一樣,發展出自己的文字,力求振興國家人格與主權。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親大清派與親日本派傾軋,在列強的夾縫中,朝鮮也受制於俄羅斯、推翻俄羅斯沙皇帝國的蘇聯,以及歐洲諸強。日本進占朝鮮在進占臺灣之後,朝鮮被日本殖民了三十五年。

日本、臺灣、朝鮮身處在漢字文化圈,漢字的詩觀普遍成為文化教養,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但日本、朝鮮追尋自己的國家建構,也有文化自覺。近現代化後,新文學、新詩體受歐洲影響更深、更趨向世界性。臺灣則在日本殖民時代,透過日本影響,以及朝鮮相同情境互動,發展出與中國不盡一致的文學現象、詩歌現象,形成東亞的特殊文化形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1
    $135
  2. 新書
    79
    $261
  3. 新書
    79
    $261
  4. 新書
    79
    $261
  5. 新書
    79
    $261
  6. 新書
    79
    $261
  7. 新書
    85
    $281
  8. 新書
    9
    $297
  9. 新書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