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資治通鑑(十六):晉紀三十八~四十、宋紀一~五

新譯資治通鑑(十六):晉紀三十八~四十、宋紀一~五
定價:580
NT $ 458 ~ 551
  • 作者:張大可韓兆琦
  • 出版社:三民
  • 出版日期:2017-02-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462349
  • ISBN13:9789571462349
  • 裝訂:平裝 / 5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晉紀三十八(西元四一一年)至宋紀五(西元四四一年)間的大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大可


  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

  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六冊
卷第一百十六 晉紀三十八 西元四一一至四一四年   一
卷第一百十七 晉紀三十九 西元四一五至四一六年   七五
卷第一百十八 晉紀四十  西元四一七至四一九年   一三三
卷第一百十九 宋紀一  西元四二○至四二三年   二○五
卷第一百二十 宋紀二  西元四二四至四二七年   二七九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紀三 西元四二八至四三○年   三六一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紀四 西元四三一至四三五年   四三一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紀五 西元四三六至四四一年   五○七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內容連載

卷第一百十六(節錄)

晉紀三十八起重光大淵獻(辛亥西元四一一年),盡閼逢攝提格(甲寅西元四一四年),凡四年。

【題解】本卷寫晉安帝義熙七年(西元四一一年)至十年共四年間的東晉與各國的大事。主要寫了劉裕部將劉藩、孟懷玉破殺徐道覆於始興,盧循南攻番禺,被孫處與沈田子內外夾攻,大破之;繼而又追擊大破盧循於蒼梧、鬱林,盧循逃入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盧循於龍編,盧循自殺,送首建康,多年的國內戰亂從此平息;寫了劉毅為荊州刺史,為報舊時受辱之仇而陵虐江州刺史庾悅至死,又打擊報復劉敬宣;劉毅由不服劉裕,發展到拉幫結派,陰謀倒劉裕;劉裕先殺了劉毅一黨的劉藩、謝混,以王鎮惡、蒯恩為先行,統兵討劉毅;王鎮惡等假冒劉藩西上,迅速攻入了江陵城,劉毅逃到牛牧寺,自殺,荊州被劉裕所據。劉裕入江陵後,對荊州實行了一系列安民措施,荊人悅之;寫了劉裕自江陵返回京城,在其親信劉穆之等人的協助下狡猾而又極其虛偽地殺了諸葛長民與其親屬;寫了朱齡石奉劉裕之命西取成都,叛賊譙縱城破自殺,部將譙道福被巴民俘獲送斬於軍門,西蜀遂告平定;寫了荊州刺史司馬休之與劉裕的矛盾尖銳,前景眼看不妙;寫了秦主姚興寵幸其子姚弼,姚弼結黨於朝,以傾太子姚泓;姚弼乘姚興生病圖謀作亂,餘子姚裕、姚懿、姚諶等欲起兵討之;姚興病好,諸子皆進言姚弼奸惡事,姚興遲遲不予處理;寫了西秦主乞伏乾歸被其子乞伏公府所弒,太子熾磐討殺乞伏公府,即位稱河南王;乞伏熾磐攻破休官族,多次大破吐谷渾,秦將又以隴西降之,勢力強大,乘南涼主禿髮傉檀出兵討伐乙弗諸部之隙,乘虛襲破其京城樂都,滅其國;禿髮傉檀所率外出之軍自行潰散,禿髮傉檀歸降於乞伏熾磐,被乞伏熾磐所殺,南涼自此被滅,乞伏熾磐又自稱秦王;此外還寫了夏主赫連勃勃的勢力強大,為人殘暴,建築統萬城極其堅固,製造器械又極其精良,以及北涼主沮渠蒙遜遷都於姑臧,自稱河西王等等。

安皇帝辛

義熙七年(辛亥西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1,劉裕還建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58
  2. 新書
    79
    $459
  3. 新書
    85
    $493
  4. 新書
    9
    $522
  5. 新書
    9
    $522
  6. 新書
    95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