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園

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園
定價:710
NT $ 316 ~ 639
  • 作者:林凱龍
  •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 出版日期:2017-06-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466011
  • ISBN13:9789888466016
  • 裝訂:平裝 / 360頁 / 16.8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積三十年之功記錄潮汕古俗
用四百幅美圖描繪風物人情

  面朝南海、背靠三山的潮汕,是戰亂的避風港,也是文化的聚寶盆。千百年來,由南遷士族帶來的中原習俗,與本地土俗和海外風情融合發酵,形成了濃鬱醇香、異彩紛呈的潮汕古俗。

  作者積三十年之功,以雅俗共賞、圖文並茂的形式,選取那些難得一見的潮汕古俗,如潮州“營大老爺”、濠江海上龍舟賽、揭東竪燈竿升彩鳳;過日子勿忘的“時年八節”中行彩橋、拜老公等風俗;潮人一生中要過的那些重要的人生禮俗如“出花園”、婚禮、祭祖;還有上刀梯、營火神、賽大豬、拖老爺等遊神儀式。同時還沿波討源,抽絲剝繭,著力尋找中原古俗與潮汕古俗之間傳承與演變的關係,以此彰顯潮汕文化保存文明火種之特殊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凱龍


  字盤石,號一聾,廣東揭陽人,現為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思想史與中國書畫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畫和潮汕文化研究。作品曾入選七屆全國美展,並在北京、香港、汕頭等地舉辦個人視覺藝術展。著有《潮汕老厝 ── 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中國美術史》(合著)、《潮汕畫派系列叢書‧林凱龍》等。
 

目錄

序:潮汕之「俗」中的「不俗」
前言

第一篇 薪火相傳
「豈是風流學晉人」 ── 中原文化的沉積
「椎髻遺風尚宛然」 ── 畲族古俗的留存
「番畔錢銀唐山福」 ── 海洋文明的影響
「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 ── 潮汕的節日文化
「十五成丁,十六成人」 ── 潮人的人生禮儀
「摜屐綴唔著人走庵」 ── 潮汕的民間崇拜

第二篇 歲時節日
除夕與春節
元宵節
寒食節與清明節
端午節 
中元節
中秋節
冬節

第三篇 人生禮儀
祈子禮 
誕生禮
「出花園」成人禮
婚禮
喪葬禮俗
莊氏祭祖
「竪燈竿升彩鳳」 ── 揭東區龍砂鄉祭祖習俗

第四篇 民間崇拜
「三牲敢食,釘球敢拌」 ── 榕城區庵前村的「落童乩」
潮汕的「賽大豬」
「鹽灶神欠拖」 ── 澄海區鹽灶村的暴力遊神
潮州「營安濟聖王」
潯洄老村「上刀梯」
潮陽雙忠崇拜
澄海區樟林港「營火神爺」
潮陽區穀饒鎮祭「大元帥」

後記
參考資料
 



潮汕之「俗」中的「不俗」

  2003年7月,我應李嘉誠基金會的邀請從清華到汕頭大學,參與創建設計學院,這是我初識汕頭的開始。早聞潮汕菜好吃、潮汕人聰明,但到了汕頭,看到市容全無心目中開放特區的氣勢,不但現代建築很少,而且城市風貌陳舊得有些冷落,滿街大都是本地人在經營,很少見到外地客商,上前購物、問路,方言極為難懂,好像來到《老殘遊記》中的化外之國,一時頗為訝異。

  開學後在學院認識了一些朋友、同事和學生,慢慢對汕頭熟悉了,才發覺汕頭需要仔細觀察才能體味出其不凡之處和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凱龍就是常常一起聊天的同事之一。

  凱龍在我心目中是潮汕「臥龍」一類的人物,他能寫會畫,早年曾參加由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先生主持的國家重點工程《中國美術史.魏晉南北朝》的寫作,一個地方作者能參加此項在美術界頗有影響的活動,可見其學術功底。他大學專業是工科,從未經過正規的美術學院訓練,但他的國畫自成一格,有新文人畫的意蘊,境界不俗。凱龍在學院開著他的廣州小本田車,喝工夫茶,給學生上美術史和中國文化課,談玄論道,偶爾還在桑浦山腳日月湖邊玩一把行為藝術,蓑衣斗笠、目光專注,行工夫茶道式,實乃學院一景。

  此前他已有一本《潮汕老厝 ── 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行世,出版以來頗受社會的好評,也因此,朋友中間大凡有外地客人來潮汕,多請他設計遊覽綫路或請他作陪,潮汕傳統民居也在他的鼓吹下廣有影響。

  我在閒時行走潮州或揭陽或其他周邊各地的建築、民俗、風物等時,常從一個外鄉的文化學人的眼光觀察一些小細節,發覺本地的文化有極強的系統性,從民居建築獨有的「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等樣式,到富麗的屋脊裝飾、屋頂龍鳳及仙人走獸的嵌瓷,再到室內精美絕倫的木雕、石雕、刺繡等,都互為呼應,頗具唐宋遺風。

  我常從旅遊勝跡不起眼的小書櫃中,看見一排排地方民俗風物志之類的出版物,分門別類極其詳細,深感潮汕人對自己文化傳統的自豪程度堪稱中國地方文化之最。但當代潮汕相對於全國發達地區的「落後」又令人不解。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何沒能為當代潮汕文化的轉型起到推動作用,是否因為自成系統而過於「完整」了?與我一樣從外面來到潮汕工作的人也有同感,有的朋友甚至「怒其不爭」,不滿潮汕文化的「保守」而離開了。

  但有一個現象讓我沉思,我觀察到潮汕人的「自得」和他們的「幸福指數」成正比,飲茶、美食、溫暖宜人的氣候和潮汕極其豐富的節俗,構成了當地人重要的生活內容。常常看見一個擺地攤的小販,秤砣邊上必有一套迷你的工夫茶茶具,似乎做生意是為了喝茶。我來汕頭後才知道,潮汕菜的精髓不是那些魚翅、鮑魚,而是那些通過新鮮、清淡的飲食搭配出來的陰陽平衡的營養觀念和生活美學。

  我突然想到,我曾經尋找很久的中國傳統「系統哲學」觀念,其實就在潮汕文化中活著。現代工業文明無論發展得多麼快速和令人目炫,它在地球和人類的歷史中還只是一瞬間,在潮汕文化傳統中遊走品味,你會覺得判斷古代、現代誰優誰劣,確是有點為時過早。

  但我在潮汕生活的時間還是很短,沒有機會看到潮汕文化中最為精彩的「節俗」部分。聽說潮汕老家庭中古俗繁多,規矩井然,禁忌也不少,每到春節、元宵、清明、中秋等節日,節俗異彩紛呈,那是一種活著的歷史,而不是「化石」,節俗中呈現的文化「系統性」一定會更強、更典型。所以當凱龍說希望我為他的新書《潮汕古俗 ── 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園》寫一篇文字作序的時候,我欣然答應,我想,以凱龍對潮汕鄉土情深之調查和了解,寫出來的東西一定引人入勝,而潮汕以外的讀者也更能讀出潮汕之「俗」中的「不俗」。

杭間
2010年2月於北京清華園

前言

  本書是花了近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潮汕古代民俗專著。之所以會花費這麼長的時間,一方面是因為本人生性懶散,又不趕甚麼「項目」結項,故得以憑自己的興致,當成享受慢慢地弄;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堅持書中所描述的場景都必須是親歷過的,而且要拍到好的圖片,畢竟現在是讀圖的年代,而有些重要的場景如潮州青龍廟「營安濟聖王」,卻中斷了整整64年!因此,想快也快不起來。幸好,在這漫長歲月裡,隨著自己境界的提高,對潮汕古俗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回想起來,其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

  對潮汕古俗的最初印象應追溯到三十餘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當時,我正在潮汕榕江邊上的炮台古鎮讀高中,一心準備高考,而每到節日,窗外卻不時傳來叮叮咚咚的鑼鼓聲與咿咿呀呀的潮曲聲,攪得人心煩意亂。街上也熙熙攘攘,喧鬧異常:那些刻意打扮成各種「戲出」的少年男女,與那些穿西裝、戴瓜皮帽、趿拖鞋、擊鼓吹簫的人在招搖過市;而穿旗袍、扛標旗、戴墨鏡、塗脂粉、一步一扭的美女,與穿長衫、戴禮帽、刻意扮成上海灘小癟三模樣的「俊男」則在款款而行,所到之處萬眾喧騰,觀者如堵……原來,這是鄰近鄉鎮村民在「營老爺」(也稱「祭社」或「營標」) ── 一種剛剛從「文革」時代解禁出來的遊神賽會。

  這種舉城若狂的遊神賽會,對正在埋頭苦讀的我來說,不僅是無聊可笑,浪費時光,而且簡直是「勞民傷財」:據說僅那頭插雉雞毛的「太子」所挑的「鞭炮擔」,就價以千計!這在當時可是天文數字。但奇怪的是,那些手頭還沒多少餘錢的鄉親卻寧可借錢也要參與!看著這些「不可理喻」的鄉里人,憤世嫉俗的我除了搖搖頭歎一聲外,只好隨便考個大學逃之夭夭。

  來到武漢科技大學,開始像模像樣地學起了鋼鐵,自以為將來可用大工業生產的「先進科技」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但「先進科技」那種煩瑣的分析和鑽牛角尖的演繹卻很快使我厭煩,而大規模工業化所造成的城市空氣污染和人情冷漠又讓我沉思,難道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未來生活嗎?我開始對自己的初衷產生懷疑。也就在此時,睡夢中卻經常莫名其妙地出現這樣的一幕:在朦朧中我彷彿回到潮汕家鄉,獨自背著行囊,追隨著那漸漸遠去的鑼鼓聲,沿著阡陌小路,從一個鄉村奔向另一個鄉村……

  後來,我有幸在著名美術理論家、畫家陳綬祥先生的推薦下,加入了當時藝術學科國家重點項目 ── 王朝聞先生任總主編的《中國美術史》和《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的編撰班子,因此殊勝的因緣,得以對中華大地的美術遺存和民風民俗作系統考察,這時,我才豁然大悟:原來,腦海裡那朦朧的一幕,是祖先「魂兮歸來」的召喚 ── 當我們得意於掙脫了傳統的「束縛」,日漸遺忘了腳下這片黃色的土地與寧靜田園而忘乎所以的時候,當我們實際上已沿著被西方文明劫持的軌道不斷向外追逐而不自知的時候,祖先在天之靈,彷彿屈原在《招魂》中那樣呼喚我們:「魂兮歸來!去君之恆乾,何為四方些?捨君之樂處,而離彼不祥些。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托些。」朦朧中的故鄉才是我的精神家園!這古老土地及土生土長的文化,才是我們精神的聖地和靈魂寄託的樂土!

  比如以前那厭煩的舉城若狂的遊神賽會,就是一種源於三代,興盛於唐宋,經常出現在唐宋詩詞中的「社日」。如王維《涼州郊外遊望》的「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的「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陸游《遊山西村》的「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由於戰亂和人為的打壓等原因,今天在其他地方社日已逐漸式微,但在僻遠的潮汕卻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由是引申開去,潮汕人(簡稱「潮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時年八節、人生禮俗等不也保存著大量古俗嗎?這些古俗作為潮人日常生活與人生旅程中活生生的一部分,是他們本身生活的目的與精神的寄託,而不是放在博物館中死去的「標本」!或許,通過對這種生活模式的了解還原,我們能一窺中華文化隆盛時代的場景與古人的精神世界。我於是萌生了「歸去來兮」的想法。

  這種想法促使我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告別喧譁的都市,返回家鄉,拿起相機和筆記本深入到潮汕民間。二十多年來,我記不清多少次的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也記不清多少次臨深履危、涉險登高,只記得在追逐遠去的簫鼓聲中,有兩次連人帶相機失足栽進了池塘,又有一次不小心從牆頭上摔下來,腳後跟少了一小塊肉……但我依然無怨無悔,日積月累地收集資料,拍著照片,陶醉其中,享受著過程的快樂,為自己能在向著不可知未來疾奔的列車上欣賞到古老的風景而竊喜不已。

  然而,資料的堆積、照片的變黃又使我暗暗著急,是寫一本書的時候了!但如何寫出自己的特色呢?一方面不想寫一本面面俱到的民俗辭典,這既非我所能,我也沒此義務,另一方面也不想弄成一本民俗攝影集或旅遊攻略,表面上泛泛的介紹與單純的圖像均難以凸顯潮汕民俗獨特的文化內涵。思慮再三,最後覺得還是應該沿用之前備受讀者錯愛的《潮汕老厝 ── 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的體例,從當代文化學、圖像學的角度入手,以雅俗共賞和圖文並茂的形式,選取那些難得一見的文化現場與積澱深厚的原生態古俗,如中斷了64年的潮州「營大老爺」,31年一見的濠江海上龍舟賽,12年一見的揭東竪燈竿升彩鳳的祭祖儀式,紀念唐代「安史之亂」中壯烈犧牲的張巡、許遠的潮陽雙忠聖王巡海防,以及體現潮人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穀饒祭宋大元帥,以及上刀梯、臥釘床、跳火堆、營火神、賽大豬、拖老爺、行彩橋、拜老公、祭莊媽……還有過日子勿忘的「時年八節」,與潮人一生中要過的那些重要的人生禮俗如「出花園」成人禮等等,再將其置於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中,盡量通過和其他古俗如中原古俗與荊楚古俗的比較,對潮汕古俗中內涵豐富的文化層進行切片式的解剖,沿波討源,抽絲剝繭,尋找它們之間的傳承與演變的關係,論述其特殊的文化內涵,力圖闡明潮汕古俗作為一種活著的文化,在儲存華夏文明火種、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的特殊意義,對其在偉大的中華文化復興中即將起到的星星之火的作用也進行了探討。

  在全書的結構上,我也試圖打破一般民俗論著分類的條條框框,而把歷年所寫的不同類型、不同體裁、不同篇幅的文章,配上千挑萬選出來的圖像,將之歸納成時年八節、人生禮俗和民間崇拜三大部分,以其在當年中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鋪開,集中呈現,希望能以此傳達出潮汕古俗那種琳琅滿目、異彩紛呈、熱鬧非凡的感覺,進而使讀者產生親臨現場、參與體驗的衝動。

  當然,這些僅僅是我的初衷和願望而已,實際效果如何,還要待讀者閱後再作評判了。
 

內容連載

第一篇 薪火相傳
 
朋友,如果您不是潮汕人,可能對「潮汕」這個地方不甚了了;其實,何止外地人不甚了了,很多「潮汕人」自己也說不清楚。比如對「潮汕」地域範疇與族群的界定,就常引起爭議。
 
首先,由於「潮汕」到目前為止,還不是一個行政上的建制,所以其所指地域範疇並不明確。
 
就區域沿革而言,潮汕這個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與閩南接壤的廣東省第二大平原,秦時才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漢時屬於南越國的揭陽縣,東晉改為義安郡,至隋初才稱為潮州,此後「潮州」作為行政區域名稱被沿用了千餘年,但管轄的地域卻時常變動,到了明代初年,已基本定型潮州府共轄有「潮州九縣」,即:潮安(海陽)、饒平、揭陽、普寧、惠來、澄海、潮陽、大埔、豐順等。然而,此九縣中,由於「大埔無潮,澄海無客」,大埔縣是一個純客家縣,故「潮州九縣」有時又僅剩下「潮州八邑」(當代又多以南澳頂替豐順),近代國內外很多城市建有「潮州八邑會館」。
 
而「潮汕」的稱謂則至少要等到汕頭的開埠與崛起。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位於潮汕三條主要江河 ── 韓江、溶江和練江 ── 出海口上的汕頭市,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恩格斯《俄國在遠東的成功》),成為粵東區域行政、商業中心,得以和千年「潮州」相媲美,因此,才有了將二者合稱的「潮汕」之名;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汕頭經濟特區的創立與擴大,又從汕頭市析出潮州、揭陽、汕頭三個地級市,才形成了今日「潮汕三市」鼎立的格局。
 
可是近年來,又有「潮汕四市」之說。原來,這是在「潮汕三市」基礎上再加西邊的汕尾市之故。汕尾市轄有海豐、陸豐、陸河三縣,與揭陽市接壤,其人文風俗大體上與傳統的「潮汕三市」接近;更有趣的是從地圖上看,粵東這四個濱海城市連起來恰似一條以潮州為頭、以汕頭為嘴、以揭陽為腹、以汕尾為尾的鰲魚 ── 這條有頭有尾的鰲魚構成了完整的「潮汕」!(如果僅從字面上解釋,「潮」有「潮水往還」之意,指潮地近海;而「汕」原意是出海口上隆起的沙脊,故「汕頭市」過去稱「沙汕頭」,清代末年,出於海防之需在汕頭設立首座烽火台至汕尾為止,才有「汕頭」、「汕尾」之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5
    $316
  2. 新書
    79
    $561
  3. 新書
    85
    $604
  4. 新書
    85
    $604
  5. 新書
    85
    $604
  6. 新書
    9
    $639
  7. 新書
    9
    $639
  8. 新書
    9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