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論(三版)

人生十論(三版)
定價:300
NT $ 237 ~ 285
  • 作者:錢穆
  • 出版社:東大
  • 出版日期:2018-05-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931519
  • ISBN13:9789571931517
  • 裝訂:平裝 / 22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內容簡介

  「飛翔的遠離現實,將不是一種福,沉溺的迷醉於現實,也同樣不是一種福,有福的人生只要足踏實地,安穩向前。」

  本書為錢賓四先生之講演稿合集,由「人生十論」、「人生三步驟」以及「中國人生哲學」等三編匯集而成。所論人生,雖皆從中國傳統觀念闡發,但主要不在稱述古人,而在求古今之會通和合。讀者淺求之,可得當前個人立身處世之要;深求之,則可由此進窺古籍,乃知中國傳統思想之精深,以及與現代觀念之和合。做人為學,相信本書皆可以啟其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錢穆


  (1895~1990年),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具享譽中外學術界。
 
 

目錄

新版序
自序
 
第一輯 人生十論
人生三路向(三十八年) ‧003
適與神(三十八年) ‧011
人生目的和自由(三十八年) ‧023
物與心(三十九年) ‧035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四十一年) ‧051
如何完成一個我(四十一年) ‧065
如何解脫人生之苦痛(四十一年) ‧077
如何安放我們的心(四十一年) ‧089
如何獲得我們的自由(四十四年) ‧103
道與命(四十三年) ‧115
 
第二輯 人生三步驟
人生三步驟(六十七年) ‧123
 
第三輯 中國人生哲學
中國人生哲學 第一講(六十九年) ‧139
中國人生哲學 第二講(六十九年) ‧157
中國人生哲學 第三講(六十九年) ‧179
中國人生哲學 第四講(六十九年) ‧193
 

新版序

  人生十論彙編成書在民國四十四年之夏,迄今已二十七年。今於字句小有修訂,重以付印。又隨加附錄兩文。一為人生三步驟,乃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在香港大學文學院之講演辭。又一為中國人生哲學,乃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之講演辭。因同屬討論人生問題,乃以集合成編。雖端緒各別,而大意則會通合一,讀者其細參之。

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四月錢穆識於臺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

自序

  或許是我個人的性之所近吧!我從小識字讀書,便愛看關於人生教訓那一類話。猶憶十五歲那年,在中學校,有一天,禮拜六下午四時,照例上音樂課。先生彈著琴,學生立著唱。我旁坐一位同學,私自携著一冊小書,放坐位上。我隨手取來翻看,卻不禁發生了甚大的興趣。偷看不耐煩,也沒有告訴那位同學,拿了那本書,索性偷偷離開了教室,獨自找一僻處,直看到深夜,要歸宿舍了,纔把那書送回那同學。這是一本曾文正公的家訓。可憐我當時枉為了一中學生,連書名也根本不知道。當夜一宿無話,明天是禮拜日,一清早,我便跑出校門,逕自去大街,到一家舊書舖,正在開卸門板,我從門板縫側身溜進去,見著店主人忙問,有曾文正公家訓嗎?那書舖主人答道有。我驚異地十分感到滿意。他又說,家訓連著家書,有好幾冊,不能分開賣。那書舖主人打量我一番,說:你小小年紀,要看那樣的正經書,真好呀!我聽他說,又像感到了一種不可名狀的喜悅和光榮。他在書堆上檢出了一部,比我昨夜所看,書品大,墨字亮,我更感高興。他要價不過幾角錢。我把書價照給了。他問:你是學生嗎?我答:是。那個學校呢?我也說了。他說:你一清早從你學校來此地,想來還沒有喫東西。他留我在他店舖早餐,我欣然留下了。他和我談了許多話,說:下次要什麼書,儘來他舖子,可以借閱,如要買,決不欺我年幼,索高價。以後我常常去,他這一本那一本的書給我介紹,成為我一位極信任的課外讀書指導員。他並說,你只愛,便拿去,一時沒有錢,不要緊,我記在賬上,你慢慢地還。轉瞬暑假了,他說:欠款儘不妨,待明春開學你來時再說吧!如是我因那一部曾文正公家訓,結識了一位書舖老闆,兩年之內,買了他許多廉價的書。

  似乎隔了十年,我在一鄉村小學中教書,而且自以為已讀了不少書。有一天,那是四月初夏之傍晚,獨自拿著一本東漢書,在北廊閒誦,忽然想起曾文正公的家書家訓來,那是十年來時時指導我讀書和做人的一部書。我想,曾文正教人要有恒,他教人讀書須從頭到尾讀,不要隨意翻閱,也不要半途中止。我自問,除卻讀小說,從沒有一部書從頭通體讀的。我一時自慚,想依照曾文正訓誡,痛改我舊習。我那時便立下決心,即從手裏那一本東漢書起,直往下看到完,再補看上幾冊。全部東漢書看完了,再看別一部。以後幾十冊幾百卷的大書,我總耐著心,一字字,一卷卷,從頭看。此後我稍能讀書有智識,至少這一天的決心,在我是有很大影響的。

  又憶有一天,我和學校一位同事說:不好了,我快病倒了。那同事卻說:你常讀論語,這時正好用得著。我一時茫然,問道:我病了,論語何用呀?那同事說:論語上不說嗎?子之所慎,齋、戰、疾。你快病,不該大意疏忽,也不該過分害怕,正是用得著那慎字。我一時聽了他話,眼前一亮,纔覺得論語那一條下字之精,教人之切。我想,我讀論語,把這一條忽略了,臨有用時不會用,好不愧殺人?於是我纔更懂得曾文正家訓教人切己體察,虛心涵泳那些話。我經那位同事這一番指點,我自覺讀書從此長進了不少。

  我常愛把此故事告訴給別人。有一天,和另一位朋友談起了此事。他說:論語真是部好書,你最愛論語中那一章?這一問,又把我楞住了。我平常讀論語,總是平著散著讀,有好多處是忽略了,卻沒有感到最愛好的是那一章。我只有說:我沒有感到你這問題上,請你告訴我,你最愛的是那一章呢?他朗聲地誦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我最愛誦的是這一章,他說。我聽了,又是心中豁然一朗,我從此讀書,自覺又長進了一境界。

  凡屬那些有關人生教訓的話,我總感到親切有味,時時盤旋在心中。我二十四五歲以前讀書,大半從此為入門。以後讀書漸多,但總不忘那些事。待到中學大學去教書,許多學生問我讀書法,我總勸他們且看像曾文正公家訓和論語那一類書,卻感得許多青年學生的反應,和我甚不同。有些人,聽到孔子和曾國藩,似乎便掃興了。有些,偶而去翻家訓和論語,也不見有興趣,好像一些也沒有入頭處。在當時,大家不喜歡聽教訓,卻喜歡談哲學思想。這我也懂得,不僅各人性情有不同,而且時代風氣也不同。對我幼年時有所啟悟的,此刻別人不一定也能同樣有啟悟。換言之,教訓我而使我獲益的,不一定同樣可用來教訓人。

  因此,我自己總喜歡在書本中尋找對我有教訓的,但我卻不敢輕易把自己受益的來教訓人。我自己想,我從這一門裏跑進學問的,卻不輕易把這一門隨便來直告人。固然是我才學有不足,而教訓人生,實在也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

  問我何所有,山中惟白雲。只堪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山中白雲,如何堪持以相贈呢?但我如此讀書,不僅自己有時覺得受了益,有時也覺得書中所說,似乎在我有一番特別真切的瞭解。我又想,我若遇見的是一位年輕人,若他先不受些許教訓,又如何便教他運用思想呢?因此我總想把我對書所瞭解的告訴人,那是莊子所謂的與古為徒。其言,古之有也,非吾有也。這在莊子也認為雖直不為病。但有時,別人又會說我頑固和守舊。我不怕別人說我那些話,但我如此這般告訴人,別人不接受,究於人何益呢?既是於人無益,則必然是我所說之不中。縱我積習難返,卻使我終不敢輕易隨便說。

  十年前,我回故鄉無錫,任教於一所私家新辦的江南大學。那時,在我直覺中,總覺中國社會一時不易得安定,人生動盪,思想無出路。我立意不願再跑進北平南京上海那些人文薈萃,大規模的大學校裏去教書,我自己想我不勝任。我只想在太湖邊上躲避上十年八年,立意要編著一部國史新編,內容分十大類,大體仿鄭樵通志,而門類分別,則自出心裁,想專意在史料的編排整理上,做一番貢獻。當時約集了幾位學生,都是新從大學畢業的,指點他們幫我做剪貼鈔寫的工作。我把心專用在這上,反而覺得心閒無事,好像心情十分地輕鬆。太湖有雲濤峰巒之勝,又富港汊村塢之幽。我時時閒著,信步所之,或扁舟盪漾,俯仰瞻眺,微及昆蟲草木,大至宇宙人生,閒情遐想,時時泛現上心頭。逸興所至,時亦隨心抒寫,積一年,獲稿八九萬字,偶題曰湖上閒思錄。我用意並不想教訓人,更無意於自成一家,組織出一套人生或宇宙的哲學系統來。真只是偶爾覕見,信手拈來之閒思。不幸又是時局劇變,消息日惡,我把一些約集來的學生都遣散了,國史新編束之高閣,閒思錄也中輟了。又回到與古為徒的老路,寫了一本莊子纂箋,便匆匆從上海來香港。

  這一次的出行,卻想從此不再寫文章。若有一噉飯地,可安住,放下心,仔細再讀十年書。待時局稍定,那時或許學問有一些長進,再寫一冊兩冊書,算把這人生交代了。因此一切舊稿筆記之類,全都不帶在身邊,決心想捨棄舊業,另做一新人。而那本湖上閒思錄,因此也同樣沒有携帶著。

  那知一來港,種種的人事和心情,還是使我不斷寫文章。起先寫得很少,偶而一月兩月,迫不得已,寫上幾百字,幾千字。到後來,到底破戒了。如此的生活,如此的心情,怕會愈寫愈不成樣子。小書以及演講錄不算,但所寫雜文,已逾三十餘萬言。去年忽已六十,未能免俗,想把那些雜文可搜集的,都搜集了,出一冊南來文存吧!但終於沒有真付印。

  這一小冊,則是文存中幾篇寫來專有關於人生問題的,因王貫之兄屢次敦促,把來編成一小冊,姑名之曰人生十論,其實則只是十篇雜湊稿。貫之又要我寫一篇自序,我一提筆便回憶我的湖上閒思錄,又回想到我幼年時心情,拉雜的寫一些。我只想告訴人,我自己學問的入門。至於這十篇小文,用意決不在教訓人,也不是精心結撰想寫哲學,又不是心情悠閒陶寫自己的胸襟。只是在不安定的生活境況下,一些一知半解的臨時小雜湊而已。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五月錢穆識於九龍嘉林邊道之新亞書院第二院

 

內容連載

人生三路向
 
人生只是一個嚮往,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嚮往的人生。
 
嚮往必有對象。那些對象,則常是超我而外在。
 
對精神界嚮往的最高發展有宗教,對物質界嚮往的最高發展有科學。前者偏於情感,後者偏於理智。若借用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的話,宗教是軟心腸的,科學是硬心腸的。由於心腸軟硬之不同,而所嚮往發展的對象也相異了。
 
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為戀愛,二為財富。故孟子說:「食色性也。」追求戀愛又是偏情感,軟心腸的。而追求財富則是偏理智,硬心腸的。
 
追求的目標愈鮮明,追求的意志愈堅定,則人生愈帶有一種充實與強力之感。
 
人生具有權力,便可無限向外伸張,而獲得其所求。
 
追求逐步向前,權力逐步擴張,人生逐步充實。隨帶而來者,是一種歡樂愉快之滿足。
 
近代西方人生,最足表明像上述的這一種人生之情態。然而這一種人生,有它本身內在的缺憾。
 
生命自我之支撐點,並不在生命自身之內,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這就造成了這一種人生一項不可救藥的致命傷。
 
你向前追求而獲得了某種的滿足,並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停止向前即是生命空虛。人生的終極目標,變成了並不在某種的滿足,而在無限地向前。
 
滿足轉瞬成空虛。愉快與歡樂,眨眼變為煩悶與苦痛。逐步向前,成為不斷的撲空。強力只是一個黑影,充實只是一個幻覺。
 
人生意義只在無盡止的過程上,而一切努力又安排在外面。
 
外面安排,逐漸形成為一個客體。那個客體,終至於回向安排它的人生宣佈獨立了。那客體的獨立化,便是向外人生之僵化。
 
人生向外安排成了某個客體,那個客體便回身阻擋人生之再向前,而且不免要回過頭來吞噬人生,而使之消毀。
 
西洋有句流行語說:「結婚為戀愛之墳墓」,大可報告我們這一條人生進程之大體段的情形了。
 
若果戀愛真是一種向外追求,戀愛完成才始有婚姻。然而婚姻本身便要阻擋戀愛之再向前,更且回頭把戀愛消毀。
 
故自由戀愛除自由結婚外,又包括著自由離婚。
 
資本主義的無限制進展,無疑的要促起反資本主義,即共產主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37
  2. 新書
    85
    $255
  3. 新書
    9
    $270
  4. 新書
    9
    $270
  5. 新書
    95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