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大字版)

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大字版)
定價:180
NT $ 162
  • 作者:聖嚴法師
  • 出版社:法鼓
  • 出版日期:2018-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987896
  • ISBN13:9789575987893
  • 裝訂:平裝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為何生?因何死?
只要活出意義,活出價值,從生到死,無不自在!

  我們都以為自己擁有生命的主控權,然而,生命卻是照著自己既定的軌跡不停地往前走──從出生、成長、年老,到死亡。

  生命之旅很可能會在每個人不注意的時候,悄然到站。若要避免虛度此生,就必須在匆匆忙忙的例行生活中,偶爾停下腳步,好好地想一想:如何善用生命,讓它活得快樂自在,活得更有價值?

  聖嚴法師在書中與我們分享自己一路艱辛走來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顛簸的路上,仍能運用佛法的智慧發揮生命的最大價值,如何能苦也自在、樂也自在、老也自在、病也自在,甚至在生命即將到站前,依然自在。

  如果你對生死感到迷惘,記得細細體會書中的話,它們會為你打開生命的另一扇門,帶你通往生死皆自在的人生風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錄

【編者序】一份塵封的書稿    

◎正確的人生態度    
人,為何而活?    
如何活得快樂自在?    
自殺,真的能一了百了?    

◎培養良好的品格    
父母應該怎樣教養孩子?    
倫理是吃人的禮教?    
如何與人和樂相處?

◎簡單生活護地球    
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    
如何從個人做好環保?    
如何遠離外境誘惑?    
如何有智慧地「理財」?

◎健康快樂的老年    
如何規畫銀髮生活?    
愈老真的愈孤獨嗎?    
如何「病得很健康」?

◎坦然面對生死    
好活?歹活?心態決定!    
如何不等死、不怕死?    
身後事,怎麼辦?
 
 

編者序

一份塵封的書稿


  儘管時代會變遷、空間會變動,但是從古至今,人類心中的問題與矛盾根本上是一樣的-恩怨情仇、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居住在深宅大院中的富人,與市井小民同樣會煩惱、會疑惑,只是換了不同的內容與對象。總括來說,似乎人類面臨的兩個最終的大哉問就是:生命為什麼?人生怎麼過?

  本書即是關於這兩個議題的問與答。書中,聖嚴法師為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與人生所可能產生的疑問,提出了他的智慧觀察與解決之道。全書內容分為五大篇,分別探討人們在生命各階段所關切的議題:從生命的根本價值談起,至教養下一代、個人欲望與生活方式的檢討、老年生活的規畫,乃至死亡的意義、過程與身後事等,都有發人省思的提醒。

  聖嚴法師自小體弱多病、貧窮失學,經歷過戰爭、走過物資最匱乏的時代,曾經義無反顧堅持理想、居無定所,也曾經獲得高學歷卻無法發揮所長。法師一路走來,雖艱苦卻踏實,他用以克服逆境的法寶,便是無條件的感恩之心、對佛法的信心,以及佛法的方法與觀念。因此,法師是以自己的生命經驗來勉勵我們:不得志時或許是時機未成熟,天無絕人之路、現在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沒辦法賺大錢就賺小錢。這些建言在今天這個人心惶惶、經濟衰退的年代,更顯得實用。

  本書原訂二○○九年三月出版,因聖嚴法師於出版前圓寂,故而暫緩出版。今因聖嚴教育基金會舉辦「無盡的身教-聖嚴法師最後的一堂課」座談會,當大會討論應送哪一本書與三千位報名聽眾結緣時,此本已進入最後編輯階段的書,才又從儲藏櫃中拿出。本書是整理自新型態《大法鼓》節目中的開示,再次審閱,宛如法師就在眼前,為我們開示從生到死的生命智慧。

  病中錄影的聖嚴法師,對製作人的提問,雖無深奧的佛法義理,卻是他老人家生命最後的開示。但願讀者能跟隨著法師的諄諄善誘,打開心眼、轉化心念,在風雨中仍能安穩向前,窺見生命的美麗風光、創造一段最有意義與價值的人生旅程。
 
法鼓文化編輯部
 

內容連載

如何活得快樂自在?

問:常有人自覺能力差、力量小,對社會、家庭沒有影響力,而力不從心或放棄自我,如何轉變此一負面的人生態度?

答:佛經裡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雖然個人的力量很有限,可是當你有心要利益這個世界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力量。
像其中有一則故事:一隻小鳥看到森林發生大火,很多鳥獸都爭相倉皇逃走,不能飛走的、逃不掉的都被燒死了。此時小鳥發了一個願:無論如何都要去救火!於是牠用翅膀沾著湖裡的水,在失火的森林上面灑水。或許這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似乎有點不自量力,但是牠的願心感動了天地,因此降下一場及時雨,森林裡的大火就息滅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體悟到,人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就不要對自己失望,因為對自己失望就等於放棄自己;若選擇自殺,那是逃避責任。即使現在逃掉了,未來還是必須償還。
所以,我們遇到了問題或狀況,不要忿忿不平、憂愁苦惱,有時是時機還未成熟,這也沒有關係,現在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現在沒有辦法賺大錢就賺小錢。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有求生的意志,不管生病也好、窮困也好,都能夠生存下去。

問:人生的際遇總是起起伏伏的,然而我們總是喜歡站在高峰上,一旦走到谷底時,則是痛苦不堪!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谷底?

答:用現代的語言來說,我們可以從逆向來思考人生的谷底和低潮。就好像在旅行中,當你走到山頂時,再往前走一定是下坡,天底下哪有這麼多的山頂可攀?到了最高峰的時候要有自覺,知道接下來就是往谷底走了。相同地,當到了谷底時,往前走又會遇到另外一座山,又是邁向另一高峰的時候。
看別人站在高峰上,不要以為上高峰是很舒服的,認為登峰造極非常威風,事實上要上高峰之前的過程是滿辛苦的。對於已登上最高峰的人而言,自己心裡應該清楚,接下來必然會往下走,但心裡不是失意,而應該歡喜,告訴自己,這下子又可以省一點力,準備要往下走了。因為下坡比上坡輕鬆,只是當走下坡的時候,別人會看不到你,也沒有風光了,但還是要不斷努力。
既然到了谷底,不妨欣賞一下谷底的景色,山是青的,水是綠的,山谷是幽靜的,空谷也會有跫音,這和山頂的風光是截然不同的。欣賞完谷底的景色之後,我們又要準備往上走了。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起起伏伏、連綿不斷,人生也就是因此而精彩,因此而不斷成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62
  2. 新書
    9
    $162
  3. 新書
    9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