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定價:600
NT $ 342 ~ 540
  • 作者:傅佩榮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9-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3:4713510945612
  • 裝訂:軟精裝 / 68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論語》,居經典中的經典地位。不但古代的從政者,將之視為治國平天下的法寶;近年來,許多企業領導者,將之運用在公司治理與企業文化上,也獲得極大的成效。

  本書是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解讀經典」系列第三部,全書共分為二十篇,從原典到白話翻譯,到融入現代生活的實例,與其他解讀《論語》最大的不同是,作者以累積二十餘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人能弘道」的觀點,孔子和儒家都主張入世,「道」是指人生理想,與人有關,強調實踐理想的主動力量在於人,而不在於道;即使沒有學問或智慧,只要真誠,就可以發現內心向善的要求,走上人生正路,進而使天下人都步上善的途徑。

  讀者因此能在這樣的引領下,「與孔子為友,以孔子為師」,親炙孔子的智慧與中華文化的精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39年生,上海市人。台大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大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他的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著有:《人性向善》、《究竟真實》、《宇宙的舞者》、《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轉進人生頂峰》、《哲學與人生》、《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向智慧的高峰》、《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柏拉圖》、《中西十大哲學家》、《新世紀的心靈安頓》、《論語解讀》等八十餘種,以及有聲書系列《論語解讀CD版》、《老子解讀CD版》、《孟子解讀CD版》等(由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等。
 
 

目錄

自序 人能弘道
前言 超越時空,了解孔子
學而篇 第一
為政篇 第二
八佾篇 第三
里仁篇 第四
公冶長篇 第五
雍也篇 第六
述而篇 第七
泰伯篇 第八
子罕篇 第九
鄉黨篇 第十
先進篇 第十一
顏淵篇 第十二
子路篇 第十三
憲問篇 第十四
衛靈公篇 第十五
季氏篇 第十六
陽貨篇 第十七
微子篇 第十八
子張篇 第十九
堯曰篇 第二十
 
 



人能弘道


  我在年輕時,聽別人提問:「如果一生只念一本書,應該選擇什麼書?」在我來不及細想及回答時,別人就主動宣布了答案:「當然是《論語》了!」

  後來看到了錢穆先生九十二歲時的感言,說他每年至少重讀一遍《論語》,並且總是會有一些新的啟發。如此看來,《論語》對年輕人與老年人、對平凡人與大學者,都是必讀與必須不斷重讀的一本經典了。

  如果讀書可以配合季節的話,那麼《論語》是春天的首選,因為其中充滿了成長的希望與動力。孔子原是平凡的孩子,經由立志學習而開發潛能,在知、情、意方面都抵達了高妙的境界,體現了君子、賢者、聖者的氣象。他的典範主要就展示於《論語》中。

  我最初學習《論語》,是在正規的初中教育過程中,其目的是為了考試與升學。直到上了大學,必須研究儒家思想,我才主動而認真的把這本經典全部讀一遍。當時感動我的,並不是哲學上的系統見解,而是一些生活小事。

  譬如,孔子聽到家裡馬廄失火,他只問:「有人受傷嗎?」而沒有關心馬的損傷。他聽說朋友過世而無人料理喪事,就挺身而出負責一切。他接受朋友致贈的祭肉,是作揖拜謝;但是朋友送他車馬,他卻不會如此感激。他的價值觀顯然是高雅的人文主義,重視人的精神價值遠遠超過了物質價格。

  我潛心探索《論語》二十餘年,苦於歷代各家注釋並無共識,於是採取西方哲學訓練的方法,依詮釋學原則,對每一句話進行深入思考:它究竟在說什麼?它想要說什麼?它能夠說什麼?它應該說什麼?接著再設法整理出一貫的系統。

  譬如,「仁」是孔子的核心概念,一個「仁」字,就涵蓋了人生的三大問題:

  一、是「人之性」,人只要真誠,就會體驗內心有向善的自我要求;二、仁是「人之道」,人生的正路在於擇善而固執之;三,仁是「人之成」,亦即止於至善,必要時可以「殺身成仁」。

  把握了主要線索,孔子一生的言行就顯得豁然開朗了。他在生平自述中提及「五十而知天命」一語,這代表一生的轉捩點。如果孔子不在五十歲出來從政,並且不在五十五歲周遊列國,那麼他的思想與人格又如何經由檢驗而展現無比的光彩?他的見解又如何可以證明是人類普遍的智慧?

  那麼「天」又是什麼?研究《論語》的人很多,能夠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很少。孔子既要「知天命」,又要「畏天命」及「順天命」,可見「天」是個主宰,賦予人類使命感,就是要人把向善之性修練到至善的地步。

  人若真誠,就會自覺必須行善,而「善」是我與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在此,「別人」是指天下由親而疏、由近及遠的每一個人。唯其如此主張,孔子才會界定其志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這十二個字的志向在現實世界未曾實現,將來也不太可能實現。但是若無此志,則人生又豈有方向可言?人類又豈有光明的未來?孔子思想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即在指出人性與天命之間的這種關係,領悟了這個重點,則所有正派宗教皆與儒家可以殊途同歸,甚至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我從《論語》所得的啟發太多了,以書本形式出版的在十種以上,以影音製品出版的也超過五種了。這一切心得都要回溯到《論語》逐字逐句的梳理。現在這本書即是梳理《論語》的完全版本。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本書以「人能弘道」為名,正是為了突顯孔子高雅的人文主義立場,並且「道」之一字可以連繫天道與人道,使這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及超越性清楚確立。

  「以孔子為師,與孔子為友」,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事之一。
 
 

內容連載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物)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說:「富有與尊貴,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如果不依正當的途徑加於君子身上,他是不會接受的。貧窮與卑微,是每個人都討厭的;如果不依正當的途徑加於君子身上,他是不會逃避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人生正途,憑什麼成就他的名聲?君子不會有片刻的時間脫離人生正途,在匆忙急迫時堅持如此,在危險困頓時也堅持如此。」
 
一般人談人生的成就往往就是富貴,富是有錢,貴是有地位,有地位的背後往往就有權力,有各種社會上的正面成就。莎士比亞說:「錢可以買到一切。」錢會說話,錢會做事。所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這說明孔子很實在,承認富貴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重要的是手段如何。對於富與貴的看法,還可參考〈7.12〉、〈7.16〉。
 
「道」即正當的途徑,「得」即可以主動得到,也可以被動得到。「得之」並非主動去爭取,否則何必在「得之」之後,又要考慮「不處」或「不去」?得之是「加於其身」的意思,側重於結果。不依正當途徑往往牽涉到各種私心,君子認為不是經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他就不會接受。
 
「貧」即貧窮,「賤」即地位卑下。現代的「賤」字,通常是指很壞的人;古代的「賤」則純粹是就社會地位之高低來說的。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9.6〉)
 
「貧與賤」,是每個人都討厭的,如果不以其道得之,君子是不會逃避的。譬如天下無道,以致君子陷於貧賤,這種結果就是「不以其道得之」,君子無法逃避。因為貧賤對於一個人走上人生正途,有時反而是幫助;反之,富貴對於走上人生正途,有時反而是妨礙,因為富貴後常常會太注意外在的層面。貧賤時有志難伸,反而可以注意到行善避惡,範圍縮小之後,自己的生命自然有重點。這是孔子基本的觀點。
 
儒家對於富貴採取的距離,是寧可遠一點,對於貧賤反而不特別抗拒,因為一個人貧賤,正好可以加強自身修養,把該做的事做好,將來哪一天有機會,說不定可以做更多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7
    $342
  2. 新書
    79
    $474
  3. 新書
    79
    $474
  4. 新書
    79
    $474
  5. 新書
    79
    $474
  6. 新書
    79
    $474
  7. 新書
    9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