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文學的方式 練習當個「細讀者」,你也是世界文學業餘分析師

打開文學的方式 練習當個「細讀者」,你也是世界文學業餘分析師
定價:450
NT $ 260 ~ 664
  • 作者:王敦
  • 出版社:大寫出版
  • 出版日期:2018-12-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968927X
  • ISBN13:9789579689274
  • 裝訂:平裝 / 368頁 / 14.8 x 20.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為什麼讀文學?文學又該如何讀?
那些文學名著為何是名著,好的文學又好在哪?
情節裡埋伏的隱喻、故事背後有何追問?

  文學與小說家不直接告訴你的美感與用心,你看不出來當然覺得作品枯燥。
  柏克萊大學語言文學專家用柳葉刀、顯微鏡、核磁共振等各種方法和手段,
  寫給一般讀者的文學解讀攻略!
  讓你從此洞悉世界傑出文藝作品的魅力所在。


  文學好看嗎?當然好,但只有更懂得打開閱讀之心,才能更聰明地打開文學。
  文學解讀沒有標準答案,有自己的觀感才能真正感受作品的魅力所在──但這件事的確需要方法。
  理論闡述+實踐操練,三堂課摸透「文學解讀」的路數與技巧,
  面對經典作品不再人云亦云──讀完本書你也能有自己的作品鑑賞力!


  ◎看不進去文學名著?那是因為你「打開」的方式不對
  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這本書將對你有所幫助。這是一本什麼書?通俗地講,可以理解為關於文學的「打開方式」的書,由文學研究專業人士,寫給社會上對文學有不同程度的愛好、好奇和鑽研的讀者。

  這裡的「打開」,指的是盡情玩轉、自在解讀、真正享用作品內容,用自己的腦力洞悉文字魅力所在,不被作者原意、文評家的見解所限制。

  ◎「打開」文學是個技巧、也需要實踐
  加州柏克萊大學語言文學專家不在枯燥的理論套話裡打轉,將文學理論各門各派的爭論與觀點掰開揉碎,深入淺出將解讀之事,說得全面且清楚,並精選大師作品進行實際操練,手把手直接帶你進入閱讀現場,培養出對文字獨有的感受力,真正為自己打開文學迷人的堂奧。

  ◎三堂課,通透解讀技巧
  ‧解讀什麼:「老天創造了人,人創造了符號」

  從介紹文化的「符號」之特性入手,把構成文學書寫的語言文字,和構成視覺、聽覺等的表意符號(線條、圖形、音符等)的編織,統稱為人類「文化」這一符號表意之網。
  「解讀」,就是基於對這一「符號之網」中任何文學、文化產品的破解。

  ‧你會不會文本細讀?
  要實現對「符號之網」中文學、文化產品的破解,還需要一件解讀的利器──「文本細讀」。本篇將實際示範演練如何細讀作品,即從文本裡面的符號能指出發,通達文本之外的符號所指,包括社會、歷史、意識形態、物質文化。

  ‧我們為什麼非有故事不可?
  講故事,就是用語言來模擬和製造事件的方式。我們透過故事,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推演與角色扮演,是獲得人生經驗的必備途徑。
  本篇結合「符號學」與「文本細讀」,針對多篇小說、詩歌實際操練,將文學形式中最重要的大塊頭──敘事──挑出來好好對付。教你看透埋藏在敘事背後的結構、設定、意義與功能,為自己帶來更多閱讀的樂趣與收獲。

  這本書裡不會出現「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樣的話。這太私人化,也導致「腦波」並無交流。又比如金庸大俠把玄妙的武功描繪得多麼五迷三道讓你心有戚戚,但其實無法教會你武功,哪怕是最基礎的。

  所以,若想親手真正打開文學,就要真正去學打開文學的路數、技巧,而不是去「想像」。這本教人打開文學的書,就是要「言傳」、「身教」、操練──讓你真正進入文學的妙奇世界與語言工程的宏大體驗!

好評推薦

  【學者推薦】

  放眼網路時代,純文學閱讀者愈來愈少,能理解有創見的讀者更是珍稀保育動物。本書提供快速「打開」文學的攻略祕笈,一看就上手,從此在文學世界破關抓寶,升級打怪無往不利,值得新世紀文學戰士隨身攜帶!──趙恬儀(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及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主任)

  【豆瓣閱讀讀者熱烈好評】
  比起那些詰屈聱牙的理論合集或者枯燥乏味的文學史,這本方法論性質的書真的可以讓你「打開文學」,瞭解文學中的各種有趣的奧義!──讀者 mokpo

  充滿青春活力的文學解讀手冊,和一般一板正經的“宏大”理論類讀物形成鮮明對比。對理論和文本的解釋貼近現代生活,易於理解。各種理論融會貫通,使得對理論的介紹和文本的分析部分讀起來頗有行雲流水、毫無阻滯之感。──讀者 Pan

  通俗易懂,強調解讀文學的「方式」而不是答案,留出思考的空間,沒有說教式的論斷。──讀者 人面豆

  作為文學理論的導論書,作者介紹了符號學、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大家的理論,並且有著生動而深入地分析,加上無處不在的實踐篇章,讓人讀起來非常過癮。──讀者 荼蘼花了我無緣

  人類文明就像一趟夜行列車的比喻非常耐人尋味,打開文學也是一種能力,投入故事構建故事,作者只是導遊,過程是屬於你自己的。──讀者 嘉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敦


  人稱「王熊daddy」。北大中文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教學領域包括文學理論、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中國近現代文學。

  受「科普」這個詞的啟發,他也致力於「文普」——人文普及的工作,嘗試以大眾易於理解、接受與參與的方式,傳播文藝與文學知識,同時力求在通俗、有趣之餘,仍保有豐厚的學術層面知識。著作有《中文系是治癒系》(簡體中文版,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

 
 

目錄

導言 如何「打開」?怎樣「解讀」?
一、「文學名著看不進去,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二、學會「打開文學的方式」是一件正經事
三、三個系列講座,幫你初步打開文學

第一講 解讀啥?
——符號,或「老天創造了人,人創造了符號」
一、符號學之「愛情=玫瑰?」
二、課問甜點:日常生活中的符號之網
三、夜行火車的車窗
四、符號修辭與巫術思維
五、文學由兩個夢境組成

第二講 如何走起?
——好的閱讀是慢讀
一、看小說也需要那麼投入嗎?
二、好的閱讀是慢讀
三、細讀示範:作家王小波的幾個自然段
四、 課間甜點:更多文本細讀示範
五、讓「你想多了」和「過度闡釋」都滾開
六、關於文本細讀的各種疑問

第三講 聚焦於解讀敘事
——我們為什麼非要故事不可?
一、我們為什麼非要故事不可?
二、我們為什麼對「同樣」的故事要個不停?
三、我們為什麼總是要更多的故事?
四、課間甜點:也來說一說解讀韻文/詩歌
五、敘事就是對「意義」的設定
六、那麼誰來設定敘事?——語言符號
七、課後甜點:從今以後少往「坑」裡跳

 
 

前言

開章 如何「打開」?怎樣「解讀」


  「文學名著看不進去,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希望這本書能對你有所幫助。

  這是一本什麼書?通俗地講,可以理解為關於文學的「打開方式」的書,由文學研究專業人士,寫給社會上對文學有不同程度的愛好、好奇和鑽研的讀者。如同本書原本的副標題「文學解讀講義」──它是建立在筆者多年來先後在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授課的基礎上的。

  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是有「時限」的,一般來說,青春期最敏感,印象最深,受用終身;錯過這個階段,就永遠錯過了。此年齡階段不「打開」文學,還待何時?學會「打開」文學,是一件正經事。

  這本書,就是從我們普通讀者的角度,來告訴你──你本人,一個普通人,如何打開文學,與文學發生關係,從文學中獲取收益。放下了專業面孔的我,腦子裡更多地想要考慮非專業讀者及本科低年級的中文專業讀者的感受。同時,這本書也是寫給有一定中文專業基礎的朋友們的──你們會敏感地看出這書和一般專業書的差別來。我儘量努力想去做的是,不論面對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讀者,都不在已有的理論套話裡面打轉,而是掰開了揉碎了,深入淺出地把解讀之事,說得全面且清楚。我認為,文學專業話語如果與日常語言脫節,拒人於千里之外,是一種失敗。不管有多少困難,也不應該逃避。

  本書標題中的「打開」兩字,何解?通俗地講,就是剽悍地「搞定」、「玩轉」、「得以享用」之意。

  打個比方:當一隻獅子撲倒一隻羚羊後,它該如何「打開」──「搞定」、「玩轉」、「得以享用」──之?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應該剽悍果斷地咬斷羚羊的頸動脈,然後從後腿內側咬開表皮,盡情享用之,才是正經事。除此之外,都是瞎忙活,都是添亂。「打開」文學當果斷如此,並盡情享用。

  這是一個技巧活兒,實踐活兒。本書就是教你這個技巧活兒、實踐活兒,不是「專家」、「學者」的坐而論道,不是教你「屠龍之術」。──屠龍在我們現實世界裡是派不上用場的。

  一隻雞都屠不了,談何屠龍?「打開」一本小說,「打開」一首詩,就如同「屠」一隻雞,一頭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以見龍的屠龍之術則無異於「耍流氓」。與空談屠龍比起來,坐而解剖一隻麻雀才是正經事。唯此,才有可能切實觸摸文學的「任督二脈」。

  可見,這本書不是把文學捧在胸口放在心尖兒,來頂禮膜拜的。──我們是務實的人。我們要的,不是「自己陶醉於文學的樣子」,或自己虔誠地匍匐於文學大神教父的腳趾前的幻影。我們要的,是用自己的腦力,為自己「打開」文學,自己真正地享用之。

  所以,我們要用柳葉刀、顯微鏡、核磁共振等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洞悉文藝作品之魅力所在。

  是的,這本書裡不會出現「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樣的話。對於這本書的作者來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同自閉模式下的櫻桃小丸子一般,太私人化,「腦波」並無交流。再比如,無論金庸大俠把玄妙的武功描繪得多麼五迷三道讓你心有戚戚,但其實無法教會你武功,哪怕是最基礎的。同理,若想親手真正打開文學,就要真正去學打開文學的路數、技巧,而不是去「想像」。

  這樣一本教人打開文學的書,就是要「言傳」、「身教」、操練。它的公式是:言傳+打開方式的實際操練=學會打開文學。說到底,我們是要用理性認知加上實踐操練,來打開文學裡面的堂奧。

  當然,我們不是不需要私下的腦波體驗。文藝自然需要情感和生活體驗的帶入。你的感性,是你打開文學的思維底層。我們只是不專門跑題去說它罷了—眾口難調,感動你的不一定能感動他或她,若去追究和討論「什麼」讓我感動,勢必會忽略我是「怎樣」被感動,以及「為什麼」我被感動了──對這後兩者的分析,才是「解讀」,才能有助於打開我們所遭受的感動,看看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所以說,煽情和感動,不等於文學「解讀」本身。否則,設想一下,如果只是確認或想像自己被文學作品感動了,卻不會打開之,無能力去解讀之,那將會是個什麼狀況?……那將會是這樣的一段對話:

  你:天哪,這小說寫得太好了,太讓我感動了,你們也都去看看吧!
  別人:是嗎,寫得怎麼好?
  你:就是好,我也說不出來,就是 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別人:感動你的是哪兒?
  你:就是被感動了,我也說不出來是哪兒,太感動了!我 really 被感動了,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你,肯定也不想這樣,或者說,早已厭倦了這樣的沒有存在感的被動尷尬了吧?—千百遍的「really」,也比不上一句話言傳出「how」(怎樣好)和「why」(為什麼好)的問題,更給你帶來成就感的乾貨。而且,在別人的眼裡,並不是你的情迷「意會」,而是你的清晰「言傳」,印證了你的思維素養和深度。

  你的感動,需要「言說」。你的「言說」,就是你的「解讀」,就是你對文學的「打開」。
  別人根據你的「解讀」,來鑒定你的思考深度、感受程度,以及人文素養。
  所以在這本書的解讀路數裡,我們不是來亂感動的。我們是來分析,「為什麼」我們被感動了,以及我們是「怎樣」被感動的。
  總之,不是關於「what」的問題,而是關於「why」和「how」的問題。

  至於「What」—是「什麼」感動了你,是你的私人事務,是我們每個人的私人事務,比如說因人而異的「三觀」培養、精神寄託、人生的「避難所」、精神上的「希臘小廟」、「民國範兒」等等,這些,都各有其符號化的來由,各有當下的針對性。但對於我們培養打開文學的能力的「解讀」操練來說,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不必強求一致,也不必灌輸任何一種。

  這本書,不會「推銷」任何一種「範兒」,而是尊重你自己的選擇。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喜歡渡邊淳一或喜歡林徽因,都無對錯,都無所謂誰更有「範兒」。這就不再贅述了。讓我們直奔主題,再次強調:打開文學的方式為何?答曰:「意會」之處,努力「言傳」,即解讀出「why」和「how」。

  若無清晰「言傳」,從邏輯上講,別人無法推知,你是否真的已經「意會」了。實現這一點,需要一件解讀的利器—「文本細讀」,或曰「close reading」。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示範和言傳此物。無此物,則「打開」文學的努力,大打折扣。
  你想瞭解並嘗試一下嗎?
  那就放馬過來吧。

 
 

內容連載

符號學之「愛情=玫瑰?」
 
【一】
 
符號是啥?往複雜了說,可以複雜得不得了。我們的語言,就是人類使用最頻繁、最精微的,對整體人群來說都須臾不可或缺的符號系統。裡面又主要分為兩大層:聲音的和圖像的。
 
語言的聲音層,就是用嘴說和用耳朵聽的話。這連文盲也會。
 
語言的圖像層,則是手寫、印刷、鍵盤敲出的,記錄聲音語言的書面語言字元,靠視覺來辨認。
 
我們從小學開始的「受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超越「文盲」階段的日常口頭表達,而逐步掌握更複雜的書面語言系統的「符號化」過程。這就是狹義的「識文斷字」。
 
對於廣義的「識文斷字」而言,一個人的話語符號運用與意義內化兩者,是雞生蛋、蛋生雞的一體兩面,識文斷字也就意味著概念、意義、思想,也內化於心,於是就能在語言藝術和書面閱讀中,以及自己的言說、寫作中,在「文化的符號之網」這一團亂麻中,交替地輸入和提取新的「意義」。
 
除了語言符號之外,音樂藝術,運用聲音的音高、強弱、節奏、音色來「符號化」,傳遞「意義」。美術呢,則運用輪廓、線條、色彩、明暗、筆觸、留白等來「符號化」,傳遞「意義」。而電影呢,自從默片時代結束後,就是把視覺呈現的意義和聽覺符號意義疊加到了一起,更不用說畫面還是在時間中流動的,聲音又分為場景音和畫外音。
 
這些事情,要多複雜有多複雜。於是就有了各種版本和各個門類的「符號學」。比如,要對符號的「層次結構」進行分類闡述,就有了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語言符號「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分層及其引申。若按符號的「類型和功能」來分,則有了皮爾斯(Charles Saunders Perice)的「icon」、「index」和「symbol」三分法。再比如說,對於語言之外的符號進行分析、研究、甄別,則有了音樂符號學、圖像學、電影符號學、文化符號學等—它們與音樂學、藝術史、文化人類學、傳播學等學科生成了錯綜複雜的交叉。
 
所以說,若往複雜裡去說,則這本書就不是僅僅一本書的容量,而要無限地擴容了。
 
還是就此打住,往簡單扼要裡說吧。
 
從何講起?先從「愛情和玫瑰」的關係講起,好不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8
    $260
  2. 新書
    67
    $303
  3. 新書
    75
    $338
  4. 新書
    79
    $356
  5. 新書
    79
    $356
  6. 新書
    79
    $356
  7. 新書
    85
    $383
  8. 新書
    88
    $396
  9. 新書
    9
    $405
  10. 新書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