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之虛,社會之實、「分配經濟」與「超合作社」

社會之虛,社會之實、「分配經濟」與「超合作社」
定價:360
NT $ 190 ~ 324
  • 作者:拂偽
  • 出版社:拂偽
  • 出版日期:2019-05-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363678
  • ISBN13:9789574363674
  • 裝訂:平裝 / 180頁 / 21 x 29.7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沒有失業問題」兼「輕量工作」的世界是存在的,但要知道步驟!

  ◎第一章解釋「虛實論」:點出當今財富觀之陷阱,使人懂得離虛向實,預見並遠離危機的漩渦、甚至防範其形成!
  ◎第二章解釋「合作主義」:建構「沒有失業問題」兼「人人輕量工作」的社會所需的步驟。
  ◎第三章解釋「共產主義的資本主義本質」:說明何以聲稱〝反剝削〞的共產主義皆無一例外地反而比資本主義還更快淪為「反烏托邦」的真實原因。

  當今世界的兩大社會問題:「工時過長」與「失業」,兩者在成因上其實互為解方:若有一個人每天須工作16小時,而另一個人沒有工作,那麼只要把工作16小時的人的工作切半分成兩份8小時的工作,便能使兩個人都有工作、且工時皆平均更短。

  換言之:這兩個社會問題從原理上來論本不應存在;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無法調和,或曰找不到方法調和它們,或曰須找出它們之所以不得調和的原因並解決之。

  隨著科技力不斷提升而產能不斷提升,本來「8個人工作8小時」的情況可以向「4個人工作8小時」或「8個人工作4小時」兩種走向去發展,而兩種情況對社會所意味的產能皆是一樣的。然而在前者的情況,人們的工作時數並無法受益於科技力的提升而減少,更有甚者,還有人將因此而丟了工作;但在後者的情況,則人人的工作機會皆不受科技力提升的威脅,甚至還能因其而過上越來越輕鬆的生活。若能把工時與工位這兩種經濟要素給調和,達成「工時/工位轉換」,則能使社會往後者的情況去發展。

  如此,在一個調和的社會經濟框架中,當科技力提升而導致產能提升時,並非發生「裁員」而是「裁時」、並非「工作機會消失」而是「人均工時減少」:不會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4個人工作8小時,4個人失業」進而「2個人工作8小時,6個人失業」甚至「1個人工作8小時,7個人失業」,而是從「8個人工作8小時」變成「8個人工作4小時」進而「8個人工作2小時」甚至「8個人工作1小時」。而,能夠達成這種社會發展走向的經濟框架,便是「分配經濟」。

  透過此書,筆者將會向人們解釋這種經濟框架是如何運作的,並且誠摯祈願世界上不再有人受到「過勞」以及「缺乏生計」的問題所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拂偽(筆名)


  男,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生,兒時隨父母移居阿根廷的中華民國華僑。

  一介興趣與知識涉獵廣泛而多為自學的草莽書生,自我定位為「隱(ㄓㄞˊ)士(ㄋㄢˊ)」。

  心中懷有不少對於該如何構建起公義且安和樂利的理想社會、大同世界的想法,並認定台灣這片保存著中華文明以及民本精神的土地是全世界唯一能夠率先實現這份理想的搖籃,再進而拓展至全世界。
 

目錄

社會之虛,社會之實
「士」的重要性
實例探討
底限的重要
「虛」與「浪費」的關係
【本章小結】
 
「結果向收束」式「分配」經濟「超合作社」社會
具體實行步驟/項目
「福利套餐」之解釋
計酬方式
「人均工時」的調配
有限私有制
【官方整合帳號】與【人格信用評分系統】的想法
資助方式
分紅方面
超合作社與傳統合作社之比較
「分配經濟」對比「消費經濟」
製造出的需要=問題
往世界推進⸻「建立大同世界」
【本章小結】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內在聯繫
資本主義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深層內在聯繫
關於馬克斯是撒旦教徒一事
心態問題
【本章小結】
 
結語
 
附記一:所謂智慧財產
關於國家圖書館的政策
 
附記二:相關政策改良(民生、金融、智慧財產)
信用&資訊核實
民生福利&便利
公民良好態度教育
違規罰則
資源&能源節省
都市、環境&地區性個別問題
健康&安全
衛生&食安問題
金融監管
智慧財產相關
體制相關
其它
 
 

作者序

  筆者一直以來很納悶為什麼世界上能夠同時存在「失業」以及「工時過長」這兩個社會問題,因為就筆者所見:它們兩者的本質互為解方,所以這兩者同時存在的現象對於筆者的思維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有鑑於此,筆者希望把自己對於如何同時解決這兩個社會問題的想法寫出來,想要看看:究竟是筆者漏掉了什麼它們之所以一直以來無法獲得解決的原因,抑或這真地是個長久以來的盲點、迷思,而唯待有人去把它戳破?

  至於種種財富以及價值上的表象與實質間的關係,筆者則是以為:社會上似乎有不少人皆對表面上的盛況趨之若鶩,卻反而無視著真正實質之所在———這點不論是對於價值、財富的實質之所在,抑或是對於風險、問題的實質之所在來說,皆是適用的,所以才把這方面的拙見也一併寫出來,以期對於這些人能夠起到些許的喚醒、警惕之效。

  還有,對於目前世界上兩大意識形態陣營:資本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筆者要說出為何筆者分析出兩者其實都不可能達成大同世界的原因———這是有鑑於不少人皆對兩者的其中任一方仍懷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而說的。

  總而言之:筆者認定前述的這一切都是目前世界上於社會、經濟、政治的種種方面來說的許多問題之根本,並且可以透過解決它們來改變世界,所以才先出這卷書———這一卷書是筆者的一整套想法的其中一部、筆者所認定能先因應當前社會時需之急的一部份,來試一下社會的反響:究竟是筆者太狂妄、太過異想天開,還是這些迷思對於社會來說真地都是一直以來的盲點?就當是筆者的一次衝動之舉吧!
 
 

內容連載

・農工業決定了一個社會總體財富之「儲量」(實):當初美國的林肯綠幣能成功的原因。當時美國的社會僅是缺乏流通工具,亦即「貨幣」,但社會上的總體財富、「實」很多。一旦有了充足的貨幣充當財富的流通媒介後,由於每一張貨幣背後都確切地代表著此社會中總體資源/財富之一部份、虛實間互有「對應」, 故即便只是無實利儲備的法定貨幣,由於切中時需,故能成功。而確實,當時的林肯綠幣是定量的、沒有再增發了。若是對一個已然物資短缺而又通貨過剩的社會來說,則就算再次發行林肯綠幣也只會造成更多通貨膨脹,只因為每一張貨幣背後對應不上〝像樣〞或曰〝太少〞的「資源」量,所以這些貨幣便很〝薄〞, 所謂「膨脹」。重點不在於是不是林肯綠幣,而在於社會上有沒有足夠的資源來使每張貨幣有所對應。在這過程中,有無拿黃金白銀來作換算的標準,其實是非必須的:所謂「錢只有在流通時才是錢」,黃金白銀本身連「食用」的功能也沒有,其價值多是來自於其美觀、以及人們把它們定位為「濃縮的購買力」之寄望, 那麼,它們也只是後來將用於換取物資、代表著「購買力」的〈中間媒介〉而已。如此,只要社會上各種型式之價值所意味的購買力能夠支撐此社會中所流通的貨幣的價值,貨幣是不會貶值的。因為:只要不超印貨幣,你拿著合理量的貨幣到市場上去兌換的話,只要是很平均地兌換著各種物資,只要你並不是擁有著此國家之近乎全部貨幣(此時也就相當於社會上的貨幣也短缺了),是不會把物資換到短缺的程度的,亦即,此社會中「資源量」與「貨幣量」是有對應關係的。
 
・商業則決定了一個社會總體財富之「流量」(虛):當中以金融業為甚,乃「虛中之虛」、最「浮華」者。
 
當一個社會的農工業發展〈大於〉商業時,相當於此社會總體財富之儲量增長〈大於〉流量,如此,此社會之總體財富呈「增值」;
 
當一個社會的農工業發展〈等於〉商業時,相當於此社會總體財富之儲量增長〈等於〉流量,如此,此社會之總體財富呈「持平」;
 
當一個社會的農工業發展〈小於〉商業時,相當於此社會總體財富之儲量增長〈小於〉流量,如此,此社會之總體財富呈「貶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3
    $190
  2. 二手書
    58
    $210
  3. 新書
    61
    $219
  4. 二手書
    66
    $238
  5. 二手書
    68
    $244
  6. 電子書
    7
    $252
  7. 新書
    77
    $277
  8. 新書
    79
    $284
  9. 新書
    79
    $284
  10. 新書
    79
    $285
  11. 新書
    85
    $306
  12.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