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聚落:記金瓜石的榮枯

金色聚落:記金瓜石的榮枯
定價:380
NT $ 209 ~ 342
  • 作者:賴舒亞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5-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78070
  • ISBN13:9789571378077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匆忙混亂的年代,她有最安靜緩慢的一枝筆

多位名家聯合推薦

  林文義:「賴舒亞,是近年來我一直注視的名字。不聲張也不造作,更不自我標榜和宣傳,就是安靜的書寫;我讀出一個新世代文學人的謙遜和自持。行雲如水的用字遣詞自成風格,不與他者唱同調,難能可貴的:我手寫我心。」

  楊樹清:「舒亞筆下的金瓜石,雖並未申請「慢城」認證,郤是我心中認定、包裹在時光膠囊的一座「慢城」;游移在書中,緩慢流動的人、事、物,也如我心中的普羅旺斯。我想,毋須取得「慢城」認證,快速輪轉、繁華落盡之後,金瓜石已是一座比慢城更能慢活的城鄉。」

  廖玉蕙:「舒亞寫故鄉,不只憑藉記憶,她親臨故土,用雙腳踏查;她訪問故舊,聆聽過來人的心聲;她勤讀歷史,以文獻佐證;所以,不但描摹景致、刻畫人情,也追溯源流。既有理性的爬梳,也有感性的疼惜與喟嘆。她緬懷過去、凝視現在,也展望未來,做了徹底的尋根。」

  簡媜:「舒亞長於山海之間的礦山聚落,乃山城之女;山風海雨渲染著她的情感基調,礦區苦力圖像映入心版,形塑其真摯的鄉土深情,使得回顧金瓜石開礦史、鋪寫聚落風土傳奇、追述自身成長之路,既能打下歷史與時間之縱深,且能拉寬往昔與今日對比之視野。金瓜石在其筆下,不獨是金光閃爍的天賜寶地,亦是一曲勞動者悲歌。」

  黑屋頂連綿的聚落,幾度興衰已迢遙,採礦人的悲情不復,而地底錯綜的礦坑,包藏著汗水與辛酸,那些不可磨滅的昔曩血淚,承載歷史的重量,呼召人尋根溯源,關於聚落的滄桑,與瑰麗。(〈金色聚落〉)

  金瓜石,這個名字裡帶著「金」字的地方,因為金礦的大小露頭像極了南瓜(臺語為「金瓜」)而得名。這裡曾經繁華一時,短短一條街上聚集了茶樓酒肆、戲院妓館,彼時甚至有「上品送九份,下品輸臺北」之語。但當礦藏枯竭,礦業迅即沒落,彷彿午夜的鐘聲響起,華麗馬車終於變回了南瓜,淘金派對結束了,小小山城恢復原有的寧靜。

  作者賴舒亞走訪地方耆老,從他們口中得到那段流金歲月最難忘的片段,並將自己兒時成長至今的記憶化作文字,融合為一篇篇關於故鄉的傳奇身世以及榮枯紀實的前塵往事,除了是極為優秀的城鄉寫作、在地寫作外,也是深入了解金瓜石難得的文史資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舒亞


  獲益最大的書是《聖經》,生長於瑞芳金瓜石。曾任職出版。閱讀與書寫宛若左右手,現為文字工作者,以及雜誌編輯。獲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浯島文學獎等。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暨出版補助。作品入選《九十二年散文選》、青少年臺灣文庫Ⅱ──散文讀本3《希望有一天》。著有散文集《挖記憶的礦》。
 

目錄

推薦序(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林文義 水與雲的靜美
楊樹清 金色歲月,慢讀舒亞
廖玉蕙 深情之書
簡媜  含金量百分之百的鄉愁

輯一 舒柬
舒柬
採金扉頁
山與海之間
瓜架
霧中風景
讀石
午后時光
聽古早傳說

輯二 金色聚落
初始
向山舉目
沿著臺車軌道走
日初之家
金色聚落

輯三 假若悲傷是必須
淘洗鄉愁
重建
另類憂鬱
美好的一天
假若悲傷是必須
橋的另一頭
驚蟄

輯四 翻閱城事
翻閱城事
輕便車經過之後
漫步雲山水
當樹枝發嫩長葉
如鷹展翅

輯五 於是有了光
桑梓物語
左鄰右舍
食記
於是有了光
番外

附錄 電影、廣告、電視在金瓜石之拍攝地景
一起散散步
戲語金瓜石
 

創作緣起

  位處臺灣東北角的金瓜石是作者的故鄉,多雨多霧的氣候,讓左鄰右舍定期在屋頂塗上瀝青用來防潮,成就了連綿的黑色風景,而這幅風景中又孕育著天然的礦藏。清光緒年十六年夏天,基隆河的沙金被發現,一八九三年,沿基隆河支流而上,前後分別找到小金瓜露頭(金礦之露頭處)與大金瓜露頭,自此翻開金瓜石繁榮的扉頁,採金年華正盛的時期,更吸引世界各地慕名前往的大批淘金人潮,當時日本政府引進機器設備,產金量一度躍升亞洲首位,寫下聚落的輝煌;然而隨著金、銅等礦產竭盡,聚落在一九八七年停止採礦,山城日趨寞落,人們難以謀生,無欲望山興嘆、靠山吃喝者,甚至攜家帶眷,遷居到彼城討生活;從此,再沒能聽見遠處的炸山聲,與長輩聚集泡茶、天南地北聊挖礦的故事,也聞不到黑屋頂的瀝青味。

  離鄉背井的子民變成看似經濟得到改善,內心卻只是跟從人潮搬至異域,失根的下一代。探索金瓜石過往,眼前的當務之急,包括如何保存礦業文化,當地俚諺等人文特色,將其結合藝術與觀光,甚至提出具體方案,幫助遊子返鄉重振聚落的生命力,皆為《金色聚落》散文集創作計畫所關懷的議題。寫作期間訪談在地鄉親,也參酌文獻佐證,以期盡所能爬梳剔抉地呈現聚落全貌。筆者這一代的金瓜石小孩轉眼已來到中年,祖父母等老一輩近乎凋零,餘存阿姨,還有幾位常聯絡的親戚,有人半開玩笑形容他們是金瓜石初始的形象代言人,像未經處理的質樸原礦。對於這樣的說詞筆者不置可否,但面對這座習慣被忽略的聚落,總覺得應該做些什麼事,喚醒人們,至少身為金瓜石人,必須珍視它的存在。頓失礦業金援的土地,導致青壯年陸續往外地移動,住在金瓜石的居民大多數是老人、小孩,而這樣的斷層,對聚落造成嚴重的影響。

  一九八九年,於金瓜石取景並在這裡首映的《悲情城市》,意外帶動了觀光;可惜外移的人口長年無法回流,年輕人仍找不到合適的就業機會,長輩也不敢讓孩子留在家鄉,怕被人誤會是沒出息的代名詞,這些年齡老化、聚落失去活力等問題,形同壓垮聚落的另一根稻草。尤其長大後才知曉,即便自阿祖、阿公到年輕的子孫,已居住一百多年,辛苦打拚了一輩子,竟只有房屋權,而無土地權,無疑又加深當地居民的不安與悲哀。所幸構思《金色聚落》之際,聽聞終於釋出土地權的消息,更堅定筆者完成本計畫的決定,在購回土地權後,讓居民更疼惜母土,強化原鄉是自身根本的自我認同。

  全書約莫十萬字左右,共分成「舒柬」、「金色聚落」、「假若悲傷是必須」、「翻閱城事」、「於是有了光」五個單元。
 

內容連載

採金扉頁
 
喜歡聽故事,尤其關於這座充滿各樣傳說的礦山,兒時,只要大人一圍聚開講,我瘦小的身子便鑽進當中,阿公會抱我坐在腿上聽大夥閒話家常。然後其他小孩也會跟進,有的搬來矮凳旁聽,大人看有孩童湊熱鬧,總會在艱苦的古早時期,阿本仔欺侮臺灣人的話題外,應囡仔要求講些礦坑的佚往。後來我才曉得那些過去,當時老歲人為了增加故事效果難免含有穿鑿附會的成分,欲知虛實,只能花工夫對照文獻查證。 
 
露天礦脈的岩嶂形似南瓜,居民就用閩南語喚它「金瓜石」;可是有人說除了形狀,也由於礦山的土質呈現金黃色而得名。第一次看老師拿著一塊其間閃著光芒的礦石,解釋金瓜石地名的由來:那是早在一九三三年的日據時代,昭和八年,家鄉由臺灣總督中川健藏下令取名「金瓜石」,但在這之前,黃金已跟這個小小聚落脫離不了關係。 
 
那年夏天,八堵車站架設鐵橋的工程正在進行,某日吃完午餐,一名工人拿飯碗在河裡清洗,意外地看到水中的砂粒在陽光下閃爍著。監督此工程的郡司李家德曾參與美國舊金山的採金,當看到從河中淘起的金砂,他開始追溯源頭,直覺基隆河可能是黃金河。消息不曉得打哪走漏出去,各路的人馬從四面八方湧入,包括腳踏實地的農夫也捲起褲管,拿起工具往河裡撈金。據當年美籍的旅臺記者描寫,彼時基隆河沿岸擠滿淘金客,小型簡陋的茅草屋陸續在岸旁搭蓋,從七堵順流而上至現今的瑞芳,淘金潮一發不可收拾,有人索性就睡在河裡的小船上,連家也不回去了。棄農採金,整天不擇手段地濯砂煉金,貪得無厭,使無辜的砂金層遭殃,鎮上原有的樸實生活變了調,或偷或搶的事件頻傳。
 
我對趕不及的輝煌時代充滿好奇,特別是深埋在地底下金光乍現的礦脈,長大後開始查詢金礦初被挖掘的起初。朋友一直以為我對史地有濃厚興趣才樂此不疲地勤做功課,殊不知因為金瓜石是我的家園,懂事後對故鄉的依賴日益濃厚,若無親自探查,單憑片面的報導,就像站在一棟高樓上,看得到高處的風景,但對它的根基一無所知,我會感到不踏實,不確定建築物是否安全跟穩固。
 
我不斷地溯及故鄉的過往,無非想了解自己的根源,我生長於何處,那裡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5
    $209
  2. 電子書
    7
    $266
  3. 電子書
    7
    $266
  4. 新書
    79
    $300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0
  7. 新書
    79
    $300
  8. 新書
    79
    $301
  9. 新書
    85
    $323
  10. 新書
    9
    $342
  1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