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義坊:弄堂往事如浮雲

安義坊:弄堂往事如浮雲
定價:560
NT $ 442 ~ 532
  • 作者:金幗敏
  • 出版社:獵海人
  • 出版日期:2019-06-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754996
  • ISBN13:9789869754996
  • 裝訂:平裝 / 356頁 / 14.8 x 21 x 1.7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黃昏的南太平洋落日,翻滾著大塊大塊的火燒雲,而妳卻在著述遙遠的、半個世紀前,有一條叫安義坊的弄堂,有一個單薄的女孩,卻怎麼也抖不去料峭春寒的驚覺……。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上海城區一條三流弄堂裡,芸芸眾生在這裡開展了人生與故事。作者用血肉情感的真誠,喋喋不休地將這些讓自己曾經難過、痛恨、無奈的人和事用虛構的方式表達出來,文字中有作者沉痛之憂傷,無解之愁情,也有上海弄堂小市民那種審時度勢裡的狡黠與勢利,忠厚善良中的責任與良心。有怯怯的向政權決策者發出譴責與疑問,也有向在星月黯淡時空裡倒下去的鄉鄰念一聲「走好」。

  雖然你們已經陷進深深的泥塘,影子也沒了,每當弄堂口的梧桐葉子又綠的時候,當破瓦盆裡小蔥仍在葳蕤生長,一小方一小方的燈光,從一扇扇打開的門裡透出來,有人仍然記得你們,記得你們的冤、記得你們的屈。 創痛的記憶不會麻痹感知。我們在王法中活著,在平等下搶灘,自食其力不為貧。日月迴圈,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風雪回故里,星星在樹隙裡露了出來,月亮那滿月的淸輝永遠照著這條弄堂幾代人的痕跡。

本書特色    

  ▌記述1950年代上海弄堂的陳年往事,市井小民在困境中活著,在無奈中老去。
  ▌作者情感真摯,對話寫實,重現六十年前的上海街巷景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金幗敏


  五十年代中期生在上海盧灣地界的一條石庫門弄堂裡、一個多子女家庭裡的尋常女孩。爺爺還是毛頭小夥子時就兄弟結伴,搭舢板船從蘇州鄉下劃來上海,俱說太湖上風大浪大.從金門三官塘到黃浦江十六浦,竟然要在船艙裡窩上幾天幾夜。我娘口述幼時被人從南潯河浜灘頭被匆匆一抱,藏在一條鳥蓬船裡,搖啊搖的被搖進進了迎勛路上的馮公館……。

  當過工人、機關文員,一九八九年赴澳留學,定居悉尼。曾用筆名悉尼敏姐、稼幸敏言,在自媒體連載過數部中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安義坊》是根據2015年《我的弄堂生涯》和2018年的《弄堂外史》改編而成的自敘體虛構長篇小說。
 
 

目錄

第一章 兒家門戶舊弄堂
第二章 浩劫華夏明月淚
第三章 承恩堂前不在貌
第四章 憶得別家傷心事
第五章 不知風雨幾時休
第六章 披髮佯狂別夢寒
第七章 自是浮生無可說
第八章 獨留青塚向黃昏
第九章 玉茹魂歸離恨天
 

自序

  寫了本書,彷徨不安。不斷地問自己:「這行嗎?這寫的是書嗎?是小說嗎?」

  出版社讓我寫序跋,說是添些導讀功能,增些書籍的豐富度。

  我搜腸刮肚想找些九鼎神句來押押陣腳,李白杜甫、孔孟老莊、查特拉斯、柏拉圖、托爾斯泰、褔克納……。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本,弄堂是書本裡的章節,每個章節是不同的,是很個體的,大師說他們不知道我們弄堂裡發生的故事。小說安義坊是我居住過的一條真實的弄堂,裡面人物是我曾經鄉鄰的剪影,一道道血緣的記憶。三更燈火五更天,我的童年、我的青春。

  有說寫作者的前二十年涵蓋了其全部經驗,餘下的歲月則永遠是在觀察、在觀察……。

  然後發現真實,收集真實,傳達真實。
  序寫著寫著,突然又回想起些許年前的另一道真實鏡頭,前去探望安義坊的那個㞳峭的傍晚……。

  暮春三月,佇立弄口時,梧桐樹枝杆早已縱橫,嫰芽綴滿,大自然的綠葉必從淺到深、至黃葉飄落,俱是極美的,我不擔心。近鄉情怯讓我忐忑,這條相識又陌生的弄堂,已經不知道還有誰認識我,散葉的發小,飄走的長輩。過街樓的頂彷彿更低了,走道也更狹窄了,那堵當年專貼大字報的紅磚牆幾經風化,涮了一層黑灰,又涮了一層白灰,殘留的是橫橫豎豎、五顏六色的廣告招貼碎片。

  臨街門面房紅紅火火,私營小老闆像『胡漢三』一樣回來了,就差腰裡沒有別駁売槍。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曉荔家客堂間一塊「穩得福酒家」金色招牌閃閃發光。從她家後門經過,雞鴨血水淌的不知道應該先抬哪條腿。

  一家隔著一家的飯館,叫賣聲噪雜不絕於耳,稍斜,髮廊兼足浴的三色斜轉燈箱暗了一色,按摩女站門外,靠著玻璃門嗑瓜子。

  再稍稍斜,卡拉OK小舞廳,蓬拆拆、蓬拆拆的聲浪,把當年的底弄堂阿旭的黑燈舞擠的無路可走。弄堂像都市一般在擴大,維度我已不熟悉。

  急跨幾步穿過後弄那條落日餘暉殘剩一絲的通道,流水淌過總還剩些什麼,斜陽無跡真正是無情。

  伸頭探腦踏進舊家門檻時,走廊和門扉附近那些不曾漆刷的木椽已經塌陷,沒人認識我,我該是報出我的姓與名呢?還是報出曾是居住過此屋的鄰人姓名?

  所問皆搖頭,長亭短亭,我的舊鄉鄰皆已漸去漸遠,雖有不滅之痕,卻無道可跡。天翻地覆慨而慷,又換了一回人間。

  我簡而曠的悠悠歲月,我一夢再夢的弄堂遺夢,竟無人拾得,我童年時的風景不再。
  嘴角傻傻的笑意在板結,尷尬又傷感,故鄉是一個空間的概念,確實也是一個時間的概念。
  我是誰?我今天來有什麼事?我怎麼找不到表達的詞語,我怎麼忘了早點拼一個有些說服力的故事……。

  後廂房前客堂、擱樓亭子間,改了鄉音的陌鄰客氣的招呼我,踢開幾大包胖鼓鼓的彩條塑膠袋、撐開一把帆布沙灘椅,讓我在天井沿廊歇歇腳。

  灰白簷角潮濕的磚石散發一股淡淡的黴味,髙高低低數張桌子擺放的壓縮煤氣,不用煤球爐,灶台的火仍舔黑了兩邊的牆壁。樓梯口走出一個有點當年小廣東模樣的黃毛後生,穿一身緊身的格子呢服,遞給我一瓶炭酸飲料,朝我擺擺手,忙去了,我急起身揮手道別謝過,身影橫斜,已閃出牆跟。後弄原先海明家的那個方向飄來一陣陣鋼琴聲,好像還有手風琴音,笛子口琴是沒人吹了。

  辭別時,一場細雨已不緊不慢的飄灑起來,時不時有輛汽車駛過弄口,遠風近雨,走著走著,夜色漸沉,雨草淒淒,有寥落之感,衣單微有寒意。

  昔日的弄堂已經稍歇,喧嘩與騷動是有時代感的。
  今晚無月照,冷月葬寃魂。

  小廣東父子、黎莉莉、寶妹、李偉、琴琴一家同框相片七口人、米店朱老闆、三號醫生、電影製片廠的一號父母、脊背挺的筆直的舊黨部秘書先生、保定軍校的刑連長……,今天不用擔心他們會踏月而來。

  曾經的一切現在已經如落潮一般,消退成了遠遠的水霧,殘留最多也就是身後的一灘水跡。幾步路外,在霧的光暈中,街燈發出閃閃的微光。燈光使得腳下的路有些孤寂。再遠一點,有幾扇照亮的玻璃窗,窗外搖曳著清瘦樹影的景致,是一家食店,我靜默推門而入,外邊陰沉的天和寒冷的風一下就隔開了。

2019.5.29
作於悉尼.Canada bay
 

內容連載

(一)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的上海,華洋雜處、紙醉金迷、無數人趨之若鶩。史載這裡曾是一塊古太湖沼澤地。六千年的湖泊、八千年的江海。因此又被人稱之為上海灘。灘,水濡而乾。指河、海、湖邊淤積而成的平地。
 
有史不吝筆墨詳盡舉證,稱戰國楚公子春申君,鑿通江面,初成雛形。然直至宋時,始人跡稀少無生氣,月亮低低地掛在天上,蒼穹梵音,茫茫混沌,荒野黃昏,夕陽沉重,欲落未落。
 
又至一個半世紀時,仍大片低窪水灘,光照被醞釀陣雨的水氣攪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滿眼是苦澀的荒地水溝。街道瘦弱,環牆坍塌,門洞岌岌可危,前朝勝跡,遺碣荒茅。
 
三百年的老城無序縱橫,房屋極似北方荒野小縣,矮小相連,小童騎在城牆上扔石頭,鵝卵石巷道狹窄磕碰,挑一幅竹擔半路換肩,橫一下撩人,豎一下碰鋪,衙門裡的捕快揚鞭行駛,遇著紅眉毛綠眼睛於夾道,欲捕捉,難以回馬,馬蹄子下的響馬,猶如浪花碰在岩石,一下子就分散的無影無踪。
 
城外除了農田就是沼澤泥塘、農舍窩棚,荒草白骨的墳堆起伏,大片大片用茅草、蘆葦、瓦片搭建的低矮民居潮濕頹喪、荒草叢生,積滿污垢。紅日西斜,歸鴉陣陣,苦澀的江水霧氣在天地、樹幹間交錯繚繞。
 
宣紙上走筆擱一半,開埠引領,商賈活躍,海派文化,市井摩登,雖隔江千萬裡,卻韻味私藏。如此藏了一個半世紀,藏出了一座清晨的都市。
 
上世紀中末,我睜眼墜地在一條江湖不遠、文脈不近,距黃浦江、南京路、徐家匯、靜安寺均方圓三公里軸心,嘈雜繁亂的三流弄堂裡。好似花果山的石猴,下得地來,搖晃蹣跚,妥協在紛爭蕪雜的階級鬥爭年代裡。
 
城市被塞進了弄堂,弄堂成了城市的縮影,呈現在一個大窗框裡,跨進去,畫面像海市蜃樓一樣朦朦朧朧,錯雜處伸出一條支弄,碰鼻子了,又推開一扇夾弄,一排粉牆,一溜青磚,一道籬笆……,多少人暗藏心中的故園。
 
我們弄堂的房子魚龍混雜,弄口是典型的江南四合院、一廳兩廂房三層石庫門,沿街長長的聯排商棧門面房,迎來火紅朝霞的老虎窗遙對馬路,前弄幾十幢無天井的法式公寓,後弄的石庫門則無廂房,前客堂後天井、中屋零仃細瘦,托住一隻玫瑰晚霞的三層閣曬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42
  2. 新書
    9
    $504
  3. 新書
    9
    $504
  4. 新書
    95
    $532
  5. 新書
    95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