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政新書

儒政新書
定價:480
NT $ 432 ~ 480
  • 作者:林庭翀
  • 出版社:台灣學生書局
  • 出版日期:2019-08-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51800X
  • ISBN13:9789571518008
  • 裝訂:平裝 / 280頁 / 15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物質固人生不可或缺的基礎,可今人過度追求物質滿足,卻忽略人所以為人的主體精神價值。人文蕩失,人道將無以為繼。而弱肉強食,埋沒人為萬物之靈、異於禽獸的高尚品質。方向迷失,於是,自然科學、經濟學因片面發展。自然科學唯物而無人氣,經濟學以人無限競爭,為提高生產力依據,消耗掉人生精神主體。幾於二學之偏枯認識,蔽於物而不知人,大弊無明。《儒政新書》乃箴時而作。

  先秦儒學遭漢代之質變,被壓縮成公羊學一派之末學,又引申、商、陰陽怪迂之術以亂儒,令民主形而上學的儒學精華流失殆盡。董仲舒「屈民而伸君」錯誤思想,成為專制帝王思想之論據,遂使後學不知儒而妄論儒及民族自卑者所詆訶詬病,《儒政新書》為儒學伸論正向,說明儒學之人文思想,是人類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維生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庭翀


  廣東饒平人,民國三十二年生,珠海大學博士。先後歷任能仁學院校長、靜宜大學教授、珠海大學博士班教授、中興大學兼任教授、中山學院兼任教授,主講明德書室。專治經、史、文學,學術專著有《中國歷史研究》,相關經學、史學、教育論文多篇。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儒學變質之歷史背景
第二章 儒學的先期民主思想
第三章 儒學的宗法思想
第四章 先秦儒學民主而上學思想體系
第五章 儒學思想之現代價值
第六章 辟漢儒之詭變
第七章 先秦儒學之刑法思想
第八章 儒家的教育思想
 
 

自序

  正時命世,乃儒者之天命,孔子繼承周公完成儒學體統,孔子一生行事之深切著明,以《春秋》詔後世,「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仁政)而已矣。」以為歷史儀法。宋張載欲「為天地立志,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雖未必能至,但顯現儒者之氣魄,乃孟子「浩然之氣」的復述,審世事之是非,存正義於史冊,為後所矜式,立志明道,得歷史建立至公至平之人理。鼓舞知識分子關心眾人之事,中山先生謂之為「政治」。孔子曰:「政者,正也。」

  夫天地原理之於萬物,古人所認識,日月無偏照,雨露不偏施,至均至平,是之謂正。政事平公私,均義利,謂之天道,是正之標準。不偏不倚之謂中,故《書》曰:「允執厥中」,人心就正於天道,無過無不及,乃中庸之成理。〈大禹謨〉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蓋人心必有私,私則不直,易為物蔽而失正,蔽於物而離中允,則私過正理,是為不合理之私,遂成貪濫幸得,甚而損人利己,悖「明德」之大義,乃一切罪惡之根源,源濁則流自不清,於是有私心濫欲,過求不合理之私,立為人患。此人心之所以「危」也,危而不中,不中則不正,故前哲伸誠正之教以道「明德(得)」。

  道心出自天理,天道無私,故古之造字者,以日正為是,是天道普利眾生,直導人以不貪求,不濫得,無損人利己,消幸得之心,以合理之勞動,取得合理之報酬,是謂合理之私,合理之私得中正之義,和義利,均人欲,俾人人得其合理的生存權利與空間,是平天下之正理,然而天下人事之公理,往往為私心利己者所藐視,如西方實用主義哲學之所謂:「個人利益、幸福,只存在於個人之成功。」乃衍伸為:「成功證明手段合理。」「能滿足我即是真理。」之偏蔽。如是必至於「徇人欲而滅天理」,令心不能中正活潑、所以為「微」,微而不顯,則中正蔽塞,遂與儒學信守仁義「明德(得)」之教相背馳,成為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理論依據,至其近代東漸而侵蝕「明德」之正理,浸染人心,於是人倫乖析,儒學愈衰,夫明德者,使其所得必合於天理之正,不詐欺,不侮正,利己利人而天下均平,老弱殘疾得以救濟,人道全而仁義顯,才是人類永續發展的真正普世價值。世無高論足以出「明德」之教理。《易》曰:「中正以通。」中正以通天下之義利,和人事莫如「明德(得)」,是儒學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真理。一切施政法令,以明德中正為依歸「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均平和民,則國家天下自臻大同,《易》曰:「中正以觀天下。」

  蓋自西學東湊,賈其帝國主義之餘威,資本主義之掠奪,又挾其宗教文化以侵凌中夏,國人因我之積弱,一時炫於其強悍兇橫之氣燄,初則民貧志短,震富強陵轢之勢,或有極小部分知識分子惑於宗教之誘導,繼有小量貧民利於教會物質小惠,而靦腆受餌,自卑自棄,由是而民氣斫傷,人慕西化,華夏人文為之陵替,恥本宗之衰微,羨西俗之強梁,於是望西風而阽畏,崇異域之威靈。惟志士仁人,鼓風雷之勢,亟思自救,雖仍難免於時代形勢之影響,乃有洋務運動以求民族自立,惟新惟變,本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苟存族脈,未厭人心,遂會成富國強兵,師夷以敵夷,繼而師倭日之明治維新,冀以禦侮,惟師倭而倭侮愈甚,於是乃激起五四運動,青年、學生矢志救國同誓,求急成而未審擇,由是而有全盤西化之主張,擊鼓以進,飢不擇食,自遺積數千年人文之生命願力,遂惑於「蔽於物而不知人」之所謂馬、列主義思想,從此雖救國同心,而黨爭歧路。一時同唱革命之歌,而不本中山先生以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正大思想。假革命以爭權奪利,同床異夢,百年於茲,共黨當權,國漸富強而人文掃地,倫常失序而道義愈衰,亦可謂「自貽伊戚」矣。

  審西方自然科學發達,帶來了新型工具之運用,促進生產力躍升,經濟固著先鞭,俾人民在物質上獲得豐盈富厚,但亦以淘空地球為代價,滿足其商業利潤,造就資本主義當代之榮景,使義利分而爭無已。因物質之享受未能全人生價值理義,逐物喪心,乃成資本主義的社會本質,故宗教日失其誨善之功,利益競爭終歸於壟斷和掠奪。人不恥「獨富」,缺德讓之心,奢言無限競爭為其真理。為滿足資本利潤,卻耗盡人的生命精神心力,於是人既富矣,惟精神虛忽泛盪,失義理之歸宗,猶賈其帝國主義之本質,虛唱民主、人權、自由,以賺弱小國家人民,自我優越,而到處侵裂他國,貽害列國民生,令弱國人民流離失所,至今未息,猶無恥心已充其虛偽之「民主、人權、自由」誆民意志,此乃西方文明之大略,依此無假深論。

  且觀現今人類大部物質生活豐足,可是主體精神落索,俗文化生活浸淫於紅霓燈之光耀,缺乏應有人生理想道德的歸宗,一場狂歡享樂,一旦靜止,即一場虛夢,神志游離,心既不存念忠、孝、仁、義之理,重以激烈之過度競爭,剝落人的自主意志,空喊自由,而自由實益被競爭所箝制。當代資本主義強調無節制的資源物質競爭,無止境令人逐物忘返,終於「滅天理而窮人欲」,使人與人之間變成利益誰歸之敵人,朋友信義被利益完全取代,酒肉之交,遂成商場詭隨。於是強兼弱,智詐愚,權欺譎變,為競爭之必然。忠信德讓,難存於資本主義商場之間,德讓忠信既衰,教育無從施為於激烈而無品節競爭之際,情大可悲而人不之悟,猶奢言永續發展,寧有是理乎?

  由是觀之,西學之優劣,可以實理考評,尤其資本主義經濟學說,最終與進化論末流結合,并於實用主義哲學之悖謬同流。「飾邪說,文奸言」以亂人性。利用人必有私之特性,忽視合理之私以明德之正向,而鼓動不合理之私的獨富與壟斷,適人性之偏蔽而冥動,崇尚競爭以提高生產力,滿足資本非理之利潤追求,使人窮利忘反。競爭有促進進步之能量,凡愚皆識,惟一意於無節制的劇烈競爭,令人無暇反省善端,必無從與人共利,強調一己佔有慾,以「成功證明手段合理」,「能滿足我即是真理」這種黑格爾式和實用主義哲學之悖謬,促使人私無義理之品節,必流於濫,貪求、幸得,行檢無度量分際,惟利己是求,則盜賊匪類,皆有成功之期,盜賊匪類之成功,帝國主義之侵略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他人痛苦身上,因此說:凡無休止的劇烈競爭,不知所止,會使人忘其所得的合理義節,喜其得而忘卻賊害傷人之惡,人理迷失,由是人懷危懼之心,不知何以自處,寧不可悲!

  昔日追求西學之熱忱者,蓋未曾洞明其實理之或有偏差。徒取功利之先鞭,浮光掠影,缺乏對人文實理之探究,致有所蔽。如今回頭檢吾舊物,方知前時之失。審西學無異先秦諸子,道釋高論,莫不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或有嘉處,猶皆未及儒學之全人道,精義入神、消獸性、養良知、敦良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道明德以止於至善之境,闡釋天地之性人為貴之人文義理,說明人所以異於禽獸之特性,人為萬之靈的充分論據,消除進化論末流,將人等同於一般野生動物之淪落,以正實用主義哲學人惟利己之差謬。

  方今世道綸紛,人莫不虛談民主,假令民主真能登民生於至樂至善之境,亟當焚香以祝。然民主民粹紛紛其說,實難界定,空勞雜沓,日日以倡。鑒於西方所謂之民主政治,發展至今,歷數百年於茲,雖人人以民主自高,自我優越,一人一票的選舉形式,並未能真正顯現以民為主之本質。野心家之撥弄,政客瘋狂地追逐滿足個人之野心與權力慾,未盡見當選者,把人民的利益安危放在心上,惟受假權以圖私利,不顧民生之為何物,致令民眾向隅,如今西方民主政制疲態畢露,無法做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且從民,何況當政者,如不能做到從民之所欲,則何為民主之定義,政客們憑藉資本主義之商業包裝,利用行銷和廣告之伎倆街遊巷號,欺蔽老誠,民眾莫如之何,行銷學者何?合法之行騙術,廣告學者何?合法之詐欺術,如是人無明德中正之誠,焉能福利民生。

  究民主之真諦,一言以蔽之,在於追求人世間之公平正義而已,不達則民主何為?公平與正義者,無非俾人人有生存空間,生活有尊嚴之實質。故凡人權、自由、平等皆民生之一環。假使民生寡遂,僅憑一己自是之心,而欺矇善良,而飾詞曰:「理想」,理想者人人皆有,如無從公服義,追求公平正義堅定之信念。徒成不逞之徒口實,是之謂民妖,民妖橫行,令民生塗炭,為現代不審之民主說者陷阱。

  虛偽成習俗的商業化民主,缺乏崇高之理民抱負,或有抱負而不知所施,不能所施,徒為倡說,與資本主義之不負責任,鼓動揮霍地球自然資源,相濟為患,欲期人類之免於沉淪,形同緣木求魚,必不能得。資本主義之鼓勵人生縱欲消費,以滿足資本更高利潤要求,以偽善宣傳,以貪濫施教,竭澤而漁,以填無止境慾壑,影響所及,狂暴橫流,去明德之理義,仁義失所,人理物化,誠正髡鉗,奸人得志,是非混淆,人文浸衰,於是窮人欲而滅天理,人道明德為之解體,果真是「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逭」的資本主義社會民妖之寫照。

  考我國歷史,於三千年前之周初,早已有:以天下國家,人民為主體的高度政治認識,說:「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宋呂祖謙釋說:「民可近而不可下。見君民的然一體,可親之使近,不可推之使下,視民為下,則有邈然不相接之意矣, … …百世與王之定法也。」君民平等,宋人已有確見,古人睿智,早已告訴後儒,人君之布政施教,是代行上天的意志。夫太古未有君之時,世人人人平等。君是後天的歷史逐漸發展出來的,故人君必須尊天敬民,才可確保存在,這一極為可貴之上古歷史觀,被後來者所忽視,甚至被專制思想大師的董仲舒,扭曲成「屈民而伸君」,反人民的極端專制,造成歷史的被動導向,呂祖謙的睿智之見解,亦不受當時和後世所重視,令人嘆惜。

  孟子繼承周代人文,重拾既有的歷史觀,綜合儒學民主形而上學思想,而提出具體的貴民輕君思想,完全符合古代歷史發展的實況。揭示人民才是國家主人之本質,反映真實人類發展史的自然法則。民養君是勞動者的義務,君治民為勞心者義務,所以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初見社會分工的意識概念。於是有「畜君」之說,畜君實質就是人民出貢賦以養君的道理,猶今總統食人民薪資賦稅無異。為免觸怒主君,乃挾其縱橫之辯說,避去觸宣王逆鱗,故矯情地釋畜君為好君之詭說。查先秦儒家經典,除孟子釋晏嬰畜君為好君之外,未見有此說。徵諸晏嬰所引《逸詩》之徵招角招(招同韶),是樂名,案古樂五音有君臣定位,角為民,徵為事,觀孟子引晏嬰一章,全在批評在位者只顧宴樂而怠忽民生,故樂師亦以角韶,徵韶相應民事之不可緩也,並無好之褒讚,足見孟子好君為詭辯。

  案畜義為畜養,古有明義,文之為奉養。《易‧遯卦》九三爻辭曰:「畜臣妾、吉。」《左傳》哀公二十年曰:「畜諸公宮。」《詩‧邶風‧日月》曰:「蓄我不卒。」《荀子‧非十二子》曰:「則一君不能獨畜。」《禮記‧祭統》曰:「孝者,畜也。」皆表養義。(詳第二章第四節「君」之定位)孟子一向主張君民同樂,反對人君獨樂而忽視民生,獨樂之君何好之有,且丘民為國家主體,是儒學民主形而上學的主體思想,乃至荀子而明確地指出人民對統治者,擁有主動權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水的威力,伸明人民的主體地位,《周書 ‧泰誓》曰:「撫我則后(君),虐我則仇。」人民擁有具體的主動權,是儒學民主形而上學無可致疑的思想精神。《易‧繫辭》上傳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道者乃天理所顯現之至公、至正、至真、至純的真理本源。民養君,君理民,分工合作,各盡本分,化裁變通,達致人事和諧,自然可君民同樂,通之至也。凡逆民之君,人民有權廢黜他,如湯、武之革命,就是「順乎天,應乎人。」之義舉。此乃儒學思想中,最可貴,並可能發展成形而下的民主思想體系,誰敢說中國無民主思想的歷史實證。

  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素來追求選舉人才,必求才德兼備,不主唯才而無品德的人物,拒絕小人亂正之病,不肖者竊權害民之弊。因此,所求既高,實施自然不易。意其求上而不得,猶冀及其中,求其下而下之,其弊不可勝言。方今西式民主一人一票之選舉法,乃不得已而求其下者,實未能達到選賢與能之要求。賢與能是兩個概念,賢必求諸人的道德高尚之品格修齊,懷明德兼濟之胸懷抱負,始乃儒家之選;而能者,善處事,曉撥弄,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強足以拒諫,皆能者之表現。無仁善之質,故有才能而未明德,不足以兼善天下。是以儒學之選舉法主張,特別追求強調賢能兼備的高等人才,始能普澤天下「光被四表」,故非賢能不許以居大位,此乃儒學選舉的理想追求。固其求之既高而詳備,致令歷史發展至今,尚未發展出符合理想的選舉制度,蓋《陽春白雪》能和之者寡,而《下理》《巴人》能和者眾,然未合高義,絕非我國傳統文化中無民主選舉思想,顧義高而未易達到,為求人文至善之境,固雖艱而不可棄。

  當代西式民主選舉方法,只求技術手段之成功,未達民主制度之圓滿。一人一票雖給人人有參與之權利形式,只是公的一步,固未能平之真理。蓋當選者之良窳,猶當求諸選民之明德素養來決定。而三權分立,惟以力相制,雖便於行政,略至要德性之一環,實施固然便利,形式上粗看起來,似乎合理,惟德性之良知未具,何能發揮良行?故不如主觀想像之美善。果有小人得志,不肖者弄權私利,刀筆傷人,選民依然向隅。故一人一票是政治上不得已之過渡,猶非政治完善之良法,取法於西式一人一票之技術手段,仍須折中於中華選賢與能之良規,始不失真民主之義諦。利以圖功,義以成善,合明德之公理,求新求真,未嘗不可設計出我中華民族真誠的公平選舉制度,何必嗷嗷於西化之囂囂。

  本書之作,是以多年來在各大學授課之部分講稿,及於「明德書室」對諸生講論文史近稿集結整理成書。主要以發揚先秦儒學民主形而上學為宗旨,以彌補西式民主形式之缺陷,糾正中國傳統文化無民主思想之武斷,伸張中華民族之傳統智慧,洗刷文化自卑,唯以屈己從人之病。

  著者學疏,惟究《禮記‧大學》篇「明德」之教,深知言民主而不主明德之義理,終歸浮泛。不真知合理之得乃人事至正之公義,合理之得濟合理之私,則民主有根本,免淪為虛偽與庸俗之權利爭奪淵藪,反覆思維,漸成條貫,慨自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二千多年來非理的專制王朝,建立民主共和之新中國政體,革命惟新,民族復興在望,舉國稱慶新中國之成立,惟自鴉片、甲午諸次戰爭之敗.,帝國主義之強盜劫掠,致我國貧民困,無以聊生,劇烈創痛,至今猶有餘傷。獨惜新中國建立甫成,遂遭奸人竊國,於是人懷異心,利權爭奪,軍閥、黨爭相仍,人民失所,致令部分知識分子喪失信心,乃逆取西來之種種學說,提出其擬議,追逐新異,捐棄本有之鴻寶。雖熱心救國而藥石亂投,由於處方失當,急救國而國愈傷。邯鄲學步,未得國能,而失其故行,言之傷心。遂致中華衰弊,人文為墟,夫國之理亂強弱,有理有義,非惟堅船利砲之足恃,人文根本尤不可失,人文失則國魂消,國魂消則民族無以自立,遑言復興之高論。我國人素以禮義之邦自豪,非徒託空言,仁、義、忠、孝、信、誠、和、平八大人文極則,重之以明德為根,始能開數千年之宏局,修文德而來遠人,令我中華民族永恆壯大,歷史萬古長青,.而不斷,舉世界無足倫匹,巍巍功業,乃根於前哲之至善業力,使人道明而理正,遂繫人倫於不墜。

  儒者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日新而不竭,德博而化。著者年登耄耋,凡庸衰朽,惟心有所鬱結,不得不言,自知見識淺陋,僭越之處,罪不敢逃,然猶期人文復興,民族之生機永續,恢弘儒學於當世,使人道昌而文以明,無忝前哲志意云爾。
 
中華民國一零四年乙未秋於九龍明德書室。林庭翀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432
  2. 新書
    9
    $432
  3. 新書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