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案例

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案例
定價:550
NT $ 435 ~ 512
  • 作者:馮宏維
  • 出版社:崧燁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3-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162385
  • ISBN13:9789865162382
  • 裝訂:平裝 / 443頁 / 17 x 23 x 2.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現代人的生活不僅步調愈來愈快,而且所面臨的問題也愈來愈多。在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時,如果問題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無形之中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這也是說明為何愈來愈多的人在熱衷於心靈成長方面的課題。 雖然,有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員來幫忙解決那些受到心理疾病所苦的人們,然而,為何一定要等到心理問題發生之後,才來想辦法解決呢?難道就沒有辦法可以事先預防嗎?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真正好的醫生是要預防疾病的發生,心理疾病更應該如此。 本書的創新點 一、 本書試圖從超越的視角出發,來預防人們的心理疾病,有別於一般心理學文獻中專注於如何治療心理疾病,此立意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二、 本書試圖從中、西、印三方面的文化維度來探索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疾病觀。 三、 本書認為傳統佛教的基本理念與修行方式,不應該只是那些信奉佛教的僧侶或居士們所該奉行的,它也適用於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做人處事,對於防治心理疾病具有正面的幫助。 四、 透過中、西、印三方面的研究發現,「靜心」是一致公認的可以幫助個人建立一個健康思維模式並超越心理痛苦的最佳實踐方式,而實踐又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途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馮宏維


  台北人。

  現職
  玉林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學歷
  國立武漢大學哲學心理學博士
  英國南威爾斯大學MBA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國立臺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
  貴州財經大學公管學院副教授
  中國生產力中心副工程師
  中華映管SQE工程師
  台灣電力公司尖山發電廠IT工程師
  新寶科技RD工程師

  證照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主要研究領域
  心理健康、生命教育

  主要科研情況
  目前已出版專著一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體系構建研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省級課題2項、廳級和校級課題各兩項。
 
 

目錄

本書的創新點
推薦序   追溯先賢足跡,探索現代心理健康之路
作者序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 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心理健康的研究意義

1 西方心理學簡史
第一節 古希臘心理學思想
第二節 17~19世紀英法兩國的主要心理學思想
第三節 17~19世紀德國的主要心理學思想

2 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一)
第一節 佛洛伊德的心理疾病觀
第二節 榮格的心理疾病觀
第三節 阿德勒的心理疾病觀

3 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二)
第一節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
第二節 基於認知療法的心理疾病觀
第三節 積極心理學的心理疾病觀
第四節 基於敘事療法的心理疾病觀

4 中國傳統文化的心理疾病觀
第一節 中醫的心理疾病觀
第二節 老莊哲學的心理疾病觀
第三節 孔孟哲學的心理疾病觀

5 佛教的心理疾病觀
第一節 佛陀的心理疾病觀
第二節 預防心理疾病的方法

6 探索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疾病觀
第一節 生活事件與問題的關係
第二節 問題與心理問題的關係
第三節 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的關係
第四節 中、西、印的綜合心理疾病觀
第五節 早期預防的心理疾病觀

 
 

推薦序

追溯先賢足跡,探索現代心理健康之路
張掌然


  心理健康問題與心理疾病問題是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當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健康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在健康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心理健康問題與心理疾病問題已經上升為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

  馮宏維七年前從臺灣來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把博士論文選題確定為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問題研究。經過三年的認真研究和辛勤勞作,終於完成博士論文—《心理疾病觀的跨文化研究》,在他現在工作單位領導的關心和支援下,修改之後的博士論文即將以《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案例》的書名出版,在付梓之前,約我談點看法。筆者從以下兩個層面談幾點看法,不當之處,請作者和讀者批評指正。

  一、《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案例》的幾個顯著特點:

  1.多層面探討心理健康觀和心理疾病觀的歷史發展

  心理健康觀和心理疾病觀不僅要分析和解釋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等概念,而且要說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產生的機制,還要回答「什麼是心理健康?」、「什麼是心理疾病?」、「人們怎樣理解心理健康? 」、「怎樣促進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問題。

  在廣義的文化中,對心理健康研究貢獻最大的是科學、哲學和宗教。如果說科學是直接地表現真理和生活,那麼宗教則是象徵性地表現真理和生活。哲學的目的則是表達和深化我們對人類及其在宇宙中地位的認識。開啟一個解決老問題的新方法,或者發現一個以前從未被關注的新的哲學問題。哲學家告訴我們答案錯誤的原因,乃至為什麼我們根本就是找錯了問題。哲學研究不大關注單個學科的貢獻,它要做的是對各種不同學科的價值作用加以追溯、思考,它還會追問這些理論及其表述是如何聯繫並最終結合在一起的。

  本書作者從科學、哲學和宗教這三個層面來分析和解決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問題,梳理人類思想史上幾個主要文化傳統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觀點的歷史發展:在心理學層面,作者主要考察了西方科學心理學、中國的中醫心理學(思想)中關於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科學思想;在哲學層面,重點討論了中國古典哲學的幾位大哲學家的哲學心理學思想中蘊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觀點;在宗教(學)層面,集中梳理和分析了印度佛教哲學和佛教心理學中的心理健康觀點和心理疾病觀點。通過對三個層次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觀點進行介紹、評價和提煉,指出每一個層面的優點和缺點,進而揚長避短,進行跨域整合,嘗試提出以問題及其解決為中心的心理健康觀和心理疾病觀。這種心理健康觀和心理疾病觀嘗試從三種文化維度綜合地看待人類心理現象,解決人類心理問題,治療人類心理疾病。這種心理健康觀主張個體擁有正面、積極、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心理問題,追求身、心、靈和諧發展和自我實現;這種心理健康觀主張個體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這種心理健康觀主張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努力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並積極地治療心理疾病。

  不同的文化傳統有無普遍的心理健康觀點?這是心理健康觀需要回答的問題。有學者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怎麼做都是對的,沒有標準,只要和諧、舒服就是對的。」極端的相對主義認為,每個理念都同其他理念一樣好,怎麼都行!

  本書作者透過整理研究發現,「靜心」是一致公認的可以幫助個人建立一個健康思維模式並超越心理痛苦的最佳實踐方式,而實踐又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途徑。作者同時認為傳統佛教的基本理念與修行方式,不應只是那些信奉佛教的僧侶或居士們所該奉行的,它也適用於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做人處事,對於防治心理疾病具有正面的幫助。

  2.把(心理)問題作為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觀的核心概念
  研究心理健康觀,要涉及運用哪些基本概念來描述和刻畫心理健康的問題。面對複雜多樣的心理健康觀點,需要尋找具有更大說明力和解釋力的基本概念作為切入點。

  有人用本能作為理解心理疾病的概念,認為人的力量主要是先天的。人的行為模式是由一個人的生死本能決定的。這種觀點用叢林法則來說明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我們在5歲前就完成了自己的自動化反應,就像是在叢林中遇到了野獸,我們會迅速地做出反應,這種自動化的反應占據了80%,而思考的部分只占了20%,思考的作用只是給自己的自動化尋找一個合理化的理由,僅此而已。」從這種立場出發,進而提出如下觀點:「任何問題都是必然的,很多問題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都有另外一種力量在左右。」

  人類學家則認為,不要輕易把人類文化的失敗歸罪於「人類本性」—本能、原罪或其他原因。要深入研究人類的蠢行,我們最好去考慮怎樣巧妙地構建或重構共通的生活方式,而不要將失敗歸於人類基因。人類學家格爾茨認為,「人類的本性是不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的。」人類必須參與到文化中去,並通過文化才能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力量,只靠單個的個體是不可能構建起人類心理學的。如果認為世界是由中性的資訊流組成的,每個個體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它,那麼就看不到個體形成和相互作用的過程。提高人類心理健康水準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努力增強文化的活力,提高文化的創新性,提高文化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布魯納指出,文化和人類對意義的探求是塑造性力量,而人類的生物性則是限制性力量。布魯納認為:文化甚至具備使這種限制力量放鬆的能力。([美]布魯納著:《有意義的行為》,魏志敏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7頁。)布魯納的觀點更有啟發性,因為他對文化與本能的作用和相互關係做出了更好的理解。

  有人把「資訊」概念作為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概念。「資訊」能否作為一個核心概念呢?愛德格.莫蘭認為:「資訊是一個核心的概念,但又是一個充滿問題的概念。從而產生了它的所有雙義性:人們幾乎不能對它說出什麼,但是人們又不能缺少它。」([法]愛德格.莫蘭著:《複雜性思想導論》,陳一壯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頁。)「資訊因此是一個建立與物理學的聯繫的概念,但又是一個物理學所不知的基本概念。」「是一個關鍵的概念」,「資訊是一個存疑的概念,而不是一個作為解答的概念。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概念,但還不是一個被闡明的和起闡明作用的概念。」資訊不是一個終點站式的概念,而是一個作為出發點的概念。(同上,第22-23頁)

  馮宏維博士嘗試以「心理問題」作為理解心理健康的切入點。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作者在書中較為深入地探討了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和問題之間的關係,指出心理問題與一般問題和心理疾病既有聯繫,也有顯著的不同。作者把目光投向人們在遭遇到問題之後與形成心理疾病之前的那一段心理過程,認為心理疾病的產生與人們對外部問題的主觀的負面評價有關。作者指出:外部問題的產生是由於兩種情況,一是沒有符合個人的期望,二是直接損害了個人的利益。前面一種是屬於心理期望方面的問題,而後面一種是屬於情境狀態的改變導致的問題。作者進而指出:「當個體遭遇到問題時,會不會演變成為一個心理問題,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因素,即負面的心理評價,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在認知一件事情後所賦予這一件事情的意義並具體表現出相應的心理反應,我們也可以說是一種偏見。換句話說,如果個體的心中沒有產生相對應的矛盾,那麼也就不會產生相對應的心理疾病。」

  由於複雜的東西「不能避免矛盾」。接受複雜性,就要接受矛盾;接受矛盾,就要接受問題!人類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與問題(尤其是心理問題)是否能夠及時發現和有效解決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進一步說,問題概念比主體、客體、資訊等概念有著更大的包容性。因此,把問題作為心理健康觀和心理疾病觀的核心概念是有其合理性的。

  3.從跨學科視野,採用複雜性科學方法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問題
  以前,人們通常把心理健康現象和心理健康問題視為簡單的東西,採用簡單性思維方式對它們進行單一的研究。簡單性思維方式「把秩序放入宇宙並從其中趕走無序性的範式。秩序(或者有序性)最終被歸結為一個規律、一個原則。簡單性看到或者是一,或者是多,但是不能看到一同時也是多。簡單性的原則或者是分開聯結在一起的東西(分離),或者是把多樣性的東西同一化(還原)。」(同上,第59頁)

  其實,心理健康現象和心理健康問題比身體健康現象和身體健康問題更加複雜,因為它涉及到更多更複雜的相關因素。心理健康現象和心理健康問題,不論是從個體角度,還是從組織、社會和文化的角度看,都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開放系統的概念可以匯出兩個主要的結論:其一是生物組織所遵循的法則不是關於平衡態的,而是關於不斷被補償的非平衡態的,關於被穩定的運動態的。其二是系統的可理解性不僅要在系統本身尋找,而且要在它與環境的關係中尋找;這種關係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對外依賴關係,更是系統本身的構成因素。

  「如果說還原—尋求簡單的最基本的單元、把一個系統分解為它的要素、從複雜的東西回溯到簡單的東西—仍舊是科學精神的基本特點,它也不再是唯一的和尤其是最終的特點。」(同上,第52頁)因為,「複雜的東西不能被概括為一個主導詞,不能被歸結為一條定律,不能被化歸為一個簡單的觀念。」(同上,前言,第1頁)匈牙利哲學家喬治.盧卡奇晚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複雜的東西應該被看作是存在的原始的要素,從而得出:應該首先把複雜的東西作為複雜的東西來研究,然後從複雜的東西過渡到它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過程。」(同上,引自第10頁)愛德格.莫蘭進而主張:「不應該僅僅使物件適合於科學,科學也應該適合於物件。」(同上,第51頁)馮特在其晚年也意識到新的「實驗」風格可能會退去,進而形成一種「文化心理學」。他主張,我們借助一個更具歷史意義、更能說明問題的方式來理解人類的文化成果。

  針對心理健康現象和心理健康問題的複雜多樣性,本書作者不僅注重對具體觀點做出深入的分析和適當的歸納,對典型案例進行細緻的描述和合理的解釋,還從跨學科視野,採用大健康概念和複雜性科學方法對駁雜的歷史資料和經典文本進行宏觀比較和系統分析,力圖使結論具有歷史感和邏輯性,力求在符合形式邏輯的前提下,對一些看似對立的文化現象做出辯證的思考和跨學科分析。正如複雜性科學哲學家愛德格.莫蘭所說:「根據正統的觀點,在推理中出現了一個矛盾,這是發生錯誤的徵象。這時必須向後倒退並作出另一種推理。但是根據複雜性的觀點,當人們通過經驗—理性的道路到達一些矛盾時,這並不意味著發生錯誤,而是到達了現實的一個深刻的層面,正因為它是深刻的,所以不能夠在我們通常的邏輯中加以表達。」

  二、對作者的兩點期待

  其一,對心理健康觀和心理疾病觀進行更為深入系統的研究
  從比較的角度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問題不失為一種可取的途徑和方法。如果能夠把橫向比較(如對身體健康觀和心理健康進行比較)和縱向比較(如對同一文化中不同時期的心理健康觀點進行比較)結合起來,把微觀比較和宏觀比較結合起來;在心理學、醫學、哲學和宗教四個層面分別進行深入的內部分析和比較,概括、提煉出思想精華,在多種比較的基礎上,萃取東西方文化的思想精華,揚長避短,進行跨域整合,則有望形成內容較為系統完整、結構嚴謹、邏輯嚴密的心理健康觀和心理疾病觀。

  要如何進行比較呢?在《大比較》(Great Comparisons)一書中給我們提供了四種比較方式:①人類與其進化祖先之間的比較;②尚未成熟的孩子與完全成熟的成人之間的比較:③完全健康的人與受精神疾病或孤僻症困擾的人之間的比較;④不同文化中的「人性」之間的比較;⑤有血有肉的人與模仿人的機器之間的比較。(《有意義的行為》,第3頁。)

  從根本上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共產生三種關係—男人之間的關係、女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其他關係都會受到這三種關係的影響。男人和女人有著共同的問題,也有著不同的問題。男人和女人對共同的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決方式,因而會形成不同的結果。法國著名作家安德列.莫羅阿在《人生五大問題》一書中說:「女人之於政治,完全看作樂觀的問題與衛生問題。男人們即是對於衛生問題也要把它弄成系統問題,自尊自傲問題。這是勝過女人之處麼?」(安德列.莫羅阿:《人生五大問題》,傅雷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6年版,第22頁。)

  在比較中不僅要注意中外文化的差異,而且要注意同一文化內部不同文化類型和文化系統之間的差異。不同文化不僅在思維方法和認知方式上存在明顯的差別,而且往往使用不同的分類系統對知識進行分類。比如,心理學作為科學是西方文化的產物,東方並沒有嚴格科學意義上的心理學,這就給中西比較帶來了困難。其次東西方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角度有著顯著的差別。面對生命的苦難,東方文化的靈丹是逍遙,而西方的解藥是拯救。以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為例,西方文化把它歸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中國傳統醫學把抑鬱情緒歸於情志病,其記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素問》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肝志在怒,心志在喜,脾志在思,肺志在悲,腎志在恐。」以及「人有五臟配五氣,以生喜怒思悲恐。」思慮過度、肝氣鬱結,則造成情志不舒、氣機鬱滯。鬱證之稱首先出現於《黃帝內經》。明代醫家虞摶(1438-1517年)在其所著《醫學正傳》中首先採用鬱證這一病證名稱。明代醫家張景岳(1563-1640年)在《景岳全書》將情志之鬱稱為因鬱而病,著重論述了怒鬱、思鬱、憂鬱三種鬱證的證治。清代名醫葉天士所著《臨證指南醫案》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療對鬱證具有重要的意義,他認為「鬱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其二,注重研究新問題
  對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研究既需要從心理結構(要素)和心理過程角度進行,也需要從外部適應角度進行,把心理健康理解為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的適應,更需要深入把握人類的心智和人類的處境之間的關係。布魯納認為,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問題包括,「關於心智的本質和形成過程的問題,關於我們怎樣構造意義和本體的方法問題,關於心智在歷史和文化層面的構成的問題。」(《有意義的行為》,2010年版前言,第3頁。)他指出,相對於內在的「正統」心理學,這些問題通常更側重於探索週邊世界,並且正在借助某種微妙的力量進行自我整合,而這種微妙的力量激發了許多內涵豐富的答案。

  20世紀的具身認知研究證明了老子哲學和中國傳統醫學關於人類身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思想觀點。我們身體絕大部分的疾病是由我們的負面思想和情緒積累所產生的,而不同的身體位置儲存不同的情緒,我國中醫的古老智慧早就說過,腎主恐懼,肝儲憤怒,肺藏哀傷……。我們的思想可以欺騙自己,但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提醒我們要去真實地面對自己真正的需求,讓我們好好地去處理。我們的身體是我們忠實的朋友,一直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提醒我們看看問題的根源。去問問自己是不是有什麼話想說而沒說出來。所謂健康就是我們忘掉身體的時候,而生病就是我們想起身體某個部位的時候。如何整合現代具身認知研究和老子哲學以及中國傳統醫學關於身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現代心理健康觀,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醫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角度看,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研究還需要思考如下問題:其一是誰給我們權利去心理治療某一個人?其二是我們要把這個人治成怎麼樣的一個人?其三是如何看待心理諮詢師和治療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身心健康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患者(或諮客)的身心健康與醫者(或心理諮詢師和治療師)的身心健康是密切相關的。誠然,患者健康所繫,生命相托,醫者負有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醫者也是人,他們既有一般人所有的問題,也有由於工作和環境導致的特殊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不僅會影響醫者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他們的工作,降低服務品質,從而間接影響患者(或諮客)的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觀還需要探討,如何促進醫患之間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建設一個安全穩定方便有效的醫療環境和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

  黑暗是因為光的缺席。光來了,黑暗就不存在。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歷史研究幫我們打開歷史的天窗,用歷史的真理之光照亮探索和追求心理健康的道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35
  2. 新書
    85
    $468
  3. 新書
    85
    $468
  4. 新書
    9
    $495
  5. 新書
    9
    $495
  6. 新書
    93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