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傳奇:渥丹篇

孟婆傳奇:渥丹篇
定價:399
NT $ 299 ~ 399
  • 作者:李莎
  • 出版社:布克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6-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40575X
  • ISBN13:9789865405755
  • 裝訂:平裝 / 320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渥丹凝香引蝶舞,孟婆贈湯解人愁。」
 
世人渾渾噩,黃泉路漫漫。
奈何橋上過,忘卻千般願。
沿著忘川水,路過三生石,
穿過兩生花叢,留戀在曼珠沙華間,
再往前,就是奈何橋。
橋的彼岸電閃雷鳴,橋的此岸卻美如仙境。
 
大家都知道,要過奈何橋投胎之前,都要喝上一碗孟婆親手調配的孟婆湯,把前世的記憶徹底抹除。
大家卻不知道,原來孟婆也有自己的舊恨新愁,且看孟婆的前世今生如何糾纏,她過得了這一關嗎?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推薦序】青鸞舞鏡與孟婆犧牲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電影學院上課,我會講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刺客聶隱娘》。《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武打電影,侯孝賢導演真是有些不應該,文藝片拍得那麼好,卻要來拍古裝武打片。中國古裝武打電影很多,徐克、成龍等等,當然最好的是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臥虎藏龍》的優點是精彩的武打背後,是我們中國和東方的神韻。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侯孝賢導演拍出了《刺客聶隱娘》。
打一個比方,如果所有武打電影參加奧運會跳高比賽,《臥虎藏龍》跳過了2米3,《刺客聶隱娘》卻跳過了2米5。總之,以後的中國武打電影,其他人真是沒辦法拍了。
為什麼《刺客聶隱娘》是2米5?《刺客聶隱娘》拍攝的故事是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也是拍唐朝。但是,《妖貓傳》表現更多的是唐朝的繁華和絢爛,紙醉金迷、鶯歌燕舞、雲想衣裳花想容……那些只是表臉上的唐朝,《刺客聶隱娘》拍攝的卻是唐朝的精神。
唐朝的精神是唐朝偉大的根本原因,他的胸懷,他的壯闊,他的海納百川的偉大精神力量。從人物角度講,《刺客聶隱娘》的唐朝精神,體現在舒淇扮演的窈七,還有道姑和公主身上。窈七是為愛情而犧牲,道姑是道家的行規和準則,公主是為國獻身的偉大情懷。公主之上,還有青鸞,電影中描述了青鸞舞鏡的故事。
「瀱賓國王得一鸞,三年不鳴,夫人謂,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鸞見影,終宵奮舞而絕。」
青鸞不舞,是因為沒有同類,看到鏡中的另一個青鸞(自己的影子),她誤以為同類,一夜起舞身亡。
青鸞起舞是為精神而死,為知音而死,不與雞犬之輩同流合汙,這正是偉大的唐朝精神。
女作家李莎的小說《孟婆傳奇》系列中的孟婆,是道教中的傳說人物,也是道家精神的集大成者。李莎書寫的孟婆,故事驚心動魄、優美動人,在李莎筆下,孟婆不僅僅是美麗、善良、助人、達觀的美的化身,更如同《刺客聶隱娘》中的窈七,是性格剛烈、為人付出、忠貞不二的女中豪傑。如同《刺客聶隱娘》中的青鸞,三年不鳴,見到同類,終宵奮舞而絕。
在電影學院的講臺上,我經常對同學們感歎女性的偉大。女性的無私和犧牲,女性的捨己和寬容。更有女性的純粹,如同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中,河水中流動的女人的衣服。女性之美淋漓盡致,讓人目眩,李莎作品中的孟婆何嘗不是如此。
《孟婆傳奇》系列中的孟婆形象光彩奪目、與眾不同,與李莎的女作家身分相關。李莎是我中歐商學院電影課程的學生,她對電影的理解獨到深刻,感悟極佳。春節前夕,李莎告訴我,她要將她的小說《孟婆傳奇》系列改編為電影劇本。
祝賀李莎,那必將是一部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謳歌女性的電影,如同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一樣。
  
 
【推薦序】著眼當世、一心向善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孟婆」或許該算是中國民間最家喻戶曉的名字之一了,相對於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我更願意把她看作是古老中國文明體系中極為關鍵的角色,因為她承接了生與死之間的橋梁。
對死亡的探究,應該是每個人類文明最為著迷的話題之一,因為我們渴望瞭解生的意義,所以同樣也在追求死亡的本質。在這個星球最近35億年的歷史當中,無數的生命在生生死死之間更迭,活過一世,完成傳承的使命,一次又一次重複著同樣的故事。直到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陰錯陽差,突然小小打破了一下這個困住所有生命當世的牢籠,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將來,我們意識到了將來,擁有了希望,擁有了對永生的渴望,也開始畏懼死亡。
人類文明傳承一直都在嘗試著去理解生與死的本質,以及背後隱藏的祕密,而對生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使得人們努力試圖打通生死之間的壁壘,建起一座跨越生死的橋梁,銜接起生與死的世界。
古埃及相信人死後不會消亡,會以靈魂的方式存在,因此他們將死者製成木乃伊,而女神伊西斯(Isis)會引導亡者的靈魂依附於其上,帶著所有曾經的過往,以這種形式繼續存在。古希臘人也相信靈魂不死,但是他們覺得死亡或許是一場淨化之旅,能夠使人們洗脫罪惡。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的遺忘平原(Lethe)及後來在但丁的《神曲》中擁有同樣名字的遺忘之河(Lethe),都是洗淨靈魂中罪惡的記憶,而將美好永存下去。古代中國則用另外的形式,詮釋著生與死之間的承接,對個體來講,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意味著拋開所有過往,重新開啟生命新的旅程。不僅是人類,萬靈萬物都被包含在這個宏大的輪迴體系當中,重複卻又獨特地有序運轉。因此,或許古埃及相信的永生,是換了一種存在的形式,古希臘的永生,意味著洗淨罪惡以最美好的形式留存。
古代中國文明則是徹底拋開所有的過往,無論美好還是罪惡,以全新的獨立個體繼續存在。孟婆作為由死至生的最後一個環節,則是在奈何橋頭用一碗特殊熬製的孟婆湯,使所有的靈魂忘卻前世種種一切,重新開啟新的輪迴。在那個重啟的輪迴裡已經不再是當世的這個我,所以在古老的中國文明傳承中,人們會著眼當下,追求當世的長生,甚至超越輪迴的永恆不滅,成為個體跨越生死的最重要手段。著眼現世並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因為不同輪迴中的個體,其實並不是兩個獨立不相干的個體,在這個系統當中,還有另外一個真正貫穿始終而不變的最基本規則,那就是因果報應,恰恰是這個規則,使得整個輪迴系統成為了一個圓滿的體系。
靈魂對前世的忘卻,只是個體層面的忘卻,但是系統還存在著因果迴圈這個宏大規則記錄著每個個體的因果,從而把無數個獨立的輪迴聯繫成為一個整體,「何為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何為後世果,今生做者是。」這樣也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敬畏因果,行為向善的特質。
因此,中國人活在當世,著眼當下,但是卻又講求報應,一心向善。在這個輪迴體系中,孟婆居於最關鍵的起承轉合的位置,正是因為這個角色,使得這個體系有序地運轉。
李莎筆下的孟婆,恰恰描述了這種傳統的文明特質,在她的故事裡,孟婆作為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個體,在一個宏大的前生今世故事中,經歷了人世間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李莎講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也使我看到了在這所有的文字背後,始終流淌著的「經歷當世,一心向善」,因而促使我想到了上面的這些文字。
而我也相信,每位閱讀者都會從李莎的故事中,獲取自身不一樣的感悟。因為,或許孟婆是一個使得個體忘卻前生故事的人,卻同時也是一個收集故事的人,她經歷了在這個世間存在過的所有個體一生一世的記憶,閱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一切種種,那麼她定也有自己精彩的故事。從傳統的中國文化來講,每個人心中孟婆的故事,可能都帶有自己前世的過往、今世的精彩,以及對後世的理想吧!
  
 
【自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孟婆。或許,每一個人想像中的孟婆都是截然不同的,包括那碗「孟婆湯」的滋味和功效,也是眾說紛紜。想像一下自己手捧孟婆湯時的心情和感慨,大概每個人都不一樣,在塵世活過的人,每個人都有一番屬於自己的際遇與感悟。
寫這本書的初衷,源自2019年某一天,彼時我正和清華積極心理學班的幾位同學一起聊天。大家都人到中年,經歷的世事也多了許多,忽然感歎起現在社會上的詐騙、作假行為,似乎很多人越來越缺少敬畏心。面對這種大規模的信任危機,好像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改變現狀。
說起這些,忽然覺得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青年人關注得比較多的東西,如果能把這部分的力量好好運用,可以讓更多人瞭解更深的世間法則自然運行。在我們忙碌的日子裡,是否有在夜裡抬眼看看天空的繁星,放下自己的執著,感受天道萬物自然的運行呢?
想到這裡,就決定以「孟婆」的故事來做基點。孟婆湯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名詞,我想過將來自己終老之時,會不會不捨得喝下那碗孟婆湯,會不會對前世的一切還有所眷念?我也想過,若是自己可以選擇性遺忘,會遺忘哪段回憶呢?細細思量了很久,覺得自己哪段回憶都不該遺忘,哪怕是痛苦的、傷心的、失望的,但那些才是構成現在的我的基礎要素之一,是我的一部分,又怎能隨意的遺忘呢!只不過換種心態去看待過往的回憶罷了,這樣想來,就沒有那麼多情緒的起伏和糾葛了。
小說中反覆想表達的只有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我親愛的大舅舅生前經常說的一句話,可惜他走得早,沒能看到這本小說的出版。但是我相信他在天有靈,一樣可以感受到這本書承襲了他的一部分的觀念,亦能得知他永遠活在愛他的親人朋友們心中。
人生不如意為常態,凡是小滿即可。無論一生何總經歷與苦楚,最終人還是要與自己和解。生是死之根,死是生之苗,眾生死有異,為眾生而死得福生,為自身而死得還債生,天道自然,人道自為。
小說之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學文化為基礎,以孟婆的經歷為故事主線。但因為小說的特殊性,所以也無法完全真實反映道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擷取點滴片段而已。小說中的人物有你有我有他,在眾生一體之中,我們總能窺見自己的身影。
很感恩能邀請到我的兩位老師: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蘇牧教授和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毛利華副教授,來為整個《孟婆傳奇》系列寫序言,兩位良師都是啟迪我更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明燈。
此書獻給我摯愛的家人與朋友們,因為你們的支持,才讓我可以盡情學習探索,發掘那些未知領域,體驗更加豐富的人生。同時也以此書紀念所有我逝去的親人們,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死也同樣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天下人與事,都因歲月而物換星移,最後再附上我喜歡的那段日本詩詞:

《敦盛》
細細思量,此世非常棲之所,
浮生之迅疾微細。
尤勝草間白露、水中孤月。
金穀園詠花之人,為無常之風所誘,
榮華之夢早休。
南樓弄明月之輩,為有為之雲所蔽,
先於明月而逝。
人間五十年,比之於下天,
乃如夢幻之易渺。
一度享此浮生者,豈得長生不滅?
非欲識此菩提種,生滅逐流豈由心。
 
在此願諸位四時吉祥、平安喜樂。
 
 
前序

朱紅色的燈籠排成連綿不絕的長龍,各樣的花燈在靜水中緩緩流淌。絢爛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繁華的街市行人熙攘,紛紛擾擾的人群裡,響起屬於節日的歡愉。
誰家的好兒郎帶了面具,期盼轉身的姻緣;誰家的姑娘放了花燈,嚮往一生一世的廝守;誰家的燈籠照亮了夜空,增加了月色的溫柔;誰人不盼夜未央,上元笑聲不斷絕。
正月十五上元節,一個熱鬧了凡間、點染了繁華、寂寞了陰間的日子。荷花燈順著水流,流到開滿曼珠沙華的地方,橋上的人兒撈起一個,纖纖細指撚開燈上紙條,朱唇輕啟:「小女無恙,期盼能遇一知心人,從此一生一世一雙人。」
橋上的人兒將紙條疊好,放回燈裡,又將花燈放回水裡,又撈起另一個花燈,上面寫著:「願邊關無事,世道太平。朝廷憐百姓,夫婿早還家。」
幾代的孟婆都喜歡坐在橋頭看花燈,此代的孟婆也不例外。看了數不清的花燈,聽了無數心願,最牽絆人心的,仍然是離人的眼淚和遠方的牽念,那是寂寞而無奈的生命裡最後的慰藉。
「上天保佑,希望賽奎這次出征能平安歸來。」孟婆的耳邊響起了一句如夢似幻的低語。
「賽奎?」這個名字讓孟婆愣在原地。
誰是賽奎,為什麼這個名字這麼熟悉?
她向人群張望了一眼,只見往來的人群中有許多牽手徐行的情侶,或許是這裡面有人名喚賽奎吧。
雖作如此之想,但孟婆心底還是隱隱有些不安,她總覺得,自己似乎遺漏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河臉上飄的一盞盞花燈,流經地府,閃爍著幽幽的綠光,這是物象本身的顏色。幽綠攀繞在這粉色的蓮花上面,倒是別有一番景色。
與人間黃金雪柳、盈盈暗香不同,此時半空中一軸陰卷出現,地府指令隨之下達。原來這日地府亦會按照鬼魂所犯罪責,赦免一些情有可原的鬼魂,或減輕某些處罰。無大過的鬼魂甚至有重新投胎做人的機會,不必再待在這陰森森的地府。
而奈何橋畔,孟婆的任務就是準備好孟婆湯,送該走的鬼魂上路。送走那批鬼魂,已經是人間的子時了,即使如此,上元節熱鬧的氣氛仍未盡消。孟婆來到河邊,手指輕旋,花燈燃起火苗,又仔細地將花燈放入潺潺溪流。
「賽奎……」那個熟悉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這樣的情景,似乎有無數次。河水帶走了花燈,但映照出來的孟婆的面容,卻在夜色和燈光下顯得格外柔美。
成為孟婆的這些年裡,她每年此時都會來此放一盞花燈。在她心底,似乎也希望這盞花燈能帶給某個人福音。只是,這似乎不應該是一個已經成為孟婆之人的所作所為。
念及此處,孟婆自嘲地笑了笑,看來是自己來塵世的次數太多,她自己也變得多愁善感了。可是,真的如此嗎?為什麼每次上元節之時,她就會朦朦朧朧產生這樣的感覺呢?
蓮燈順著河水慢悠悠地飄遠,孟婆收回目光,在河水倒影中她看見有人站在自己身後──回首只見一個唇紅齒白、面如冠玉的少年立在樹下,少年一雙清澈的眸子正凝望上空,臉上帶著幾分迷惑的神色。
這是一棵掛滿紅絲帶的樹,凡人用來祈福,就如放花燈一般。
少年人似乎是察覺到孟婆的目光,立刻羞得面色通紅,此時恰好被孟婆回頭瞧見,十分尷尬,便強裝鎮定道:「姐姐長得真好看,像天上的仙女一般。姐姐身上的紅嫁衣也好看,是不是要出嫁?」
孟婆聽到這句話,神色黯淡了許多。少年見孟婆臉色有變,急忙解釋道:「姐姐深夜來此,定然是不想別人看到你穿了嫁衣,我也不會亂說,莫要擔心。」
孟婆聞言,愣在原地,心裡想的卻是另一件事:自己身上的衣服被冥帝施過法,瞧在凡人眼中,不過是鄙舊簡樸的褙子罷了,為何這少年眼中看見的卻是喜服?
孟婆定了定神,想到了另一件事。
傳說,只有前世有慧根的人才會看到鬼怪最美的模樣。
難道是……
孟婆還未來得及細想,手中便被塞了一條紅絲帶。
「姐姐若是想要祈願,這紅絲帶就送給你了,聽說紅絲帶綁得越高,就越容易心想事成。我想姐姐穿著嫁衣,亦是位有情人。」
少年說完,對孟婆施了一禮便轉身離去,只留孟婆站在原地。
她抬頭看著頭頂上的樹,又低頭看著手裡的紅絲帶,鬼使神差般將自己手中的布條繫到最高處。
孟婆回到奈何橋,看著搖曳的曼珠沙華,一滴淚水從眼中滑落。
這少年到底是誰?為何如此奇怪?
奈何橋上,孟婆仍在思忖。
但她隨即又寬慰著自己,她不過是一個孟婆罷了,遞出一碗碗孟婆湯,結束這段因緣際會後,又重啟了下一個篇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莎
李莎

希達工作室創辦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研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學研究生、香港大學整合行銷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現就讀於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專業。曾於中山大學任職,並在韓國三星集團、周大福集團等世界500 強企業擔任集團高級管理職位。
擅長傳統文化在心理學方向和環境學的應用,並致力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
所撰寫的多篇學術性論文和專業性文章,已在《出版廣角》、《財經界》、《中國文藝家》、《發現》、《長江叢刊》、《中國民族博覽》、《新教育時代》、《中華少年》、《中國校外教育》等多家國家級專業期刊和國家級媒體刊登。
代表作品:《直覺力:讓人生經驗轉化成選擇的能力》、《焦慮心理學》、《1001 天》、《潛意識之謎》、《李莎的生活隨想》


相關著作:《李莎的生活隨想:以幸福為底色的人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299
  2. 新書
    79
    $315
  3. 新書
    79
    $315
  4. 新書
    79
    $315
  5. 新書
    79
    $316
  6. 新書
    85
    $339
  7. 新書
    9
    $359
  8. 新書
    9
    $359
  9. 電子書
    $399
  10. 電子書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