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遷與實踐調適─ 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城市穆斯林

社會變遷與實踐調適─ 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城市穆斯林
定價:800
NT $ 720
  • 作者:馬強
  • 出版社:蘭臺網路
  • 出版日期:2021-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950728
  • ISBN13:9789869950725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9 x 26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記錄和討論了廣州、義烏和西安三市伊斯蘭教在1980至2010年間的變遷。內容主要涉及外籍穆斯林、網路社區、遷移人口、族群互動、城市女學、臨時禮拜點、不同穆斯林職業群體、國內外宗教思潮、宗教管理體制等。本書以個案豐富了宗教人類學、都市人類學、城市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等跨學科研究,對於喚起民間的文化自覺,提高穆斯林適應都市生活的能力,消除教派觀念和族群隔閡,促進不同信仰群體之間的互動和理解等有著積極的學術貢獻。

 
 

目錄

導讀:鄉關何處——流動、城市化與全球烏瑪     VII
內容提要 XIV
術語簡要 XVII

緒論 城市化與中國城市穆斯林研究 01
一、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 02
二、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伊斯蘭教 03
三、研究現狀 05
四、研究思路、困難、方法及過程 11
五、研究不足及缺憾 14

第一章 傳統與現代的共生——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廣州伊斯蘭教 16
一、改革開放與中外穆斯林遷移人口來穗 18
二、廣州的穆斯林族群 20
三、廣州的穆斯林人口及職業 23
四、廣州外籍穆斯林專題 27
五、廣州穆斯林社區類型及現狀 40
六、城市現代化與廣州穆斯林社區的特徵及變遷 53
七、本章小結 64

第二章 國際商貿市場與新型穆斯林聚居社區的崛起——義烏伊斯蘭教研究 65
一、義烏商貿業的發展與穆斯林的來稠 67
二、穆斯林的來源、人口及分佈 68
三、宗教活動場所及墓地 71
四、職業及參與行業 79
五、義烏穆斯林的文化教育活動 90
六、義烏穆斯林的社會交往及宗教文化交流 96
七、思考與討論 100
八、本章小結 117

第三章 回坊內外——城市社區變遷中的西安伊斯蘭教研究 119
一、坊內、坊外與研究視角 120
二、坊內回族宗教社區的變遷 125
三、西安回坊外的穆斯林社區 140
四、城市現代化與寺坊環境的變化 162
五、西安穆斯林的文化教育活動 168
六、西安市的清真女寺和女學 186
七、困境與消解——城市社區變遷中的西安市伊斯蘭教 194
八、本章小結 208

結語 210
一、城市化進程中的都市穆斯林社區分類 210
二、傳統地域社區的更新或解體 212
三、流動社區的出現及其特徵分析 213
四、宗教思潮與教派觀念的變化 214
五、城市伊斯蘭教問題及消解對策 216

參考文獻 223
索引 231
 
 



  本書運用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選取中國的廣州、義烏和西安三個城市進行了宗教民族志研究,重點關注了伊斯蘭教在1980至2010年間中國迅速城市化過程中的遭遇和變遷。在流覽了三市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每個選定的城市進行了細緻的(每個城市至少兩個月)的田野調查,主要採取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的方法,對當地阿訇、寺管會成員、知名鄉老和社會賢達、中外穆斯林商人、學生、工作人員、網路社區管理人員、QQ群成員、新歸信者,以及民族、宗教、城管、社區辦事處及出入境管理等部門進行了調研,瞭解各市的伊斯蘭教現狀及信教群眾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而觀察人們如何應對現代化引起的各種變化。

  根據三個城市伊斯蘭教歷史與現狀的差異,本書採取了不同的寫作思路,各有側重,以期達到反映共性特徵的同時,能夠突出每個城市的特點。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外籍穆斯林、網路社區、遷移人口、族群互動、城市女學、自發的流動臨時禮拜點、不同的穆斯林職業群體、國內外宗教思潮及其在中國城市中的實踐、政府和民間雙重的宗教管理體制等,部分內容在國內學術界尚屬首次關注。

  對於廣州穆斯林,主要關注了近年來國內外移民進入之後帶來的宗教和信仰群體的變化,以田野民族志的方法詳細描述了廣州穆斯林的人口、職業、分佈及特點,重點將跨境的外籍穆斯林的基本情況及其城市適應問題做了專題研究。關注了城市化進程中廣州傳統穆斯林社區的形態、功能和意義。研究發現傳統以清真寺為中心的地域社區業已消失,清真寺功能發生了轉型,出現臨時的社區中心,這是廣州穆斯林在城市化進程中為維護信仰邊界,強化伊斯蘭認同,抵抗世俗化而採取的民間應對措施,處於國家管理視域之外,具有自發性和自主性兩大特徵。本書同時分析了各種流動社區的模式、功能、成員之間的互動和社區結構、文化掮客等,重點研究了現代化背景下出現的網路虛擬社群及虛擬社群構建的穆斯林之間的實際互動。通過描述和分析,將目前廣州的穆斯林社區分為國家認可型和民間自髮型兩種類型。國家認可型社區管理中外來者的「缺席」,以及民間自髮型社區中國家權力的「離場」是當前廣州穆斯林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兩種現實。

  義烏作為新型的穆斯林聚居社區,本書主要關注了義烏商貿業的發展與伊斯蘭教在義烏根植的過程和關係。通過深入的田野調查,利用政府統計資料、地方誌和訪談資料,厘清了義烏穆斯林的來源、人口和分佈。對包括義烏清真大寺在內的13處宗教活動場做了重點描述和分析,其中大多數由穆斯林自發組織的流動的臨時禮拜點及其覆蓋的中外各個族群的人口和互動為學術界首次關注。本書對當前義烏穆斯林主要參與的行業做了深入調查,分析了義烏穆斯林進入義烏的過程和階段。認為作為一個伊斯蘭文化新根植的城市,伊斯蘭文化與當地文化之間充滿了張力和想像,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符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域外風情和多元文化特色。由於信仰群體的年輕化,以及大多數人都擁有阿拉伯語或宗教知識學習背景或薰陶,加之各種新興媒體的普遍使用,伊斯蘭文化在義烏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研究總結了義烏伊斯蘭教在族群、教派、人口、身份認同和宗教傳播等方面的特點,並就義烏穆斯林存在的宗教教育和普通教育問題、宗教管理體制和模式、清真飲食、流動社區的建設和管理、遷移人口、跨境族際婚姻和喪葬等較為突出的問題做了對策性分析。最後從理論上探討了族群認同與宗教社區構建及穩定方面的關係。認為宗教認同有賴於作為文化載體的族群,族群的存在讓信仰共同體變得堅實和豐富多彩,多元族群負載的不同特色的伊斯蘭文化相互之間形成了制衡,以清真大寺為權威的宗教象徵對整個義烏穆斯林社群之間的團結和凝聚具有示範意義和整合功能。

  對西安這一歷史積澱深厚的回族居住城市,研究時對20世紀,特別是1980年代以來伊斯蘭教的發展變化進行了歷時性研究。以坊內和坊外為寫作思路,描述了坊內自清代「七寺十三坊」之後的寺坊結構變化情況,以及坊外移民建立的宗教社區。主要關注了伊合瓦尼和賽萊菲耶思潮的進入及其引起的回坊寺坊結構變化、河南省籍回族移民的居留及坊外宗教社區的形成、國內外學生及商業流動人口的進入導致的流動社區的出現、女寺(學)的興起及功能、經堂教育的衰落及革新、城市拆遷和社區改造中的宗教及有關問題、清真食品監管問題、教派觀念和信仰身份認同、歷史與文化遺產保護等較為突出的問題。以文化主位和客位互動式的研究思路,分析了作為少數的伊斯蘭文化在快速都市化過程中的遭遇和面臨的問題,並就某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及其解決思路提出了個人見解。

  本書就流動社區、族群認同與宗教認同的關係、宗教文化根植與市場的關係、國內外宗教思潮的本土化、城市社區寺坊結構變化、城市女寺和女學的意義、功能、價值及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學術討論。研究總結的地域社區的更新與解體、當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都市穆斯林社區的分類、流動社區的特徵、宗教思潮與教派觀念的變化,以及城市伊斯蘭教問題及消解對策(主要探討了社區發展與改造、遷移人口、宗教活動及管理、各種宗教思潮、清真飲食、宗教教育、女寺或女學及其它穆斯林婦女問題、保持信仰認同與融入都市生活等問題)四個方面,豐富了中國宗教人類學、都市人類學、城市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等學科和專業的研究個案。從民間角度考慮,研究能夠喚起民間的文化自覺,提高穆斯林適應都市生活的能力,消除教派觀念和族群隔閡,促進不同信仰群體之間的互動和理解,宣導多元文化理念,為中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做出學術研究方面的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