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圖表解(第3版)

中醫基礎理論圖表解(第3版)
定價:216
NT $ 216
  • 作者:@周學勝 @編/著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17149736
  • ISBN13:9787117149730
  • 裝訂:341頁 / 普通級 / 3版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緒論;中醫學與古代哲學;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防治原則。

本書在保持原版特色的基礎上,並參考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使用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主要作如下修改:一是對知識點的內容作了修改補充,使其內容更全面,說理更清楚,證據更充分,層次更分明。二是對《內經》等古典論著的原文部分,立【原文解讀】標題,選用與知識點內容相關的、針對性強的、精練的原文,以說明該知識點(觀點)的出處,或作簡要解釋。此既能保持中醫基礎理論的傳統特色,也能適應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三是根據修改後的內容,對圖表部分進行相應修改。本書由周學勝編著。
 

目錄

緒論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二、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第一章 中醫學與古代哲學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精氣學說
一、精氣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章 藏象
一、藏象的概念
二、藏象學說的形成
三、臟腑的概念及其內容分類
四、藏象學說的特點
五、關於五臟的氣血陰陽問題
第一節 五臟
一、心(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附:命門)
第二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節 奇恆之腑
一、腦
二、女子胞
第四節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三、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第三章 精氣血津液
第一節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節 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運動
四、氣的功能
五、氣的分類
第三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運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
三、津掖的功能
第五節 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一、氣與血的關系
二、氣與津液的關系
三、血與津液的關系
第四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及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的名稱
二、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
三、十二經脈的走向與交接規律
四、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規律
五、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
六、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第三節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概念和功能特點
二、奇經八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第四節 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一、經別
二、別絡
三、經筋
四、皮部
第五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
一、溝通聯系作用
二、通行氣血作用
三、感應傳導作用
四、調節平衡作用
第六節 經絡學說的應用
一、闡釋病理變化
二、指導疾病的診斷
三、指導疾病的治療
第五章 體質
第一節 體質的基本概念
一、體質的概念
二、體質的構成
三、體質狀況的評價
四、體質的特點
第二節 影響體質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
二、後天因素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一、體質的分類方法
二、常用體質分類及其特征
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
一、體質與病因
二、體質與發病
三、體質與病機
四、體質與辨證
五、體質與治療
六、體質與養生
第六章 病因
一、病因的概念
二、病因的分類
三、探求病因的方法
第一節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第二節 內傷病因
一、七情內傷
二、飲食失宜
三、勞逸過度
第三節 繼發病因
一、痰飲
二、瘀血
三、結石
第四節 其他病因
一、外傷
二、寄生蟲
三、胎傳
四、諸毒
第七章 發病
第一節 發病原理
一、正氣不足是發病的內在根據
二、邪氣侵犯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三、邪正斗爭勝負決定發病與否
第二節 影響發病的因素
一、環境與發病
二、體質與發病
第三節 發病類型
一、感邪即發
二、徐發
三、伏而後發
四、繼發
五、合病與並病
六、復發
第八章 病機
第一節 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失常
四、津液代謝失常
第二節 內生五邪
一、風氣內動
二、寒從中生
三、濕濁內生
四、津傷化燥
五、火熱內生
第三節 疾病傳變
一、疾病傳變的形式
二、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
第九章 防治原則
第一節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 治則
一、正治與反治
二、治標與治本
三、扶正與祛邪
四、調整陰陽
五、調理氣血津液
六、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附:主要參考教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