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與阿Q(特別版)

國父與阿Q(特別版)
定價:200
NT $ 45 ~ 180
  • 作者:黃文雄阿浜
  • 譯者:曾齡儀
  • 出版社:前衛
  • 出版日期:2011-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013035
  • ISBN13:9789578013032
  • 裝訂:平裝 / 52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他,十次起義十次失敗,三次革命三次破功,四組政府四次下台
他,人稱「孫大砲」,是中國民國國父,魯迅筆下的阿Q
讀《國父與阿Q》,你將恍然大悟,你要咬牙切齒,那是你家的事!
 
  在台灣,「國父孫中山先生」一詞,連幼稚園學生都能朗朗上口,更遑論數十年來在國民黨黨國教育下被魔音傳腦、全力灌輸的台灣民眾了。
 
  實則「中華民國」之有「國父」名號,始自1940年代,原是蔣介石的重慶政府為要對抗汪精衛的南京政府,才把骨頭已經可以打鼓的孫文抬出來當國父的。沒想到蔣介石的中華民國竟然一路敗退「君臨」台灣,台灣人也就莫可奈何地「默認」這個政治神話了。
 
  孫中山先生既是中華民國國父,國民黨黨政軍特文棍們自然得把他美化加神化,不但孫中山的種種「偉大事蹟」都出爐了,連民初全國都乏人問津的「國父思想」、「三民主義」也都鹹魚翻身,強令學子必讀,各種大小考試也都列為必考科目。

  台灣人之被愚民蒙蔽已久矣!孫中山真是「中華民國國父」嗎?孫中山真有那麼偉大嗎?
 
  本書挖掘海內外有關孫文及孫文革命的大量史料,試圖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揭穿:為什麼辛亥革命前,他所領導的十次起義,十次都失敗?為什麼南京臨時政府時代, 他被推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卻不到三個月就拱手出賣給袁世凱?為什麼北洋政府時代,他又藉口「護法革命」,三次革命,三次破功?為什麼他三組廣東軍政 府,卻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為什麼他自吹自擂「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臨死卻還自哀自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為什麼他冠冕堂皇的「建國大 綱」,卻被各派群起圍攻,轟為「賣國賊」?以及為什麼他一再買空賣空,想以滿洲換日本三個師團兵力呢?
 
  原來,孫文一生行徑猶如中國精神文明化身的阿Q,孫文革命和阿Q革命幾乎一模一樣。有人懷疑魯迅寫《阿Q正傳》時,是不是骨子裡就以孫文為模型,也難怪有一點頭殼的人都會問:「國父孫中山先生」或許就是阿Q的最佳造型吧,而阿Q就是「國父」的分身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文雄

  思想家、文化史家、評論家。

  1938 生於高雄岡山,1964赴日留學,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學士,明治大學西洋經濟史學碩士,曾任拓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以《中國的沒落》一書聲名大 噪,從此展開長期旺盛的寫作生涯,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台灣筆會獎,作品涵蓋文化、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曾任世界台灣同鄉會副會長、日本台灣同鄉會 長、台獨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等。日文著作逾100種,漢文著作逾60種,為活躍於日本、深具影響力的台籍暢銷作家,曾選入日本言論界500名人錄。

  主要著述有(均為前衛、草根出版):
  《締造台灣的日本人》(2009)
  《日本留給台灣的精神文化遺產》(2008)
  《讀心術與辯說學入門》(2008)
  《2008台灣國難?》(2008)
  《中國搞什麼鬼》(《中國入門》改版,2008)
  《嫌中論》(2008)
  《新醜陋中國人》(2008)
  《中國亡黨滅國的宿命》(2007)
  《中國應向日本謝罪的九個理由》(2007)
  《中國大誤算》(2007)
  《中國噩夢履歷書》(2007)
  《台灣近未來》(2007)
  《陰謀學入門》(2007)
  《中國人的本性》 (2007)
  《中國入門》 (2006)
  《Ka-Ka:華禍》 (2006新版)
  《中國食人史》 (2005新版)
  《中國瘟疫史》 (2005)
  《日本如何締造中華民國?》 (2003)
  《中國沙豬‧日本狗‧台灣牛》(2003)
  《台灣人的價值觀》 (2002新版)
  《日中戰爭》 (2002)
  《國父與阿Q》 (2001)
  《台灣‧國家的理想》(1997)
  《台灣‧國家的條件》(1994)
  《中國的沒落》 (1991)

漫畫:阿浜

  日本青年,商社社員。
 
譯者簡介

曾齡儀

  1976年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社會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目錄

第一章    中華民國
1.國父袁世凱先生!
2.立憲派肇建民國
3.孫大總統以「臨時演員」粉墨登場
4.孫文無力維續南京臨時政府
5.專家分析孫文讓位的理由
6.南方無錢維持政府
7.孫文為何拍賣南京政府給袁世凱
8.民國政府何其多
9.三分天下
10.民國沒有一日無內戰
11.中華民國是現代版的五代十國
12.中華民賊  中禍匪國
13.民國,民不聊生
14.中國史上何來共和國?
15.外來體制
16.中華民國何時亡國

第二章    革命尚未成成功
1.大家為何不解讀「革命尚未成功」的意義
2.孫文上書李鴻章,內容空洞無物
3.孫文的交朋結黨秘笈
4.孫文參與兩廣獨立,渾水摸魚
5.專事自我吹噓的孫文
6.革命同盟會是革命派的初次大團結
7.孫文的金錢問題引爆同盟會的大分裂
8.孫文見報才知道武昌起義
9.武昌起義後的國旗國歌
10.孫文的獨裁天性原形畢露
11.二次革命,大家爭相逃命
12.第三革命,孫中山沒份
13.孫大元帥另立廣東軍政府
14.孫文的黑道本質
15.叛國枉法的慣犯–孫文
16.孫文治粵慘狀
17.孫文的廣州大屠殺
18.有關「國父遺囑」之謎

第三章    賣國盜國
1.被捏造的「二十一條要求」
2.孫文拍賣滿州的內幕
3.孫文拍賣滿州的道理
4.抵押中國資產,交涉貸款
5.孫中山為何專找日本人抵押國家財產
6.孫中山對日中同文同種的錯覺
7.專靠別人革命的孫中山
8.孫文苦求日本干涉中國內政
9.孫中山拉一派打一派,做無本生意
10.走投無路的孫中山終於投共

第四章    思想混沌
1. 「民報」與「新民叢報」的論戰
2. 大漢民族主義的浪潮
3. 孫文終於改重大中華民族主義
4. 孫文為何反對政黨議會制度
5. 孫文將全民看成阿斗
6. 孫文與宋教仁的對立抗爭
7. 孫文的獨裁思想來自幫會龍頭意識
8. 孫文主張「以黨治國」的全民政治
9. 孫文與袁世凱志同道合
10. 孫文空思夢想的實業計畫
11. 孫文的日本觀
12. 錯置時代的「平均地價,節制資本」
13. 「三民主義」是大雜燴
14. 大同思想是孫文學說的死亡宣告
15. 外國人看孫文與辛亥革命

第五章    國父是阿Q
1. 阿Q不死
2. 阿Q的性格
3. 阿Q是中國人民族性的代表
4. 專說大話的孫大炮
5. 阿Q精神
6. 阿Q的精神勝利法
7. 阿Q革命
8. 孫文的阿Q革命
9 阿Q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自序

黃文雄(Ko Bunyu)

 
  縱然中國、台灣或海外的「中國人」對蔣介石和毛澤東這兩位歷史人物有不同的評價,甚至呈現兩極化,但是對於孫文(中山)或「孫文學說」,不論老、少,或左派、右派,大都敬佩不已,推崇有加。
 
   孫、蔣、毛三人都是被神格化的人物,蔣、毛是在生前,孫是在死後,因政治的需要而被神格化的。蔣、毛兩人是憑權謀、實力脫穎而出,並進而取得天下的英雄 豪傑人物。但孫文卻是幫會頭目出身的革命浪人。從他的「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之革命生涯來看,他始終扮演邊緣人物的角色。他所推動的十次起義,十次失 敗,偏偏只有他沒有參與的辛亥革 命才達成「建立民國」的目標。而從辛亥革命之後,他雖然倡導、甚至主導革命,可是一直 沒有機會成為革命行動的主角。
 
  在南京臨時政府時代,他因一時的因緣際會,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但在北洋政府時代,他又以「革命」或「護法」為藉口,三組廣東軍政府,但在他主政下,大都帶來流血的嚴重內訌,甚至苛徵暴斂,民不聊生。
 
   不但孫文主政天下必亂,甚至孫文組黨,除了以他為龍頭、幫會色彩濃厚的興中會未有鬧劇以外,從同盟會結盟到國共合作改組國民黨為止,凡是有他插手的組 織,大都內鬥不絕、雞犬不寧。他甚至揚言,若大家不遵從他的主張或依照他的意見行事,他就要解散國民黨,並恐嚇即使國民黨只剩下他一人,他也要去投共。
 
  考察孫文之受到中國人的尊敬、推崇,起始於1940年由蔣介石的重慶政府指定各界尊稱他為「國父」,目的是為了對抗新成立的南京汪精衛政府。在孫文有生之年,他並不被同時代的人以及他的革命同志所看重,甚至連後生之輩的蔣介石或毛澤東,對他也沒什麼好評。
 
  孫文「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可是不論他組黨、起義革命、主政,全都一事無成,甚至必定帶來內外的爭亂而禍國殃民。何以他臨終前還自怨自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而偏偏他沒插手的,卻又一帆風順?
 
  有關這些疑問,本書即使未能全部提出你所期待的解答,至少也能提供一些衝擊性的參考史料及啟發性的思考方向。
 
   孫文的性格、行事作風,素來專橫獨斷,欠缺親和力,他雖然出口閉口都是民主、民權,可是論起他行事的專制獨裁,並不亞於袁世凱,甚至連蔣介石和毛澤東都 難望其項背。再觀其造反的革命過程,大都一意孤行,荒唐無稽,自吹自擂,幾乎已達招搖撞騙的程度。他以「先知先覺」自居,唯我獨尊,而將民眾全都看成「不 知不覺」的愚民、阿斗。中國人之妄自尊大、鄙視同胞的性格,在孫文身上表露無遺。
 
  孫文不但是近代中國「以黨治國」的始作俑者,也是恐怖政治的先驅。他那過時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等孫文學說,是一堆東拉西扯、新舊雜陳、前後矛盾、思想混沌的空言夢語。
 
  初看孫文的革命生涯,極類似唐吉訶德的唐突、冒進;可是從追隨「先知先覺」的「後知後覺」及「不知不覺」的「國父信徒們」看來,具有雙重人格的孫文更加類似阿Q,孫文革命和阿Q革命幾乎一模一樣。
 
  魯迅撰寫『阿Q正傳』時,究竟是不是以孫文為模型,已是一個公案,但綜觀近八○年來的「阿Q研究與論爭」,並未出現「孫文阿Q論」。
 
  魯迅在有生之年曾看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張勳復辟……等等幾近荒誕的歷史爭亂,他對這些「革命」失望,是鐵的事實,因此他筆下的「阿Q革命」,更證明他對這些「革命」失望的無奈。
 
   魯迅『阿Q正傳』中的阿Q已然死亡,可是在「中華大地」上,卻仍然滿坑滿谷都是阿Q 的後裔。或許,「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阿Q的最佳造型吧,也可以說,阿Q或許就是「國父」的化身呢!更可怕的是,雖然「國父」已死,但自小接受「國父革命 精神」教育長大的「龍的傳人」及「戇台灣人」,卻個個成為「國父」的繼承人,也個個成為阿Q的徒子徒孫。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台灣呼風喚雨的「國父的傳 人」。這些美其名為孫中山信徒、誓死捍衛「中華民國」的 新阿Q,讓我們就從本書的孫文革命事跡與思想中,來一窺他們與「國父」一脈相傳的真面目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3
    $45
  2. 二手書
    55
    $109
  3. 新書
    85
    $170
  4. 新書
    9
    $180
  5. 新書
    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