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
定價:220
NT $ 100 ~ 198
  • 作者:阿姜查
  • 原文作者:Ajahn Chah
  • 譯者:賴龍彥
  • 出版社:橡樹林
  • 出版日期:2004-08-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84264
  • ISBN13:9789867884268
  • 裝訂:平裝 / 22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這本書都將帶給你真正的平靜。

  對於關心阿姜查教法的讀者,這一套三本的《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是不可不擁有的完整輯錄。這套書將歷來發行過的阿姜查英文出版品,依戒、定、慧三學重新整編,在阿姜查逝世十週年的時候紀念出版。實為阿姜查最完整的法語輯錄。對於不認識阿姜查的讀者來說,阿姜查的這套書,讀來輕鬆幽默,卻蘊意深遠;即使是不修習佛法的讀者,也可以在其中盡情欣賞一個親切長者的智慧風采。

  阿姜查是現代南傳佛教森林派的偉大行者,早年受過完整的傳統僧侶教育,通過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但最後卻放棄學業,選擇了森林苦行僧的方式來追求佛法上的證悟。他的追隨者無數,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他都能以適切的方式教導,時而嚴厲,時而風趣,直戳你心底深處。

  阿姜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形式的打坐,而以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為主,他要我們明白,死亡是無可逃避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無為法中。只有這樣解脫才是可能的。阿姜查圓寂後,他的喪禮有一百萬人參加,其中包括泰國國王與王后。而他的法教,也隨著他眾多的西方弟子散播到世界各地。

  此次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一部「戒」。

  本書深刻釐清一般人對「戒」的排拒和疑惑,其實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只是顯示自己正念還不夠。

作者簡介
  阿姜查(1918-1992),近代泰國最著名的法師之一。13歲出家,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拖缽行腳,尋師訪道。1948年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姜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啟發,改變了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鄉烏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於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兩者都是延續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他的教導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其中包括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保羅‧布里特(Paul Breiter),阿姜‧阿默爾(Ajahn Amaro),甘比羅法師等。著作:《森林中的法語》。

 

目錄

【推薦序】這本書將改變你的生命 傑克.康菲爾德
【推薦序】與證悟者的生命相遇 釋自鼐
【導論】滅苦之道 阿瑪洛比丘
【作者簡傳】阿姜查
【前言】關於這顆心

第一部:戒
【第一章】與「法」同住世間
【第二章】使心變好
【第三章】感官接觸──智慧的泉源
【第四章】了解戒律
【第五章】維持標準
【第六章】為何我們生於此?
【第七章】欲流
【第八章】實相的兩面

 

內容連載

【導論】滅苦之道

阿姜查開示一景
 夜幕逐漸低垂,森林響起無數蟋蟀與知了一波波奇異的叫聲,稀疏的星光在樹梢閃爍。在愈來愈昏暗的天色中,有片溫暖的燈光,發自一對煤油燈,照亮了高腳茅篷下的空間。燈光下,十幾個人聚集在一個矮小結實的比丘旁,他盤腿坐在藤椅上。空氣中瀰漫著祥和的氣氛,阿姜查正在開示。

 這群人可說是形形色色:最靠近阿姜查(或「隆波」,Luang Por,尊貴的父親,是學生對他的暱稱)的是群比丘與沙彌,多數是泰國人與寮國人,但其中還夾雜著幾個白人──一個加拿大人、兩個美國人、一個年輕的澳大利亞人,以及一個英國人。在阿姜查前面,坐著一對衣著入時的中年夫婦──女的綁著頭巾並佩戴金飾,男的則衣著筆挺──他是遠道而來的國會議員;他們趁公務之便,前來致敬並供養寺院。

 在他們後方不遠處,有群為數可觀的當地村民,散布在兩側。他們的襯衫與上衣都磨平了,瘦削四肢上的皮膚晒得黝黑與發皺──像當地貧瘠的土地一樣乾枯。其中有些人是隆波兒時抓青蛙與爬樹的玩伴,在他出家之前,每年播種與雨季結束收割時,他們都會互相幫忙。靠近後方的一側,一位來自瑞士夫里堡 (Freibrug) 的教授,她和另一位同修會的朋友一起前來研究佛教;女眾分院的一位美國八戒女陪她前來,擔任森林裡的嚮導與翻譯。

 她們身旁坐著其他三、四位八戒女,是來自女眾分院的長老八戒女,她們藉此機會前來向阿姜請教一些女眾道場的事務,並請他到森林另一邊對女眾團體說法,距離他上次拜訪,已過了好幾天。她們在那裡已待了好幾個小時,因此在致敬後,便與來自女眾道場的其他訪客一起告辭──她們要趕在入夜前離開,時間已有些晚了。

 靠近後方,在燈光盡頭處,坐著一個板著臉約三十幾歲的青年。他側著身體,顯得有些尷尬與彆扭。他是當地的流氓,瞧不起一切有關宗教的事物,不過卻勉強對隆波表達尊敬;可能是源於這比丘強硬的風格以及安忍的力量,以及他認為在所有宗教人士中,他是真正有內涵的──「但他可能是全省唯一值得禮敬的人。」

 他憤怒與沮喪,得了心病。一週之前,跟著他一起混幫派且出生入死的心愛兄弟,在幾天前染患瘧疾去世了。從那時起,他就感覺心如刀割,人生乏味。「若他是在打鬥時被刀砍死,我至少還能報仇──現在我能做什麼,找出叮他的蚊子並殺死牠嗎?」「為何不去看看隆波查呢?」一個朋友這麼對他說,因此他來了。

 隆波在說明時爽朗地笑著,手上拿著一個玻璃杯闡述他的比喻。他已注意到陰暗角落裡那個彆扭的青年,於是他極力哄勸他到前面來,就好像是在釣一尾難纏與機警的魚;接下來,這流氓將頭埋在隆波的手裡,如嬰兒般哭泣;接著,他對於他的自大與執著感到好笑,了解到自己並非第一個或唯一一個失去兄弟的人,憤怒與哀傷的眼淚,於是轉變成寬心的眼淚。

 這一切都發生在二十個陌生人的面前,不過氣氛卻顯得安全與值得信賴。雖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與世界各地,不過此時此地都是「同行法侶」(saha dhammika),以佛教的術語來說,他們都是「老、病、死的兄弟姊妹」,所以同是一家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5
    $100
  2. 二手書
    53
    $116
  3. 二手書
    55
    $120
  4. 二手書
    73
    $160
  5. 新書
    79
    $174
  6. 新書
    79
    $174
  7. 新書
    85
    $187
  8. 新書
    88
    $194
  9. 新書
    88
    $194
  10. 新書
    9
    $198
  11. 新書
    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