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

金字塔
定價:200
NT $ 110 ~ 180
  • 作者:大衛‧麥考利
  • 原文作者:David Macaulay
  • 譯者:楊惠君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04-11-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475283
  • ISBN13:9789867475282
  • 裝訂:平裝 / 88頁 / 21 x 2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收聽本書之警廣「阿國時間」節目之「網路書海」單元訪問

推薦記錄

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將金字塔的興建過程,以優美、又富有想像力的方式描寫出來。如果說,好萊塢的電影演活了吸血鬼,那麼麥考利的《金字塔》,則讓我們看到金字塔建造當時埃及人的真實表情,以及沉睡數千年的偉大建築作品。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鄭晃二

精采……麥考利的繪圖技巧無與倫比,在豐富性和設計上,都有王者之風。

--《時代雜誌》(Time)

精采、有趣、富教育性……無疑是部老少咸宜的作品。--《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又是震撼之作。1975年年度最佳圖書之一。--《School Library Journal》

文字簡潔、繪圖精美。麥考利的書就是人類成就的最精采證明。--《St. Louis Post-Dispatch》

小孩一看到金字塔,腦子裡便會冒出一籮筐的問題:「為什麼它們的形狀是這個樣子?」「它們是怎麼蓋出來的?」「是誰蓋的?」「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被問題擾得暈頭轉向的大人,現在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因為大衛‧麥考利為他們找到了萬全的解答方式。麥考利以精細的線條畫作,羅織出引人入勝的虛構故事……這個融合了建築、歷史和神秘題材的故事,讓喜愛金字塔的小孩和求助無門的大人都大呼過癮。

--Gail Hudson,「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

  大衛‧麥考利是個才華洋溢的人,他身兼設計師、老師、作者和插畫家等不同的角色。正如他先前完成的作品,《金字塔》也是經由大量而廣泛的研究才得以完成,在「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任教的他,為了本書的研究所需,還利用休假期間前往埃及,不但第一次嘗試騎駱駝,還攀登上大金字塔、拍攝了十八卷影片。

  金字塔是一種矗立在沙漠中的宏偉人工石造建築物。無論在規模、創造者所需的想像力和人力上,都令人嘆為觀止。金字塔的興建,是為了打破死亡的終點和時間的限制,如今更是沙漠中巍峨聳立的古埃及文化遺跡。

  大衛‧麥考利以本身豐富的才藝和建築訓練,結合他在美國和埃及當地所進行的大量研究,創造出這樣的一本書來。他以栩栩如生的圖畫,一步步說明一座想像中的金字塔的興建過程。隨著金字塔本身、周圍廟宇及甬道的逐步落成,我們得以了解為什麼要興建金字塔,而金字塔又是如何打造出來的。透過簡明扼要的文字和細膩的黑白插圖,我們因而領會古埃及人所興建這些龐大建築物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生命和死亡哲學;他們需要用到哪些勞力、工具和組織規劃;那些彷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石塊,又是如何切割及運送到建築基地,然後一一拖到預定位置,直到動工多年之後放上壓頂石,金字塔才終於得以存放被製成木乃伊的法老遺體,還有他永恆不朽的靈魂。

‧「美國圖書館學會」(ALA)推薦童書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讀者評價五顆星

作者簡介
  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 1946年12月2日生;十一歲時,舉家從英國搬遷到美國的紐澤西州,從此告別英式田園詩人般的愜意童年,學著適應步調緊湊的美式城市生活。在這段適應期裡,麥考利專注於繪畫;中學畢業後,順利進入「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就讀,並取得建築學士學位;曾任室內設計師、初中老師和「羅德島設計學院」指導老師,之後開始嘗試圖畫書創作,1973年發表第一部作品:《大教堂》(Cathedral);至今已出版作品包括《城市》(City)、《金字塔》(Pyramid)、《城堡》(Castle)、《磨坊》(Mill)、《新世紀機械大百科》(The Way Things Work)、《黑與白》(Black and White)、《鴿子的羅馬》(Rome Antics)、《原來如此:世界運轉的祕密》(The New Way Things Work)、《建築巨無霸》(Building Big)等。
  大衛‧麥考利以生動的插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贏得全球大人小孩的尊崇與喜愛。《時代雜誌》(Time)曾讚譽他所描繪的題材,像是教堂、城市、金字塔等,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傑作。他的作品本本暢銷,光是在美國就銷售了兩百萬冊,並已譯成十數種語言;其中,《大教堂》、《城堡》、《城市》、《金字塔》和《磨坊》,已被「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拍製成電視節目。他曾獲頒諸多國際大獎的殊榮,包括「凱迪考特金牌獎」(Caldecott Medal)、「凱迪考特銀牌獎」(Caldecott Honor Award)、「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Boston Globe–Horn Book Award)、「克里斯多福獎」(Christopher Award)、「美國建築師協會特別獎」(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Medal)、「華盛頓知識類兒童讀物獎」(Washington Children\’s Book Guild Nonfiction Award)、「德國青少年讀物年度最佳圖書獎」(the Deutscher Jugendliteraturpreis)及「荷蘭銀鉛筆獎」(Dutch Silver Slate Pencil Award),還曾經兩度提名「國際安徒生大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
  麥考利目前和家人居住在美國東岸的羅德島州(Rhode Island)。

譯者簡介
  楊惠君,政治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豐富,包括《建築的故事》、《莫斯科》、《雅典》、《里斯本》(以上均由木馬文化出版)、《世界建築七十奇蹟》、《20世紀的書》等。

審定者簡介
  鄭晃二,從小在台南市長大,做過電影放映師兩年,曾到美國與荷蘭兩地留學,當過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與所長,目前為「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從事建築設計、社區參與、教學、寫作。主要著作有《台灣東西向──十四場文化與建築的對話》(田園城市)、《和生活做朋友──社區空間學習手冊》(天衛文化)、《台灣東西向──十四場文化與建築的對話》(行政院文建會)、《手工打造──健康自然的生活空間》(日月文化)、《參與錄──participation.tw》(田園城市)、《攜手造家園──社區》(秋雨文化)、《阿祖的石頭厝》(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等。個人網址:Http://www.arch.tku.edu.tw/teacher/jeng/index-2.htm。

 

誰設計了金字塔?

  金字塔是誰設計的?我常常用這個問題來問通識課程的學生,學生當中,十個有九個回答說是「法老王」,偶而會有一兩個,用不是很確定的聲音說:「印和闐?」

  這兩個答案也許都不是很正確。歷史上對於金字塔的建築師並沒有多少著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金字塔的「業主」就是法老王自己。就一位擁有龐大陪葬財富的業主而言,他顯然不願意太多人知道誰是他的建築師,否則就難保金字塔的秘密不會跟著流傳出去。從這樣的角度來看,設計金字塔的建築師是很孤獨的,他別說想要因為蓋了金字塔而成名、拿到更多的設計案(比如說替下一位法老王蓋另一座金字塔?);甚至,當金字塔蓋好之後,他沒有被埋在裡面就算不錯囉!

  到底這些設計金字塔的建築師是誰?

  想像,你是當年的建築師,你的手邊只有木頭、繩子,以及簡單的鐵製工具。你的業主說,要蓋一座像山那麼大的石頭建築,是當時人類從來沒有看過的偉大建築……。這個時候,你要選擇逃亡到沙漠裡餓死?還是硬著頭皮試試看?對於接受過現代訓練的建築師而言,大部分的人都會願意接受這個挑戰。

  幸好,這位權力無邊的業主允諾提供源源不竭的人力,以及漫長的建造時間,有了這兩項保證作為後盾,建築師就可以安心一大半了。再者,金字塔是要在法老王去世之後,才派上用場的,而且金字塔建造的時間,幾乎與法老王在位的時間相當。相信這位建築師在當時得到的榮華富貴,份量等同於戒慎恐懼。

  建築師接受委託之後,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功能上的需求。金字塔是法老王死後要居住的家,在設計上,必須同時考量宗教與政治層面,創造出一個符合業主的身分地位及「使用需求」的空間。同時,這個新家裡頭除了要「舒適」之外,還要「安全」;內部蜿蜒複雜的通道、外部層層疊疊厚重的石塊,就是為了防止人世間的盜墓者趁法老王靈魂四處雲遊的時候,進來偷走皇族的寶器。

  其次,必須解決伴隨著這樣的設計而來的工程問題。對於建造金字塔的想像,如果用現代營建系統的知識來思考,將是這樣的:首先,要使用大型機具從充滿硬石的山上,切割一塊塊的石材運送到尼羅河邊,再用超大型的起重機吊到船上,載運到基地附近的河岸,同時,從河邊一直到基地上的路線,也要鋪設堅硬的道路地基,以免數百噸重的石塊沉陷到土裡。

  不過,根據現代考古學的發現,埃及的建築師顯然比我們更了解自然的力量。每年尼羅河氾濫可以帶來豐富的農耕淤泥,氾濫期間高漲的洪水,也讓上游採石區的石塊可以順著這條河流運送到建築基地來;當河水暴漲、農田淹沒之際,大量無事可做的農夫剛好接受召集、聘僱來擔任營建工人,這樣的安排,同時也解決了一部分的社會問題。

  但是,雖然石頭能夠運送到現場,但如何將這些石塊往上搬,卻還是個難題。要搭一個比金字塔還要高的鷹架?蓋一座比金字塔還要長的斜坡道?但是,什麼樣結構的建材可以承受如此重的力量?又有什麼樣的設備能夠將數百噸重的大石塊拉上去?

  這些問題必須放在當時的條件來思考。在沒有現代機械的時代,人力成為十分重要、好用的工具。舉例來說,為了將一塊大石頭放到特定的位置,需要先疊好一座小土丘,將石頭拖到土丘上,再將這個土丘的土挖開,好讓石頭準確地「掉落」在設定好的位置上;如果要疊五顆大石頭,這個程序就要重複五遍。聽起來費力又費時,但是,只要沒有人力的限制以及時間的壓力,這種工法不失為當時最好的選擇。

  從金字塔的規模來看,可以想見當時建築師需要非常大量的工作團隊,這些人的飲水、食物、生活等,都要獲得妥善的照顧;營建計畫更需要仔細地規劃,每塊石材都要需要精準地計算切割的角度和擺放的位置;當雨季開始、洪水來臨的時候,所有運送的設施與建材都必須準備就緒;雖然沒有趕工的立即壓力,但是在那個年代,錯過一個雨季也許就要再等上一年,法老王的大祭司可能不會很高興看到建築師犯這樣的錯誤。

  蓋一座金字塔,需要的不只是工程與數學頭腦,還需要有效率的統治與管理能力,這樣的建築師如果要率領軍隊打戰,相信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指揮官。再者,整個工程進行的時候,建築師必須擁有很大的權力,掌握所有資源調度的權限,包括人力、材料、糧食、物資、金錢,甚至軍隊等。一位技術人員出身的建築師,如何能夠掌握如此大的權力?除非他不只是建築師?

  根據我的推論,建造一座金字塔如同動員整個國家,打一場歷時數十年的重大戰爭。不論是出於哪位將軍的手去作戰,真正的指揮官還是法老王自己。用這樣的說法來回應前面提出來的問題,法老王並不會擔心金字塔的秘密會被建築師洩漏出去,因為金字塔的建築師就是法老王自己!一旦金字塔蓋好之後,設計圖的秘密也就隨著流沙與石頭,一起埋葬在金字塔的石棺之中,直到多年以後,盜墓者與考古學家才又驚醒千年沉睡的靈魂。

  本書的作者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將金字塔的興建過程,以優美、又富有想像力的方式描寫出來。如果說,好萊塢的電影演活了吸血鬼,那麼麥考利的《金字塔》,則讓我們看到金字塔建造當時埃及人的真實表情,以及沉睡數千年的偉大建築作品。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鄭晃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5
    $110
  2. 新書
    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