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調查

中國農民調查
定價:320
NT $ 45 ~ 304
  • 作者:陳桂棣春桃
  • 出版社:大地
  • 出版日期:2004-12-2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480198
  • ISBN13:9789867480194
  • 裝訂:平裝 / 51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為自己哭泣,我們感慨。為他人哭泣,我們感動。為農民哭泣,我們感謝。多少年如一日,為中國農民哭泣,我們感奮。報導文學作家陳桂棣、吳春桃夫婦,跑遍安徽農村,訪問了從中央到地方一批有識之士,收集的材料與廢?的手稿,幾近等身,其中艱難曲折,難以想象。聽他倆哭泣農民的命運,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眼淚。

  全書以數樁因農民負擔過重奮起抗爭?慘遭迫害的案件開場,記述了農村稅費改革的起因與推行的全過程,字字真實但句句怵目驚心。內容多是“禁區”和第一次披露的幕後新聞,所涉人物上自中央領導、地方大員,下至農村基層幹部、廣大農民,指名道姓,毫不隱瞞,直言改革開放下中國農民真實的生存困境。這部報導文學一面市,即如雷行天引起巨大反響。
  陳桂棣說,“不少人是哭著看完的”。
  吳春桃說,“我們沒有權也沒有錢,只有一支筆”。
  本書披露了改革開放下九億中國農民真實的生存困境………

本書榮獲『尤里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首獎
中國大陸2004年1月上市至今暢銷800萬冊。
本書獲亞洲週刊推薦《2004年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好書》第一名

作者簡介

  陳桂棣,安徽省懷遠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代表作品《悲劇的誕生》、《淮河的警告》。曾獲首獎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和“當代”文學獎。

  吳春桃,筆名春桃,湖南醴陵人。曾發表過《失憶的龍河口》、《民間包公》等作品,獲得過《當代》文學獎。夫婦二人均為合肥市文聯專職作家。

 

目錄

序 何西來
引言 在現實與目標的夾縫中

第一章 殉道者
1 騷動的路營村
2 發生在派出所的慘案
3 案驚中央
4 中央特派員的眼淚

第二章 惡人治村
5 一切,發生在五分鐘內
6 尚在刑期卻被委以重任
7 悲劇還在延伸
8 第四種權力,你在哪裡

第三章 抗稅案件始末
9 在霸王別姬的地方
10 一天一夜的故事
11 白鬍子與紅臉漢子
12 可以瞞天過海嗎

第四章 漫漫上訪路
13 享受冷漠
14 感受溫差
15 天高皇帝遠
16 上訪有罪
17 逼上梁山

第五章 古老而沉重的話題
18 怪圈
19 古老的話題
20 稅費多如牛毛
21 村裡有個反貪局

第六章 天平是怎樣傾斜的
22 財政空轉,畫餅充飢
23 幾十頂大蓋帽管著一頂破草帽
24 城鄉分治拉大貧富差距
25 剪刀差

第七章 達標,形象工程及其他
26 這達標,那達標,上邊從不掏腰包
27 誰的形象
28 革命不是請客,就是吃飯

第八章 弄虛作假之種種
29 罕見的電報
30 可敬的領導
31 騙你沒商量
32 火爆的三個月
33 數字政績

第九章 尋找出路
34 稅費改革第一人
35 進了一回中南海
36 兩個縣委擴大會
37 冒出一個新興鎮
38 牆內開花牆外香

第十章 天降大任
39 知音
40 不爭論,幹給他們看
41 改與不改就是不一樣
42 難忘阜陽會議
43 報告進入最高決策層
44﹁十三號文件﹂誕生
45 是非功過憑青史
46 中國農民的福音

第十一章 破題
47 遲到的﹁新聞﹂
48 兩份﹁內參﹂
49 南極人的喜淚
50 天下第一難關
51 一號議案
52 寄希望於安徽
53 肝膽相照

第十二章 敢問路在何方
54 市場不相信眼淚
55 在輝煌與富足的背後
56 小崗村的憂慮
57 中國改革正在過大關
58 跳出黃宗羲定律

並非尾聲 大幕正在拉開

 

  陳桂棣、春桃伉儷的長篇報告文學新作︽中國農民調查︾將要面世,責任編輯將清樣送我,按原先與作者的約定,要我做序。我既然允諾在前,也就無可推托。

  我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從頭到尾細讀了這部作品,我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與震撼,這是這些年來少有的。兩位作者,用了兩年時間,對他們所在的安徽省五十個縣的農村,做了深入的地毯式的採訪,研究和收集了大量有關的文獻和資料,也從中央到地方,採訪了一些省外的單位和個人,政要和學者,而後投入寫作。從動筆,到付樣,凡兩閱寒暑,三易其稿。

  應該說,這是一部精心結撰之作。我甚至覺得,單用﹁精心結撰﹂,已不足以表達我讀完這本書的真實感受,因為這個評價過於側重技藝和技巧的層面。兩位作者說:﹁當我們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經少有的熱情與冷靜,走近中國的農民時,我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隱痛。﹂熱情,說的是他們作為來自農村的農民的後代,對農村的眷戀、關切和深受,而冷靜則表示他們必須持有的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前者保證了他們能夠接近哪怕是殘酷的事象,以平民的感同身受的心態,目睹並體驗中國農民真實的生存狀態和生存環境;後者則使他們能夠在﹁前所未有的震撼與隱痛﹂的情感浪湧中保持冷靜,保持清醒的理性,從而不為各種表象所阻滯,並進而探究到事物的內在聯繫及其本質。  

  桂棣和春桃把他們的書命名為︽中國農民調查︾,是有深意和寄寓的。標出﹁調查﹂,強調的是從現狀、從實際出發,強調的是報告文學作家敢於正視現實、直面人生的精神祈求與寶貴傳統。這既是他們採訪和寫作的基本態度,基本立場,也是他們所遵循,所運用的基本方法。中國歷史上素來有﹁秉筆直書﹂傳統。對於史家來說,看到和發現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特別是那些陰暗的方面,被權力者著意掩蓋的惡行惡德的方面,也許並不十分困難,雖然這也需要超群的才力,豐厚的學養和敏銳的史識,但困難在於,你有沒有勇氣,敢不敢把你所看到、所發現的這一切,不加隱諱地寫出來,即敢不敢﹁秉筆直書﹂。這才是對史家膽識和人格的嚴峻考驗,只有那些不避刀劍砧鑕,斧鋸鼎鑊,寧可不要性命而絕不枉死的硬漢子,才能堅持下來。清代的章學誠,之所以在唐劉知幾的史家﹁三長﹂之後,再特意加上﹁史德﹂,強調的也正是這一點。現代報告文學,是隨著現代傳媒特別是現代報刊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它的基本特點之一,是紀實型的真實,而非虛構型的真實。這裡有它的侷限,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優長。這是其他文學樣式所不具備的。在紀實型的真實這一點上,寫報告文學與治史,其實是相通的。這是許多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能夠具有無可爭辯的文獻價值和史料價值的根本原因。也許正因為如此,有的報告文學研究家把這種文學樣式的起源,一直追溯到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因為他寫了﹁今上﹂漢武帝劉徹。這樣溯源,是否可取,學術界尚有爭議。但報告文學近史,卻是不爭的事實。

  桂棣和春桃的︽中國農民調查︾在敘事風格和敘事結構上,不是典型的報告文學模式,沒有以具體人物的命運為綱紀,也不以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展示為指歸,更未刻意追求一個一個生動具體的細節的選擇與描繪,而是以總體把握中國的﹁三農﹂問題為目的,按照問題本身的邏輯關係,漸次展開了他們的敘述和描寫。就是說,在他們的筆下,問題是經,是綱紀,而人物命運、性格、心理的展示,細節的選用,事件的梳理等,則是緯,在總體上服從於﹁三農﹂問題的深入把握與揭示。應該承認,兩位作者給自己提出了一個非常、非常艱巨的任務,不僅採訪到真實的情況,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要克服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和阻力,而且困難還在於找到恰當的形式,把採訪所得的材料,把自己真實的體驗,總之,是把他們認為應該表達和想要表達的東西,如實地呈現給讀者。到處是雷區,到處有禁忌,而問題本身又往往複雜得千頭萬緒,困難大到幾乎難以逾越。所以,兩位作者說:﹁我們同樣不可能想到,問題嚴峻到我們竟不只一次地懷疑起自己的能力和勇氣,懷疑如此重大敏感的課題,作家能夠勝任嗎?﹂然而出於對九億農民,對鄉親父老的愛,出於報告文學家的良知和現代知識者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他們還是堅持下來了,寫出了一部足以振聾發聵的關於中國農民現狀和農業綜合改革的大書。 

  桂棣和春桃不是悲觀主義者。在︽中國農民調查︾的第九到第十二章,他們通過對農業問題專家安徽何開蔭和河北楊文良的稅費改革主張的敘述,以及對他們關於農業體制綜合改革思路的評價,還有他們本人命運的沉浮和在這沉浮中鍥而不捨的追求,表現了他們難能可貴的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濟世之心。與他們相聯繫,作者還以足夠的篇幅展示了一批長期在農業改革第一線弄潮的官員的卓越見解,其中,對於溫家寶總理的工作作風的描寫尤其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全書結束於﹁並非尾聲﹂的﹁大幕正在拉開﹂。

  總之,︽中國農民調查︾是一本以報告文學的形式,為我們提供了有關﹁三農﹂問題的真實狀況和介紹解決問題的思路的大書、好書、及時的書。它的認識價值和文獻價值是無庸置疑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凡關心﹁三農﹂問題者,關心國家富強、民族興旺者,都不可不讀這本書。我相信廣大讀者的眼力,相信這本書一定會以自己紮實的負責任的內容,贏得萬千公眾的心。我不相信自己會看走眼。

二○○三.十二.十五六硯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4
    $45
  2. 二手書
    17
    $54
  3. 二手書
    18
    $58
  4. 二手書
    23
    $74
  5. 二手書
    23
    $74
  6. 二手書
    28
    $90
  7. 二手書
    39
    $125
  8. 新書
    79
    $253
  9. 新書
    9
    $288
  10. 新書
    95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