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創意玩家-活用左右腦,讓你的絕妙點子成為所向披靡的商場利器

行銷創意玩家-活用左右腦,讓你的絕妙點子成為所向披靡的商場利器
定價:280
NT $ 238 ~ 252
 

內容簡介

別再以為自己是個沒創意的人!

  為什麼創作的過程如此神秘?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容易地認為,創意是神奇的,且是少數人才具有的天賦?所以,常常簡單的做法就是,我們向後退,讓其他人──那些有創意的人──來想點子吧。

  我們一向認為「創意」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一誕生就已決定自己是個點子源源不絕的「創意王」,還是腸枯思竭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創意貧乏者」!而本書作者正是要打破一般人這方面的偏見,並告訴讀者:創造力跟其他東西一樣都是種技術,是可以教授的。也就是透過學習和不斷地練習,好點子俯拾皆是!

  但是,僅只是修正這樣的偏差觀念還無法成為創意王,光是思考問題並無法找到真正的解決之道。因此,作者在書中提供了許多「體驗活動」,讓讀者經由各種活動的帶領,親身體驗如何突破藩籬、跨越創意的絆腳石、激發並挖掘自己潛藏已久的創意能量,最終能找到適合自己發想創意的方式。

名家讚語

  閱讀本書就如同與凱進行了一場扣人心弦的對談。書中充滿了實用的點子,可以啟發並激盪新觀念及想法。互動式的寫作風格,讓讀者享有思考空間,並帶領大家前往自身無法達到的境界。
--芭芭拉.福特(Barbara M. Ford)納貝斯克可口股份有限公司(Kraft Foods)全球廣告副總裁

本書特色

  編排活潑:作者十分強調在習得激發創意相關「知識」外,讀者應該透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讓左右腦分別想像、畫下三部曲漫畫、用彩色筆做筆記......等)挖掘出埋藏在自己腦中「密室」裡的無限創意。因此,在內文編排上以較活潑的方式呈現,讓讀者在沒有閱讀壓力的情況下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作者簡介

凱.艾莉森(Kay Allison)

  創立了「活力促進公司」(Energy Annex)──一家創新行銷及顧問公司,輔導客戶激發新穎且足以獲利的點子,包括雅芳(Avon)、納貝斯克可口股份有限公司(Kraft Foods)、雀巢(Nestle)等。艾莉森的言論經常為一些重要刊物引用,如《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投資者財經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 Sun-Time)及《經濟學人》(Economist)等。

譯者簡介

辛一立

  國立東華大學外文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研究所畢業,主修口筆譯,譯作甚豐。

 

目錄

前 言

第1章 定義「無法定義之事」
  好點子是我們一看到它時,就能立刻「辨識」出來,因為它具有吸引人的特質。這時,我們的內部器官會立刻產生反應,一股熱情讓你在內心呼喊:「是的,就是它!沒錯!那是個很棒的主意,我想這麼做。」

第2章 點子及創新的絆腳石
  許多在某種活動架構(例如「測驗」)下有效的行為或思考模式,一旦我們試圖以其來想出新點子時,卻成了絆腳石。我們很小就學會要找尋正確的答案:要有禮貌,要明理,要堅守實踐證明及真理,要試著更努力一點……。所以,要撇開這些我們所認知的「正確」行為,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第3章 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的過程就好像帶著潛水肺潛水的經驗。在海洋表面,總是有著起伏的波浪。但是一旦你潛入海底,深入到錨繩下方的深度,你就能夠不受海浪干擾,發現海底的美妙世界……一旦你曾經到過那裡──那迷人的所在──你將會失去所有的自我意識,因為,週遭的世界是如此令人驚嘆!

第4章 釋放潛能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面臨了這樣的垂直箭頭──同時想要有所衝突的渴望或期待或需求。可以真正影響市場的產品不只能夠解決緊繃及衝突狀態,它們還會以獨特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標。高效能的主意釋放了潛能,進而產生了火花、光亮及熱力。

第5章 開拓視野
  許多仍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公司都想要增加引力,也就是說,希望能拉攏更多客戶;但思想已經有著哥白尼式大轉變的公司都知道,自己其實是繞著消費者運行的月亮──消費者才是世界的中心。公司可以藉由增加光芒及明確的特質來照亮天際,並讓自己在滿天繁星的襯托下更加耀眼,但是,它仍舊不是一切的中心。

第6章 突破藩籬
  你必須實際進行這些活動,不能只是讀過,並且會意地點頭罷了。你需要完全投入活動,並且盡可能地嘗試。點子會出現,但前提是:你得用所有精力打造適當的條件。你不能只靠著「閱讀」活動來鍛鍊肌肉。你必須要走進健身房,好好地流一下汗。想想看,這些活動就像是舉重器,訓練你的創意肌肉──我們都擁有這些肌肉,但是,多數人都讓它們鬆弛萎縮。

第7章 評估效能
  我寫本書的目的,是想提供給處於相同情況中的讀者一個可以依賴的創意過程。但要記得,這只是一個過程,一連串的行動可以帶你找到解答。每當與新的客戶合作,我就會感到緊張,因為我不知道可以致勝的點子會在哪裡。但是,只要客戶與我一起體驗這個過程,答案總會以各種方式出現。

 

我是凱.艾莉森(Kay Allison),靠著幫助他人腦力激盪謀生。

  許多與我工作過的人都認為自己相當聰明,受過良好教育,能夠敞開心胸接納新穎的工作方式。但是,一旦碰到需要提供新點子的時刻,他們就會認輸地說:「噢,我沒有創意。」有創意者總是不斷有新奇的點子,對吧?他們的腦袋輕易地就能激發出源源不絕的新觀念。「我就辦不到!」投降者如此堅定地表示。

  為什麼創作的過程如此神秘?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容易地認為,創意是神奇的,且是少數人才具有的天賦?所以,簡單的做法就是,我們向後退,讓其他人──那些有創意的人──來想點子吧。

  我的客戶從我身上得到的首要訊息之一就是:我起初也並非是個有創意的人。可以說,我一點都不相信自己有創意。

  我的姐姐──珍──是個藝術家,但我不是。在我們位於芝加哥市郊的房子裡,珍想到可以在地下室的水泥牆上創作藝術,於是,她在一邊牆上畫了一系列的板畫;每一幅上面都題了一首詩,周圍彩繪著美麗的圖案,且風格都迥然不同。

  看了珍的傑作,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我纏著父母,要求他們也讓我在地下室有可以繪畫的地方。我分到了一面牆──但是我想不出半個點子!

  我持續注視著珍的作品,想像自己該如何下筆,而其他想法也開始趁虛而入:我的能力足以辦到嗎?我的牆壁彩繪會跟珍的一樣好嗎?我該從何著手?我該如何畫出跟珍一樣酷,但卻又能看出我個人風格的作品?

  雖然心中沒有半點計畫,但我還是開始動筆。我在牆壁的頂端寫著:「凱的地方」,在這個標題之下,我畫上自己的花園。最後,這面牆畫滿了長相怪異的花朵,每一朵都呆拙、花梗粗壯,且毫無立體感。我看著自己的作品,心想:「真是失敗,我辦不到。我不該嘗試的,我根本就不可能跟珍一樣有創作力。」

  我嘗試了許多事情(唱歌、演戲、拉大提琴)。起初,我總是懷著滿腔的熱情及些許的天賦一頭栽入,但是,儘管我的企圖心旺盛,卻沒有一樣嘗試成功。我必須學會看清現實,明白自己沒有辦法成為歌手、演員或是大提琴手。所以,我投入廣告業。在廣告公司裡,有一個部門屬於「創意工作者」,而我不是其中的一份子。

  很顯然地,我不具創意,我無法享有這個頭銜。

  但是,我卻不斷需要想出點子,而且速度要快。

你放錯焦點了嗎?

  我在一家大廣告公司工作一年,期間,有一位在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500大國際公司工作的執行長找上我,要我寫一篇簡報,主題是「如何行銷『成熟』商標」。這個傢伙銷售地蠟產品,而隨著職業婦女愈來愈多,及無需打蠟的地板上市,他的事業快速衰退。這時,我上場了。儘管身上貼有「無創意力」的標籤,但卻肩負著期待,必須想出力道足夠的點子,來止住這傢伙所面臨的損失。這一刻,許多件事都處於危機邊緣:這位客戶的事業會受到影響;該公司的獲利及股價會受到影響;我與這位客戶的廣告經紀關係會受到影響;最後但卻相當重要的一點是,我的事業會受到影響。

  我問老闆:「我該怎麼做?該從哪裡著手?」他們教我去看看其他民生消費商品的一些例子,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我記得我當時收集了各種資訊──檔案歷史、消費者調查及別人的廣告錄影帶等。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接著,我回到上司面前,向他們展示我的成果。

  「你的著力點錯誤。」其中一個人如此表示。

  「呃,那我該從哪裡切入?」我問。

  「你只要繼續努力,跟資訊中心要求更多文章參考。」

  我揚了揚眉,要了更多文章,每天熬夜。我寫了一些類似簡報的報告,指出處於同樣立場的公司採取何種作法。然後,我更進一步地將我的簡報提給客人,並解釋哪些措施曾經在許多公司身上產生效用。但是,客人卻不停地問我:「所以,這對我來說有何意義?」或是「那我們現在該怎麼做?」比起我提供的資訊,他對於具革命性的事物更有興趣。他對於過去的經驗興致索然,他只想要知道,該如何引發下一波革命。

  對於這次簡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無法幫助客人想出方法來提升業績、改革營運項目,並以更新且更有力的方式來連繫消費者。「模仿他人」讓我無法回答客戶的問題。我熬過了那場簡報,但也開始思考一些重要且基本的問題:好主意需具備什麼要素?如何才能持續產生好點子?怎樣才能找到那個可以激發想法的神奇「X要素」?

  我的整個事業生涯──從創業指導員到創新顧問──都一直著重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一直在尋求點子,也就是搜尋創作力的來源。我知道,那並非是抽象模糊的概念,有某種思考方式可以激發出優異、新穎、新鮮且實際的點子,而這就是我在找的。

為什麼你該閱讀本書?

  當你手中握著本書時,你可以發現,它看起來、感覺起來可能跟你所接觸過的許多同類書籍不同。

  這是一本談論新思考方式的書,也是一本關於行動的書。我會要求你採取下面的動作:把書帶在身邊、在書頁上作記號(我已經預留了一些空間,可以讓你畫下草圖、寫下筆記或靈感),並將這幾頁撕下。當你快速瀏覽過本書,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辦法找到一張神奇的答案表。我只能建議你該採取哪些步驟,而你必須確實執行。

  你瞧,我已經學到,只思考問題是無法找到有創意的解決之道。本書裡,我已經建立一些體驗活動,如果你能確實參與,便有機會激發出有力且效能強大的點子,力量將足以震撼你的世界。

  許多人不認為自己具有足以改變事物的點子。其實,我起先也確信自己不具創意;但事實是,雖然我一開始想成為具創意者的企圖失敗,但我仍找到了方法,並不斷激發出效能強大的主意──這告訴你,希望仍在。

  在尋找創意之道的過程中,鼓舞我最大的事情之一,就是從對我影響最深遠的老師──策略顧問公司(The Strategic Coach)的丹.蘇利文(Dan Sullivan)──身上所學到的想法。丹說,在每種情況下,我們都有基本的選擇:我們可以創造,或者,我們可以抱怨。

  思考一下這句話,然後決定你想如何面對未來的每次挑戰。

  創意的運用不只侷限在商場上。本書會告訴你──假如你選擇了創造,而非抱怨──如何激發可以並將會改變事情的主意。

  讓我們開始吧。

動腦時間

描述創意

  你認為創意是什麼?現在,在閱讀以創意為主題的內容之前,該先了解你目前的主要想法,請把這視為找出創意之旅起點的方式。

  在本頁後面,寫下或畫出你認為跟創意者有關的一切事物。你認為他們是天才嗎?愛幻想?不切實際?靈感充沛?不可思議?強大?有太多神秘面紗?請盡可能詳細地寫下意見,把一切講清楚!

  當你盡可能地寫下你的意見後,請仔細地檢查這張表。這些想法從何而來?是根源於你的體驗?或是你在電視上所吸收到的?你這些想法又有多麼根深蒂固?

這項活動的目的?

  每個人對創意的態度,是決定他是否能夠啟開創意之門的主要關鍵之一。你列出來的想法數量,實際上可能會阻礙你追求自己的創意──因為,你可能會覺得不值得這麼做,或認為創意似乎是平凡如你所無法追求的事?

  再次想想看你的描述。這些描述符合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形象嗎?還是班哲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甘地(Ghandi)?蘋果電腦的賈伯斯(Steve Jobs)?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the First)?這些都是運用能力來改變世界的創意奇才。

  暫停!先別急著翻下一頁!

  你才剛完成第一項體驗活動,本書將會提供更多體驗的機會。一旦遇上體驗活動時,請確實進行,而除非完成,否則請不要繼續往下閱讀。每項練習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不僅可以讓你在智識上,還可以在直覺及情感上體悟新的主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5
    $238
  2. 新書
    9
    $252
  3.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