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不生氣的生活:9種平息怒氣的方法
定價:250
NT $ 45 ~ 225
  • 作者:W.伐札梅諦
  • 原文作者:W. Vajramedhi
  • 譯者:江翰雯
  • 出版社:橡樹林
  • 出版日期:2008-08-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8485X
  • ISBN13:9789867884855
  • 裝訂:平裝 / 168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們必須提出質疑,
為何經過千萬年的進化,
自己和全世界人類仍舊如此殘暴無情、充滿破壞力?
為何總是永無止盡地彼此爭戰?

  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一顆憤怒的種子,生氣、情緒失控、甚至對人怒目相向的戲碼,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通常在生過氣之後,心中總會充滿著懊悔和失落,卻總是遍尋不著對治憤怒的方法,來處理這個令人困擾的情緒障礙。

  本書作者是一位泰國年輕的佛教暢銷書作家,他以書信的方式,跟弟子談論憤怒的根源和本質,以及當心中生起憤怒的情緒時,我們該如何自處、面對和處理。他運用淺顯親近的事例,循序漸近地教導我們,當憤怒來襲時,只要採用書中的建議,就可以穩定情緒,讓自己從憤怒的險難中解脫,看清楚憤怒的真面目,進而洞見憤怒帶給自己和周遭人的影響。

作者簡介

W.伐札梅諦(W. Vajramedhi)


  本名普拉.瑪哈.伍迪加納.伐札梅諦(Phra Maha Wudhijaya Vajiramedhi),金剛塔為筆名,生於泰國清萊(Baan Krueng Tai , Tambon Krueng, Amphoe Chiang Khong, Chiang Rai Province)。自小熱愛閱讀,博覽群書,並吸收各類知識。童年時期便跟著篤信佛教的母親前往各個寺廟祈福拜佛,這些經歷啟發他開始積極研讀佛法教義與開示,所閱讀的書籍除了一般性或休閒書籍外,更跨越了深奧的心靈與精神領域。

  國小六年級,當大部分孩子都在接受世俗教育之際,他卻請求母親准許他入寺領受沙彌戒,隨後便精進地學習佛法,在嚴謹的戒律下完成初級學者的學習。之後他在巴利戒條訓練中研習佛教經典,並圓滿巴利文經典六級的學習。年屆二十一時,他在家鄉的寺廟中領受了具足比丘戒,並於曼谷的Wat Benchamabopitr Dusitvanaram寺常駐,繼續研究巴利文經典並圓滿泰國僧人最高的九級研習課程。

  通世教育方面則完成了蘇寇泰?塔瑪泰拉空中大學成人教育的社會教育學士學位,也獲得靜覺僧伽大學的碩士學位;目前為靜覺僧伽大學以及曼谷農業大學的客座講師,指導研究所課程,亦於多所大專院校擔任佛法研究的客座講師。作者本身非但是著名的佛教學者、思想家及作家,亦於過去十年間不間斷地練習禪修。

  已出版的著作多達二十本,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智慧之語》(Words of Wisdom)、《佛陀教我不生氣》(Anger Management)、《成功之鑰》(Recipes of Success)等等。另外也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許多文章。

譯者簡介

江翰雯


  一九七一年出生,資深英語教師,由根本上師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親自訓練法會中英文口譯與筆譯多年,也是上師授權之藏傳瑜伽修持教師及「虔心憶念遙呼之歌,噶瑪巴千諾」專輯製作人。目前在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攻讀藏文翻譯,譯有《全然接受這樣的我》(橡樹林出版)、《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橡實出版)與多種中英文文章互譯。

 

目錄

【英文版編序】每個人都會生氣
作者序

1.氣憤的根源
2.憤怒急救站
3.憤怒到底是什麼?
4.你的怒氣如岩石、沙還是水?
5.管理憤怒的藝術
6.克服憤怒是最大的勝利
7.小心別落入憤怒的圈套
8.他真的有這麼壞嗎?
9.逆轉乾坤,使頑石成花
10.別擁抱敵人的刀鋒
11.種瓜得瓜
12.頭上是天就別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
13.「標籤」分隔了你我
14.少了我,世界照樣運轉
15.慈愛能治癒世界
16.超越國界的友誼
17.佈施的奇蹟
18.解析怒氣根源,看到「不真實存在」
19.以禪修根除憤怒

 

英文版編序

人人皆有憤怒心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生氣的經驗,但是你可曾注意到自己經歷的是哪一種憤怒?尤其你若是喜怒無常或急躁易怒的人,更應該好好自我檢視一番。

《不生氣的生活》一書,以作者寫給弟子普朗的書信形式,向我們介紹了人人皆有的三種憤怒:
1.鋒刃深深刻入石頭的憤怒,無法原諒和遺忘。
2.如棍棒畫過沙土表面的憤怒。
3.如物體(輕輕)滑過水面之後,了無痕跡的憤怒。

  詳細了解這三種憤怒後,你可以問問自己,深藏自己心中的憤怒到底屬於哪一種。你可能會說三種都有,而且這三種憤怒有時實在難以選擇,不易辨認。沒關係,你就是因為要看清楚憤怒的真面目才閱讀這本書的。

  「如果我們能夠究竟地洞悉自己的憤怒,洞悉冒犯自己的人的本質,也了解到他們並不知道他人不真實存在,不知道憤怒如同朦朧夕陽般易消逝,是虛幻且短暫、不屬於「我」的情緒,那麼我們很容易就能放下自己的憤怒和憤怒的對境,我們會很歡喜自己已將憤怒由心中淨除,如同把痰吐掉一樣。當憤怒不再束縛住你,你的心就自由了,而且永遠都會很輕安、清新、歡喜且平靜。」

因此,《不生氣的生活》一書適合所有知道自己仍不時被憤怒情緒消耗得筋疲力竭的讀者。

  如果你天生暴躁、也不想改變自己的脾氣,你可以把本書當成枕邊書隨意看看就好,或者也可以偶爾採用書中的建議,以更穩定的情緒明智地面對自己的生活。這都是自己的選擇,你或多或少都會生氣,但是一定要學會如何看透憤怒。
無論你有多麼暴躁易怒,本書提供的思想和智慧應該足夠讓你一夜好眠!

作者序

  2003年初,我在曼谷一所著名的大學舉行了一場公開的演講,與會者包括了學校教職員以及學生;那次我以一個問題作為演講的開始:「各位都是高級知識份子,請問,在場有誰不曾受過憤怒之苦?」詢問的結果是,在場沒有任何人否認自己曾經被憤怒影響過;換句話說,聽眾席中的每個人都曾體驗過憤怒的毒害:有些人會哭泣,有些人會感到受傷害、崩潰或失望,有些人則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可怕回憶,還有人到現在仍深陷彷彿被困在黑暗洞穴的幽閉恐懼中,無法走出這些困境  他們還得繼續在職場上跟自己生氣的對象共事,這怎麼受得了?

  除了在場人士之外,我們可以再繼續擴大觀察,我發現全世界的人類都面臨自心被憤怒之火所焚的可怕威脅;這其實就是國際恐怖主義的問題所在,然而似乎鮮少有人察覺這就是恐怖主義的存在來源。憤怒看起來似乎無害,然而卻對全世界造成了威脅和恐懼,許多人因而失眠,或長期因此而失眠。

  2003年10月21至22日,美國總統蒞臨泰國,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與會的國家元首共有二十一位。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美國總統在這次行程中似乎非常不悅且不安,即使有三、四百位軍警人員全面警戒,隨時跟在他身邊保護安全,但整個會議期間或會議之間,他還是顯得很恐懼且偏執,他心中既恐懼、但外表卻又這麼嚇人,怎麼會這樣呢?答案就是他所表達的立場是美國人因恐怖主義全球化而表現出「美利堅憤怒合眾國」(The United Strength of American Anger)(譯註:作者以The United Strength of Anger對美國國名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美利堅合眾國」做一有趣對照)的不滿和敵意,而身為「美利堅憤怒合眾國」的代表人物,他自然成為大部分恐怖份子憤恨與復仇的目標。

  為什麼世界各國元首都逃不過憤怒的陰影?這恐怕是二十一位元首都沒有提出的問題。然而,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並試著抓出重點,我們到底是怎麼陷入這樣的情境裡呢?

  《不生氣的生活》一書,是集結如何有步驟地處理憤怒的演講而成,但你也會在書中看到更進一步的詮釋和內容的多元性。我深深期望所有被憤怒的黑暗力量所擒縛的人,都能全面且毫無偏見地閱讀本書,如此將能見到心中的曙光,並且帶領自己從「憤怒」的險難中解脫;也許尚不能永遠解脫,但或多或少都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解脫,總比任由自己被憤怒耗竭到一不小心暴怒起來而登上報紙頭條好多了。

 

內容連載

氣憤的根源

親愛的普朗,

  謝謝你依言從倫敦寫信給我。泰國的雨還是下個不停,但是雨季已接近尾聲,天氣也逐漸轉涼,所謂一雨成秋啊!最近我忙著寫教本,有些日子也帶領禪修課程;我注意到近幾年來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對禪修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我會在近期課程中詳加說明。

  昨天我接到了一個弟子打來的長途電話,聽聲音就能感受到他的痛苦憂惱,他一開口就請求我幫助他平息憤怒。他是個留學海外、擁有高學歷的公司總裁,員工超過五十人,公司資本額超過上億泰銖。你一定不相信他竟然無法戰勝自己的憤怒心。

  這樣的人應該說他是成功還是失敗?

  不管怎樣,我建議他先冷靜下來好好聽我說。由於他已經認識我很久了,聽我這麼一說,馬上乖乖順從。我要他舉起一隻手,檢查看看五隻手指頭是否一樣長,「如果你希望大拇指跟中指一樣長,或者希望無明指和小指一樣短,」我告訴他,「那麼你肯定會非常痛苦。」他問我這麼說是什麼意思,我說:「因為違反自然原則的願望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你的欲望不切實際,就注定要痛苦。

  你也許想不透「五隻手指分析法」跟這件事到底有何關連,我就直接說了吧。這位先生之所以大發雷霆,是因為一個部屬沒有在他指定的限期內完成一件重要的案子,當這位職員向他報告工作尚未完成時,他自然而然就長篇大論地訓了職員一頓。

  雙方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自都覺得理直氣壯。最後這位重要部屬先失去了耐性,一氣之下向他辭職,發誓再也不會踏進公司一步,而且撂下狠話說,公司沒有他一定會倒閉。事情經過就是這樣。而我的弟子,這位公司總裁當場被惡毒的挑釁氣得渾身發抖。不過,等到這位職員離開他的視線後,心中的盛怒馬上就被深深的懊悔所取代,現在他不氣這位部屬了,反倒更氣自己失去控制,造成自己和倚賴已久的左右手就這樣分道揚鑣。

  你可以設身處地想像一下,如果你是這位剛失去重要部屬的老闆,而且這位部屬很可能一去不回的話,你會不會氣急敗壞?會不會懊悔不已?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想我可能會氣自己氣到七竅生煙。

  不過,我的氣急敗壞並不是因為失去了重要部屬,而是懊悔自己竟然讓脆弱的友誼劃下一道鴻溝。

  有一個座右銘我一直謹記在心:人生當中,絕對不要對任何人失去耐性,也不要疏遠任何人,更不要製造機會讓他人變成你的敵人。中國人有句代代相傳的話:「好友五百猶說少,怨敵僅一便是多。」

  無論是私人或職場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都必須先彼此了解、信任對方、把手言歡、決定一起合作和成長之後,才能成為朋友,這個過程要花上很多年的時間;但是有一天,突然之間,就因為某些事情不順遂,我們的脾氣就來了,結果可能一言不合而割席絕交,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讓自己淪為一時暴怒的犧牲品。

  任何人自然都會對這種狀態感到悲哀。事件發生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開始發現自己做錯事了,懊惱到無法自拔,這樣的感受不斷地縈繞心頭,讓我們感到心痛。這就是為什麼我之前說,人生當中,千萬不要樹敵,因為我們不但會被敵人傷害,還會被那些記錄在潛意識中無法磨滅的痛苦回憶所折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8
    $45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79
    $198
  5. 新書
    85
    $213
  6. 新書
    85
    $213
  7. 新書
    88
    $220
  8. 新書
    88
    $220
  9. 新書
    9
    $225
  10.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