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虧損的基金投資

不虧損的基金投資
定價:250
NT $ 225
  • 作者:王志鈞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09-01-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488063
  • ISBN13:9789866488061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9大章
36篇關鍵內容
解開基金賠錢迷思,指引正確清楚的投資之道!

  遭逢金融風暴,你的基金是否受傷慘重?一般人總認為基金是最穩健的投資工具,它自有一套傻瓜投資術,長期投資一定會有複利效果,但果真是如此嗎?這可就大錯特錯!其實大家都用了錯誤的規則在投資開放式共同基金,這形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騙局,並釀成了金融大災難!

  書中要揭露的一個殘酷真相是,多數投資專家所告訴我們的基金投資法則,包括標準差、夏普指數、貝他係數、阿爾發係數,以及其所衍生的著名「四四三三」挑選基金法則等,都是建立在一個錯誤且偏差的基礎上在討論基金的投資遊戲規則。過去我們只是傻傻的聽從、下單、扣款,眼看基金虧損卻不知問題出在哪?

  而如何才是正確的基金投資之道呢?

  本書將循序漸進引導投資人認識基金投資的迷失、盲點,並建立正確的投資手段,把基金投資應該具備的資產組合、風險分散等專業觀念,重新放到投資位置上。你將更清楚的了解要如何投資基金,讓基金報酬由負轉正。重新認識次貸風暴後,為你的基金資產快速找到正確的定位與策略,讓你輕鬆學會基金投資,跟賠錢說拜拜!

本書特色

★奇摩理財專欄最高人氣、點閱率第一理財專家所撰寫
★解開基金賠錢迷思,指引正確清楚的基金投資之道。
★基金投資人最想知道的、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問題。

作者簡介

王志鈞

現職:
財經暢銷作家、<商業周刊>、<Smart智富月刊>特約主筆  

學歷:
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新聞資歷:
<數位時代>雙週刊主筆
<今周刊>主編
<蘋果日報>財經新聞中心財金組組長
<商業周刊>資深記者、金融組副召集人

  作者的部落格:<地球人抱抱—王志鈞文字工作室>www.wretch.cc/blog/solon8888
      
  為台灣的財經資深媒體記者、暢銷作家、財經部落客與Yahoo奇摩理財專欄作家。自2007年夏天起,受邀於台北誠品書局信義店,每月進行一場理財演講,頗獲好評。並為了推廣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於2008年5月起,在台灣各地舉辦公益理財講座,積極推廣理財下鄉運動,目前已在台北、桃園、台中等地舉辦過多場理財演講。

  自詡為「股市慈善家」,積極提倡正確的理財觀念,並認為投資就是要選擇好企業、好老闆,在股價低迷時進行雪中送炭的行為。而在部落格中,分享許多膾炙人口的理財好文章,為目前台灣熱門的理財部落格。

  其他著作有:《笑笑看線圖—跟著6大名師學技術分析》《看懂股市新聞新手自學》《Wow!有錢人來了!》《管好你的錢—一生受用的理財計畫》等書。

 

目錄

序 開放式基金、金融海嘯與投資的大騙局
第一章  基金投資,真的那麼簡單嗎?
第二章  破解基金投資的迷思
第三章  基金投資的正確之道
第四章  建立正確的進出場點:天時
第五章  選對基金頻率才會賺錢:地利
第六章  跑得快不如跑對方向:基金經理人
第七章  基金的紀律:長期投資與定期定額
第八章  投資的資產配置:積極、穩健與保守
第九章  理財的資產配置:變現性、核心與衛星資產
 

開放式基金、金融海嘯與投資的大騙局

  2008年9月,對全世界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場悲慘災難的開始。百年的老牌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了,美國最大保險集團AIG陷入經營困境,此後,惡性循環的市場資金流動性危機,拖垮了全球各地股市。

  隨著金融風暴在金融多事之秋的日子裡蔓延,更多槓桿操作過度的投資銀行、保險機構均面臨虧損倒閉危機。包括冰島、韓國等外債過高的國家,也面臨破產壓力。

  受害的,則不是這些區域國家,或者與這些瀕臨破產之大型金融機構往來的客戶而已。雖然第一線受金融風暴衝擊的人數已夠多了,但與後續衍生的金融大海嘯的席捲威力相較,全球各地投資市場與數十億投資人的資產受創程度,遠遠超過與雷曼兄弟、AIG保險集團往來的客戶人數。

  股市崩盤、房市價格重挫,甚至連價格具穩定性支撐的債券都出現暴跌走勢。這讓近幾年來財富管理市場上最熱門的商品---共同基金,產生了令人難以令人置信的價格崩跌走勢,而這種基金淨值的萎縮與下滑,更進一步帶動了全球投資人的脆弱信心。

資金贖回潮,於焉出籠!

  資金贖回潮讓共同基金的經理人,也就是投資市場裡所謂的「法人」、「外資」,不得不撤出全球各地市場,將手上所有的股票、債券以廉價的價格出清,以因應散佈在全球各地之小額基金投資人的恐慌性贖回壓力。

  想像一下這一個畫面:過去當白領上班族習於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特別是根據資產配置與風險分散的考量,將核心資產連結到全球型股票基金、全球型債券基金時,這些小散戶的涓涓細流,匯向了一個投資的大池塘,並透過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將這些大池塘裡的現金,又分批散往全球各地市場。

  如今,整個資金潮逆轉了。原本湧向股市、債市、商品期貨市場的龐大資金,如今在散戶贖回資金的壓力下,一一分散各地卻又集中於一時的流回投資人自己的口袋中。

  其中,有些積極型投資人過去偏好單筆投資區域型股票基金或產業基金,並在全球市場多頭的五、六年間,膨脹了熱門區域或市場主題的投資榮景,讓更多的小額投資人爭先恐後的砸錢搶進新興市場基金、能源基金、原物料基金等等。

  如今,崩跌的市場走勢,也讓這些投資熱錢一窩蜂式的告別各地股市,重創了全球經濟的基本面。畢竟新興市場是全球地球村中唯一還能維繫經濟高成長動能的區域,當這些地區都冷掉時,對投資人的長期持股信心將是多大的打擊!

  多頭市場的資金回到了基金池塘裡,基金池塘裡的現金又被投資人恐慌式的提領一空,這讓嚴重泡沫化的市場雪上加霜,其結局就是投資市場進入寒冷且不流動的冰河時期。

  過去在傳統戰爭的年代,城市居民基於身家安全考量,會瘋狂的往鄉下或大後方移動,形成逃難潮。如今在全球化、網路化與貨幣虛擬化的時代中,全球金融風暴無異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其所引發的大批資金逃難潮,並不亞於上一世紀的幾次大規模戰爭。

  所不同的是,傳統的難民潮是用兩條腿帶著家產逃難;二十一世紀的逃難潮,卻是投資人用兩隻手在電腦螢幕上:「下單」、「撤資」、「變現」、「保本」!最終的逃難結果,則是投資市場上的資金都不見了。

  現金為王,成了市場冰河時期裡的投資王道,卻也讓現金不再出現在共同基金與其所聯結的投資市場裡,延後了經濟復甦或暖化效應。

  歷經這次金融風暴後,有多少人會去探究造成金融市場的恐慌與緊縮原因何在呢?以及,原本被設計來保護小額投資人或白領上班族之資產的共同基金,為何淨值均十室九空,讓投資人的資產蒙受巨額損失呢?

  當多數財經專家忙著為投資人解讀美國的金融機構如何避免倒閉?經濟蕭條會歷時多長?景氣何時復甦反轉?全球股市的多頭曙光何時到來?等等宏觀面的問題時,本書卻試著引導投資人去探究一個微觀,卻又對大眾投資人來說,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

  「共同基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對金融風暴帶來推波助瀾的資金搬移效果,並帶來這場金融大海嘯呢?」

  共同基金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小小的投資工具,但偏偏這個應該扮演穩定金融市場的小小螺絲釘,卻造成了金融市場崩跌的千瘡百孔之蟲洞。這是本書想要提醒投資朋友正視的微觀投資問題---畢竟這年頭,哪個白領上班族手上沒有共同基金呢?

  本書想要揭露的一個殘酷真相是,多數投資專家所告訴我們的基金投資法則,包括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夏普指數(Sharpe index)、貝他係數(β)、阿爾發係數(α),以及其所衍生的著名「四四三三」挑選基金法則等,都是建立在一個錯誤且偏差的基礎上在討論基金的投資遊戲規則。

  簡單來說,目前主要的基金挑選或績效衡量指標,都建立在以1960年代美國市場為基礎的時空環境,如今不但時隔近五十年了,而且當時的基金主要為「封閉型基金」,而非「開放型基金」。

  財經專家所教導我們的基金投資法則,建基於封閉型基金的架構上,而今天,市場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市面上多數的共同基金都是開放讓投資人可以自由進出申購、贖回的開放式基金,而非封閉型基金。

  開放式基金的遊戲規則,與封閉式基金完全不一樣,而且指標意義完全顛倒。這包括開放式基金沒有基金淨值的累積效果、沒有長期投資的時間複利效果,當然更不可能有所謂穩定的投資報酬率。

  投資人根據以封閉式基金為基礎而探討出的基金衡量指標來選擇好基金,當然徹頭徹尾不適用於當前的投資市場。而根據這些指標所建立的定期定額扣款機制或長期投資法則,自然也通通都失效了。

  如果你聽不懂這些話的意思,我們可以試著用更淺顯易懂的比喻來說明。

  一個封閉式基金就好像是一個水壩封起來的水庫,其資金總量是一次儲滿後,就不再開放申購。其後,基金經理人只要負責把水庫裡的資金做好資產組合,使其淨值水位能節節攀高,就是一個稱職的管理者。

  封閉式基金的投資人不能直接贖回基金,但卻可以在市場上像投資人賣出股票股權一樣,把基金持有的單位數在市場上用更高的價位拋售,而在基金單位數的買賣過程中,原始基金的總資金規模與單位數是不會變動的。

  因為資金規模不變,所以基金經理人的資產組合功力將成為決定基金淨值漲跌的最關鍵因素---雖然市場波動會對基金資產組合產生影響,但經理人如何避開波動、創造報酬累積幅度,便是他領了基金管理費用以後主要要負責的事宜。

  因為封閉式基金的遊戲規則是這樣子的,所以,財經專家可以透過統計學上的迴歸分析,把基金經理人過去的績效表現,跑出一個平均中位數,並計算出上下偏離值的「標準差」幅度。

  這意思就是說,基金經理人每年在幫基金淨值往上爬樓梯時,有時爬三、五個階梯、有時倒退一兩個階梯,但總的來說,基金淨值是在往爬上升的,統計學上透過過去的基金績效表現,可以計算出這位基金經理人多數時候的基金績效平均值是多少?並根據常態分配法則,推估出未來該檔基金的年度報酬率之68%的機率,會落在哪個上下區間?95%的機率會落到哪個報酬率區間?

  有了標準差的統計迴歸分析以後,諾貝爾獎得主夏普博士於1960年代再創設了「報酬與風險比」的夏普指數,讓投資人可以明白,每冒一個標準差的報酬均值之偏離風險,其獲得正報酬的回報幅度將有多少?

  所以,夏普指數越高越好,是建立在基金淨值是封閉且積累的前提下,才會讓這個指標有意義。一旦基金淨值是開放浮動的,則夏普指數、貝他指數與阿爾發指數,均有了另一層意義,基金也就不再是倚賴明星經理人專業操盤功力的這種遊戲或選擇規則。

  這樣的比喻,聰明的讀者應該很快就能理解開放式共同基金的問題出在哪裡了,而多數的投資人應該也能恍然大悟,我們竟然用了一種錯誤的遊戲規則在建構這場基金投資的作戰計畫,並形成了全球暴起暴落的基金投機與恐慌風潮。

  因為投資人用錯了方法,自然形成基金的投機熱潮;更因為對遊戲規則的掌握完全失準,更產生了資產損失卻又不知該怎麼辦的基金投資迷思。

  總體來說,大家都用了錯誤的規則在投資開放式共同基金,這形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騙局,並釀成了金融大災難!

  往者已矣,手上滿手套牢基金的投資朋友,一定會關切下一步該怎麼辦?

  正確的基金投資策略應該怎麼擬定呢?本書將透過後面的九個章節,循序漸進引導投資人認識基金投資的迷失、盲點與正確的投資手段,並把投資學應該具備的資產組合、風險分散等專業觀念,重新放到正確的投資位置上。

  慢慢往下翻閱本書吧,你將重新認識次貸風暴後,正確的基金投資方法與方向是什麼?並為你的基金資產儘速找到正確的定位與策略。

 

內容連載

第二章 破解基金投資的迷思
【金融理財Q&A】
薛先生 42歲 台北資訊業
問:歷經這次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後,許多人都不敢再做投資了,我雖然仍對投資理財有信心,但卻不知錢該往哪裡投資好?

王老師答:次貸風暴發生後,未來十年,投資的主流將是回歸傳統價值,也就是說:「投資到底是什麼?」「投資的基本意義是什麼?」這些投資價值會重新被市場找回來。

過去多頭榮景,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氾濫時,一塊錢賺十塊錢生意是王道;但如今,從全球金融市場一度瀕臨破產危機來看,企圖用高槓桿方式來作為大眾理財工具的想法,簡直是邪魔歪道。

我的論述重點是,複雜的金融商品並非罪惡,出問題的投資人企圖一夕致富的高槓桿操作,才是導致市場扭曲的元兇禍首。這包括投資銀行設計不當的商品來誘惑投資人進場投機(如債券加上衍生性操作的連動債商品),又或者投資銀行本身就在這些複雜的衍生性商品操作中牟取暴利等等。

複雜的商品未來並不會消失無蹤,問題出在,如果商品設計是真心朝向為保護投資人的資產而設計,那麼這種金融工具將會大受歡迎。反之,不當的金融行銷將會在市場消失無蹤,投資人在理財行為上也會更趨保守。

然而正是這種大眾理財趨於保守的風氣,將為積極型投資人創造絕佳的投資機會,古典而簡單的商品,因為投資人不敢碰,反而使有正確投資認識的人,能夠在股市、債市與房地產市場上逢低建立絕好的資產部位,並為長期性的資產報酬建立良好的關鍵位置。

錢該擺往哪裡好?其實很簡單,什麼東西是好公司?好產品?而其價格卻過低,就是絕佳的投資標的。簡單來說,價值型投資法將是未來的主流,積極型的價值投資法,更會成為聰明投資人的最佳選擇。

而在價值型投資的另一個極端,則是金融機構將會創新各種保守性的金融商品,而這種穩健、安全的商品,也將會成為比較不具備理財能力者的主流選擇—雖然這種選擇不見得有利,但是,被蛇咬過的人,的確很難再對積極投資有所信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