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DK的出版歲月

我在DK的出版歲月
定價:300
NT $ 45 ~ 675
  • 作者:Christopher Davis
  • 譯者:宋偉航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0-02-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65931
  • ISBN13:9789573265931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DK經營的寶貴經驗,汲取因應數位文創巨浪的能量 !

.從DK如何發現圖文出版的藍海,找到身處當今產業巨變的存活契機
.從DK專注追求細節的嚴謹,喚起對「工匠魂」與專業尊嚴的追求
.從DK「在地打造,運籌全球」的經驗,思索華文市場的未來整合

  出版奇航內幕特蒐

  DK迄至上一千禧年末尚是出版界名聲最響的招牌之一,從家用圖文工具書、童書到旅遊指南,皆以獨樹一幟的面目---生動活潑的圖像去掉背景搭襯純白的底面---遍佈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書店架上。

  DK於其歷史之前二十五年,除了做過三次小型購併,其餘皆屬自體成長,股票公開上市之時,年營收達兩億英鎊,員工一千五百人,出版觸角遍及英語市場,另有五十多人的國際業務團隊游走於四百多家世界各地的出版社,直銷網有三萬多名獨立直銷商,出版漂亮工具書多年磨練出來的精湛技巧同時延伸至錄影帶、光碟、線上教材等新媒體。然則,一連串印量決策的人禍,鑄下大難,偌大的公司不得不屈膝投入「培生」旗下。

  克里斯多福.戴維斯佔有獨一無二的位置來說DK樓起樓塌的故事。他是DK的創社元老,後來晉升為集團的總發行人。他筆下的DK興亡史寓含雙重的內涵。一是彼得.金德斯利其人的遠見和天才,見人所不能、做人所不能而帶動起一場出版革命。一是DK這一家出版社從倫敦南區的小工作室壯大到業務遍及全球的奇航,有雲霄飛車般的高潮迭起、離奇古怪,時而驚心動魄,時而滑稽突梯,在在教人驚歎。

  適逢當今出版氣候瞬息萬變,本書勾起世人對DK極盛年代無盡的緬懷──斯時創意尚無階層組織的枷鎖上身,還能盡情揮灑,培育出一顆顆光華燦爛的碩果!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戴維斯(Christopher Davis)

  出版界四十多年的老兵,一九七四年即為DK創社元老,大半生的出版生涯都在DK度過,從主編做到總編輯到發行人再到副董事長。培生(Pearson)二○○○年買下DK,他留任為發行人至二○○五年退休。現為出版顧問暨作家,定居倫敦。

譯者簡介

宋偉航

  台大歷史系、台大歷史所中國藝術史組畢業。曾任編輯,兼職翻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補綴的星球》、《人類大世紀》、《閱讀日誌》、《迷》、《禿鷹律師》、《溫柔酒吧》等數十種

 

目錄

作者小識
1好慘的一夜---聯合飯店
2ㄊㄢ在床上
3醇酒女史
4灰燼和鑽石
5東五十街的教父
6手榴彈管理法
7漢利耶塔街九號
8慾望飯店
9千萬別跟哈士奇談判
10書脊上的名號
11銀子咻!
12白底革命
13印象畫作掛在男廁
14長毛象的巨無霸銷量
15蓋好了,大家就會來
16捲鋪蓋走人
17謝啦,比爾
18到府銷書
19這賠錢貨還真能跑
20帶你去看
21出版原理
22這裡點一下
23修女的故事
24甘地進賭城
25麥迪遜大道九十五號
26複雜又投入
27終身學習
28行銷王來也
29醫生快來救命

尾聲

致謝

 

作者小識

  這一本書算是我個人的回憶錄,回顧我於DK前二十五年獨立出版社的不凡歷程,不僅希望勾勒這一家公司的精髓---追求卓越,探尋新異,驅策成功---也想重溫我們在DK的煤層齊心協力共度的精采年歲、共享的歡笑。當然,一概出之以個人的片面觀點。

  我在DK三十年沒寫過日記(唉!),所以呢,寫的雖然不屬虛構,靠的卻是我個人的記憶居多,也因此,我不可靠的大腦若是運作不良,責任一概在我。日常的對話我當然一樣未作即時錄音。所以,內文引述的對話,請勿視作一字不差的複述,有的甚至不需要囉嗦就看得出來純屬虛構。同理,有些事情事後重述會有放大,有的就為了行文簡潔或敘述效果而被縮小。也有幾位人物以姑隱其名的方式處理。儘管如此,我下筆之時,始終秉持不離原貌的原則。

  還有一件個人的小事要特別一提。DK的成績有賴許多人付出無比的貢獻,我當然應該在書裡一一指名道謝一一名單臚列出來,絕對有數百之譜---只是,一待我提起筆來,就發現臚列的人名愈多,漏掉的罪過和痛苦就愈大。所以,各位若因此決定而感委屈,請受我一拜,特此致歉。

  至於這一本出版奇航若是有幸再出修訂 / 簡明 / 補充 / 平裝 / 大字 / 對開繪本,我自當樂於再作增補、修訂、裁剪。

克里斯多福.戴維斯  二○○九書於倫敦

主編的話

編輯這種病,須用DK的出版歲月來醫

  讀見城徹的《編輯這種病》,很難沒有幻覺,好像見城徹一直用灼熱的目光盯著你的瞳仁,無可迴避,他只問你一個問題,「敢,還是不敢?」你可能想混過去,或者想多說幾句來細說,但這不是他要的答案,他只問你一句話:「敢,還是不敢?」然後,幾乎就要不顧一切,縱身跳下去。

  見城徹面對出版,很有一種浪漫主義者的情懷。這不是說他是那種充滿夢想、蒼白瘦弱的老文青,而是,十九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者無一不以活得轟轟烈烈,年輕而早死為理想狀態。活得久,是一種罪過,一種懲罰。當殘存的浪漫主義者逐漸老去,皮肉鬆弛,神智漸鈍,想著那些早死的同伴,凝固在永恆青春的狀態,那不是福佑,而是折磨。

  讀見城徹的時候,讓我想到的是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那多活的歲月,都是股利分紅,隨意揮霍也不足惜。如果說見城徹這樣的人,年紀輕輕就死於毒品過量,或是超速駕駛,或是跟著奧平剛士一起炸死在機場,我都不會驚訝。但是他都沒有走上這樣結局,而是活到現在的六十歲,寫了這本《編輯這種病》。

  要是有哪個編輯感染了他的熱病,或是看了書之後病情加重,學著他那樣想要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我看十個有九個會粉身碎骨。這也不是不好,這個世界需要烈士,但我認為,得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烈士、想不想做烈士。

  很多烈士之所以成為烈士,不是因為特別講原則,特別剛烈,而是因為跑得比較慢、招子不夠亮、腦筋不夠靈活,或是純粹是運氣不好,不見得本來就想成仁。真正的烈士得有一種魔性,而見城徹,我覺得也是個有魔性的編輯,上天留他一命,專門來折磨作家。

  編輯沒有「魔性」,成不了大編輯,明朝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魔性」得有「常性」來平衡,否則走不長遠。編輯是種病,病得太輕,成不了氣候,但也不能病得太重,否則病死了,也等於沒病。

  在我來看,見城徹的《編輯這種病》最好要與DK的創社元老之一的克里斯多福.戴維斯所寫的回憶錄《我在DK的出版歲月》搭配來讀,才不至於走火入魔。

  我在DK的出版歲月》藥性溫和,單獨服用亦可。如果說《編輯這種病》時時壟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那麼,《我在DK的出版歲月》處處生氣盎然,隨處可見英國人的幽默,略帶一點嘲諷,又不至於憤世嫉俗。若要一言以敝之,可說是一群「哈比人」草創出版社的故事,至少DK前幾年是如此---DK可說把出版的手工藝發揮到極致,這種手工藝我想也是哈比人文明的特徵。

  但是,《我在DK的出版歲月》不是一首田園頌歌。原出版社是一家商業書出版社,自然不會只讓作者話天寶往事,裡頭充滿了一家出版社如何兼顧理想與商業的秘訣。

  見城徹說「作家內心哪裡有缺口,我就朝那裡開刀!」,看得心驚膽跳。DK則是「市場哪裡有缺口,我就朝那裡下手!」似乎就文明得多,而且充滿了「藍海」的想像。而徜徉藍海,不就是出版人年復一年辛勞苦力但在心裡期盼終有一天能抵達的彼岸嗎?(吳家恆)

 

內容連載

很多人一提到DK出版的《繪畫的故事》,就會想到笑容可掬的溫蒂修女。這本書暢銷全球,是DK的招牌,但這本書的出版過程頗為傳奇,而我有幸結識這位精彩的修女,是我編輯生涯最值得回味的部分。
當時,有書店問我們:為什麼坊間始終沒有一本常民繪畫史可以和龔布里奇(E. H. Gombrich)寫的《藝術的故事》(Story of Art)一較高下?為什麼不為一般讀者編一本美術史呢?這個方向值得一探,但有個大問題:由誰來寫?

有一天,一位DK的主編跟我說,「你看溫蒂‧貝克特修女(Sister Wendy Beckett)怎樣?」
「誰?」
「溫蒂修女,她是『聖衣會』(Carmelite)的修女。」
「我沒聽過這人欸。」
「這時候是還沒有,但很快就會聽到了。這幾個禮拜她要上BBC。」
「談藝術?」
「對,而且講得很動聽喲。也很有趣。這號人物是個奇葩。我見過她。」
「真的?在哪裡?」
「我去拜訪她。她住在緊鄰修道院的一輛拖車裡面。那人真是精采得不得了!她寫的東西都有她獨到的地方,因為,她看畫用的是通靈一類的方法。作品會對她說話。她會在攝影機前面即興和畫作對話。BBC幫她取了個綽號,叫她『溫蒂不NG』(One Take Wendy)。」

「喔,那你可以安排她到公司裡來和我們談一談嗎?」
主編向我保證等她下一次再到倫敦來幫BBC錄影時,絕對可以。但他也跟我透露一件事,BBC製作人隨口說過,溫蒂修女雖然住在拖車裡,過的是以麵包加白開水裹腹的獨居隱修生活,但這時候也不是沒醒悟到這世上還有精緻的美食和上好的佳釀。過了幾十年禁慾的清修日子,我們這位修女以她從來未曾玷污的味蕾,決定破戒盡情享用這些味覺、嗅覺的感官逸樂,而且,沒有限度。我便在「尼爾街餐廳」(Neal Street Restaurant)訂了位子。

到了約好的那一天,溫蒂修女依約到了辦公室,活潑亮眼的六十幾歲婦人,笑起來露出滿口白牙,很是搶眼,天生的古靈精怪透著天真無邪,真是迷死人不償命!她那一派魅力可以說是銷魂蝕骨,有她在身旁不被她迷得團團轉才怪。

我將她介紹給公司裡的資深業務和行銷群,便問溫蒂修女可以去用餐了嗎?
「喔!好啊!」她說時雙手啪一合掌,樂不可支!「你要帶我去哪裡吃?」
我告訴她我們在這一帶最著名的一家義大利餐廳訂了位子。
「有米其林一顆星嗎?」溫蒂修女問道,眼睛裡閃著淘氣。
「我不確定欸,我想應該有吧。它應該拿得到一顆星才對。」
「我的電視製作人昨天晚上帶我到一家兩顆星的餐廳用餐。」她說時還用手指頭朝我的肋骨戳了一下。
「喔,好。我知道了,這下子我被比下去了。」我一邊說,一邊挽起她護送她下樓梯。

一待我們在餐廳裡面坐定,溫蒂修女開口解釋,「你知道嗎?我住修道院旁的拖車時,只靠麵包和白開水就可以過日子。但是等我到了倫敦,我就要好好體驗體驗不一樣的美食入口的奇妙滋味。還有,酒!」她加這一個字時口氣還特別強調。

「妳喜歡白酒還紅酒?溫蒂修女?」我問她。
「喔,紅酒的話我喝個一杯、兩杯沒問題,但白酒我就可以喝一大桶了!」修女高聲回答,「我特別喜歡『蒙哈榭』(Montrachet),就看酒單上面有沒有了。」

我掃視一下酒單。還真有一款頂級的「蒙哈榭」,一瓶要價整整八十英鎊。完啦,我心裡暗自叫苦,要反悔也來不及了。這一頓飯我要嘛沒齒難忘,要嘛恨不得從沒吃過。她最好給我當個巨星級作者!
其實,那一頓飯我還真的啥也想不起來。甜點送上來時,我們已經把好幾瓶「蒙哈榭」送下肚了。那一頓飯吃得很久,而且,吃完沒多久,我那些同事就一個個先行告退,趕赴其他重要的約會。到最後剩我一人時,要命的重拳來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5
    $45
  2. 二手書
    43
    $130
  3. 新書
    9
    $270
  4. 新書
    9
    $270
  5. 新書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