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真正的力量

生命真正的力量
定價:280
NT $ 46 ~ 315
  • 作者:一行禪師
  • 譯者:姚怡平
  • 出版社:橡樹林
  • 出版日期:2010-03-1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409139
  • ISBN13:9789866409134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力量是衡量一個人存在價值的唯一指標嗎?
擁有工作上的成功、權力和聲望,是否就代表得到了一切?
當我們獲得力量的同時,是否也意味著失去了什麼?
靠著正念思考的力量,可以為自身帶來什麼改變和奇蹟?

  「力量對我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為何多數人願意不顧一切獲得力量?即便我們本身沒有意識到,但多數人其實都是在努力握有力量,以為擁有力量就能掌控人生境遇,以為力量會帶給我們最想要的東西:自由與快樂。社會對力量的定義十分狹隘,多半是指財富、事業成功、名聲、體力、軍事強權、政治操控等。然而,親愛的朋友,其實還有另一種力量,那就是有能力在當下快樂,免於沉溺、恐懼、絕望、歧視、憤怒、無知,這種力量更為強大,也是人人與生俱來的權利,無論是知名人士還是無名小卒,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都能擁有這種力量。」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時在慈孝寺當見習憎,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

  越戰期間返國從事和平運動,對於越南的年輕僧眾起了重大啟發,戰爭結束代表參加巴黎和談。越南赤化後,一行禪師被放逐海外,在2005年第一次回返越南,2007年2月至5月也再次回到越南。

  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1982年他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禪修道場。

  1995年曾到台灣弘法並主持禪七法會。

  一行禪師是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著作超過一百本,都是教導人們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已在台灣出版的有:《生生基督世世佛》、《步步安樂行》、《橘子禪》、《與生命相約》、《你可以不生氣》、《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觀照的奇蹟》、《見佛殺佛》、《你可以,愛》、《祈禱的力量》、《一心走路》等。

譯者簡介

姚怡平

  台灣苗栗縣頭份人,政大英語系畢業,蒙特瑞國際研究院筆譯碩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真心就自在》(合譯)、《謊言對決》、《20x93 一段跨越年齡的生命對話》、《該死的發明》、《Lost 檔案 1》、《達賴》、《格雷的畫像》、《真實謊言》等。

 

目錄

【前言】找回力量真正的初衷
【簡介】一種特別的力量
1.真正的力量
2.有技巧地操控力量
3.正念的技巧
4.獲得我們真正想要的
5.快樂的祕訣
6.無限的愛
7.專心家務,專心工作
8.照顧事業之外
9.激發集體的覺醒
【附錄 A】禪修以培養力量
【附錄 B】工作與娛樂:巴塔哥尼亞的例子

 

一種特別的力量

  力量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呢?為何多數人願意不顧一切獲得力量?即便我們本身沒有意識到,但多數人其實都在努力地要握有力量,以為擁有力量就能掌控人生境遇,以為力量會帶給我們最想要的東西:自由與快樂。

  我們的社會對力量的定義十分狹隘,多半是指財富、事業成功、名聲、體力、軍事強權、政治操控等。然而,親愛的朋友,其實還有另一種力量,那就是有能力在當下快樂,免於沉溺、恐懼、絕望、歧視、憤怒、無知,這種力量才更為強大,也是人人與生俱來的權利,無論是知名人士還是無名小卒,富人還是窮人,強者還是弱者,都能擁有這種力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種特別的力量。

  大家都想要擁有權力又成功,但是如果獲取及維繫力量的動力耗盡我們的心力,讓人際關係變得緊繃,那就永遠無法真正享受到事業或物質上的成功,這樣根本不值得。把日子過得深刻,過得快樂,有時間照顧所愛的人,也是另一種成功,另一種力量,而且也重要多了。真正重要的成功只有一種,那就是成功改變自己,轉化痛苦、恐懼、憤怒。這種成功、這種力量有益於自己和他人,且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想要得到力量、名聲、財富並不是壞事,但是必須謹記一點,我們追尋這些東西是為了獲得快樂。要是有錢有權卻不快樂,那麼有錢有權又有何益?我們可以運用本書中簡單、具體、有效的原則,培養真正的力量。真正的力量就是大家都想要的當下自由、安全、快樂,而這對我們、家庭、社區、社會和地球都是有益的。

  擁有想要加深瞭解、增進慈悲、幫助世界的抱負,就是擁有了美好的能量,賦予人生真誠的目標。史上許多偉大的心靈導師,如耶穌、佛陀、穆罕默德、摩西等,也都擁有前述的抱負。今日的我們也與他們無異,內心深處都渴望落實和平、免除痛苦、幫助世人。我們見過一個人可以治療數千人、數百萬人並帶給他們自由,而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工廠工人、政界人士、服務生、商人、演藝人員,還是指導英式足球賽的父親,內心深處其實都擁有相同的願望。然而,請務必謹記在心,要落實這個美好的抱負,就必須先照顧好自己;要把快樂帶給別人,自己必須「擁有快樂」。因此,我們永遠都要訓練自己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唯有自己先堅強起來,才能達到最佳狀態,照顧好所愛的人。

  生活若缺乏覺知,無法真正看見周遭世界,就如同一列失控的火車,在職場生活中尤其如此。要是我們被工作淹沒了,就會庸碌過一生。私人生活受苦,職場生活也會受苦;職場生活受苦,私人生活就會受苦。沉重的工作量、不可能達成的截止日期、艱困的工作情況、持續的壓力、害怕被解聘,種種都造成工作上的痛苦,影響到私人生活,而且似乎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們。但是我們不一定要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可以培養心靈力量或真正的力量,把正念帶到日常互動中,這樣就能完全提升工作品質與職場生活。

把握美好而唯一的時刻

  正念就是完全活在當下,接觸自己內在的想法和周遭環境。運用後文所描述的簡單原則,鍛鍊心智,集中注意力,不但能更有效率、更有成果,還能更加放鬆、更有活力。記住,「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關懷對自己最重要的人事物,我們可以充分活在每一刻,心裡明白這一刻就是美好的片刻,是真正握在手上的唯一片刻。

  集中精神力量,就能把盈利從純粹的利潤變成蘊含慈悲心的利潤。我們不需要把利潤排除在外,慈悲會帶來經濟與政治上的成功。我認為,優良的企業在界定盈利時,應該考量到其對人們以及地球所造成的影響,若能在賺取利潤的同時,秉持著誠實處事及關懷世界的精神,員工就會更快樂,顧客就會更滿意,賺取的金錢也會更多。《財富》雜誌每年都會選出員工最愛的一百家公司,這些公司在各方面都很成功,每年都致力投入醫療照護與兒童照護,也給員工適當的休假,並尊重環境,利潤共享。這些令人讚賞的公司都明白,花費金錢、時間、心力照顧員工及大眾的身心健康,就能促進企業的健全,賺取更高的利潤。

  大多數的政界人士,以及從製藥業到多媒體技術發展界的諸多企業,剛開始的初衷多少都是為了減輕人們的痛苦,而這種目標和抱負必須繼續保持才行。若經生真正的力量濟利潤超越了其他動機,企業就會邁向自我毀滅之路;淹死安隆(Enron)、泰科(Tyco)、世界通訊(WorldCom)的企業弊案浪潮,在在提醒世人這點。因此,職場生活務必懷抱慈悲;沒有慈悲,就沒有快樂,再怎麼有錢也還是不快樂,會走向孤獨,困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與別人互動交流,無法瞭解別人。為了追逐利潤而捨棄慈悲,對你所造成的傷害不亞於對別人的傷害。

  深入觀照,就會看見世間的痛苦,認清自己內心深處想要減輕痛苦的願望,還能體認到自己所能擁有的最大喜悅、最大成就,就是帶給別人喜悅。選擇培養真正的力量,不一定要放棄擁有美好生活的願望,反而會變得更滿意自己的生活,心裡快樂又輕鬆的同時,還能替每個人減輕痛苦,帶來快樂。

 

內容連載

1.真正的力量

弗德烈和給孤獨的故事

   從傳統的標準來看,弗德烈是個權高位重的男人,擔任主管,薪水優渥,對自己的高成就引以為傲,卻無法真正關注自己、妻子克勞蒂亞,以及兩個年紀尚小的兒子。他有著一股力量,總是催促他做得更多更好,要他著眼於未來。小兒子微笑地走向他,把畫好的一張圖給他看,他卻沉浸在思緒裡,擔心工作的事情,無法真正把兒子看成是人生中寶貴的奇蹟。他從公司返家擁抱克勞蒂亞時,總是心不在焉。他努力過,但心思依舊繞著工作打轉。克勞蒂亞和兩個孩子都感覺到他的心老是不在。

  起初,克勞蒂亞全心全力支持先生和他的工作。能成為他的妻子,讓她引以為傲。她安排宴會和社交活動,從中獲得許多樂趣。克勞蒂亞和他一樣,勤勉不懈,想要出人頭地、賺取更高的薪水、買棟更大的房子,以為這樣就能讓家庭更幸福、更快樂。她傾聽他的話語,瞭解他遇到的困難,有時兩人會徹夜談著他所擔憂的事情。夫妻雖是在一起,卻從未聚焦於他們自己、他們的人生、他們的快樂、或者孩子的快樂上。他們談話的重心都放在事業上──先生在工作上碰到的困難和阻礙,以及他的恐懼和疑慮。

  克勞蒂亞盡了全力支持先生,但是先生持續的緊張壓力和心不在焉,最後使她筋疲力竭,無法承受。他連給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更何況是妻子和兩個孩子。他想要陪伴家人,卻認為自己花不起這個時間。他沒有時間好好呼吸、看看月亮、享受走路的樂趣。雖然表面上他是個大權在握的主管,但是真正掌管他的,其實是想要出人頭地的渴望,而這樣的渴望讓他把全副的時間和注意力投注在工作上。

  克勞蒂亞很孤單,先生並未真正看見她的存在。她照顧孩子,整理家務,擔任志工從事慈善工作,花時間和朋友相處,去念研究所,開始擔任精神治療師,她在這些活動中找到了意義,但還是覺得在婚姻中沒有得到先生的扶持。兩個兒子想知道,為什麼爸爸老是不在家,他們好想他,常常問爸爸在哪裡。

  長子菲利浦必須進醫院接受開心手術時,是克勞蒂亞一個人陪在長子身邊超過七小時之久,因為弗德烈沒辦法拋開工作。即便是克勞蒂亞進醫院開刀移除良性腫瘤時,弗德烈也沒有出現。

  然而,弗德烈認為努力工作是對的,而且這麼努力工作也是為了家人、為了公司裡的人,他覺得自己是大家的支柱,有責任把工作做好,而工作也帶給他成就感與滿足感。此外,強烈的自尊心也驅使著他。他事業有成,制定重要的決策,賺取高收入,對此相當引以為傲。

  克勞蒂亞常常要弗德烈慢下來,騰出時間給自己和家人,並且享受生命。她跟他說,她覺得他已成為工作的奴隸。她說得沒錯。他們夫妻倆住在很好的社區裡,有一棟漂亮的家,還有一座綠意盎然的花園。弗德烈喜歡園藝,但待在家裡的時間不夠多,沒時間打理院子。弗德烈總是這麼回答克勞蒂亞,他喜歡工作,公司沒有他不行。他總是對她說,再過幾年退休後,他就會有很多時間可以給自己,還可以陪伴她和兩個兒子。

  弗德烈五十一歲時出了車禍,當場死亡,沒機會退休。他以為自己的地位不可取代,但公司只花了三天就找到人接任他的職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46
  2. 二手書
    18
    $50
  3. 二手書
    21
    $60
  4. 二手書
    32
    $90
  5. 新書
    9
    $252
  6. 新書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