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

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
定價:260
NT $ 160 ~ 270
  • 作者:唐娜琳.米勒
  • 原文作者:Donalyn Miller
  • 譯者:羅慕謙
  • 出版社:高寶
  • 出版日期:2010-05-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854614
  • ISBN13:9789861854618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為什麼孩子們總是對閱讀興趣缺缺,只想趕緊草草交作業了事?

  老師課前精心準備了許多活動,學生卻只在乎︰我的答案是你要的嗎?我應該回答多長?作業做完了我可以做別的事了嗎? 我可以過關嗎?這是學校要的嗎?我會不會被留級?

  要孩子們自動自發喜歡閱讀真的是天方夜譚嗎??

  她卻做到了!!在她教導的班上,每個學生平均一年閱讀超過40本書。空閒時間總是人手一書,還必須時時『偷』時間看書。

  唐娜琳.米勒是一位全心奉獻教育的老師,至今還等著碰到一個無法在她的誘導之下成為讀者的孩子。在《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中,她帶領我們進入她的小六班級,一窺影響深遠而與眾不同的教學的祕密。她拒絕讀書報告、閱讀測驗和各種傳統做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選擇要讀什麼書,並給孩子獨立閱讀的時間。她還設立班級圖書館,收藏孩子都愛看的書,並親自示範恰當而真實的閱讀習慣。她對閱讀的熱愛會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不管她的學生一開始有多落後,他們最後都在一年當中讀了四十本書,在標準化測驗中取得高分,並培養出對閱讀的熱愛,在離開她的班級後依舊閱讀。

  在米勒老師的班上,學生可以擁有閱讀者的權利(教育體制下沒人想過原來學生也有選擇權)。你可以拒絕閱讀、可以跳過(幾頁)不讀、可以不讀完整本書、可以重複閱讀、有權利可以甚麼都讀、有權利逃避現實、有權利可以在任何地方閱讀、有權利瀏覽、有權利可以大聲念書、捍衛自己喜好的權利。

  在米勒老師的班上,閱讀課就像研討會 60位學生60本不同的書籍。擺脫教室的八股形式,閱讀課成了研討會,閱讀就像旅行一般。一趟美好的旅程需要行前裝備,而老師的角色就是幫旅行者準備好這些裝備讓他們去浸漬於這趟旅程中的一切,這些裝備即是閱讀研討會的構成要素:

  1.時間:學生需要充裕的時間去讀整本書。

  2.選擇: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想閱讀的題材。

  3.學生回饋:學生得以最自然的方式針對書中內容作出互動與回應 (非單向教學)。

  4.閱讀小社群(分組):分組使得每位學生對小組提出有貢獻的見解並且有參與、歸屬感。

  5.架構:良好的規劃架構、流程都是學生與老師在閱讀過程中最佳的支柱。

  米勒老師的最終教學目標是:學生可以獨立享受閱讀與良好的寫作能力。

  她認為唯有培養小孩閱讀能力進而成為可以獨立閱讀者,其寫作能力、想像力等將無限發揮。終身閱讀是作者教學上的努力目標,所以集結了他在網路上長期寫專欄的成果、教學經驗等等與大眾透過書籍交談,讓那些在遙遠地方的老師、家長、學生不用到他的課堂上也可以繼續培養閱讀力。

  米勒在《Teacher Magazine》的線上專欄,開站前五天就吸引兩萬人次瀏覽率。而且網站上收到非常踴躍的提問,甚至得先暫停接受問題才能處理。其中她的兩篇專欄---《Creating Readers: Part I》和《Creating Readers: Part II》,都是2007年《Teacher Magazine》前十名最受歡迎文章。

本書特色

  現今的父母都了解到閱讀對於小孩一生所影響的重要性,在這個標榜閱讀力=競爭力的時代,許多父母都非常有心的想要培養小孩的閱讀力,指是不曉得從何處下手。許多父母會陪同小孩一起看書一起朗讀,卻仍引不起小孩自我閱讀的興趣,苦惱不得其門而入,本書正好提供了父母最佳的輔助與評量工具。時下有許多為嬰幼兒而開的學齡前教育閱讀課,許多家長趨之若鶩,種種跡象可看出在臺灣其實關心孩子閱讀力的家長群為數不少。

  本書中作者皆以實際學生案例作分享,而這些學生們和臺灣學生的背景沒甚麼差異,因此讀來相當有趣,內容是令人想要一口氣閱讀完畢的精采度。因此讀者群的接受度相當廣泛與易入門。

  對於大班教學的學校老師而言,教導閱讀更是非常花心力與耗時的準備功課,在時間與投入心力大量成長時,學生的表現與反應卻是依舊,老師的無力感也會增加本書作者依據個人多年教學經驗提供了許多經驗分享,而這些經驗都是作者在學生身上甚至美國閱讀能力測驗中已經得到結果的回饋。

  求知若渴的時代,相信不只是孩子需要閱讀力,父母親的閱讀力應該在閱讀本書後也會得到啟發。本書的主要讀者群為老師、父母,但是本書也可以是人人皆可入門並且一開始就無法放下的書籍。

  1.教導學生閱讀能力的老師群
  2.培養 / 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父母
  3.重視閱讀領域的專業工作者
  4.啟發完全沒有閱讀慾望的讀者
  5.所有的老師、家長與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唐娜琳.米勒 Donalyn Miller

  唐娜琳.米勒於德州凱勒市三一草原小學任教六年級語文與社會老師。為了散播閱讀自由,唐娜琳經常至美國各校各地演講教學。她的文章定期出現於全國性的刊物,如Library Sparks Magazine。在位於《教師雜誌》網站(teachermagazine.org)的「書的低語者」(The Book Whisperer)部落格中,她與讀者分享自己對教授閱讀與鼓勵學生閱讀具有的想法與策略。在網站上獲得老師們與家長們廣大的迴響,還曾經擠爆網站過。目前仍繼續為該網站寫專欄並且回答問題。

  唐娜琳與先生、兩個女兒及孫女住在由成堆待讀的書所積起的「米勒山」上。在閒暇時間,她旅遊、拜訪朋友、做白日夢--就在她的愛書的書頁之間。

譯者簡介

羅慕謙

  曾任出版社翻譯、編輯。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德國美因玆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現於該校攻讀博士,兼職翻譯。譯有《我家小孩受歡迎》、《創意教出優秀生》、《遇見天使之前》、《睡夢天堂》、《英文文法聖經》、《面對孩子的憤怒》、《改變人生的動物園之旅》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驀然回首
大夢初醒
迷失方向
何去何從?
找到出路
跌跌撞撞

第二章 每一個人都是讀者
讀者的種類
---發展型讀者:凱西
---蟄伏型讀者:荷普
---地下型讀者:蘭迪
測試老師
學習的環境

低語:學生興趣問卷調查
---克里絲汀娜
---瑞秋

第三章 有一個時間,有一個地點
拿來閱讀的時間就是被善用的時間
偷時間來閱讀
---上課中被打擾的時刻
---暖身練習
---學生做完功課後
---照相日
---上圖書館: 設定上圖書館的目標
---那麼總共是多少時間?
創造閱讀的地點
大家請安靜(老師除外……)

第四章 閱讀的自由
閱讀計畫
閱讀要求:為什麼四十本書?
---重點是閱讀,而不是達到要求
---迎合學生的興趣與能力
肯定讀者的選擇
透過朗讀引介作者
認識文類
---定義文類
---判斷書的文類
讀書筆記
低語:讀書筆記

第五章 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閱讀的榜樣:閱讀危機的核心
閱讀對你有什麼意義?
--老師帶路
找到你內心的讀者
---閱讀改進計畫
---分享你的掙扎經歷

第六章 剪斷束縛
看到壁紙
---一個尺寸不是每人都適用
---替代做法:重新思考全班一書的做法
---替代做法:不教「書」,教「讀者」
傳統做法二:閱讀測驗
---關於學測模擬考
---把學測考卷當作一個文類
傳統做法三:讀書報告
---好書分享的缺陷
---替代做法:好書宣傳
---替代做法:書評
傳統做法四:讀書日誌
---替代做法:在課堂上閱讀
---替代做法:在特定的範圍內自由選書
傳統做法五:輪流朗讀和爆米花朗讀
---輪流朗讀的真相
---替代做法:先給學生準備和練習的機會
---替代做法:採用其他方式
傳統做法六:獎勵活動
---替代做法:閱讀本身就是獎勵

低語:年終回顧

第七章 放手
又回到起點?
學生在為什麼做準備?---抵抗潮流
效法模範---培養終生讀者才是最終的目標
書把我們結合在一起---學生回來了

結語

附錄一:班級圖書館的設立與管理到處都是書
書的來源
書的維護
選什麼書?

附錄二:問卷表格

感謝

 

內容連載

拿來閱讀的時間就是被善用的時間
我會跟學生強調,閱讀不是我們這堂課的點綴。閱讀是這堂課的基礎。我們所閱讀的書籍,以及我們從書中得到的啟示或疑惑,都屬於課堂教學。

 一開始,閱讀是我對學生的要求。他們在這段時間閱讀,是因為我規定這麼做。我想培養他們每天閱讀的習慣。學生明瞭閱讀是我期望他們盡到的責任,就像每天刷牙一樣。但是投資在閱讀上的時間,會激起更多的閱讀。學生閱讀得越多,並成長為一個閱讀的團體後,他們就越喜歡閱讀。學年進入軌道後,我會把獨立閱讀的時間每天都拉長一點。到了隔年春天,我們九十分鐘的語文課上,學生會花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我的學生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每天花多少時間閱讀。但是我知道他們有多珍惜這段獨立閱讀的時間,因為每當我宣布閱讀時間結束時,他們總怨聲連連。學生常常問:「米勒老師,我們可不可以哪天整節課都拿來看書?」於是在春季,每當班上有一半學生去參加樂隊比賽時,我們就會整節課都拿來閱讀!

在課堂上看書使我在家裡和週末都花更多時間看書,因為只要一本書看上癮了,我就一定要把它看完。
――莫莉

不管學生花多少時間學習閱讀技巧,如果沒有時間在實際的閱讀經歷中應用所學,學生永遠無法培養出讀者的能力。如果不慢慢增加閱讀的時間,他們也無法培養出讀者的耐力。學生需要時間去閱讀,需要時間去自己擔任讀者的角色。

語言教學專家克瑞申(Stephen Krashen)在《閱讀的力量》(The Power of Reading)一書中分析了過去四十年來就獨立閱讀所進行過的研究,發現沒有一項活動比自由閱讀對學生的理解、字彙、拼字、寫作和整體學業表現具有更良好的效果。他認為,把課堂時間拿來進行單字小考、文法練習、閱讀測驗等只有極小效果、甚至負面效果的傳統機械式訓練,就是在禁止學生去享受一次又一次被證實能夠真正增進語文能力的活動:自由的閱讀。我自己也注意到,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開始讀一本書,回到家後他們也更可能會繼續讀這本書。自由閱讀對地下型讀者也是一種解脫,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不必在學校的書和自己的書之間換來換去。

我覺得我們每天在課堂上都可以看自己的書,真的很好。有時候,我一整天最美妙的時光,就是能夠看上半小時的書。 ――貝瑟妮

我們該提出的問題不該是「如何找出時間來進行獨立閱讀?」而是「我們怎麼能夠不找出時間來進行獨立閱讀?」

 自從讓獨立閱讀成為課堂的核心,我的學生除了課業表現進步,閱讀的動力和興趣也大增。像凱西這樣以前全州學測好幾次沒考過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大量閱讀之後,以後年年考過學測。以前除了學校規定就不看書的學生,現在一本書接一本書地看。密集閱讀到底有什麼效果?更優美的文筆、更豐富的字彙、更廣泛的社會與科學知識,都是我的學生大量閱讀後的自然結果。

我在學校裡一有機會就會看我的書,因為學校的課實在很無聊。每當我在課堂上看書時,就覺得心中那小小的空虛被填滿了(開玩笑的!!!) ――強

就算傳統的教法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光是學生對閱讀的態度轉變,就足以構成投入大量時間去進行獨立閱讀的理由。我以前的學生回來看我時,常告訴我在國中、高中裡,課堂上根本沒有讓他們自己看書的時間。為什麼我們不給學生更多時間在課堂上進行獨立閱讀?我常聽到其他老師說,他們無法挪出上課時間給學生閱讀,因為他們有那麼多內容要教,但是又為了什麼?閱讀比其他任合做法都有助於學生課業進步,因此獨立閱讀,必須是我們當老師的在撰寫教學計畫時,第一個安排進去的做法,而非最後一個。大家都說,我們要為我們珍視的事物挪出時間,那麼如果我們珍視閱讀,就應該為閱讀挪出時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2
    $160
  2. 新書
    9
    $234
  3. 新書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