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鐵道百科:台灣鐵道完全揭祕

一看就懂鐵道百科:台灣鐵道完全揭祕
定價:480
NT $ 242 ~ 432
  • 作者:戴震宇
  • 出版社:遠足文化
  • 出版日期:2010-07-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73160X
  • ISBN13:9789866731600
  • 裝訂:精裝 / 208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前所未見:詳盡、生動、有趣的台灣鐵道圖解寶典

  台灣的鐵道雖然不多,但每一段都代表了開通那個時期的地方產業發展。光緒年間開始修築的劉銘傳鐵路(縱貫線)、為開發後山興建的北迴線、輝映黑金歲月的平溪支線,以及迂迴搖擺上山的阿里山森林鐵道,只要仔細觀察,都可以挖掘出引人入勝的點滴記事。

■ 鐵道總論 各路段鐵道興衰歷程
  提供環島鐵路各段、支線鐵路、不同產業鐵路總體資訊,使讀者能夠全面性的了解各段鐵路的發展歷程!

■ 重點車站 火車旅行實用參考
  全台大大小小的火車站不計其數,本書精選特色火車站,重點說明該站風光。喜愛國內旅遊、火車自助行的讀者,可以輕鬆的按圖索驥,來一段知性與樂趣兼具的鐵道旅行!

  作者以其十數年來專注於台灣鐵道的豐富知識,藉由簡潔易懂的文字說明,搭配大量實景照片與精美全彩插圖,帶讀者從圖像中了解台灣鐵道的發展演變。

作者簡介

戴震宇

  國會助理、媒體記者、文山社區大學講師、真理大學專任講師。

  從小愛搭火車,大學開始練劍道、退伍後半路出家學攝影,因為年紀的關係,沒事愛發掘一些曾經流行、現在卻被遺忘的事物。南北往來搭高鐵,但是更喜歡去日本坐路面電車兜風的感覺。

 

目錄

軌道運輸與都市規劃

環島鐵路
縱貫線
屏東線
宜蘭線
北迴線
台東線
南迴線

支線鐵路
平溪線
內灣線
集集線

產業鐵路
糖業鐵道
林業鐵道
礦業鐵道

捷運

高速鐵道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戴寶村

  台鐵在2010年舉辦順口溜的台灣鐵路123年 紀念活動,特別的舊山線復駛活動讓鐵道迷狂喜,很多人買台鐵便當在高鐵上享用,「車站」一曲點唱率歷久不衰,一個多世紀 來,台灣的鐵道、火車以不只是現代化重要交通工具,車行往來親友離聚,火車鐵道承載無數人的歷史記憶,不斷有鐵路相關書籍出版,正是 這種趨新與念舊心態的寫照。

  《一看就懂台灣鐵道百科》這本書用不同區域的鐵路主、支線系統為 架構,帶引出鐵道、車輛、車站的建設發展,內容多樣豐富,文字精簡流暢,配圖精采實用,台灣鐵路縱貫南北到環島一周,銜接 的支線也帶動各地產業與城鄉發展風貌。軌道交通移動仍然是台灣重要的交通方式,也合乎環保的趨勢,鐵道旅行方興未艾,這本書可讓讀者 了解近代台灣鐵道發展風貌,充實鐵路交通常識,也可循著鐵道去探賞台灣之美,是一本知性感性兼顧的實用書籍。

 

內容連載

基隆臨港線
基隆臨港線
在日據時代有「北台灣玄關」之稱的基隆港,光緒12年(1886)開始建港,1897年日本人展開擴建工程,1911年連結第一、第二碼頭的鐵路完成,1 9 2 5年因牛稠港周邊鐵路陸續鋪設完成,於牛稠港東北側設「仙洞調車場」,負責貨運列車調度即編整。

新岸壁取及所
1 9 3 0年時鐵路已延伸至「新岸壁」(1 4─1 8碼頭),因為當時台灣日本來往的船隻都停泊於此,因此設了一個「新岸壁取及所」,光復後改稱「新碼頭」簡易站,是臨港線上唯一存在的車站。

外港特種碼頭支線
1950年起修築「仙洞調車場」至台肥場區的支線,1955年外港碼頭築港工事開展,又興建「基隆外港特種碼頭支線」,隔年五月完成,至此基隆臨港線鐵道規模底定。

臨港線全盛時期
基隆臨港線在全盛時期沿線有三座號誌樓負責管控列車行進,加上基隆車站內南北兩座,一共五座號誌樓都是珍貴的鐵道文物,加上通往外港支線上有座鐵公路共用的復興隧道,以及仙洞調車場內的雙K道岔,基隆臨港線值得研究之處真是不少。

基隆臨港線停駛
可惜的是,自2000年10月起鐵路局分兩階段拆除臨港線停駛的軌道,仙洞調車場被夷為平地後,一座半木造的號誌樓與雙K道岔至此消失。2004年基隆臨港線全面停駛後,包括復興隧道內的鐵軌陸續遭拆除。線階段臨港線只剩基隆站北端一小段做為電聯車停車及調度之用,往日風光已無跡可尋了。

高雄臨港線
高雄臨港線
1900年台南─—打狗間鐵路通車,於今南鼓山設打狗停車場,作為縱貫線南端終點。當時由此還有兩條鐵路,一條為通往「高雄漁業組合」(今鼓山魚市場)的運魚鐵路─—濱線」,另一條則是通往蓬萊區第一、第二碼頭(今漁人碼頭一帶),運輸進出口貨物的「商港線」。由於「濱線」日文發音為「HAMASEN」,因此後來南鼓山靠海一帶就被稱為「哈瑪星」。

第一臨港線
1912年底打狗港(高雄港)第一期改良工程完成,為了運輸上岸貨物,陸續修築連絡各碼頭的鐵道,這就是「第一臨港線」的前身,1936年「第一臨港線」已延伸至現今的14號碼頭。1941年為了配合高雄30萬人的都市計劃,日本人在今中山路、建國二路口設立新的高雄驛,原位於南鼓山的車站更名為高雄港驛,只負責臨港線貨運與屏東線客貨運業務。

第二臨港線
日治時期第一臨港線只鋪設到現今成功路一帶,台灣光復後,築路工程持續進行,到了1967年,由高雄港站往南經苓雅寮、中島車場,再東至前鎮車場後往北折抵高雄站,全長13.072公里的第一臨港線完工,加上高雄港站到高雄站間的屏東線,形成一個環繞市區一圈的路線。另外由第一臨港線南端前鎮車場延伸出來,設有草衙車場的第二臨港線,也於1977年完成通車,全線長8.767公里。

臨港線的擴張
隨著高雄工業發展及高雄港的業務蒸蒸日上,台糖、台電、台肥、中化、高雄硫酸錏等工廠紛紛於港線旁設廠,加上各貨櫃碼頭、海軍基地、中鋼及中船等連絡線,高雄臨港線一共擁有草衙副線、中鋼線、中興廠線、台肥線、205廠線、硫酸錏廠線、中化支線、中島東西線等支側線,構成一個繁複的系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
    $242
  2. 新書
    59
    $285
  3. 新書
    9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