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關機:七個習慣、兩種模式、三個基本動作,活化你的思考力

思考不關機:七個習慣、兩種模式、三個基本動作,活化你的思考力
定價:280
NT $ 150 ~ 252
  • 作者:船川淳志
  • 譯者:林欣儀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1-01-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05373
  • ISBN13:9789861205373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每年兩千位企業菁英踴躍參加的思考力強化研習課程

  「思考力沒有極限,徹底思考就會找出答案。」──船川淳志

  你的頭腦夠靈活嗎?你有用腦袋在思考嗎?
  為什麼學歷越高思考越容易偏頗?越聰明的團體越會提出詭異的結論?

  你今天思考了嗎?

  「思考關機」是近年日本流行的新名詞,它對國家、社會、企業,以及個人影響甚深,遠超過犯罪組織。據調查,通常確實有犯罪意圖的主謀只是少數人,但是「不知不覺就……」、「不必為了這種小事煩心」、「因為老闆就是這樣說的」、「大家都這麼做」等種種心態,導致「思考關機的負面連鎖反應」全面滲透,對於個人及組織造成極大傷害。

  診斷「頭腦惡習症」

日本知名顧問船川淳志深入探究,發現現代人之所以時常思考關機或是思慮不周,是因為遇到以下四個問題:

  1.思考放棄──嘴裡說「資訊這麼多,不可能啦」,主動放棄思考。

  2.思考依賴──嘴裡說「因為XXX這樣說的啊」,而依賴他人的頭腦。

  3.思考扭曲──推理過程中有缺陷或不合理之處。

  4.思考偏頗──針對特定的事情可以做出有效推論,但只要稍微偏移專門領域,思考力就無法發揮功能,而且, 學歷越高反而越容易掉入這樣的陷阱之中。

  透過本書的Q&A,對自己的腦袋做一次徹底的診斷吧!
  檢查看看自己是否也出現以上症狀。
  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罹患了頭腦惡習症,那這本書就是你的醫治良方。

  步驟123,活化你的思考力
  思考習慣就像身體習慣一樣,只要調整改變,就會有進步。

在本書中,作者特別傳授了鍛鍊思考力的三個步驟:
  步驟一:實踐活化思考的七個基礎習慣;
  步驟二:鍛鍊兩種思考模式:「創造性思考」與「驗證性思考」;
  步驟三:徹底執行思考的三個基本動作:分類、整合、替換。

  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及態度,並學會正確的思考方法,就能讓你的思考力沒有極限,永遠都能找出解決方案。透過本書的指導,你一定也能做到。

作者簡介

船川淳志

  一九五六年生於日本東京都。全球衝擊(Global Impact)顧問公司代表合夥人,Globis管理學校講師。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法律系,曾任職於東芝、Alico.Japan等企業,一九九○年赴美留學。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雷鳥國際管理學院取得MBA學位,活躍於美國矽谷的管理顧問界。回到日本之後,擔任Globis的資深管理人,後來自立門戶,提供組織開發、企業革新等專業諮詢顧問,並舉辦各種組織教育、領導統御、人才開發等多方面的研討會。著有《一個人以上的思考術》、《在管理學校所學到的思考力與應對力》、《在管理學校所學到的改革力與領導力》、《給研究生的用腦方法》等書。

譯者簡介

林欣儀

  翻譯領域自生活延伸至機械專業,曾任商周雜誌專案翻譯,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

 

目錄

<作者序> 「思考關機」是有原因的
<前言>   三個好習慣改變四大惡習

第一章 我真的有用腦袋在思考嗎?
第二章 我是不是放棄思考了?
第三章 我是不是都讓別人幫我思考?
第四章 我的思考歪七扭入不像話?
第五章 如何培養好的思考癖好
第六章 如何擺脫頭腦的惡習症
第七章 思考專家的「七個基礎習慣」
第八章 創造性與驗證性的思考雙刀流
第九章 思考的三個基本動作
第十章 強化組織的應對力與思考力

【課題.謎題的解答】

 

作者序

「思考關機」是有原因的

  這幾年來,日本似乎常常聽到「思考關機」這個名詞。基本上這並不是很適合散播開來的名詞,但也揭發出目前社會上日漸嚴重的一個問題面。

  有組織的企業犯罪,審查機關、監察組織不該有的資訊隱匿或惡性混淆等等,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些不該發生的案件、意外竟然源源不絕。仔細檢閱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發現確實有企圖犯罪的主謀,但這種具有執行重大犯罪意圖的人只是少數,反而是一般人的思考停滯,將這種犯罪視為「不知不覺就……」、「不必為這種小事煩心」,為犯罪者背書而不自知,致使事情更加嚴重,不是嗎?也就是說,「思考關機的負面連鎖」正在組織、乃至於在社會中運作著。

  另一方面,「思考關機」雖然不一定會造成案件或意外,但是因此造成企業中事業拓展或M&A(收購合併)的失敗例子卻不勝枚舉。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當事者具有「因為董事長這樣說」、「因為其他公司也這麼做」等等「思考關機」的症狀。

  那麼,我以一介顧問的身分,就不得不面對問題,仔細思考它的原因。「這就是思考關機狀態沒錯!」只是做出這樣的評論,就代表本身也依賴「思考關機」這個名詞,而感染上「名詞性思考依賴症」了。

  也就是說,最近幾年大家才開始思考一件事情:「思考關機是有原因的」。探究有關思考關機根本的原因後,我整理出一個假設,那就是「頭腦的惡習症」這個概念。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發表這個根念,是在二○○三年,慶應丸之內城市學院所主辦的「夕學五十講」這場演講中。二○○四年二月,我將這場演說的內容整理成一本著作,就是本書的精裝版《思考專家所闡述的「思考惡習症」克服法》(講談社)。

  把我的論點整理摘要之後,有以下幾點:

  ●思考停下腳步(思考關機),或是無法順利發揮功能(思考不周)的原因,在於平時的「思考習慣」。
  ●因此,只要檢查平時的思考習慣,學會妥善使用思考能力的訣竅,無論是誰都能強化思考力。
  ●這也很像治療「身體的惡習症」的療程。為什麼呢?因為頭腦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關鍵就在於平時的檢查,和習慣的改善。

  一個建立起來的假設,如果不加以驗證是毫無意義的。一開始,我之所以發現頭腦與身體一樣會有惡習症狀,是從顧問案件或企業研習現場所看到的。自從我整理出「頭腦的惡習症」這個概念之後,在至今我所參加的企業性「思考力強化研習」中,都得到各式各樣的驗證。例如在二○○五年,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舉行的各家企業研習,總日數有一八八天,參加人數達到二、○四九人。而研習以外的演講參加者,還不包含在這個數字內。當然,企業研習的目的主要還是在於技能培養,所以要驗證我的假設仍有其極限,即使如此,我還是獲得多參加者如以下的意見:

  ●我能感覺到放棄「思考行為」的那一瞬間。
  ●我發現自己平時會發生思考關機,尤其是「Google不到(用Google搜尋不到),所以不知道」的時候,根本就是「藉口型思考放棄症」。
  ●我相信,自己的思考實在太偏向某個專業領域。
  ●我發現,思考力只要經過訓練真的會更強。
  ●我親身體驗到,靠著團隊合作可以獲得思考力的相乘效果。我想這也可以活用在平時的會議裡。

  另外,有些參加研習講課的人,會從一個月到數個月之後送給我像以下的回應:

  ●當我回到職場上之後,真的發現自己周圍有很多類似「頭腦的惡習症」的患者呢。
  ●以往我很依賴「因為部長是這樣說的」這樣的思考,現在鼓起勇氣發問之後,會議氣氛明顯跟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跟外國客戶洽談讓我很頭痛,但是現在只要稍微注意邏輯,過程就輕鬆多了。

  在精裝本發行兩年半之後再次發行口袋版,理由只有一個:想讓更多讀者知道「頭腦的惡習症」的真相。提出這個問題的契機是在於商場上沒錯,但是像之前所提到的一樣,這種症狀並不限於商場上,而是普遍存在於社會中的。

  我在研習活動中每年所能接觸到的人,大概只有兩千人左右,加上演說參加者也只有數千人。但是藉由這本口袋書的出版,我就能夠讓更多人針對這個課題做思考了。

  應付「頭腦的惡習症」的對策,其實與身體的惡習症一樣,一開始一定要自我檢查。道先要認知現狀,再來只要稍稍改變一下平常的思考習慣就可以了。只要像這樣稍微用點心,就會讓你在職場充滿活力,而如果能進一步減少社會上的「思考關機」狀態,那更會讓我喜出望外。

  最後,我要由衷感謝至今讓我獲得許多學習機會的演說參與者,以及諮詢客戶。另外對於讓我能夠將「頭腦的惡習症」這個主題對世人介紹的講談社村上誠先生,也在此致上真摯的謝意。

二○○六年七月
船川淳志

 

內容連載

頭腦四大惡習症

我舉辦「思考力強化研習」,研習對象從新進職員到儲備幹部,職業從高科技廠商、製藥公司、食品、汽車、金融等,涵蓋各種產業。每一次參加人數大約二十人,為期兩天,以互動方式,也就是一邊討論一邊雙向進行的形式舉辦。對參與者丟出各式各樣的「思考課題」,再從課題答案展開更深入的討論。

其實這種雙向進行的做法,在其他研習之中也看得到,歐美的管理學院也廣泛使用這種方法。但是如果特別聚焦在「思考」上,有趣的是,每個參與者的思考習慣就會明顯產生區隔。其中有充滿創造力想法的人,有分析能力敏銳的人,也有能有效發揮思考能力的人。

另一方面,也有表現出類似「頭腦的惡習症」症狀的人。

有時我甚至覺得,這種人反而比較多。

就算我在諮詢上有加權調整,他們的想法似乎也很難改變。實際上,完成幾個課題之後,就會發現有趣的結果,也就是他們會慢慢浮現出「頭腦的惡習症」跡象(詳細內容請參考內文)。

我在這裡把症狀分成四種:
1.思考放棄:嘴裡說「資訊這麼多,不可能啦」,主動放棄思考。

2.思考依賴:嘴裡說「因為董事長這樣說的啊」,而依賴他人的頭腦。

3.思考扭曲:推理過程中有缺陷或不合理之處。

4.思考偏頗:針對特定的事情可以做出有效推論,但只要稍微偏移專門領域,思考力就無法發揮功能。 這四種症狀,不管在哪種企業裡,任何的職業、年齡、性別、部門,都可以看得到。就算是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高學歷份子,也都多少有點症狀。

甚至可以說,學歷越高反而越容易掉入這樣的陷阱之中。

當然,這些症狀不只是在企業研習中,當我以顧問身分與各大企業職員共同工作時,也常常會看到。像是顧問一來就感到安心的「思考依賴症」明顯患者,或是被任命為專案團隊的一員,但是有強烈的「思考偏頗」或「思考扭曲」,而無法對團隊活動帶來貢獻的人等等,表現出來的症狀真的是五花八門。

仔細想想,目前的許多企業人士,以往都在輕視思考的趨勢之中度過,結果養成「不要想太多也沒關係」的習慣,不是嗎?要說原因的話,其實是因為在以往的時代裡,不知不覺把「脖子以下」的部分看得比「脖子以上」更重要。用腳來賺錢,用背影來學習,有問題的話就敞開心胸來談,像這樣,「脖子以下」被當成一種美德。

當然,「脖子以下」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業務或製造生產,累積現場經驗在任何時代裡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除了「脖子以下」,還必須加上「脖子以上」,也就是徹底活動自己的腦袋,與他人取得明確的溝通,才是應該追求的重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4
    $150
  2.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