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密:一個MBA的犀利告白

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密:一個MBA的犀利告白
定價:280
NT $ 45 ~ 252
  • 作者:阿部昆
  • 出版社:三采
  • 出版日期:2011-07-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294655
  • ISBN13:9789862294659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念完MBA,人生從此由黑白變彩色?!
  MBA學位並不是專為找到好的工作而設立,本書顛覆傳統,打破MBA常見迷思!
  你想出國唸MBA嗎?你也有以下迷思嗎?
  MBA是時尚趨勢,不唸就落伍了?
  唸完MBA,未來工作更順利?
  出國唸書能開拓國際視野,還能順便練外語,真划算?
  唸MBA可以經營拓展人脈?搞不好還能譜出異國戀曲?
  MBA就像婚姻,需要經營?
  MBA的投資報酬率,你算過了嗎?
  情和義,值千金;MBA,值幾斤?
  「台北路上的MBA,大概就像計程車司機一樣那麼多!」
  「像我當初糊里糊塗就去國外唸MBA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

  作者打破MBA成功迷思,從留學前準備、唸書生涯、求職就業、人生方向,做全面性完整回顧與反思,你也打算遠渡重洋唸MBA嗎?請冷靜思考,看完本書再決定!

  「MBA耳熟能詳,就連水果攤老闆都聽過,頂多分不清MBA與NBA的差別罷了!」

  作者以麻辣犀利且戲謔口吻,描述曾歷經的MBA求學之旅,以及畢業後面試求職的層層過招,最後自我反思這一路過程。

  用歷經血淚的過來人身分,給對幻想著美好MBA未來、卻茫然不知目標的學子們些許良心建議。

  你可以換得一個學位,但不會換你的智商;換一份經驗,可是不會換你的個性;換一份工作,可是不會換你的快樂;換一些地位與虛榮,可是不見得會換來幸福。

作者簡介

阿部昆 (陳冠學)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畢業,曾幻想可以在好萊塢發展,所以存錢到好萊塢隔壁的UCLA(洛杉磯加州大學)唸MBA(企管碩士)。最後發現自己留在好萊塢,只能在那扮蜘蛛人跟觀光客拍照,所以MBA畢業後加入Bain & Company(貝恩策略諮詢公司)香港辦公室,擔任穿梭大中華地區的管理顧問。

  後因懷念家鄉巷口鹽酥雞勝過商務艙的飛機餐,所以決定放棄香港的燈紅酒綠,回到台灣尋找人生意義,並且開始跟許多對於MBA有憧憬的年輕後進,分享充滿血淚的良心建議。

 

目錄

教育與人生需兩者並重 許安德
重新思考MBA的價值再出發 蔣明晃
你的婚姻可能失敗,就如同我的MBA一樣

第1章 留洋MBA真相直擊
為什麼你會一路被騙到這裡?還被騙到深處無怨尤?

1-1 踢爆MBA的假光環
MBA常見的八大迷思
你MBA了沒?
大家都是頂尖MBA

1-2 MBA不是學術機構
求職訓練與職業介紹所
MBA讓我投胎,重新做人
MBA學生會什麼?
你唸了多久的MBA?

1-3 成功的故事很多,但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申請決定命運
成功的故事不少,但失敗的更多
過去的光榮

第2章 從學生到校友
成功的MBA,不等於成功的人生!

2-1 MBA是你的銀色子彈還是銀彈?
MBA的代價
原來MBA也需要排毒
MBA是我的投資還是名牌包?

2-2 我在MBA戰場上的日子
第一年:成王敗寇的壓力
第一年:美國夢
第二年:MBA的最後戰役(上集)
第二年:MBA的最後戰役(下集)
我在MBA的三項修煉

2-3 成功的MBA:我離開MBA之後
嫁入豪門之洗手作羹湯
你是否也想當投影片製作工人?
飯店與差旅費
豪門婚姻的歲月
豪門婚姻破碎,是福還是禍?

2-4 這就是人生啊!
成功的MBA,不怎麼成功的人生
你想拍一部怎樣的人生電影(連續劇)?
可是你人生的其他選擇呢?
所謂的傑出校友

2-5 MBA紅燈區:兒女私情、國家興亡,孰輕孰重?
愛情、麵包、MBA?
在MBA找到真愛

第3章 回顧與反思
情和義,值千金;MBA,值幾斤?

3-1 LV可以揹在身上,MBA不行
先問自己:Why MBA?
一路走來
MBA,要不要?
值回票價的MBA

3-2 除了MBA,你的其他選擇
也許你只是想要轉個彎
如果可以重來

 

作者序

你的婚姻可能失敗,就如同我的MBA一樣

  最初在討論這本書主軸概念的時候,朋友曾貢獻的一些點子包括:「不唸MBA,會死嗎?」、「MBA?可以吃嗎?」、「我是MBA,那又怎樣!」,顯然我不少朋友對於MBA這個概念以及族群,有很多複雜的情緒與愛恨糾結。

  也有朋友一聽到我在寫這本書,就對我說:「你是真的那麼討厭MBA嗎?怎麼可以討厭到寫成一本書!?喔對了,記得幫我預購一本!」

  其實我沒有討厭MBA。我臉書上幾百個朋友中,有三分之一是有國外MBA學歷的,其中有不少是像我一樣土生土長的土台灣人,曾到海外負笈求取MBA功名。所以我怎麼也不可能腦殘到寫一本書來罵自己、也罵我上百位的MBA友人;寫書不是我的職業,我出書了以後還是得在一群MBA充斥的職場江湖上行走,我可無意變成MBA的武林公敵。

  但慫恿我出這本書的朋友,卻也多是留學海外的MBA,他們覺得我應該提供一些MBA的平衡報導,希望我抱持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告訴芸芸眾生:「你可以嚮往穿西裝打領帶、被《商業周刊》採訪的專業形象人生;但也許你更適合穿著短褲與夾腳拖,就算沒有被《商業周刊》報導,你的人生還是津津有味,畢竟你手裡還拿著一本《壹週刊》!」

  我不是要搞MBA的族群分裂,只是想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與聲音。

  如果你也想追求MBA,想必你已經聽了許多MBA男孩與MBA女孩在海外求學的多采多姿、也聽過不少苦盡甘來的勵志故事,就連酪梨壽司在MBA畢業後走出的獨特人生道路,彷彿都在暗示你,MBA是這一切美好人生背後的必要元素。看了那些故事與人物,你真的很難不相信,MBA就是追求夢想與豐富人生畫布的必經之路。

  多年以前,我也是聽了許多MBA男孩與女孩的精采故事之後,滿懷憧憬地追求我的MBA,後來也如願得到一份極受MBA青睞的策略諮詢顧問工作。但走過這整個旅程,我卻怎麼也沒有那種「修成正果」的感覺,反而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充滿困惑的人生,為什麼我辛辛苦苦追求的,沒有換來對等的滿足與快樂?

  要不要念MBA這件事情,就像要不要結婚一樣。婚姻有人嚮往,也有人懼怕,不少人嚮往豪門姻緣,也有人拒當豪門貴婦。婚姻成功的很多、豪門婚姻美滿的也不少,但就是有人不適合婚姻、有人從童話故事般的豪門姻緣,墜入凡間變成《玫瑰瞳鈴眼》的悲慘劇情。我們也許聽了很多白頭偕老的動人故事,但不能忽略《犀利人妻》的劇情也正在我們的身邊上演,你可以聽聽婚姻美滿的人分享他的甜蜜喜悅,但你也應該去瞭解,有些人之所以在婚姻裡面掙扎的原因。

  這本書的起源,只是因為我抱持著一個想法:應該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婚姻失敗」吧?!每個進入婚姻(MBA)、嫁入豪門的人,難道真的都像他們的全家福照片一樣那麼幸福快樂嗎?我自己明明就是那個老公外遇,卻還假裝自己擁有美滿家庭的貴婦,明明被家暴,卻謊稱是自己在馬桶上跌倒、還撞到廚房流理台的名媛。

  所以我決定不再掩飾自己被家暴的傷痕,要從家暴陰影中站出來,告訴許多嚮往婚姻或豪門姻緣的男孩女孩們:「婚姻可以追求,但是真實的婚姻未必如你想像中美好,錯誤婚姻的代價可能比你想像中大,婚姻以外你應該還有其它選擇!」而把「婚姻」二字,改成「MBA」,即是本書主要內容。

  我的MBA姻緣之路,雖然沒有想像中那麼綺麗美好,但我身邊還是有許多在MBA姻緣路上的神仙眷侶,他們正過著充滿睿智的美好人生,這本書顯然不是針對他們而來的。我其實還是相信許多人可以追求婚姻(MBA),無論是要為柴米油鹽奔波的婚姻、還是王子公主的豪門聯姻,我都會祝福他們得到自己真心想要的。但我只是想提醒部分人,在踏入婚姻說「我願意」之前,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做這個決定的理由,以及婚姻的完整面貌?如果你真要跳進這「火坑」,請先準備好你的防火衣,等你經過這一切水深火熱之後,就可以日後在《商業周刊》上侃侃而談自己的成功經驗,但如果你苦苦追求卻也得不到你要的一張結婚證書,單身也未必是世界末日。

  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Madison)的Thomas DeLeire教授,在他的一個研究裡聲稱,結婚所產生的幸福感,相當於多花兩萬美元在休閒活動上所產生的快樂。如果,連婚姻都可以被休閒活動取代了,要花你十萬美元以上的海外MBA,又何嘗沒有其它替代品?

  我曾花了十萬美元在我的MBA上,甚至感受不到相當於一次結婚的幸福感(當然很可能是因為我從沒結過婚的關係),我只覺得自己像是個犀利人妻,婚姻失敗、人生迷惘。原來,我花了太多時間追求與MBA相關的光環,卻花太少時間認識自己想要過的人生。

  我想分享的是關於人生,不僅只是事業或MBA。如果你只對人生裡的「事業」有興趣,那麼我的分享對你而言,很可能是在唸《金剛經》、《法華經》裡讓你摸不著頭緒的經文。如果你覺得「事業」應該在「人生」的範疇裡來考慮,就像婚姻不過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那麼我冒著下半輩子可能會被「MBA界」除名的危險,來分享我對於MBA留學的看法,也許對你有些參考價值。

  祝福我的讀者,無論你有沒有MBA,人生都圓滿!

推薦序-1

教育與人生需兩者並重  願暻Envision MBA教育機構創辦人/許安德Mark Hsu

  近年來,MBA的價值開始受到學術界以及業界諸多質疑,特別是在二○○八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經濟之後。有趣的是,有些最大力抨擊MBA價值的評論家,皆任教於世界最頂尖的商學院,史丹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學的教授Jeffrey Pfeffer便是其中之一。

  這是個國與國之間分野早已不再明確的全球化時代,企業面臨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一個新科技的誕生,就有可能讓某個產業一夕之間瓦解、甚至被摧毀。這讓我們不禁懷疑,當外頭的商場情勢瞬息萬變,學生坐在MBA教室裡上課,是否真能學會足以讓他們在商場生存的技能?而當全球經濟被金磚四國、印尼、墨西哥、非洲與中東等新興市場牽動的同時,學生在波士頓、紐約、舊金山這些離新興國家千萬里遠的學校上課,讀著以歐美企業為主的個案研究,他們所獲得的教育是否又能切合時局呢?

  在台灣,留學這件事情幾乎已被神化,很少人會出言批評國外教育的不是。而本書作者阿部昆,藉此對MBA的價值提出極為深刻的反思,檢討剖析MBA的意義,跳脫主流價值,這點我認為相當值得讚許。當然,任何問題都不會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也就是阿部昆亟欲透過此書傳達的訊息。關於教育,什麼決定才最明智,端看你想要怎樣的人生,不是只有單一選擇,但卻很少人能夠即時將這點想得透徹。平心而論,留學確實有許多面向的價值無法被具體量化,每個人對於出國留學也都有不同的動機,然而,我認為就當今世界的局面,你應該更審慎檢驗MBA這個「產品」,並且問自己:「唸MBA是否真的是協助我達成夢想的最佳途徑?」

  有心想出國唸MBA的同學,或是計畫將孩子送出國的父母,這本書將會讓你獲益良多。這是第一本挑戰台灣長久以來對MBA以及出國留學信仰的書。透過《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密》一書,讓我再次看到阿部昆的真誠以及坦率,他卸下MBA看似光鮮亮麗的光環,用他親身經歷的故事來告訴讀者,出國留學就像你所知道的人生一樣,也會遇到難以預料的起起伏伏,他對MBA的一些看法可能會打破你對出國念書的美麗幻想,但這就是重點──事情總沒有你以為的美好,只是很少人會先跟你把醜話說在前頭。

推薦序-2

重新思考MBA的價值再出發  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所長/蔣明晃

  這是一本不太一樣的書,談的卻是許多年輕學子們對MBA價值的一種反思。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生來說,大學教育在台灣已經普遍到幾乎每個高中畢業生都可以唸,因此大學文憑在目前大學生甚至社會人士的心中,就如同高中或國中文憑一樣,不用費太多功夫便可以取得。所以許多的大學生、家長,開始認為如果單靠大學的文憑,似乎沒有辦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或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

  這種迷思使得許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往上念碩士學位,有些家長甚至錯誤的認為:「沒有唸完碩士學位不算完成學業」,因此極力要求他們的子弟去唸研究所,這種盲目的現象,造就了今日台灣的就業社會奇觀──高學歷人才大增,但是相對他們所得的平均報酬,卻下降許多。問題是很少人會去思考:「唸這樣的研究所,到底價值為何?

  如同我上面所說:「攻讀碩士彷彿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趨勢」,而這種趨勢對於未來想找到好工作而去唸MBA的學生來說,也存在許多想像的空間。誠如《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密》作者阿部昆所言:「擁有MBA的光環,究竟是不是未來找到好工作(或有絕佳發展機會)的保證?」不同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見解,但作者在本書中,忠實的提出他個人唸過美國MBA名校的學位後,對MBA學位的一番省思。

  我在學校時,也常常遇到許多學生來請我寫推薦信,或者詢問相關的留學事宜。其實我也都以過來人的角度,詢問他們想去唸MBA學位的理由,我想多數人都是想要透過這個學位,提昇自己未來的發展空間。而這本書正好給那些想要去攻讀MBA學位,但卻對這個學位有一些幻想的同學,提供一個再次重新思考的好機會。

  在美國,MBA是一種在職的訓練課程,目的是藉由回到學校,再次重新充實自己新的學識與分析能力,再回到企業內去改善企業裡的問題。所以,MBA學位並不是專為找到好的工作而設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不太可能光靠一個學位,就為自己打造出一個絕佳生涯發展的機會,如果有,基本上,這種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此,我誠摯的希望所有想出國唸MBA學位的同學們,在做出決定前,應該先想清楚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為何,再踏出MBA學位的腳步!

 

內容連載

踢爆MBA的假光環

古代有秀才,現代有MBA。古代的秀才是功名加身,現在的MBA則彷彿是通往功名的門票。無論你是士農還是工商,是支持藍色還是綠色,你都可以追求MBA,聽說那裡是菁英聚集的地方,聽說MBA會告訴你如何成為領導者、如何改變你的人生、改變這個世界。

你也想戴上這頂MBA的帽子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和你的厝邊鄰居,像追逐團購一樣也追逐MBA呢?

MBA常見的八大迷思
台灣人真的很愛唸MBA,台北路上的MBA,大概就像計程車司機一樣那麼多,隨招隨停,而且到處排班。像我當初糊里糊塗就去唸MBA的,應該也不在少數(我這裡指的MBA,並非台灣本地的商管碩士,而是以美國為大宗)。

不過MBA的學費節節高漲,動輒四、五百萬台幣以上的花費,真的不是M型社會後端的人能夠理解的投資。如果說一個國外MBA的學歷,真的可以讓一個(台灣)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提昇的話,那麼唸海外MBA的高財務門檻,應該是拉開台灣貧富差距、形成M型社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看過了許多前仆後繼的台灣人留洋MBA後,我總覺得許多人(甚至是唸過MBA的),對於這高級中產階級以上人才玩的MBA(我出國唸書的時候,應該是MBA裡的貧戶),有許多隱藏的迷思。

迷思1 唸完MBA就找得到更好的工作?
金融風暴讓我們理解到,唸完MBA就算讓你找到更好的工作,可是也很容易讓你失去這所謂的好工作,許多MBA竟如此不堪一擊。

事實上,很多MBA仍然找不到好工作。MBA的學位,面對大環境,其實是卑微的。很多時候,一個MBA之所以可以找到好工作,與景氣與大環境的相關性,可能更甚於學位的本身。

MBA也許可以讓你找到好工作,但許多台灣人在唸MBA之前,並沒有想清楚「一般人所謂的好工作」與「自己喜歡、想要的工作」之間的關聯性(可能一點關聯也沒有)。

實際上,國外MBA提供給台灣學生的,大多是一種「國際平台的認可」。許多MBA本身扮演的,不是一種「加值的過程」,而是一種「認證機制」。但這認證已經越來越氾濫,就像你到處都聽得到的「有機農產品、有機蔬果」之類的產品。

迷思2 唸完MBA英文會變好?
現在的台灣留學生,考GMAT多是靠「機經」,也就是一種「非常近期」的考古題,這樣的考試準備過程,對於英文程度的提昇,幫助實在有限。

而就算在國外唸兩年的MBA,如果畢業之後就回到以中文為主的地方工作,通常英文不會有多大的進步。MBA唸完後對英文的幫助,就像當兵一、兩年對於退伍之後作息的影響一樣,大概兩個月就打回原形了。通常一個英文好的台灣MBA,他們在出國唸MBA之前的英文程度就已經很好了。

迷思3 我已經有外國碩士學歷,再多唸個MBA對我的工作更有幫助?
MBA可以是加分、也可以是減分。如果你已經有常春藤的碩士學位(很多常春藤學校的碩士學位,其實沒一般人想像中難以取得),不要隨便拿多數人沒聽過的學校的MBA來自毀前程。

迷思4 我現在找不到工作,不如去唸個MBA吧?
如果你有錢有閒的話,當然可以。不過回歸根本,解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唸MBA也許可以、亦或無法替你解決這背後的原因。如果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因為長得太不友善,你應該去找整形醫師,可能只要花個一、兩百萬台幣,就比十幾萬美金的學位值回票價。

迷思5 唸MBA是個投資,投資自己準沒錯?!
但你確定自己真的值得投資嗎?還是乾脆把錢捐出去算了!

迷思6 唸MBA實在太酷了,你看那些MBA女孩、男孩,生活真精采豐富!
這是真的,多采多姿。不過你如果好好善用你的十五萬美金,就算不在MBA,我相信你也可以擁有許多多采多姿的生活。

迷思7 那些好學校畢業的MBA,應該有什麼過人之處吧!
你看看整垮全世界的金融風暴,許多好學校的MBA不就都參與其中嗎?可見他們的確都有過人之處。

好學校裡的MBA並不一定都是好的MBA,這是顯而易見的。

許多好學校的MBA,不就是崇尚菁英主義的一群人的自我篩選,然後形成一個自我認同的族群來自得其樂,並且以此來排擠其他族群?在這種能力上,好學校的MBA是超群的。

迷思8 唸MBA的人大都長得好討厭?
我個人覺得這不是迷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45
  2. 新書
    34
    $95
  3. 二手書
    38
    $105
  4. 二手書
    39
    $109
  5. 新書
    79
    $221
  6.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