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調癒地圖

身心調癒地圖
定價:360
NT $ 57 ~ 425
  • 作者:黛比.夏比洛
  • 原文作者:Debbie Shapiro
  • 譯者:邱溫
  • 出版社:生命潛能
  • 出版日期:2011-09-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2334X
  • ISBN13:9789866323348
  • 裝訂:平裝 / 36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身體的表相症狀就像一張地圖,
引導你走入內在生命的調癒之路!

  如果你讚歎《創造生命的奇蹟》帶來的驚人效果,
  更加不能錯過《身心調癒地圖》帶來的神奇能量!

  本書榮獲2007年美國遠見書獎 (Visionary Book Award)
  入圍2007年美國諾提勒斯書獎 (Nautilus Book Award)

  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可轉化為各種生理反應,甚至改變身體的化學平衡,特別是免疫系統。當身體發生疾病,你是否想過,這些症狀很可能正是寶貴的傳訊使者,可以為你打開生命療癒的大門!

  史懷哲說:「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現,就是可以藉由改變心理態度來改變自己的生命。」如果你想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想了解生理地圖的下方隱藏著什麼樣的情緒地圖,想認清身體和親密的互動關係,或想探索疾病、症狀可能代表的心理訊息,這都是一本可以滿足你、且深深觸動你心靈的好書,幫助你看懂自己的肢體心靈地圖,調癒完整的生命。

本書特色

  * 作者黛比.夏比洛融合東方瑜伽、禪學及西方心理學、肢體心靈語言學的豐富知識與經驗,逐一剖析、介紹人體各個部位的症狀背後所隱藏之心理情緒訊息。配合從頭到腳的圖解,以及簡易具體的身心連結DIY練習,讓我們發現肢體和心靈之間的強大關係,探觸我們最真實的心靈。對於目前為疾病所苦的人們,提供全新的見解和療癒參考,堪稱為「身心療癒」書籍的經典。

作者簡介

黛比.夏比洛 (Debbie Shapiro)

  1953年出生於英國,15歲開始學習禪修,之後研習瑜伽、心理學、肢體心靈語言和佛學靜坐長達二十餘年,在身心整合領域備受重視,擁有個人獨到的見解。目前與其夫婿艾迪.夏比洛共同主持工作坊和研習營,並有著作十餘本,被翻譯成十七國語言。《身心調癒地圖》為其代表著作,並於2007年榮獲美國遠見圖書獎,入圍2007年諾提勒斯書獎。

譯者簡介:

邱溫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語文學碩士,專職翻譯十餘年,譯有《身心合一》、《肢體療法百科》、《孩子變壞了嗎?》、《孩子不是你的錯》、《溝通分析學派創始人──伯恩》(均由生命潛能出版)等數十本書。

 

目錄

推薦序─往整合的人生發展 呂旭亞
    見證肢體心靈的智慧和力量 高華峰
前 言─肢體心靈之間的祕密

第一部 在混沌中尋找意義

第1章 心靈超越物質
第2章 疾病的肇因
第3章 疾病的語言
第4章 「治療」症狀或「療癒」生命?

第二部 肢體心靈地圖 

第5章 從頭到腳的巡禮
第6章 骨骼、關節和肌肉:運動的部位
第7章 消化系統:肚腹裡的菩薩
第8章 呼吸系統:生命的氣息
第9章 心臟、血液和循環系統:愛的韻律
第10章 免疫系統:城堡的守衛者
第11章 神經系統:中央控制中心
第12章 泌尿系統:平衡的守護者
第13章 生殖系統:男女大不同
第14章 皮膚:確定你的界限
第15章 眼睛和耳朵:集中焦點、注意傾聽
第16章 心智╱精神障礙
第17章 能量之輪

第三部 肢體心靈的療癒力量 

第18章 發揮心智最大效能
第19章 讓心靈獲得療癒
第20章 找回熱情與創造力
第21章 平衡身心
第22章 活動你的肢體

 

推薦序一
往整合的人生發展

  身體心理學將身體疾病與身心靈功能視為生命需要再成長的指標。疾病作為人生的一個樣態,迫使我們面對生命之中的陰影與黑洞,讓人無法迴避過往未落幕的創痛,及親密關係的失落。所以疾病不只是需要被治療,更需要被理解。了解身心症狀之中正向與積極的訊息,將會推動我們往整合的人生發展。

  夏比洛的《身心調癒地圖》在理論、疾症解析、療癒方法上都有極完整的敘述,是一本有關個人成長及身心靈領域方面值得一讀的好書。

呂旭亞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推薦序二
見證肢體心靈的智慧和力量

  在認知上,我們知道身心是一體的。在內心深處,我們的身心卻常處於分離甚至是敵對的狀態。例如:「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我們需要充足的睡眠。」這句話大家都同意,但實際上很多人超時工作,或花很多時間在電視、娛樂或上網,造成睡眠不足、身體疲累的情況,藉著咖啡、酒精或藥物來提神,導致頭痛、失眠、睡眠品質不良,再靠酒精、安眠藥來入眠,形成一種惡形循環,不僅加重身體的負擔,也造成心理的壓力。此時要改善現狀,光靠鎮定劑等藥物是不行的,若能配合心理諮商,認清內心的信念和衝突,像是「睡太多浪費生命」、「我有太多事要做,沒時間睡覺」、「我要不斷的努力」、「人生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休息」..等等,再加上調整生活作息和朋友、家人的協助,就更容易改變了。

  這也是本書所提倡的一個觀念:「治療」症狀或「療癒」生命?!治療是針對生理的問題做處理,用藥物或手術來壓制、消滅或移除,卻持續壓抑內在的傷痛,而療癒則是更進一步認識自己,重新組合分離對立、壓抑的部分,尋求完整的自我。

  我在多年從事自我探索和身心工作的經驗中,就有很多類似例子,也見證了肢體心靈(Bodymind)的智慧和力量。我的一位朋友A先生,只要一碰到有酒精的飲料,身體立刻起紅色的酒疹而且很癢,非常難受,可是工作上有時又會接觸到酒,只好靠藥物來治療,非常痛苦。我在跟他的談話中了解,他小時候父親常會喝酒嘔吐,因此他和母親必須清理穢物,令他覺得嘔心、厭惡,覺得酒是害人的東西,因而心生抗拒,生理上就會自行起酒疹,讓他有理由避免。後來他「決定」可以由自己選擇要不要喝酒或予以「拒絕」,也「接受」在某些情況下的小酌是一件享受的事,整個人因此而鬆開了制約。之後,即使偶爾和朋友小酌,不但沒有過敏反應,心情也很愉快。

  我在諮商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先觀察對方的身體是否平衡,有無一些症狀或是不一致的訊息,同時聽聽對方對自己身體現況的描述,這些都是很好的線索,讓我逐漸了解身體症狀的心理意義或是心理問題的深層訊息,找到解決的方向,再透過書中提到的練習和其他方法,給當事者療癒的建議,這是新的方法也是傳統醫學的智慧。如同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和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把身體視為一個完整的能量系統。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想了解身體和心靈親密的互動關係,或想探索疾病、症狀可能代表的心理意義和訊息,這都是一本可以滿足你需要的書。如果,你只是很快的看過去,會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讓你獲得許多知識,但若一面看一面對照自己的生活經驗、身心狀況,更會發現它非常實用,是一本能夠深深觸動到心靈的好書。

高華峰
完形治療師、神經語言程式學(N.L.P.)高階執行師、父母效能訓練(P.E.T.)講師、擁有十四年身心工作經驗。

 

內容連載

前言
肢體心靈之間的祕密

  人類創造出極其精密的科技產品和令人讚歎的美好事物,不僅能了解複雜的科學理論,也能創作出偉大的音樂作品,可說已將我們的心智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甚至超越了極限。不過仍有一個領域是我們無法理解的,那就是我們和本身的關係,特別是我們和自己身體的關係。雖然我們已經上了外太空,也能推測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卻無法針對人類身體究竟如何運作達成共識。過去幾千年來,各派學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以了解我們的身體,每一派都能自圓其說,然而各家理論卻有著天壤之別。

  以西方來說,大多數人都相信人類的身體是一個實體:一個需要添加燃料或能量(食物和水)的機器,而且希望只要按時加燃料,這個機器就不會出毛病。西方人很能享受身體所帶來的樂趣,也努力鍛鍊身體,讓它呈現美好的外貌。如果這個機器出了些問題,就應該像機械一樣加以修復。我們會用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和藥物來處理身體的問題─切除不好的部位或用化學物質加以消滅,這樣一來生命就可以像以前一樣繼續延續下去。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西方的醫學(對抗療法)創造了無數的奇蹟。許多醫學上的突破實在令人驚歎不已,像是盤尼西林、疫苗、雷射手術和器官移植等等。現代醫學挽救了千百萬個生命,也大幅降低了病痛的折磨。把身體視為機器,故障了就找出毛病加以修復,這樣的論點確實很有說服力。

  然而,對抗療法未必能夠解決一切的問題。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某些疾病的主因解決了,卻出現其他的不適:也有些問題可能超出了醫藥的極限──目前無藥可醫。舉例來說,與壓力有關的疾病很多,病例也快速地增加。直接由壓力引起的毛病包括:偏頭痛、腸胃潰瘍、大腸急躁症候群、高血壓、氣喘、肌肉緊繃、倦怠等等;有些疾症則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像是癌症和多發硬化症。對抗療法無法治療壓力。現代醫學並不承認,病人的心理狀態或情緒困擾會影響他們的生理健康,所以治不好這些與壓力有關的不適症狀。然而醫院或診所的病人之中,百分之七十都是因為與壓力有關的疾症才會來看醫生的。

  在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年代裡,醫生看病時不只考慮病人的生理症狀,也會考慮氣候、種族、性別、生活條件、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等因素。在歐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所謂的「家庭醫師」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家庭醫師 ─他認識你們全家,治療家裡的每一個人,除了採用才上市的新藥之外,說不定也會配合一些藥草,或是運用一點心理諮商的技巧。但是從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科技發展衝破了人類理解的極限,醫師開始專業分工,於是家庭醫師不再是我們的心理治療師或諮商師──那是諮商專業的工作。此外,由於人口和病人急速增加,醫生忙得只有時間開處方。在現代醫學之下,醫病關係不再是溫暖的人際交流,而成了技工修理機器的例行公事。

  這種機械式的觀點,使我們不知道應該和身體維持怎麼樣的關係。當身體的某部位出現毛病時,我們可以採取正確的修復措施,卻不能感受「活」在這具機器裡面的感覺,也無法察覺促使身體這部機器運作的能量。

  在東方,尤其在中國和日本,人們找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東方人不把身體看做機器,而是把身體視為一個完整的能量系統。這樣的觀點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而且也已經證明能夠有效治療各種疾病和不適。東方的醫療原理,主要是根據身體能量的分佈圖,從圖上可以看出能量流通的形態,也可以明白以何種方式、在哪個部位可以接觸身體的能量。醫師依照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診斷病人;五行的每一個要素各有其特性,也都有正面與負面的效果。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各種不良的習性、壓力或負面情緒,造成能量的流動不平衡或受阻礙;因此醫生的目的就是要為病人調節能量的流動,恢復平衡狀態,病人也就可以痊癒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57
  2. 新書
    79
    $284
  3. 新書
    9
    $324
  4. 新書
    9
    $324
  5. 新書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