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全新增修版)

不抱怨的世界(全新增修版)
定價:280
NT $ 206 ~ 246
  • 作者:威爾.鮑溫
  • 原文作者:Will Bowen
  • 譯者:陳敬旻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3-03-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57138
  • ISBN13:9789571357133
  • 裝訂:平裝 / 26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增修版
 

內容簡介

  全新增修版
  影響一千萬人的勵志巨作,作者特別新增序文與讀者對話。
  分享推動「不抱怨的挑戰」這幾年來的感受與感動。
  同時也將這些年的心得,皆化為文字,與每一位讀者分享。

  幸福不換手,抱怨遠離我!
  創造好運吸引力,擺脫抱怨惡勢力!
  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你認為你很樂觀嗎?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
  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嘆氣嗎?
  本書要邀你加入一項特別的行動,
  從今天開始,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

  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
  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
  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
  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改變世界的秘密。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
  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
  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
  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
  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

  覺得很難嗎?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八十個國家、六百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
  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
  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一起來體驗「不抱怨」的神奇力量!

  在本書中,威爾.鮑溫除了要介紹這個特別的「不抱怨」運動,
  也將藉由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
  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為什麼會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
  我們又要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語言表達形式。
  戴上紫手環,給自己一個機會堅持下去,你就能擁有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作者簡介

威爾.鮑溫

  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在牧會之前,有多年從事廣播和行銷等工作的經驗。2006年,他建議教區的會眾戴上紫手環,以提醒自己從生活中驅除抱怨和批評,如今這項活動已引起八十多國的人們熱烈迴響,逐漸成為全球性的心靈運動。鮑溫牧師並領導成立了「不抱怨的世界」網站,致力於推廣各種「不抱怨」活動與課程,希望幫助人們警覺負面情緒,而能遠離抱怨、積極作為,過著更快樂、豐實的生活。

  鮑溫牧師曾接受《歐普拉秀》、《今日秀》、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週日晨間新聞》、美國廣播公司(ABC)《晚間新聞》等美國各大電視節目及全球數百家廣電、平面媒體的邀訪報導,2007年並獲《Church Solutions》雜誌選為全美最具創新力基督教領袖之一。

  【不抱怨的世界】網站:AComplaintFreeWorld.org

譯者簡介

陳敬旻

  蒙恩的基督徒。紐約州立大學戲劇碩士,專職譯者數載,譯有《現代驅魔師》、《小屋》、《小島》、《開放的門》、《文化創意人》、《快樂,不用理由》、《Wall and Piece-塗鴉教父Banksy官方作品集》、《活出亮麗:芭比.波朗 優雅光采的生命秘密》、《12個平凡女人勇敢築夢的故事》等書。現攻讀教牧諮商。

 

目錄

台中市長胡志強推薦序
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推薦序
前言
引言

第一部無意識的無能
第一章我怨故我在
第二章抱怨與健康

第二部有意識的無能
第三章抱怨與關係
第四章我們為何抱怨

第三部有意識的能力
第五章覺醒
第六章沉默與抱怨的語言
第七章批評與嘲諷

第四部無意識的能力
第八章若你快樂就按喇叭
第九章臻入化境
第十章21天優勝者

結語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二

 

推薦序

「不抱怨」的禮物 台中市長胡志強

  當時報出版邀我為這本書寫序時,我的想法是:比我更適合的人選太多了,我的太太就是其中之一。在重大車禍之後,她受盡千辛萬苦,不停地開刀與復健,飽受身體和精神的挑戰,她是很有資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運、怨撞擊她的駕駛者..

  但是,她沒有!

  她選擇忘記那段不堪回首的時刻,放下,不抱怨。她將所有的精神心力,拿來感謝為她搶救、醫療、祈福禱告的「天使們」。她謝天謝地、謝諸佛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只要有一口氣在,沒有什麼好怕的。我要往前看!」她微笑地說。

  我看著她像孩子般的純真眼神與甜美笑容,內心深深撼動。

  不怨天尤人,多麼不容易。但也因為她如此善良堅強,老天賜給她一條光明的路。如果說,這次事件是個分水嶺,她越來越清楚,期許自己在新的階段,奉獻更多心力在公益活動上。因為她得之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

  誠如書中所言:「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喜樂。」

  現在太太無論走到哪兒,來自各方的無限祝福如影隨形,她的個性比以前更開朗豁達。

  然而,為什麼人要抱怨?難道大家不知道,「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我想原因也許是:人們看到了生命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而事實是:如果你想探看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你一定也看得到。關鍵在於:你把眼光放在哪裡?

  「推行『不抱怨運動』的目標是什麼?」美國「歐普拉秀」的副製作人問本書作者—名牧師威爾.鮑溫。他說:「轉化我們這個世界的意識。」

  「轉化」一詞形容得很貼切,表示「不抱怨」與「抱怨」的思緒是活的、可以移動與變化的。

  作者除了在書中詳細介紹這個極富創意的活動,也藉著許多故事與建議、提醒,循序漸進地分析、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聲音與渴望;很重要的是,促使讀者把抱怨轉化成行動的力量,而否極泰來。

  看到書的後半部,有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愛的定義是什麼?丹尼斯.衛特雷醫師說:「愛是無條件的接納,並著眼於光明面!」作者說:「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面時,我們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與美好。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許在生活中實現。」此一說法與中國人「心想事成」的解釋,多麼類似,也能互相印證。

  這些時日,我從太太身上,看見「不抱怨」的正面影響與神奇力量,如同來自天上的「禮物」。如果她都能做到,我們為什麼不能?!

  運用智慧,就能不抱怨      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

  經常看到的職場漫畫或是辦公室側寫文化,就是當老闆開口訓誡時,職員都低頭不語,心思卻想著外面的花花世界,而離開辦公室後,立即把剛才老闆的一番話拋諸腦後,找個人去訴苦、狂歡,大大諷刺「抱怨無用論」。

  很多員工總是認為,老闆最有權利抱怨—抱怨經濟不景氣、抱怨公司不賺錢、抱怨員工不上進、抱怨股東不支持、抱怨廠商不配合、抱怨材料成本又上漲、抱怨客人不上門、抱怨觀光不消費、抱怨政府官員不做事、抱怨銀行緊縮銀根..

  等,但是靜下心來思考,抱怨有用嗎?抱怨能改變不佳的情況嗎?能獲得支持嗎?能增加競爭力嗎?唯有將時間與心力運用在知識與智慧的基礎上,將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分享給合作夥伴,轉換成更有意義的「執行力、競爭力、永續力」,才是正確之道。過去,不管是事業順或不順,我一直抱持著感恩惜福的心情,去面對愛護我的長官、好友以及同仁,大家一起打拚,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曾經因早期的建築業風氣影響,應酬過多,導致五臟六腑幾乎皆有毛病。當時醫師也警告過我,若不趕快就醫,可能再活不久了。從那時痛失健康開始,我真正領會健康的重要,決心要運動和戒掉煙酒。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和恆心的運動,很慶幸到現在仍然活力充沛,而且奢望活至八十歲,甚至更久。這樣的病痛經驗,使我深切感受生命的可貴,也再次體認到人的再生能力是很強的,是否發生作用,全賴人的「意志力和決心」。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意志力和決心之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它是成敗的重要關鍵。同樣的,要去除「不抱怨」的習慣,能用環保又省錢、有效的戴手環運動來提醒,大家都應該用意志力和決心一起響應,共建美好、和諧、幸福的社會!

 

內容連載

【引言】
你的手中握有翻轉生命的祕密。


自從我開始打出上面這些前述文字到現在已將近五年,如今我比以往更堅信這些文字的真實性。這五年來,在一百零六個國家,已經有一千多萬人擁抱不抱怨的概念,因而轉化他們的家庭、工作、教會、學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生命。

他們已經運用這簡單的概念,將紫手環戴在手上,每次抱怨時就把手環換到另一手,一直到完成連續21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為止。這讓他們養成了一種新的習慣,藉由開始意識並改變自己所說的話,他們改變了思維,也開始計畫創造自己的生活。

2006年,我在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市擔任基督教會聯盟(Christ ChurchUnity)的牧師,當時我根據愛妲溫.根妮斯(Edwene Gaines)《繁榮的四大心靈法則》(The Four Spiritual Laws of Prosperity)一書,準備一系列的講章。她在書中陳明多數人宣告自己想要豐盛,卻多半把醒著的時間都花在抱怨自己擁有的事物。這麼做是驅趕,而非吸引豐盛。

抱怨從來不能吸引你所要的,而是持定你所不要的。正如韋恩.戴爾(WayneDye)所說:「如果你不能愉悅於自己擁有的,為什麼還想再要其他?」邁向各種形式豐盛的第一步是對我們目前擁有的東西感恩,我們無法在抱怨手邊擁有的東西,同時又感恩。

自從這本書初版發行後,透露出很多訊息,已有一千多萬個不抱怨手環寄送到一百零六個國家。

特別報導過我們的有《歐普拉》(Oprah)、ABC晚間新聞、NBC《今日秀》(Today Show)兩次、CBS《禮拜天早晨》(Sunday Morning)、福斯新頻道(Fox New Channel)、《奧茲博士廣播秀》(The Dr. Oz Radio Show)、國家公共廣播(National Public Radio),以及上百份報紙、廣播和電視新聞。事實上,這幾年來我平均每週接受三次全球媒體的專訪。

不抱怨的生活報導曾出現在《新聞週刊》、《心靈雞湯》、《華爾街日報》、《時人雜誌》、《O 雜誌》(O Magazine)、《自己雜誌》(Self Magazine)、《好居家》(Good Housekeeping),以及不可勝數的書籍和期刊。

史蒂文.寇柏特在《寇柏特報導》(The Colbert Report)中進行過挑戰。丹尼斯.米勒(Dennis Miller)開玩笑說不喜歡我們手環的顏色—典型的米勒式嘲諷快拳,對不抱怨手環抱怨。在《60分鐘》(60 Minutes)裡,安迪.儒尼(AndyRoony)譏諷:「如果這傢伙(我)得逞,我就沒飯吃了。」

歐普拉.溫芙瑞(Oprah Winfrey)的化妝師用紫手環嘗試連續21 天不抱怨,歐普拉的《O雜誌》南非版也發出五萬個手環給讀者。

有兩次,美國國會提出法案,希望制定感恩節的前一天為不抱怨的禮拜三,雖然尚未通過(我們確信會過的),但已有數十個大小城鎮制定不抱怨的禮拜三作為從不抱怨日過渡到感恩節的方式。

我們發想免費的學校課程,這套課程已經被全球上千所學校的老師下載及使用,來轉化他們的學生和學校。從大蕭條以來最不景氣的經濟局勢中,採用不抱怨哲學的公司在士氣上皆已見改善,獲利也已增加。因此,我們現在有不抱怨的組織計畫,這個計畫也能從網站免費下載,截至目前為止已被各大小公司、公家團體和各種你能想像得到的團體或組織採用。

各種信仰的教會也已進行不抱怨的生活系列和課程。最近我在另一個城市的印度餐廳吃晚餐,裡面所有員工都戴著紫手環;當我問我們那桌的服務員是從哪裡拿到手環時,他回答:「我們的印度寺廟發的。」因為他們,我們創造了不抱怨的教會計畫,同樣能從網站免費下載。

高貴不是來自比另一人優越,真正的高貴來自比原來的自己優越。—印度俗諺

這幾年,我平均一年有二十至三十場人數達四千人的演講,我很幸運能在各大會、集會和員工發展計畫的政策性演說中分享不抱怨的概念,演說對象有財星前二十大企業、軟體企業、直銷公司、行動電話製造商、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州立學校的心理學家協會、政府機關、醫院、銀行及其他許多機構。

我們創造了一個電腦程式能在網站免費下載,它將在桌面上提醒你,這是21天不抱怨旅程中的第幾天;我也為此程式撰寫每天寫一則短訊,從這個小工具跳出來,幫助你專注和得到激勵。

我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是:「你剛開始有想過這活動會變得這麼龐大嗎?」
答案是:「沒有。」

最近我接受一本頗富盛名的期刊專訪,這本期刊啟發作家要在寫作上精進、取得文學經紀人,並讓作品出版。訪問者問道:「所以,你能否告訴我們的讀者如何也能創造全球性的運動?」我噗地大笑不停。
當我終於恢復鎮定時,我回應:「不能耶,我不知道。」

的確,當我們在2006年7月23日發出第一批250 個手環時,我說:「我們會成為一波將不抱怨傳到全世界的漣漪」,但大家無時無刻都在發這種豪語。

從密蘇里州堪薩斯市開始的一個簡單思想怎麼能將震波傳送到全球各個角落,而且為什麼五年後這股風潮仍持續著?為什麼短短幾個月裡,臉書上的粉絲就從零竄升到在我寫稿時的將近兩萬人,而且還持續增加中?

為什麼Google 快訊仍湧入,陳述人們正組成團體和讀書會來彼此支持進而變得不抱怨?
為什麼在初始的五年後,每天都有數十人發現這個觀念又把它推出去,而且常常是用我根本看不懂的語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4
    $206
  2. 新書
    79
    $221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79
    $221
  5. 新書
    8
    $225
  6. 新書
    88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