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文學

如何閱讀文學
定價:320
NT $ 160 ~ 288
  • 作者:泰瑞‧伊格頓
  • 原文作者:Terry Eagleton
  • 譯者:黃煜文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4-01-2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725141
  • ISBN13:9789862725146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當代最重要的英國思想家 & 頂尖文化評論家 泰瑞‧伊格頓
  帶著你找到文本分析的樂趣,開啟慢讀新風潮!

  ☆閱讀文學的重點,不只在於作品「說了什麼」,也包括它「如何說」。☆

  這是一本寫給初學者與文學愛好者的指南。當代最頂尖的文化評論家泰瑞‧伊格頓以一連串精彩的分析手法,為讀者示範了從敘述、情節、角色、文學語言、詮釋、小說的本質、價值判斷等各個面向的分析方法,並引用了從莎士比亞到 J. K‧羅琳等大量英文文本,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文學「伴讀」之書,也是最翔實有用的文學分析入門。

  開頭 Openings
  創世記的開頭、白鯨記的開頭、咆哮山莊的開頭……各有其不同的特色與筆調。文學作品的開頭,除了負責捉住讀者的目光,其實也暗示了作品的情節展開、格局與人物的性格。

  人物 Character
  文學人物的生命只存在於文本之中,唯有閱讀,才能讓他們持續存在。不同流派的角色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他們所帶給讀者的,是想像與體驗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敘事 Narrative
  敘事是文學作品所採取的觀點。敘事者的設定,將決定作品的特色、限制與是否可靠。而情節則是書中內容的概述,是敘事的一部分,當人們問我們故事在說什麼時,他想知道的就是所謂的情節。

  詮釋 Interpretation
  文學的存在不是為了告訴我們事實為何。當小說被置入某個特定的脈絡中,其真實或虛假就不再是重點。要緊的是,小說如何在想像的邏輯裡行動,而我們如何對之做出詮釋。

  價值 Value
  文學作品的好壞如何判斷?洞察的深度、與真實人生的貼近程度、形式的連貫、普世性的訴求、道德的複雜性、語言的創造性、想像的視野……這些都曾被視為評估作品的指標,而世代不間斷的詮釋與閱讀,將賦予文學作品新的價值。

名人推薦

  朱偉誠(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凌性傑(作家)推薦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專文導讀

  「看到伊格頓對於西方文學名著信手拈來,旁徵博引,精讀細品,不時夾雜著英國人特有的幽默,透露出個人的立場,即使讀者不見得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也會折服於他的博學,欣賞他的評論與個性,油然生出『斯人也而有斯文也』之感……(本書)除了注意文本細節(微觀),闡明不同文學主義與流派的差異(宏觀)之外,也透露了伊格頓的左派觀點與英式幽默。」──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卓越、眩目以及其他書評家的形容詞都不足以形容《如何閱讀文學》。而且這本書──容我斗膽這麼說──還很好笑。顯然你應該讀讀泰瑞‧伊格頓剛完成的這部作品,因為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不管怎麼說,這個人可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批評家與老師,他以福爾摩斯的技巧抽絲剝繭,同時也揶揄句子乃至於某個單字的意義。但《如何閱讀文學》真正特出的地方,在於伊格頓個人的機智與幽默,他的隨和與親切躍然紙上。這不只是一本值得研讀的書,也是一本床邊書,一本充滿樂趣的書。」──麥可‧德達(Michale Dirda),《悅讀經典》(Classics for Pleasure)作者

  「這不只是一本娛樂書,而是一本重要的書。在尼采之後,伊格頓提到「慢讀」這項人類活動正遭受嚴重的威脅。在本書中,他引領我們回到最基本的元素,透過一連串敏銳的分析,將閱讀的核心面向融入其中。我喜愛伊格頓輕鬆的筆調,如此容易理解而具體;但他並未因此而喪失了細微或巧妙。這是一本適合每個讀者閱讀的作品,不只限於初學者。而且也非常適合在課堂上講授。」──傑‧帕里尼(Jay Parnini),《詩為何重要》(Why Poetry Matters)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英文系傑出教授、聖母大學英文系傑出客座教授。是英語世界中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之一。他撰寫了超過四十本關於文學理論、後現代主義、政治、意識型態與宗教的書。現居於愛爾蘭。

譯者簡介

黃煜文


  台大歷史所碩士,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氣候變遷政治學》、《鴨子中了大樂透》、《為什麼是凱因斯?》、《歷史的歷史: 史學家和他們的歷史時代》、《最近比較煩:一個哲學思考》、《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世界史》等多部作品。
 

 

目錄

導讀
作者序

開頭
人物
敘事
詮釋
價值
 

 

內容連載

第二章

人物


要檢視劇作或小說的文學性,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是把劇作或小說中的人物當成真實人物來看待。就某個意義來說,確實是如此,我們幾乎不可避免會這麼做。形容李爾王(Lear)的恃強凌弱、易怒與自欺,免不了讓人聯想到現代報紙報導的某個富豪鉅子。然而,李爾王與富豪鉅子的差異,在於前者只是印在紙上的黑字,至於後者,遺憾的是,他並非簡單的幾個記號。富豪鉅子在我們遇見他之前就已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文學角色剛好相反。在戲上演之前,哈姆雷特(Hamlet)並非真實存在的大學生,即使戲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哈姆雷特其實根本不存在。在步上舞臺之前,黑達‧加布勒(Hedda Gabler)從未存在過一秒鐘,我們對她的認識完全是易卜生(Ibsen)的劇作告訴我們的。此外,我們沒有其他的資料來源能知道黑達。

希斯克里夫(Heathcliff)神祕地從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消失了一段時間,小說並未告訴我們他去了哪裡。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回到了利物浦,也就是他幼年首次被發現的地方,並且在當地靠奴隸貿易致富,另一種可能則是他在里丁(Reading)開了美髮沙龍店。事實上,希斯克里夫並未停留在地圖上的任何地方。相反地,他居無定所,四處漂泊。他去的地方在真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即使他提到了印第安納州的蓋瑞,但那也是虛構之物。或許,我可以問希斯克里夫有幾顆牙齒,但我們得到的答案將只是不確定的數字。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他有牙齒,但我們無法知道他有幾顆牙。著名的批評文章〈馬克白夫人生了幾個小孩?〉提到,我們可以從劇作的描述來推斷,她或許至少生了一個孩子,但我們不知道她是否又繼續生了其他孩子。因此,馬克白夫人到底有幾個孩子,數目是不確定的,這或許可以讓她便於申請兒童福利給付。

文學人物的生命只存在於文本之中。據說,一名劇場經理在演出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劇作時,曾向作者請教,希望能得到演員在上臺前該做什麼的建議。但品特的回答是:「不要多管閒事」。愛瑪‧伍德豪斯(Emma Woodhouse)是珍‧奧斯汀(Jane Austen)的小說《愛瑪》(Emma)的女主角,但只有當人們閱讀到她時她才存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
    $160
  2. 二手書
    51
    $163
  3. 二手書
    56
    $180
  4. 電子書
    63
    $200
  5. 新書
    75
    $240
  6. 新書
    79
    $252
  7. 新書
    79
    $253
  8. 新書
    79
    $253
  9. 新書
    79
    $253
  10. 新書
    85
    $272
  11. 新書
    88
    $282
  12.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