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香如故:林義雄家書(下冊)

只有香如故:林義雄家書(下冊)
定價:350
NT $ 59 ~ 315
  • 作者:林義雄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14-02-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34890
  • ISBN13:9789861334899
  • 裝訂:軟精裝 / 35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人生淬鍊出的真實體悟
送給兒女最真情的禮物──


  三十年來想寫給女兒的信,
  林義雄最真摯的家書──

  他從書中及生活中獲取的體驗,將成為你面對人生各種問題的最大幫助。三十年前,林義雄在景美獄中,計畫把自己對人生相關事物的看法,透過書信的方式告訴女兒奐均。寫了二十多封後,因為提早出獄而中止。三年多前,林義雄發心接續當時中斷的計畫,如今終於完成了心願。本書就是由這三年來所寫的信編輯而成。

  有著豐富的學識和歷練的林義雄,經過歲月的洗禮,能以更中庸沉穩的態度,告訴女兒人生中會遇到的各式問題。從出生談到死亡,從伴侶談到家庭,從動植物談到宇宙萬物,從誠實、謙虛、感恩、勇氣等品德,談到權力、抗爭、官僚、政黨等種種國家及社會的現象。近120個問題,是林義雄一生思考的精華,也是最想告訴心愛女兒的傳家寶典,希望她的人生旅途,能因而受益順遂。本書的讀者,也能從本書中領會其意涵和價值,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正面的力量。

  只有香如故的「香」,是一種擇善的固執,一項堅持的操守,一身高潔的風骨,一點護持的理念,一股昂揚的正氣,一腔不滅的勇氣,一顆高貴的靈魂,一種愛國的忠貞,亦是一項義無反顧的捍衛和一種心底深切的認知……

  經典佳句

  ‧    人不是神,所以就算是最偉大的人所說的話,也不可能每一句都是真理。

  ‧    人和鳥、魚、貓、狗不同的地方,是因為人的心中能產生愛,說得更恰當些,是因為人比禽獸更能了解和實現愛。

  ‧    當我們養成了一種好習慣後、會覺得像爬上了更高的一座山,眼界擴大了,心情也開朗了。

  ‧    書中藏著人類無盡的智慧。那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海面有美麗的島嶼,海底有無盡的寶藏。

  ‧    做為自由人,必須面對危險和挑戰,承擔因自由而來的各項責任,而會有不快樂的時候,但我們卻千萬不可因此而去做個「快樂的奴隸」。

  ‧    要走在前頭當領導人,必須有些能力,如果欠缺能力而強要領導,就會為自己和團體帶來災禍。

  ‧    宗教是人創立的,是人的社會活動之一,經典也是人寫的,當然無論是儀式或教義都不會完美。

  ‧    教育的功能在發展人的潛能。只是人的潛能有各種發展的可能性,他可能發展得像個神,也可能發展成個魔鬼。

  ‧    決定人類未來幸福或悲哀的,不在於戰勝野獸、自然災難或危險的全球流行病,而僅在於人心的變化。

  ‧    凡是浪費資源、破壞環境、殘害生靈、削弱人智的習俗,我們都不應該參與,如有可能就要設法改變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義雄


  1941年生於台灣宜蘭,台大法律系畢業後執律師業,曾任台灣省議會議員、民主進步黨黨主席。1979年因「美麗島高雄事件」入獄四年餘。1987年獲哈佛大學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1991年創立「慈林教育基金會」,開始從事改造人類心靈工程的實驗,讓有志於社會和政治改造的工作者,在慈林的文教課程中共同思考現在,搜尋未來。

  曾與環保、宗教、社會團體,共同組織「核四公投促進會」,以非武力的方式,宣揚核四公投理念。

  著有《從蘭陽到霧峰》《台灣共和國基本法草案》《心的錘鍊:淺談非武力抗爭》《希望有一天:充滿喜樂的台灣》《去國懷鄉》《只有香如故:林義雄家書》。

  ‧學歷
  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
  韓國東亞大學榮譽政治學博士
  台南神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

  ‧經歷
  律師
  台北平民法律服務中心創辦人之一
  第六屆台灣省議員
  慈林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核四公投促進會發起暨召集人
  民主進步黨主席

編者簡介

方素敏


  ‧1942年出生於台灣宜蘭,銘傳商專畢業,曾任國中教師、日本商社職員。
  ‧1971年與林義雄結婚,婚後育三女。
  ‧1983年當選立法委員,三年後卸任。
  ‧1991年與林義雄共同創辦「慈林教育基金會」,現任慈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目錄

第四章 社會
個人──欲求無盡的生物
團體──實現個人欲求的工具
自由──值得冒死追求的寶物
社會規範
習俗──社會的生活習慣
宗教──文明演進的功臣
教育
領導
二二八
【附件一】當年誓言今猶在    
【附件二】綜觀三年來國民黨如何處理林家血案    
【附件三】監察院調查報告(節本)    
權力──人人輪流承擔的責任
言論(一)──被誤用的自由
言論(二)──浮淺的公共意見
名聲──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行動──社會生命力的展現
抗爭──追求公義的奮鬥
非武力抗爭(一)
非武力抗爭(二)
非武力抗爭(三)
核四公投
誠信立國
寬恕──強者的美德
和解──應對衝突的良方
同情──與哀哭的人同哭
進步

第五章 國家
國家──人民求生存的工具
國王
人民──國家的主人
民主(一)──人人都當國王的制度
民主(二)
政治平等──民主政治的精髓
政府──人民的僕人
官僚(一)
官僚(二)
政黨
選舉(一)──搶著要當僕人的怪事
選舉(二)──人民徵選公僕的程序
公民投票
國會──三權運作的樞紐
立法院(一)
立法院(二)
法律──惡法非法
法院──排難解紛的公共園地
正義
政治運作
國際社會
中國和台灣
戰爭──一大群人的集體發狂
和平──人人都應修習的心境

附錄:給女兒的信(寄自景美獄中)
 

 

內容連載

個人
──欲求無盡的生物


奐均:

人很自然地想要吃東西,兩天沒東西吃,就會餓得發慌,那種難受的情況,不是我們平常吃得飽的人能想像的,這時候搶劫掠奪都可能做得出來。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偷了麵包的人,此後所經歷的坎坷人生,過程很動人,結局也很圓滿。不過絕大多數因為飢餓而偷竊的人,卻大多沒有雨果小說中的主角那麼幸運,其中因此而潦倒終生的大有人在。可是為了免於飢餓而犯罪的人,仍然時有所見,尤其在貧窮的地方,它更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見能吃得飽對於人是多麼重要的事。

人到了青春期,生理發育逐漸成熟就自然而然會有和異性交合的衝動或欲求,而兩性交合所獲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是人生樂事之一。所以除了少數另有目標的禁欲者外,常人大多不會刻意去棄絕這樣的衝動。雖然這項欲求不像食欲那樣非滿足不可,人也常因主觀的決定和客觀環境的限制而控制了它,但它仍然處處主宰著人的行為。人類的活動也往往有心或無意地和這項欲求的滿足有關,強暴擄掠甚至戰爭等罪行,都有可能是由這項衝動所引起。

自古以來,氏族間的械鬥、民族間的衝突、國與國間的戰爭,大多就是為了爭奪生存空間,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滿足目前食的需要並確保未來免於飢餓之苦。至於為色而引起的戰爭,大概以荷馬所描述的特洛伊之戰最有名(據說斯巴達王 Menelaus 之妻 Helen,是希臘最美麗的女人,與特洛伊王子 Paris 相戀而隨之私奔回特洛伊,因而引起希臘聯軍的攻打,歷時十年,最後以木馬藏兵屠特洛伊城而結束)。雖然這事經過詩人的美化而未能盡信,但看到古時候每次戰爭的戰勝者,只殺戰敗一方的男人,至於女人只是擄掠為奴而不殺死,就知道戰爭跟人的色欲不會毫無關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7
    $59
  2. 新書
    79
    $277
  3. 新書
    79
    $277
  4. 新書
    85
    $298
  5.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