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禪的生活

日日是好日:禪的生活
定價:280
NT $ 206 ~ 405
  • 作者:玄侑宗久
  • 譯者:銀色快手蔡昭儀
  • 出版社:大牌出版
  • 出版日期:2014-03-2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97127
  • ISBN13:9789865797126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4 x 20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無可無不可,不要小看自己。
  除了自己及日常生活之外,沒有什麼是值得尊奉的存在。
  芥川賞得主 玄侑宗久
  日本第一才子禪僧作家
  以「生活」的觀點,解禪、說禪、談人生

  何以現在的我可以活得如此快活?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不過是年歲的增長使然,
  但我卻認為,其實是受惠於「禪」的啟迪……

  人生中總有許多痛苦、迷惘的時刻,本書透過各式各樣的禪語領略禪的世界觀,進而在日常中實踐禪的生活,讓心時時安住在「定慧」上、行走坐臥之間超脫自在。「定」在心靈的運作上是止、靜寂、不動。「慧」則是觀、明、照,也就是清楚明白的感受。

  ● 人為何會心生「迷惘」?
  好惡是必經的關卡。禪宗認為,我們的心本是清澈澄淨,但因腦袋捏造出來的「時間和自我」,使之變得模糊不清,然後生成好惡愛憎等價值判斷。

  ● 悟者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將一切還原為自我與日常,除了自己及日常生活之外,沒有什麼是值得尊奉的存在。「悟道」並不是一個「方便」的世界,而是一個「本分」的世界。

  ● 日常中如何實踐禪的生活?
  日日是好日,獨立的每一刻,都是一場新鮮邂逅。如果打算追求禪的生活,那麼不管是誰,首先就要做到對現狀,全面地表示肯定。

  ● 重新檢視「我」到底是誰?
  禪重視的,是人的心。步步是道場,一切都在自己的內心。所謂自我,就是在生活中不斷追問……答案只存在於生活方式當中。

  ● 過個風流生活
  笑、哭、怒,都算「風流」。禪的最終目標是「不風流處也風流」。享受生活中的不安定,「知足」但欣賞「不足」,便是風流。

  禪的生活智慧  
  ◎無可無不可,不要小看自己的潛能。在嘗試動手之前,別先放棄。
  ◎一切唯心造,就像婆媳不和,人們只是憎惡自己腦海中的記憶。
  ◎因為個人好惡,而影響自己無法做出正確判斷,才是不自由。
  ◎似看非看,才能看見整體,才能獲得平靜。
  ◎「百不知百不會」。即便知道了理解了,也不把知識緊抱著不放。
  ◎剔除先入為主的本來之心,才是充滿「慈悲」的心。
  ◎真理,只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
  ◎日日是好日。獨立的每一刻,都是一場新鮮邂逅。
  ◎忍耐度日是對時間的殺生,也是一種重大的殺生。
  ◎不昧因果,感謝過去無限個因。
  ◎專注於一,一種場合,只扮演好一種角色。
  ◎動中工夫,勝靜中百千億倍。勤於勞動,也是禪。
  ◎平常心是道。若不能得到「平常心」,道是不會出現的。
  ◎步步是道場,一切都在自己的內心。
  ◎知足,更要懂得欣賞並非自己所希望的「不足」。
  ◎不管年齡如何增長,都不與過去比較,而是用新的心情迎接這「期待已久的歲數」。
  ◎享受生活中的「不安定」,不風流處也風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玄侑宗久


  禪僧、作家。1956年出生於日本福島縣。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中國文學科,曾從事過數種職業,之後在京都天龍寺道場出家修行。現為臨濟宗妙心寺派福聚寺的住持,同時也是日本著名僧侶作家。

  2001年,以小說《中陰之花》摘下第125屆芥川文學獎。平時從事演講及福島縣警署口譯(英語、中文)等工作,在各個領域一展長才。為日本311大地震「復興構想會議」的成員。

  近年著作包括《淡定生活手帖:禪生活的養生智慧》、《無常的力量》、《活在福島》、《地藏王的心、日本人的力量》、《玄侑宗久的生命力》等,以及《呼吸的洞見》、《核能與宗教》等對談集。

譯者簡介

銀色快手


  詩人,文學評論家,患有旅行上癮症,養了九隻貓。
  著有詩集《遇見帕多瓦的陽光》、《古事記》。
  致力於日本文學與文化譯介,譯有《葉櫻與魔笛:太宰治怪談傑作選》、《原來如此的對話》等。

蔡昭儀

  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碩士,譯作有:《大局觀》、《決斷力》、《極道商學院》等書。
 

目錄

前言 禪的啟迪,我比年輕時更快樂

第一章 人為何會心生「迷惘」?
不可武斷 【無可無不可】
好惡這一關卡 【一切唯心造】
僅憑感覺難以掌握的世界 【六不收】
「悟道」周邊的景色 【廓然無聖】
從妄想中解放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二章 悟者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渾然天成的世界 【柳綠花紅真面目】
洗濯視為大事 【一物不將來】

第三章 日常中如何實踐禪的生活?
該如何接受因果 【日日是好日】
各司其職 【隨所作主立處皆真】
安於俗世的領悟 【平常心是道】

第四章 重新檢視「我」到底是誰?
生活習慣形塑自我【知足】

第五章 過個風流生活
首先要學會「立志」 【安身立命】
享受生活中的「不安定」 【不風流處也風流】

後記 唯有風流的心,才有包容迷糊的慈悲
 

前言

禪的啟迪,我比年輕時更快樂


  許多人都說,這是個生活艱難的時代。

  西元二○○○年前日本年均自殺者超過三萬人,隨後數量有稍微減少的趨勢,而今又微幅的增加,為什麼要自殺呢?箇中原因恐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簡單地說明。

  我只能分享給各位,何以現在的我可以活得如此快活自在,僅此而已。也許在別人看來這不過是年歲的增長使然,但我卻以為其實是受惠於「禪」的啟迪。

  我甚至曾經想過,要是能夠更早一些體驗「禪」的生活該有多好,儘管我並不想重新回到青春時期,但如果在那個時候就深深地體驗過「禪」的美好,或許……我時常這麼想著。

  但如果真是如此,我大概就不會去寫什麼小說了吧。之後,或許也不會像現在對於禪的關注如此深刻,甚至想要為它寫一本書。

  仔細想來,恍然明白自己過去的所有一切,其實都是為了寫這本書預先做了準備。之所以會這樣想,也是源於「禪」賜予我的恩惠。

  文章一開頭似乎就繞著圈子講同一件事。坦白說,這個「前言」其實是寫完這本書以後才著手撰寫。而且我認為寫這本書讓我釐清了陰暗的青春時期的艱辛與苦痛的經歷,感覺好像自己一邊書寫一邊接受治療似的。

  當然不會有什麼對任何人都有效的萬能治療法。但至少,我寫下的這些文字,可以讓各位理解一名禪僧如何過著有元氣的生活。哪怕只有一點點幫助,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就算多一個人也好,能夠跟我一樣活力充沛,快樂地過日子。

  然而,所謂的禪僧,不光是只有活力充沛的人,也有許多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苦心孤詣、費心思索的人。在這本書裡頭,我一面介紹所謂「禪語」的專用詞彙,同時也企圖勾勒出「禪的生活」的形貌。書中提及的「禪語」其典故出處種類繁多,不一而足。禪僧當然也會自行作詩或是寫文章,此外,也經常隨意地引用古今的文獻或詩人們的經典名句,這些也被稱之為「禪語」。可以說盜用的技巧十分高明,甚至有些盜用者創新的用法比起原典的意思更為精闢,因此禪僧或許在鑽研學問這方面可說是嘔心瀝血,語不驚人死不休。

  雖說如此,身為禪僧吾人資歷尚淺,每每總是朝向非正統學術的方向狂奔而去。也因為僅是一介末流之輩,有時還會奔向不該去的方向。貧僧若是在言語上有任何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多見諒。

  歸根究抵,重點不在於學問,那麼究竟什麼才是重點呢?這就必須靠各位細細地去感受,透過各式各樣的禪語領略禪的世界觀,進而在日常生中讓自己產生具體的變化,就是這本書所要達到的目標。

  如果諸位的迷惘和痛苦能夠稍微減輕,並且變得快活自在的話,貧僧也會感到十分喜悅。
 

內容連載

不要小看自己

當我們說「無可無不可」的時候,大致上的意思是既沒有特別出眾,也沒有特別糟糕。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馬馬虎虎」的意思。不過,當我們用在禪的方面,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應當要留意。

「無可無不可」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說到《論語》當然它和禪是迥然不同的價值體系,對人生的看法也大不相同。禪就像這樣,只要是妙言佳句,不論出自何處都照單全收,貪欲橫流。一開頭就舉了一個「無節操」的例子,實在覺得惶恐,還望諸位不要受限於思想或宗教的框架,自由地閱讀本書。

禪是特定的佛教宗派(日本禪宗有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三派),它本來是禪定的省略形態,諸位不妨看作是存在於形形色色場合裡的一種精神狀態。希望能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待本書中所提及的「禪」這個詞彙。

「無可無不可」這句話原本是孔子對於自身的表述,語出〈微子篇〉。也就是說,他自己對於何事該做、何事不應該做,或者這個可以、那個不行,主張不可妄下論斷。我們也可以把這句話當成「隨機應變」來理解,若是表達得更禪意一些,或許也可以說是不要小看自己。

通常我們所認定的「自我」,是能夠以理性來掌握的自我。換句話說,是會思考也會懷疑,屬於笛卡兒式的自我 ,但其實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並非理性能全盤掌握的,所以某種程度來說,「無可無不可」的主張,是與重視理性的歐美思維,完全對立的一種主張。

當然,這種對立也是理性的特質,禪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對立,只是思考的出發點不同罷了。也就是說,禪已經超越了理性的思維,認為自我的內部一片渾沌,其中蘊藏著各種可能性,而這便是禪的思想開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4
    $206
  2. 新書
    88
    $246
  3. 新書
    9
    $252
  4. 新書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