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安寧度過臨終,尊嚴走向生命終點

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安寧度過臨終,尊嚴走向生命終點
定價:300
NT $ 90 ~ 378
  • 作者:大津秀一
  • 譯者:陳光棻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3-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03971
  • ISBN13:9789863203971
  • 裝訂: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善終,是每個人最後的希望,但該怎麼做,才能讓這件事成真呢?
  本書打破關於「臨終」、「死亡」的6大迷思,唯有認清事實,
  才能讓自己與所愛之人,在人生最後一段時間安穩圓滿,不留遺憾。

  愈早開始思索如何面對自己臨終時刻的人,
  當實際生病或面臨死亡時,猶豫不決的狀況也較少。
  愈能夠接受人終將一死,並在面對事實後,仍努力活得更好的人,
  人生最後一段日子,反而更多姿多采,說不定連生命也可因此延長。

  《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作者.臨終醫療專家大津秀一,
  見證過超過千名患者臨終與離世後最真實的感概。
  教您認清醫療真相,主動做出判斷、選擇,
  才能避免在最後時刻,被施以不必要的醫療,
  並把剩下的時間過得更好,從容、優雅的跟人生道別。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津秀一


  1976年生,日本茨城縣人,畢業於岐阜大學醫學院。安寧緩和醫療醫師、日本消化系醫學會專科醫師、日本內科學會認定內科醫師、日本尊嚴死協會生前遺囑(LW)合作醫師,2006年度笹川醫學醫療研究財團安寧緩和醫療醫師培訓課程結業。在完成內科專科醫師訓練後,以(當時)全日本最年輕緩和醫療醫師身分,在京都市左京區日本浸信會醫院的安寧療護中心服務;也曾服務於東京都世田谷區的診所(居家療護支援診療所),2010年起,服務於東邦大學醫療中心大森醫院安寧療護中心。

  著有《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天下文化)、《人生必修的10堂生死課》(采實文化)、《死時不會後悔的醫療》(小學館)等。

譯者簡介

陳光棻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廣報媒體研究科碩士。譯有《可愛力量大》、《單身的這樣那樣》、《女人要有型:穿得對,一生會改變》、《放膽去闖:大前研一和柳井正給你走到哪都能生存的大能力》、《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會整理的孩子,人生100分》等,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前言 那些臨終患者告訴我的事

序章 癌末病患會因施打嗎啡而提早往生,
但若想讓病患舒服一點,只有這個辦法。--真的嗎?

第一章    臨終之際會像連續劇演的一樣,
在呼喚所愛之人的名字後,生命戛然而止。--真的嗎?

第二章    非自願的維生治療只會用在部分患者身上,
只要事先表達意願,就絕對不會用在自己身上。--真的嗎?

第三章 持續使用抗癌藥物直到最後,較能延長壽命。
或相反的,抗癌藥物只會帶給病患痛苦。--真的嗎?

第四章 癌症患者最可憐,希望至少不要罹患癌症。--真的嗎?

第五章有錯的是不認真的醫師,
只要醫師做得好,醫療就會改變。--真的嗎?

終章 你所期望的結局

結語 帶著喜樂落幕,人生因此閃耀
 

序言
    
  不知為何,在醫療第一線發生的事實,往往不為普羅大眾所知。如果知道醫療前線所發生的事實,相信大家在選擇醫院或看病時,就會變得更明智,而所有人都會面臨到的臨終期,也能在更為理想的狀態下落幕……身為醫生的我,對此總是感到非常遺憾。

  誰都不想生病。如果世上存在所謂不生病的方法,大家當然都會倍感興趣。

  盡可能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或許真的存在。但遺憾的是,長生不死的生活方式,並不存在。

  事實上,所有人都會生病,也終將一死。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面臨人生的臨終期,然後如同過去曾活在世上的人一樣死去。

  如今,社會上流行著一股養生熱潮。人們為了尋求有助於健康、美麗的食品、藥物四處奔走、不知所措。他們的身影甚至可以形容成是一齣健康狂想曲。在物資富饒、太平盛世的現代社會,只要身體健康,就能享受種種幸福。人們希望盡可能保持年輕、健康長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對生活在豐裕國家的人而言,這或許是最重要的課題。

  然而,無論吃了再怎麼健康的食品,服用再怎麼有效的藥物,人最後還是會生病,也一定會死亡。

  各位一定會覺得我這個醫生很掃興,淨說些沒有夢想,也沒有希望的事對吧?

  我曾經是一位從事安寧緩和醫療的醫生。所謂的安寧療護機構,是指專門照護現行醫療難以治癒之患者的地方,以癌末患者為主。每年平均有超過兩百位的患者在這裡過世。陪伴他們走向生命終點的過程中,我也接觸到他們對人生的態度與想法。

  我所體會到的——也是患者們告訴我的事實——就是人在身體健康時,就要思考生病時的情況;還有,提早開始思索如何面對自己臨終時刻的人,當實際生病或面臨死亡時,猶豫不決的狀況也較少。

  我深切體認到,愈能夠接受人終將一死,並在面對事實後,仍努力活得更好的人,人生最後一段日子,反而更多姿多彩、安穩圓滿,說不定連生命也因此延長。

  寫下這本書,就是希望各位能盡可能以自己理想中的方式,迎向人生終點,不要徒留太多遺憾。

  反過來說,如今在日本死去的人,也算是無知便是福,因為不少人的臨終時刻,其實並不如他們所預期般的理想,但這個事實卻鮮為人知。

  人生的最後一段日子,應該都和醫院脫離不了關係,但許多人並不真正清楚醫院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也不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在那個約莫長智齒時父母就死去的年代裡,父母的離世,或許正是他們教給我們的最後一件事。親身經歷家人或親近之人的臨終,應該能讓我們的人生學到很多事。

  如今,由於超高齡化與核心家庭化的緣故,恐怕有很多人都從未親眼目睹過「人類的死亡」。這的確是件幸福的事。然而,也因此錯失重要的學習機會。

  我尤其希望這些「無臨終經驗者」能好好思考一下,「死」究竟為何?為了擁有更理想的臨終,究竟該怎麼做?

  本書將一一打破一些關於臨終與死亡的謬誤:

  1.癌末病患會因施打嗎啡而提早往生,但若想讓病患舒服一點,只有這個辦法。

  2.臨終之際會像連續劇演的一樣,在呼喚所愛之人的名字後,生命戛然而止。

  3.非自願的維生治療只會用在部分患者身上,只要事先表達意願,就絕對不會用在自己身上。

  4.持續使用抗癌藥物直到最後,較能延長壽命。或相反的,抗癌藥物只會帶給病患痛苦。

  5.癌症患者最可憐,希望至少不要罹患癌症。

  6.有錯的是不認真的醫師,只要醫師做得好,醫療就會改變。

  以上幾點,哪些是真的?那些又是錯的?答案將在本書中揭曉。敬請期待。

  當然,也有些狀況明明是錯的,卻也可能是對的。答案也將在本書最末公布。
 

內容連載

序章

癌末病患會因施打嗎啡而提早往生。
但若想讓病患舒服一點,只有這個辦法
真的嗎?


嗎啡。

聽到這個詞時你有什麼感覺呢?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知道嗎啡是用於醫療的藥物。可是,似乎仍有不少人對醫療用麻醉藥(包含嗎啡)有所誤解,就連一些醫療從業人員(醫生或護理師等)對這類藥物也不甚熟悉,讓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當這些醫護人員做出錯誤說明,患者和家屬就會有所誤解,於是錯誤的資訊便廣為流傳。

當既定的觀念占據人們腦中,尤其消息來源還是來自與自己較親的人,或是具影響力的人時,往往更加難以更正。

相信也有人聽過「最後請醫生來施打嗎啡,所以輕鬆了不少」、「施打嗎啡後,終於可以好好睡覺」或是「比起痛苦不堪,就算會提早死,打嗎啡還是比較舒服啊!」等例子。

其實,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

我是從事安寧緩和醫療的醫師,為了替患者緩解疼痛,所以經常使用嗎啡。嗎啡尤其對癌症引發的疼痛特別有效。現今以嗎啡為代表的醫療用麻醉藥有三種,除了嗎啡之外,還有Oxycodone與Fentanyl。

Oxycodone的副作用比嗎啡少一些(開立嗎啡處方時,最先要注意的副作用,大概就是便祕和嘔吐〈兩者均有方法解決〉),近來經常為人使用。比起前兩者,Fentanyl的副作用更少,而且它是貼片,其藥效不只發揮在黏貼處,還會從皮下送到全身,是一種非常精良的藥物。由於Oxycodone與Fentanyl各有優點,因此近來嗎啡的使用率也為之下降。不過,嗎啡在呼吸困難時能夠發揮藥效,目前仍是非常重要的藥物。

另一件必須知道的事是,有些疼痛靠嗎啡就能有效緩解,有些則否。若嗎啡的止痛效果不彰,治療時就可借助其他藥物。

話說回來,我們使用嗎啡或其他醫療用麻醉藥時,「是在完全不改變患者知覺的情況下消除疼痛」。讓患者睡著或變得神智不清以消除痛苦的,不能稱為醫療用麻醉藥。實際上,即使是醫護人員,有些人仍有這種誤解。嗎啡並不適合當作幫助患者入眠的藥物。這是因為讓患者嗜睡的藥劑濃度,與抑制呼吸的濃度相近之故。不過,雖說是抑制呼吸,也不會立刻導致死亡,關於這點還請放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
    $90
  2. 二手書
    3
    $91
  3. 二手書
    33
    $99
  4. 二手書
    4
    $120
  5. 新書
    66
    $199
  6. 二手書
    7
    $209
  7. 二手書
    73
    $220
  8. 新書
    79
    $237
  9. 新書
    79
    $237
  10. 新書
    79
    $237
  11. 新書
    79
    $237
  12. 新書
    79
    $237
  13. 新書
    85
    $255
  14. 新書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