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能散文小讀本套書(寫在課本留白處+煮字為藥)

徐國能散文小讀本套書(寫在課本留白處+煮字為藥)
定價:480
NT $ 432
  • 作者:徐國能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15-01-30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48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少年讀過的詩深植人生,在某些時候,就像大地呼喚鮭魚返回出生之地,或天空催促候鳥啟程飛往南方,那些詩句也如風鈴一般,每當熟悉的風吹過,它便在心中撞響一串清脆的音節。」──〈夏季之末,秋季之初〉

  散文家徐國能,是臺灣戰後世代散文家典型的代表之一,下筆常帶有懷舊的情感、深邃的思考與執著的謹慎。董橋讚其文字「經營得又現代又古雅」,正是「現代人久違的人文素養」。作品《煮字為藥》為各級中學老師最常指定的課外讀物,從賞析開始,認識文字與文學的奧妙。例舉日常中俯拾皆是的中文應用,並從古今名篇中檢證其價值,呈現語文的活潑與可能的深度。深入淺出,筆淡情深,讓讀者發現中文的實用與樂趣,亦提供閱讀的趣味與驚喜。

  年少時也雅愛寫詩的徐國能,不論是悠然度日,或者面對學生,都堅持以「詩」作為人生和學習的底蘊。他說:「面對世界,我們看見了什麼,那就是詩的境界;而透過閱讀逼使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那就是詩的目的。」

  最新散文集《寫在課本留白處》,處處見詩情,不但是寫給正走過人生風雨的你我,也是寫給初識愁滋味的青少年們。徐國能認為,從讀詩中培養譬喻的能力,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捷徑。此書旁徵博引的詩文,不拘泥於古今中外,然而古典文學佔了較大比重,只因「古典文學,無論在文字淬鍊、意象塑造或譬喻營構上,都是相當值得借鑑的,多讀古詩,極能涵養我們寫白話文的筆力,這就是古人說的『汲古潤今』之意。」

本書特色    

  ★《寫在課本留白處》為聯合報文學獎主、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灣文學獎得主徐國能2015年最新散文集
  ★集結未曾收錄成書的專欄文章,尤其是發表在《國語日報》的篇章,特別適合青少年、中學生閱讀、學習
  ★《煮字為藥》為中國時報深受歡迎的「中文正紅」專欄結集,榮獲2005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例舉日常中的中文應用,表現語文的趣味,董橋專文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國能


  1973年生於臺北市,東海大學畢業,臺灣師大文學博士,現任職於臺灣師大國文系。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灣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

  著有散文集《第九味》、《煮字為藥》、《綠櫻桃》、《詩人不在,去抽菸了》。
 

目錄

《寫在課本留白處》

代序

輯一、談詩歲月


談詩歲月
但使願無違
有情
人生的話題
林書豪的沙發
一卷殘書自在看
平凡事.不凡心    
聽取蛙聲一片
美的理由
時間之詩
何處是我的茉莉花叢    
屈項向天歌
重聚
詩人與鬼
孤獨片刻
一人獨釣一江秋
運動詠歌
說「篩」
從軍行
寬恕
最是橙黃橘綠時
節氣與星座
燈火闌珊處
二十四番花信風
期待的心
讀書難字不放過
我也曾經追尋
無求
野蘭花
孟夏草木長
不學詩,無以言
火車與熱氣球
樹的故事
一對角章
柳花、牛與牧童的夢
無足珍貴的收藏
這句詩該怎麼畫

輯二、遙遠的歌]

遙遠的歌
書馨
露珠
感覺,秋天
和諧
棒球夢
夏季之末,秋季之初
蔡倫的夢
只因素稔讀書趣
一張卡片
放手時刻

輯三、帶一首詩去旅行

童年的回憶
古典詩裡的田園
古情詩
歷史上的怪人
人窮志不窮
帶一首詩去旅行

《煮字為藥》

增訂版序 人生識字憂患始 李崇建
寫給徐國能的新書 董橋
書生徐國能 夏瑞紅

花鈿委地的中文
世說.新語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文化的魚龍秋江
古今詞義大不同
校園文學的希望
文化是寫作的沃土
上一代的讀書人
遇見100%的作文老師
日暮聊為梁父吟
美好人生的起點
字的故事
何「德」何能

誰是那隻猴子
一字師
有趣的方塊字
子虛、烏有的政治家
人間清明四月天
迂曲隱密的藝術
姓名風雅
瓟斝、點犀與茄鯗
農業時代的情韻與智慧
「鶼鰈」與「鰜鰈」誰的情深?
說  俠
大人,冤枉啊!
鬼故事
獄中詩
建構式中文
文學裡的小聰明

我喜歡背詩
微光倒影
元曲可愛
月的聯想
不花腦筋的書
革命家的萬年江山
國文教師的黃昏
菊花從此不須開
文采風流今尚存
萬事萬物想起誰
值得珍藏的舊夢
來年計畫亦成詩
焚琴煮鶴猶說香
童年書緣

我有話要如何說
軟的,容易消化的,奶油的
感冒的詩
怕的是「分梨」
風格與人格
聯考作文,風雲再起
超越闈場裡的狀元夢
準確的辭語
「作對」藝術
清順的譯筆,暢達的中文
好好寫字
方圓大道,黑白藝境

後記
附錄 享樂年華 也談三本有趣的書
增訂版跋 文學小自由 范宜如
 

內容連載

談詩歲月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任誰都必需羨慕我,我在學校裡的工作是教詩,和年輕的同學在欖仁葉的窗畔鎮日談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四季心情像葉隙的陽光因風而閃爍不定;語言在韻腳、節奏與行句之間來回,像蹀躞的步履,走在幽密的林叢——這樣的日子是何等的寧靜幸福。
 
談詩可以完全不涉實務,不必計較遠方的戰火,不必在意國際上日益緊張的金融情勢,不必介入社會上你爭我奪的紛擾,只需與那些喜愛藝術的年輕人,暢談從古到今,偉大詩人以靈魂淬鍊出的生命結晶,觀看他們從朝廷走入林泉的姿態;聆聽他們在松樹或飛瀑下奏琴的雅興;研究他們如何用文字捕捉白雲與幽石的互動,或是解釋夕陽中飛鳥的方向與自己的人生觀。
 
有時在清晨,有時在黃昏,夏日的早上雀鳥和鳴,世界與詩篇在晴朗中充滿朝氣;冬日傍晚的寒雲殘照,使那些字句也蒼古了起來,在夜幕低垂時深深領受了繁華與寂寞擦肩而過的況味。日復一日,流光似水,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看似平凡的詩,卻也因為不同的生命情境而產生了許多變化,有時我彷彿真正明白了詩人的語義,有時卻更加惘然,那在歲月中、書頁間處處誌下的筆記仍然讓我遂迷不復得路。
 
然而詩雖有若滾滾紅塵中的空谷幽蘭,不涉於當前現實的利害得失,但詩並未忘記這個世界。詩對人間的關心,不是那些號稱「社會詩人」、「寫實詩人」的專利;任何一個偉大詩人都是涉世而悲憫的,只是詩人不以憤恚的方式來面對挫折、不以謾罵來表現他對世界的失望,只是要求自我對芸芸眾生的貪、嗔、癡有更多的包容與承擔,並在靜觀中求得每一件事物背後的真義,讓自己從凡俗的人生,脫化為開闊而超然的心靈,這就是古人常説的「境界」。
 
南宋的辛棄疾有一篇:〈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辛棄疾是愛國詩人,一生為國事奮鬥不休,然而最終卻也不免走上解甲歸田的隱退之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