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孤獨的勇氣:「孤獨是最棒的朋友!」從這麼想的那刻開始,你的人生將出現巨大轉變!

享受孤獨的勇氣:「孤獨是最棒的朋友!」從這麼想的那刻開始,你的人生將出現巨大轉變!
定價:280
NT $ 45 ~ 630
  • 作者:榎本博明
  • 譯者:楊鈺儀
  • 出版社:智富
  • 出版日期:2016-05-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5193X
  • ISBN13:9789866151934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1.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類永遠無法擺脫孤獨,
既然如此,試著轉化孤獨,變成心靈的能量吧!
 
  我們總是對「孤單一個人」感到不安,害怕被視為「孤獨的人」,
  因此處處勉強自己,維持表面的人際關係。
  若你抱持有這樣的想法而在「和某人在一起」和「單獨一個人」兩者之間往來徘徊,
  希望你一定要讀讀這本書,
  改變自己的契機,就是從懂得面對孤獨、享受孤獨開始。
 
  「孤獨是美好的,但你也需要有人告訴你孤獨是美好的。」──巴爾扎克 Honore de Balzac(19世紀著名作家)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些感覺:
 
  。對「變成一個人」感到難為情
  。覺得沒有朋友的人看起來很可憐
  。熱鬧的朋友聚會結束後,覺得很累、很空虛
  。害怕被朋友排擠,所以不斷察顏觀色,不敢說真心話
  。不敢拒絕別人,也不敢邀約別人
 
  因為你害怕「孤獨」,心中有著「被拋棄的不安」
  從現在起,翻開這本書,找到和孤獨和平相處的方法吧!
 
  深入探索自我,讓內在湧現力量的心理學
 
  所謂的孤獨,是安靜地面對「真實的自我」,讓自己更充實的崇高時間。
  將孤獨轉化為正面能量,能享受「一個人時間」的人,就能活出理想的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榎本博明


  心理學博士。1955年生。畢業於東京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心理學。從事過東芝市場調查課的工作,後進入東京都立大學大學院心理學專業學習,歷任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助理教授,現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代表。除了舉辦有以心理健康管理為主旨的研修、演講外,在執筆寫作上也以銳利的觀點以及簡明易懂的解說而備受注目。

  作品有《「由上而下的視線」構造》(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打造「真正自己」的方法》(講談社)《99%的人都不知道的「內向型自我」磨練法》(經濟界)等多種。
 
譯者簡介

楊鈺儀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因熱愛日本搖滾樂團而一腳踏入日文的世界。雖然一開始的學習動機不純正,但終究為日文所擄獲,所以目前正處於「不務正業」中。
 

目錄

序章「孤獨是最棒的朋友」
從這麼想的那刻開始起,你的人生就會出現大轉變!
──深入探索「自我」最重要的時間
所有的人都孤獨
人群中的孤單寂寞
轉化「孤獨」,變成增加心靈的能量!
 
第一章 不想孤獨,卻又覺得和別人在一起很累
──總會感到寂寞的人真正的心情
為何一個人會感到不安?
「孤獨」帶領人們前往機會的入口
獨處的力量
「沒有呼朋引伴的我很丟臉?」
因為不想被討厭,所以無法拒絕
你是否一直在勉強自己?
人際關係的恐懼意識
沒有期待,便沒有傷害
為什麼當想著「我或許把關係搞砸了」就會感到不安?
關係再密切,也有一段「看不見的距離」
朋友愈多愈寂寞
總是察言觀色,你累了嗎?
所有人都希望有人能了解自己
 
第二章 過分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是人性的弱點
──所有人都不會了解其他人的心
害怕別人和自己在一起不開心
為什麼會下意識疏遠異性
正向思考,解讀人際互動
「已讀不回」的焦慮
不必強迫自己找話題
「做自己」是最難的
關係密切,反而不敢說真心話
擔心自己被拋棄
你心中存有「被拋棄的不安」嗎?
 
第三章 不退縮的人際關係
──放開心胸的勇氣
提出邀請卻遭拒絕,會很受傷……
正因為太在意才無法靠近
為了守護理想的自我形象而無法卸下防備
勇敢「靠近」才能夠理解人際關係
無法擺脫主動退出的習慣……
長期累積壓的「過度調整症候群」
過分客氣反而產生距離
 
第四章 你不是一座孤島
──探討人際關係的價值
交情愈好,對待彼此的態度愈差
有「被背叛」的感覺,表示期待過深
你是否深信「喜歡的人和我有相同的想法」?
孤獨是堅強的契機
「無法原諒」對方不感謝自己!
刺蝟的困境
愛吃醋的真討厭
為愛吃醋的戀人苦腦
「愛吃醋」背後的心裡也是害怕被拋棄
束縛使兩人的距離愈來愈遠
對「自己的魅力」有自信,才能轉化為機會
很優秀卻沒有自信的人
缺乏「基本信任感」的太宰治
 
第五章 放手是為了放過自己
──享受孤獨的勇氣
與其變成孤單一人,不如繼續忍耐
愛情不是浮木
為什麼選擇「窩囊廢」而不選擇「精英」?
「驕傲」是認同需求的體現?
內心爆怒卻裝作表面平靜的理由
扮演好人,其實是在壓抑自己
付出不是為了別人人,而是為了自己
 
第六章 孤獨與自由
──從「孤獨的房間」可以清楚看見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
你是不是看假裝沒看到自己的孤獨
「好想回到從前」的孤獨
「在一起」的幸福‧「孤單一個人」的幸福
對孤獨感到不安的人沒有魅力
建立親密關係從享受「一個人」開始
何必堅持做好人
將眼光放在「自己的長處」
自卑感的形成
找到自己獨有的魅力!
下定決心展現自然的自己
不必想要受到所有人喜愛
 



  所有的人都孤獨
 
  「誰都不了解我的心情……」

  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與自己有共鳴,可是卻沒有人能了解自己。當你這麼感覺時,是不是就會想著:

  「原來人類,本來就都是孤單的啊。」

  「我還真是孤獨啊!」

  而使心情變得莫名不安呢?
  
  會這麼想的,不是只有你。其實所有人都是這樣想的。

  每個人覺得自己稍微有點與眾不同、難以獲得他人的理解,並且感到孤獨。

  試著來改變一下看事情的角度吧。

  你是否覺得朋友或職場上的同事不了解你?那麼你是否又正確知道那位朋友或是同事正在想的事或感受到的感覺呢?

  你應該不可能知道。

  可是,若對方的反應和往常不一樣,你就會懷疑「他這是怎麼了?」或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地想著「他為什麼會有那種理解方式呢?」像這樣的事應該很常有。

  我們經常無法了解其他人真實的意思。換句話說,對於他人的事,我們其實也不怎麼了解。

  每個人都各有不同的個性,若生長環境不同,累積的經驗也會不同,能力與性格就不同。對方的思路或情感偏好和自己的思路或情感偏好,會有所不同也是理所當然。
 
  你有親密的的朋友嗎?

  「對我來說,並沒有能打從心底相信的朋友。雖然會寂寞,但沒有朋友也沒關係。可是因為不想被當成別人眼中寂寞孤獨的人,所以敷衍地與人來往,裝作親密的樣子。或許這樣反而會被別人認為自己朋友很多」。

  像這種人,令人意外的竟有很多。

  結果,所有人都是一個人,都懷抱著孤獨。而且即便是故作堅強的人,也都總會感到寂寞。

  既然如此,要不要試著別說「沒有人了解自己」而讓心情沉重,別將心力用在「隱瞞自己無法忍耐孤獨」這件事,而是將「孤獨」轉化成正面的能量呢?

  隨著社群網路的進化,我們增加了與更多人交流的機會,但若總是被「與人交流」這件事束縛,心就會變得不安定,精力也會枯竭。

  所謂的孤獨,是安靜地面對「真實的自我」,讓自己更充實的「崇高時間」。

  在這樣的時間中,才能成就堅定的自我以及更能享受人生的自我。

  孤獨能完成一項任務──「讓心靈獲得再生的能量」,所以是很重要的。
 
 
  人群中的孤單寂寞
 
  另一方面,各位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朋友聚會之後,和大家分別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時,瞬間竟湧出疲憊感。在那樣的場合中應該要感到快樂,但在人潮散去後,卻覺得或許自己剛才是在勉強自己。

  我們只要和別人在一起時,就不可能不去顧慮到對方的感受。

  不論是交情多好的朋友,若長時間在一起,怎麼也都會覺得有些精神疲勞。然後只要稍微覺得累,腦中就會突然閃現「還是一個人比較輕鬆啊~」這樣的想法。

  但就算這麼說,會這樣想的人,卻不一定可以打從心底享受獨自一人的時光。雖然和其他人在一起會覺得累,但若只有自己一個人,卻又覺得有些不足。

  我經常能見到有這種在生存上感到痛苦的人來我這裡尋求諮商。這種事一點都不少見,很意外的,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轉化「孤獨」,變成心靈的能量!
 
  一個人聽喜歡的音樂、借DVD回家看、看電視來解悶,即便如此,卻仍會感到有所不足。

  若只有一個人,不知為何,就是無法平靜下來。無法打從心底好好享受一個人的時間……。

  「和旁人在一起時明明會覺得費神疲累,可是一旦只剩自己一個人卻又會覺得稍感不足、無法靜下心來,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獲得平靜……」

  若你抱持有這樣的想法而在「和某人在一起」和「單獨一個人」兩者之間往來徘徊,我希望你一定要讀讀這本書。

  請利用從序章到第六章的七個鑰匙,懷著期待打開自己內心的門扉。

  當終於抵達最後一頁時,你就能確認到,透過與「孤獨」這個最棒的朋友對話,你心中將會充滿能量。

  而且人際關係也會變得更好,每天都能過得更充實。

  孤獨沒有不好,反而是一次轉機!
 

內容連載

第1

不想孤獨,卻又覺得和別人在一起很累──總會感到寂寞的人,真正的心情
 
為何一個人會感到不安?
 
你是那種一回到家就馬上打開電視的類型嗎?
 
雖然沒什麼特別想看的節目,但只要進入空無一人的房間,就養成習慣會反射性地開電視。若是不開電視就無法靜下心來。這可以說是「無法享受一個人時間的人」會出現的典型行為模式。
 
打開電視,讓聲音充滿整個房間。這麼一來,就可以不用直接面對只有一個人的自己。換句話說,就是想避開與孤獨的自己面對面,害怕沉浸於一個人的世界中。

綜藝節目之所以會受歡迎,是因為只要看了,就會覺得像是和很多人在一起,而不會意識到孤獨的自己。
 
能夠沉浸在興趣等事物中,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時間,這種人並不會害怕獨處,而是可以平心靜氣地一個人待著。與此相對,無法在獨處的時間過得充實的人,若處在空無一人的房間中,就會立刻開電視、隨便上網瀏覽,想忘掉自己是一個人。
 
此外,無法忍受只有自己一個人、害怕直接面對孤獨的自己,對這種類型的人來說,智慧型手機也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避難所。
 
不斷注意智慧型手機,總是要經常確認是否有人傳來簡訊;若沒有人傳簡訊來,就會覺得寂寞而感到坐立難安;就算躺進被窩中,也會時時留意智慧型手機。被高科技制約的人正逐漸增加中。
 
因為若是不和人有所連結,這些人就會感到不安。
 
那麼,為什麼一旦「變成一個人」就會感到不安呢?為什麼明明和其他人在一起時會因過於在意對方而感到疲累,卻又害怕「孤獨」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邊探看各種事例,一邊找出隱藏在這不安深處的「心理」。
 
「孤獨」帶領人們前往機會的入口
 
為了活出自我、過著豐富充實的人生,即便很短暫,一天之中仍需要有靜靜地與自己面對面的時間。否則就無法看見真實的自我。
 
心理治療師克拉克‧穆斯特克斯(Clark E.Moustakas)說:
 
「當我親近『孤獨』,我發現,其中藏著引導前往新人生的指針。」──《Loneliness and love》克拉克‧穆斯特克斯著,片岡康、東山紘久譯。創元社(日本出版)。
 
在這本書中,為了從各種角度去理解重要的事項,窺探深層的真實,因而強調在只有自己一個人時,與自己對話的必要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45
  2. 二手書
    25
    $69
  3. 二手書
    34
    $94
  4. 二手書
    38
    $105
  5. 二手書
    39
    $110
  6. 二手書
    43
    $120
  7. 新書
    75
    $210
  8. 新書
    79
    $221
  9. 新書
    79
    $221
  10. 新書
    79
    $221
  11. 新書
    79
    $222
  12. 新書
    85
    $238
  13. 新書
    88
    $246
  14. 新書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