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克服你的焦慮

14天克服你的焦慮
定價:320
NT $ 92 ~ 435
  • 作者:康薩仁波切
  • 譯者:陳克華
  • 出版社:光潽文創
  • 出版日期:2016-07-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244165
  • ISBN13:9789869244169
  • 裝訂:平裝 / 26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內心快樂是面對一切困境與煩惱的疫苗,康薩仁波切的教導使我們認知到,快樂是理所當然的事。只要懂得以正確的方法修心,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實踐,每個人都 能擺脫負面情緒,進而改變自己、找到希望,並使家庭成為快樂的天堂。而且這份不可思議的效果,康薩仁波切親口承諾,只要用心去做,保證絕對能夠實現!

亮點推薦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得到快樂,只要知道「如何去想」,如何去改變我們的想法,就可以得到快樂。我們都擁有帶給內心快樂的潛力,所以我們都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快樂。

  ●我不講來世的快樂,我只講今生該如何快樂,我們不談來生跟過去世,只講現在,好好來看我們這一輩子。

  ●一旦開始修行後,即使只帶來百分之一的改變,但這是零與一的差別。零與一的差別有多大?零與一的差距是無限大的!

  ●佛法真的可以幫助我們很多,我將它稱為「生活管理學」;佛陀的教法並不只是為了佛教徒,而是為了所有的人類。

  ●不論是虔誠的佛教徒,或基督教、回教……等等,即使依照教義過生活,但是如果過得不快樂,那麼就是很糟糕的教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康薩仁波切(又名為天津楚卿佩登)

  出生於1975年,康薩意指黃色房子。康薩仁波切目前在色拉傑佛學院擔任教師,教導數百位僧人與初學者佛學義理。色拉傑佛學院創建於15世紀的西藏雪域,為遵循著那爛陀大學傳統的格魯派三大佛學院之一。仁波切除了在達蘭沙拉,印度及尼泊爾的寧瑪派和噶舉派寺院教授傳承的法教,也在印度,尼泊爾、越南,台灣和西方國家等地區,於大學,社團單位,佛法中心及藏人屯墾區為一般大眾講授佛法。

  康薩仁波切除了接受格魯派傳承的完整學習外,仁波切因本身來自於一個寧瑪派傳承的家庭,所以從這兩大教派都獲得許多珍貴的教法。也曾經於多位四大教派的大成就者座前獲得許多經部,密續灌頂和秘密口訣的教授。仁波切的上師包括尊貴的達賴喇嘛尊者,頂果欽哲仁波切 (Kyabje Dilgo Khyentse Rinpoche),拉諦仁波切(Lati Rinpoche)堪殊洛桑策林(Khensur Lobsang Tsering),凱尊桑波仁波切(Khetsun Sangpo Rinpoche) ,究給企千仁波切(Choegye Trichen Rinpoche)以及;並且在達賴喇嘛尊者座下接受比丘戒。

  康薩仁波切除了精通格魯派及寧瑪派傳承的教法,也是噶噹派修心教法的實踐者。仁波切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偉大的上師,懷著強大的悲心,仁波切總是孜孜不倦努力在眾生的心相續種下愛與慈悲的種子。仁波切洞悉當代社會動態脈絡,深具說服力的言談,總能吸引無數的聽者,即為為受苦的心靈帶來希望的曙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序曲:如何讓生活平靜

第二章 佛法「人際關係學」:悲心

第三章 如何讓心平靜

(一)想因果
(二)觀修「取、捨」
(三)克服破壞性情緒

第四章 堅強快樂過生活
(一)減少負面情緒
(二)家是快樂的天堂
(三)健康的生活
(四)皈依
(五)如何活得更快樂

第五章 克服焦慮、恐懼和憤怒
(一)如何克服焦慮
(二)面對內心的恐懼
(三)處理憤怒的情緒

第六章 了解死亡
(一)了解死亡的過程
(二)為死亡提前做準備

第七章 修心,轉變自此開始
 

編輯推介

  「什麼是生活的意義?」年輕睿智的康薩仁波切輕鬆明確地回答:「生活的意義,就是要快樂過生活!」快樂是世界上最容易理解的一件事,任何人都懂它、欣慕它,願與它日夜常相為伴,卻又往往將它放在最遙不可及的位置——若不是在時間彼端的來世,就是在空間裡與自己最無緣的角落。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明白,快樂其實不必四處尋覓,不用費盡心思捉摸攫取。如果沒有辦法在內心找到快樂,又怎麼可能在這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找到快樂?
     
  康薩仁波切以自己親身的故事為例,告訴我們,他如何從一位易憤難悅,會令母親傷心哭泣,發飆時又曾一拳打壞電燈開關的血氣青年,蛻變為謙虛有禮,並四處散播快樂真理的精神導師!這與懂得多少佛陀的教法,以及學習多少佛教的義理毫無關係,任何人都有如此翻轉的潛力與權利,不論是否是佛教徒,甚至是否有宗教信仰都一樣。

  心的力量如此強大,既能創造出毀滅世界的核彈,也能引領每個人走向永恆快樂的境界。身為這份力量的主人,我們都必須認識這份力量,並學習正確用心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一點也不難,康薩仁波切在本書中循序漸進,將這些珍貴的智慧一一揭露,同時告訴我們,一切選擇都在自己手中。西藏有句諺語:「若一直開心,就會變成開心的老人;若一直痛苦,就會變成痛苦的老人。」您的選擇會是什麼呢?
 

內容連載

第二章
 
佛法的「人際關係學」:悲心
 
生活中有五件事需要好好管理:1、壓力;2、時間;3、與他人的關係;4、憤怒;5、恐懼。佛陀主要是來教導我們如何生活的,尤其是如何調伏煩惱和負面情緒。
 
時間的管理和人際關係間有很大的關聯性。我們發現,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性不像過去那麼深,人與機器顛的關係反而比較深。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跟家人相處,反而用很多時間跟機器相處,這也影響到跟家人的關係。
 
有個小孩,爸爸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他問爸爸:「你工作一個小時賺多少錢呢?」爸爸回答:「二十美元。」小孩說:「爸爸可以不可以給我二十美元?」爸爸問小孩為什麼,小孩回答:「爸爸!我需要二十元來買你的一個小時,你可不可以早點回家,花一個小時來陪我?」
 
昨天到一家餐廳用餐,看到一對情侶,他們大約對談了十分鐘,之後就各自玩起手機,直到食物送來。我也曾遇過一位越南大使,他外交手腕很好,跟我一起用餐時,會從自己的餐盤中夾食物給我,他說彼此分享就是關懷對方。想要處理好與家人的關係,有兩件事很重要:一個是要分享,一個是關懷。以佛教的名相來說,我們稱它為「悲心」。很多人以為悲心的對象是那些遭受災難的可憐人,但事實上「災難」常常發生在我們自已家裡。如果一早起來就在家裡吵,接下來一整天都會很不順。白天工作已經很累,晚上回家又爭吵,那才真是一個「災難」,一個「全球化」的「災難」。
 
真正的佛教徒應該要學會處理人際關係,在家裡也要知道如何與家人相處。我們必須學著去關心、了解別人的問題,才有辦法產生「悲心」。有位小女生跟我說,她覺得跟父親相處很困難,父女關係很不好,我教她試著去想爸爸的好處和優點,同時寫下來寄給爸爸看。雖然覺得很困難,她還是試了,之後,她跟爸爸的關係改善不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9
    $92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85
    $272
  5. 新書
    9
    $288
  6. 新書
    9
    $288
  7. 新書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