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灣故事:「荒山播愛心‧護苗五十載」教師扎記

東灣故事:「荒山播愛心‧護苗五十載」教師扎記
定價:430
NT $ 340
  • 作者:東灣的老師及校長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06-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501763
  • ISBN13:9789888501762
  • 裝訂:平裝 / 136頁 / 14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新書賣點

  本書的目的有三:
  一、 全港有八間群育學校,每年提供逾千個學額,但實際有群育教育需要的人數遠多於此,怎樣才教得好?此書拋磚引玉,跟同工交流。

  二、 不少家庭或有自閉、過度活躍,或有學習障礙的子女。不過,家長不知,又或拒予承認,錯過糾正孩子的時刻。其實,子女有那些「曳」行為,需及早了解、認識,找學校或專家協助改善,免日後憂心。

  三、 希望當局認識「這」批學童的特殊需要,給予更多資源,因為及早糾正,不用演變成長久的社會負擔。

  最後,受傷的孩子需要一個家,亦需要讓他們認識自己行為上的不是,努力改正,納於社會「正軌」。這點並不容易做到,但石壁東灣的老師們默默在做,好讓他們走好畢業後的人生路,值得我們關注與支持。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石鏡泉先生

  內容簡介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是一所群育學校,已有逾50年歷史。群育學校是接收主流學校認為難教的學生。這些學生可能是來自問題家庭,又或有自閉、過度活躍、學習障礙的學童。在不少人眼中,他們是「曳」學生。
  
  這些學生之「曳」,是因為他們各有受傷的故事,因而對周遭的人不信任,心怕會再遭人傷害;這是人類自我保護之本能。

  這50年來,東灣的老師,努力把學校打造成一個家,所以有畢業生在迷惘時會行路(因為深夜已沒有交通工具了)回「家」,找老師傾訴;也有畢業生請老師在中秋節回家與自己及妻兒過節,因為是「家人」嘛!

  教育不一定全有成效,但這50年來,東灣老師以關懷,以愛心去維持這頭「家」。他們默默的辛勤教化,社會認知不多,這本書介紹一二,當中的故事滿是窩心暖意。

  本書每篇文章附有一個知識欄,以加強讀者對學生的一些行為問題的認識,且在主文將相關內容,尤其老師的應對和處理方法作標記。

 
 

目錄

6-7 序一 孺子可教也      冼權鋒教授
8-9 序二 給受傷的孩子一個家  石鏡泉

10-15   正義超人回家記      卓德根
16-21   瘋狂的石頭        黃詠思
22-25   老師,我們是一家人嘛。  卓德根
26-29   東灣出了三個好寶寶    蘇容益
30-35   六年級的風眼      歐陽穎豪
36-39   沒有存在感的沉默羔羊    李媚
40-44   小豪的馨提示       鄭燕妮
45-51   緊握拳頭創前路      秦卓誠
52-62   歲月靜好          黃揚
63-66   一切從家開始       周艷齡
67-69   老師好擔心你       鄧凱媚
70-73   受罰不離父子兵      余國傑
74-79   只有我必須改過      姚文基
80-86   柔的力量         姚文基
87-91   沉澱反思         區偉明
92-96   用鼓勵與自悲拔河     黃慧雅
97-100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李嘉雯
101-105   栽種阿朗         戴瑩
106-112   一百八十日環遊東灣   鄒巧梅
113-117   我是來幫你的      李啟俊
118-122   漫步人生路       譚偉權
123-127   莫失莫忘   不離不棄   譚偉權
128-129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40
  2. 新書
    79
    $340
  3. 新書
    79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