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本書是針對哲學與哲學課題中涉及教育專業部分所作的探討。它強調哲學起始點與教育成果──包括理論與實務兩者的關係。本書無法對每一哲學與教育派別面面俱到,也不嘗試解答問題。相反地,許多問題懸而未決,作者希望能刺激更多的討論,並繼續思索這些問題。思考是不斷奮力向前的歷程,如果學生在探索教育問題時,不會孤懸於生命的基本問題與意義之外,那研讀教育哲學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本書的目的是要為讀者提供一個簡潔、廣泛而又清楚的教育哲學架構。已經有很多教育哲學大型或中型的教科書,獨缺簡短的導論式著作;此外,現有的一些簡短的導論性著作並無法涵蓋全貌,本書正是為填補上述差距而寫。它特別適用於大學部正在選習教育哲學的學生;研究生可藉此快速的複習此一主題;而教授教育哲學的教師們,在期望學生專注於第一手資料的研讀之餘,也可藉此書為初學者提供一廣泛而全面的視野。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哲學的基本課題與哲學和教育的關係;第二部分探討傳統和當代教育哲學所面對的基本問題,以及它們對教育實務所能提供的選擇回應之道;第三部分涉及發展個人教育哲學的重要,包括方法與推行時可能受到的挑戰。
我在此謹向曾經引用過其觀念的作者致意。感謝威因斯坦(Joshua Weinstein)帶我進入教育哲學的領域。感謝我內人貝蒂,她常強迫我再去質疑我已經滿意的答案。他們對我的影響是很深遠的。當然,在我受教的過程中,深受無數作者、教師等的影響,更不待言,這些潛移默化的觀念,也成了本書資料的來源。當然,作為一本導論書,第一手資料的呈現並不很迫切,本書亦不能免於此缺失。
喬治.奈特1982年4月19日
原書第四版序
本書前三版所受到的歡迎是我原先所不敢預期的,它被重印許多次,可說明作為教育哲學的一般介紹而言,本書是適當的。所以,在第四版中,對原來的結構與內容並沒有作很大的改變,我多增添了「在家教育」一節,每章後也設計了一些問題,在內文中也特別「標示重點」。除此之外,也增添了建構主義、全球化對教育的討論。本版也增補、澄清、豐富、潤飾了原先的內容。
喬治.奈特200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