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權力︰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

知識與權力︰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
定價:116
NT $ 101
 

內容簡介

本書為了理解現代科學的這些特征,重新構想知識與權力,本書反對這樣的觀念,知識與權力是行動者佔有或使用的實在事物,知識不僅僅是一種表象,這種模式包含了被表象的對象或現角,也包含著情境安排,只有在這些情境中,表象才是可理解的,它們與其他的表象和實踐才能有意義地聯系起來,此外,知識主張只有在歷史中,只有在對其未來發展的預期之中才是有意義的,有教益的。

本書旨在轉換人們思考現代科學及其政治和文化意義的方式。書中提出了三個中心論題。首先,科學不僅為我們的生活世界制造出更新、更好的表象,他還可以深刻的方式改造著世界和我們自身。第二,只是和權利的常識概念不足以理解科學實踐的這些層面,因此必須對它們加以修正。最後,以這樣的方式 重新構想只是和權利使得我們能夠看到,科學之于文化和政治的不可獲缺性以及政治問題之于科學的核心位置 ,遠遠超出了大多數科學家和哲學家所認可的程度。
 

目錄

總序
中文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導論:知識與權力、
一 實用主義與新經驗主義
二 知識與權力的普遍觀點
三 走向對權力與知識的另一種理解
第二章 作為實踐的科學:對托馬斯‧庫恩的兩種解讀
一 哲學家庫恩
二 激進的庫恩
三 結論
第三章 何為解釋?普遍解釋學的兩條進路
一 人文科學知識論的解釋學
二 作為普遍理論的解釋學
三 海德格爾的實踐解釋學
第四章 地方性知識
一 海德格爾早期科學哲學的不足
二 作為實踐的理論與作為活動研究
三 實驗與微觀世界的建構
四 標準化還是去情境化?
五 辯護的社會情境
六 結論
第五章 超越實有論與反實在論
一 聚合實在論的失敗
二 為什麼我不是一個工具主義者
三 緊縮的真理、指稱和進步
四 實在的意義與獨立性
第六章 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政治批判
一 兩種科學解釋?
二 解釋自然的政治意義
三 科學中的認知旨趣和政治旨趣
四 另一種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觀
五 結論:科學和政治批判
第七章 科學與權力
一 福柯與權力的現代形態
二 實驗室中的權力關系
三 科學:實驗室之外的權力關系
四 為什麼是“權力”?
跋: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
參考文獻
索引
人名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毫無疑問,與僅僅兩個世紀前的世界相比,我們居住的世界所產生的許多深刻的變化都可以歸功于自然科學在思想和實踐上取得的成就。在大學體系中,最直接關注的也許是科學所帶來的思想方面的變革。這不僅僅指我們現在認識到了這麼多關于自然界的知識。我們的知識中有不少核心的領域,如電磁學、熱力學、進化論、遺傳學、歷史地質學、幾乎整個現代化學以及對分子、原子、原子核的結構和性質所做的研究,直到18世紀中葉還尚未出現在可認知形式之中。但是,這些z知識的發展所帶來的物質的和社會的變革更具震撼力。自然科學的發展所導致的技術創新已經使整個地球的面貌都發生了形態上的變化。並對我們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互動關系、我們的希望和恐懼、我們所處理的事情、所面臨的難題以及所選擇的目標仍產生著極其深刻的影響。在一個如此短的時間里,由于科學實驗室中所發生的這一切,使得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徹底重構了的世界里。

奇怪的是,我偶然讀到一本相當專業的科學哲學著作,它卻主張說,哲學不應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科學增長所產生的這些物質和社會的影響上去。這個隨意的結論無疑會在一個重要方面給人造成誤解:科學增長的巨大影響力印證了當代哲學討論中科學哲學所賦予它的中心地位。如果對科學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意義不作主題性關注的話,那麼這種意義也許會受到忽視,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這無非是科學決定性的成功所帶來的理所當然的副產品罷了。科學在知識上的(epistemic)成就被認為對其理論和技術的應用作出了解釋。人們在哲學上的關注點始終不外乎于,知識上的成就是如何構成並如何獲得的。

然而在另一種意義上,下述偶然的印象卻又是確鑿無疑的,即科學哲學家很大程度上並不關心科學實踐和科學成果在實驗室之外的拓展。我們不能相當于當然地認為,自然世界之知識的增長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運用,或實際上得到應用。關于科學,主流的哲學思想事實上並未考慮過這樣的問題:為何新的科學發現的浪潮能在過去兩個世紀里得到如此迅速和廣泛的應用。他們甚至也沒有考慮過,為何這些可能性在廣闊的社會領域中能以如此高漲的熱情得以實施,它們的社會和政治影響力何在。

由于20世紀在對科學的哲學反思中存在著兩大截然分離的陣營,這一事實致使我們對當代科學哲學處境的判斷變得復雜起來。在英國國家里,哲學家與科學是一致的。以現代形式進行的科學研究被哲學們視為是成功探索的典範,他們熱衷于為它制定明確的認識目標、方法及其推論形式。哲學家擔負起了對科學作批判性反思的任務,但他們的反思幾乎完全置身于科學事業的內部。他們致力于去追問,一些存在疑義的學科是否可以兌現科學的理想,而不是就這些理想本身提出批判性的問題。

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在歐洲大陸各的的表現大相徑庭,哲學家對待科學的態度顯得十分矛盾。他們尤其關注這樣的問題,自然科學的方法和結論是否應該得到更廣闊的儀效或應用,然而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從總體上看,這種關注考慮到了科學與其他社會興趣和實踐的聯系。歐洲哲學的關注中心並非是自然科學與數學,而是政治參與、社會與心理學理論和藝術。科學之所以成為爭論的話題,與其說是為了自身,毋寧說是為了科學與其他事業的關系及其影響。希望、或者害怕把自然科學的概念、方法和思維模式的特征擴展到其他領域,這種爭論紡織出了歐洲哲學在反思科學問題時的全貌。然而,即便在這里,科學在思想和認識上的影響依然是爭論的焦點。

每種傳統都有理由輕視對方。站在歐洲的角度看,英美科學哲學似乎都是非批判的和實證的。它忽視了把科學置于更大的社會情培下的基礎討論,過分地專注于那些外在于科學文化的無旨趣的狹隘論題。可以說,方法上的極端的形式主義也反映了它在批判主旨上的匱乏。然而,越過海峽和大西洋,站在英美的角度看,歐洲的思想家們對科學的理解往往顯得天真且淺薄,在行文中透出蒙昧主義,而且論證極其草率。他們對科學事業所持的批判性立場,往往會轉化為對那些能危及自身的,更嚴格、更進步的思維模式的非反思的敵視。即使是其中一些較優秀的理論體系也同樣被視為是非科學的、令人反感的意識形態的東西,最著名的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馬克思主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