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了解後現代及後工業概念、認識其歷史發展進程的評論性指南。作者羅斯博士以令人欽佩的清晰性詳盡而透徹地論述了後現代這一術語在數種不同學科,如文學、建築、藝術史、哲學、人類學及地理學等領域中諸多殊異的使用形式,並對後工業社會這一通常與後現代概念相關聯的概念進行了分析。書中討論了從哈桑、哈伯馬斯、利奧塔、杰姆遜、福斯特到建築史學家查爾斯‧詹克斯等多位重要理論家在這一領域的著述,同時也考察了弗蘭普頓、波多吉西、彼得‧福勒以及一些女權主義批評家對後現代及後工業等概念的分析和運用。

本書為人們理解極具爭議的論辯提供了一部脈絡清晰的急需的指南。
 

目錄

插圖目錄
序語
導言
第一章 界定後現代
第二章 界定後工業
第三章 解構主義理論
第四章 雙重編碼理論
第五章 其他理論
第六章 結論與總結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此時此刻,當本世紀進入最後一個十年,即將結束之際、回溯各種各樣殊異的理論是頗為有趣的,這些理論從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發展而來,用以描述一種名為“後現代’’的文化或其藝術以及一種名為“後工業”的社會。正如隨後的歷史與有關那些理論及其術語的分析所示,早在1 914年,至少即可發現後工業一詞具有實義的應用,而早在1 934年,即可發現有人在使用後現代主義這一術語。’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有關這些術語及其應用形式,同樣令人感興趣的是,那段歷史將具體展現術語的應用形式從何而來,它不僅源自有關2 0世紀現代文化或現代工業社會的批判理論——此類批判理論各種各樣,相互迥異,有時甚至互相沖突——而且也源于有關現代和未來的各種不同理念及構想。

由于多數使用後現代或後工業術語的理論是在不同的歷吏階段發展而來的,而且它們建立在對現代、現代主義、現代化、現代性、工業以及“後”等概念的各種不同的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為了現在的十年或未來的世紀,如果我們想要獲得鑒別能力,判斷其各種不同的應用形式的價值——或潛在危險,此刻確實有必要清晰透徹地描述這些理論,並對其進行批判性的分析。

本書的主要意圖之一,是將某種清晰性帶入關于諸種術語的討論之中,這些術語在20世紀用于描述後現代文化和後現代工業,以便能對其做出明確的判斷。因此,關于正在爭議之中的有關術語最具影響力、抑或最為重要的使用形式,本書將首先提供一種歷史的及分析的總體觀,隨後批判性地分析在近期理論及實踐中出現的、與它們一起使用的假設和論據。

就具體內容而言,本書首先呈示一簡明的導言,引出較為宏觀的問題,涉及有爭議的術語的界定,導論之後的一章討論後現代一詞以及與之相關的後現代主義、後現代化與後現代性等術語的歷史和界定問題。第二章介紹後工業社會的概念,近年來,與後現代的概念最為經常聯系在一起的就是這一概念,而且在描述和分析當代社會和技術的過程中,為了理解當前的諸種發展,後工業社會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論題。

從這一論點出發,本書將繼續描述被稱之為主要的“解構主義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及關于後工業社會的諸種看法,並在此具體對伊哈布‧哈桑、讓‧鮑德利亞、讓一弗朗索瓦.利奧塔、弗雷德里克‧杰姆遜、于爾根‧哈伯馬斯和哈爾.福斯特的著作加以論述。

在接下來的第四章里,討論的是一種用其他符碼對現代主義進行“雙重編碼”的後現代主義觀點,這種觀點由建築評論家和建築史學家查爾斯。詹克斯提出,與之同時討論的還有他對于在此將被描述為“解構主義的後現代主義”的批判,這是用于描述“晚期現代”而不是“後現代”現象的一種理論的主體。在這里,詹克斯有關後現代主義的諸種界定的演變,亦可從其最早論及後現代建築主題的著作,追蹤至他較近時期有關“後現代古典主義”及視覺藝術中的後現代主義的論述,同樣也可追蹤至他對一些更新的、但對其來說依然是“晚期現代的”、“解構主義的”建築理論的評述。

正如在第三章中提及的,詹克斯與杰姆遜關于約翰‧波特曼的波納文切爾飯店的看法不一,弗雷德里克‧杰姆遜將其解讀為“後現代”建築,而詹克斯則將其描述為“晚期現代”建築;在其數部論及當代建築的著作中詹克斯使用了晚期現代的範疇,用于描述將現代運動的特征帶入20世紀60年代及其後歲月的建築,在多種情況下,對它們進行了夸大。1980年,詹克斯還發表了一份圖表,列舉“現代”、“晚期現代”與“後現代”的不同特征,,並且指出自20世紀60年代起,“晚期現代”和“後現代”是同時並存的。在此之後,詹克斯指出,被諸如利奧塔、哈桑、杰姆遜和福斯特等人描述的主題同樣也應該被視為晚期現代而不是後現代主題,.即使那些作者本人佔用了後現代這一術語而不是其他的詞語,來對當代社會和文化進行他們的描述。鑒于大多數後來的理論家為其自身的後現代理論的建構,至少從解構主義者的理論中借用某些觀念,根據我在本文中對術語的擇用,我提議擺脫這一問題——他們宣稱自己是後現代主義者,而詹克斯則認定他們是晚期現代主義者,而且對于他們雙方來說,一種晚期現代主義的後現代主義範疇都沒有意義,方法是將他們描述為解構主義的後現代主義者,與此同時,也對詹克斯反對他們佔用後現代這一術語的論斷進行評述,而且,正如將在第三章一開始指出的那樣,采用概括性的綜述形式,其中解構主義的這一形容詞被作為此一新的語匯使用,它既包括“後現代主義的”諸種觀點,也蘊含著多種多樣殊異的解構主義觀。

接著這類論題,第五章繼續關注其他諸種後現代和後工業的論述,其中包括那些保羅‧波多吉西、肯尼斯‧弗蘭普頓、約翰‧菲克特、彼得福勒及一些女權主義批評家的論述,在本書行文結束以前,第六章歷述前面正文的篇章中給出術語的應用史,並對它們的價值給予最終的評價,作為本書的結語。

本研究將分析主要集中于最有影響力的後現代和後工業理論,從這些理論中,派生出了其他新近的理論以及其術語在藝術、建築、電影、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諸應用形式,迄今它們數量太大,任何對此論題從整體上所做的嚴肅認真的概述,都不可能對其加以詳盡討論。與此同時,通貫全書,在正文和注釋中,作者還給出了對後現代和後工業概念種種近期殊異應用的相互參照形式。書的最後提供有索引,通過索引,本書讀者在需要時,可以自行查詢相互關聯的內容,追索其他應用形式所依據的主要理論。

在全世界,因為還有為數眾多的作者有興趣進一步發展後現代和後工業的概念,我也希望,本書中應用的方法,即對這類已經產生並繼續產生新概念的主要理論的基礎部分提供一種評論性的分析,將意味著讀者會繼續發現以下的研究是有用的,它既可用于分析在本研究完成之後出版的著作,也可用于發展他們自己對爭議中的概念的使用。而且,正如在以下正文的其他地方強調指出的那樣,只有在後現代和後工業概念的系統闡述和發展中不斷增加清晰性的使用,才能確保這些概念繼續成為它們指向的現在或未來的興趣中心和使用形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