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禮儀用語及其文化內涵

漢語禮儀用語及其文化內涵
定價:48
NT $ 42
  • 作者:胡明揚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614557
  • ISBN13:9787532614554
  • 裝訂:平裝 / 9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僅就漢語中的交際禮儀用語、地名、色彩詞、流行語等幾種詞語的文化內涵進行探討。在探討中,既重視這些詞語與傳統文化的多種內在聯系,語義演變與社會歷史變化的關系,同時,也很重視這些詞語在現代社會使用中所發生的許多新變化。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本書包括:漢語中見面時的稱呼(稱謂)用語,漢語中社交時的問候、寒暄、告別用語,漢語中口頭的祝賀、致謝、致歉、慰問用語,漢語中的書信禮貌用語,漢語中的書面禮儀文書等五章。
 

目錄

總序
本書序
第一章漢語中見面時的招呼(稱謂)用語
第一節家庭成員間的招呼(稱謂)用語
第二節鄰里親友間的招呼(稱謂)用語
第三節社會交往時的招呼(稱謂)用語
第四節招呼(稱謂)用語的文化內涵
第五節招呼(稱謂)用語使用舉例
第二章漢語中社交時的問候、寒暄、告別用語
第一節親友鄰里間的問候用語
第二節社交中的問候用語
第三節社交中的寒暄用語
第四節社交中的告別用語
第三章漢語中口頭的祝賀、致謝、致歉、慰問用語
第一節 口頭的祝賀用語
第二節 口頭的致謝用語
第三節 口頭的致歉用語
第四節 口頭的慰問用語
第四章漢語中的書信禮貌用語
第一節信封文字的禮貌用語
第二節 書信正文格式及禮貌用語
第三節書信中常見禮貌用語舉例
第五章漢語中的書面禮儀文書
第一節柬帖及其禮貌用語
第二節便條及其禮貌用語
第三節饋贈題詞及其禮貌用語
附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北京話的稱謂系統
 

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傳統,對于人們見面時的打招呼和怎麼打招呼,認為這充分反映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和親情,因而是極其重要的,不注意這些是絕對不行的。

比如,新媳婦進門以後,如果進出家門而不跟公公婆婆打招呼,說一聲“爸爸!媽媽!我出去了。”或者“爸爸!媽媽!我回來了。”那是極為不妥當的,盡管招呼的話就這麼簡單。因為如果進出時一聲不吭,旁若無人,似乎家里沒有人似的,就表明不尊重對方,不承認對方的存在;這甚至是一種侮辱性的行為,不僅會引起親友、鄰里的反感,進而會引發社會輿論的譴責。可見,這一聲招呼和稟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打招呼實際上就是通過恰當的稱呼把自己跟對方的關系確定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那麼重視見面打招呼,特別是小輩和晚輩見了長輩和前輩,下級見了上級要首先主動打招呼、恰當地稱呼對方的原因;而見面假裝沒看見,不主動打招呼就是最不禮貌的行為。

社會上把這種最必要的禮儀簡稱為“叫人”,每一個中國人從小都接受過“叫人”的教育。譬如說,大人帶孩子出門上街,見到了熟人;如果對方是一個老年的男子,大人往往會說,“乖乖,叫爺爺!”孩子叫了一聲“爺爺!”就會贏得一聲贊許聲“真乖!”說不定還可能得到一把糖果。相反的,假如見了熟人愛理不理,一聲不吭,別人就會認為這人沒禮貌,傲慢;不僅很少會有人去理他,還很可能會有人在背後說這人從小缺少家教——連他的父母都挨了罵!

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文革”的遺害,我國傳統的文化和文明受到了嚴重破壞,很多年輕人甚至連怎麼稱呼親戚都不知道了,怎樣在家庭和社交場合正確得體地使用禮貌用語就更不清楚了,至于我們為什麼使用這樣那樣的禮儀用語當然就更不明白了。因此,在這些方面做些探討和介紹也許不完全是多余的。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