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

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
定價:96
NT $ 84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本系統的關於科層制社會學的教科書。與早期的那些教科書比較,《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熟悉這個領域大量的、易變的各種努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自己深入的觀察。這些努力使這本書在很多方面都有獨到之處:理論精致,概念准確;精確並熟練地運用各種例子,特別是在討論「科層制運作」時對案例的剖析;清晰的評點,少有冗言,分析環環緊扣;陳述簡練,並鼓勵讀者做廣泛的閱讀,使讀者通過本書提供的精選參考資料緊跟本主題的研究進展。

《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還有一些特點。作者提供了科層制與民主之間正反兩個方面突出的功能關系,其中有些關系並非是顯而易見的。需要明白的是,作者本身是偏向於民主立場的。但相信,這本書對於官僚們、對科層制持批評態度的人、以及學生和一般讀者而言都是一本得體的、有價值的著作,今天,這些人中越來越多的一定成為了科層制的宣傳者。
 

目錄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譯者序言
第一章 為什麽要研究科層制
現代生活的理性化
研究科層制的價值
在當今社會
在民主社會
對社會學家而言
第二章 科層制的理論和發展
科層制的概念
理想類型構造的含意
科層化興想的條件
歷史條件
結構條件
發源時間
特例
第三章 科層制運作
科層制的另一副面孔
在海軍
在工廠
在政府機構
在警察局
工作群體中的非正式組織
組織中的非理性因素
美化的神話
理性決策的限度
第四章 科層制權威
權威的類型
法理型權威
傳統型權威
魅力型權威
專業型權威和科層制權威
┅┅
 

自從《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上一版出版以來,社會學關於組織的研究進展迅速。這里有一些實在的證據。譬如出現了一些專注於組織問題的期刊,其中有許多組織研究結果的長篇報告和組織理論建構的討論。在這個領域還有一些不太顯著但卻很重要的萌芽。在這本書第一版於1956年出版之時尚存在單一的主導性組織理論,這種現象現在不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理論之間的競爭:資源依附論、群體生態學、制度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此外,新的研究領域出現了,其中譬如組織人口學、組織歷史、以及組織內部的分層研究。這些新的視角形成了所謂的經驗研究,作為回饋,這些研究對既有的理論提出了修正並試圖整合現存的各種觀點。

在這樣的理論和研究發展前提下,像原有的《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這樣一本小書不可能包括組織研究的所有成果。不過,這一版的內容仍然有所擴充。的確,正像保留這本書原有的題目一樣,我們仍然強調了組織的科層模式。最早提到這個問題的是馬克斯·韋伯。之所以這樣,有幾個理由:科層模式保留了組織的形式,在政府和工商界它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第二,無論用何種方式衡量,科層制在工商界和政府都在繼續發展,盡管與前些年比較,其發展的比率有所降低;第三,相應地,公共和私有企業科層制所暴露的難題和兩難困境也在增加。此外,我們強調科層模式的更進一步理由是我們對韋伯的闡釋,認為科層制對合作與控制做出了貢獻,進而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研究的結果證實這個爭論的第一部分是正確的,科層制確實有助於合作與控制。盡管合作與控制是否有助於提高效率尚沒定論,同樣沒有定論的是,科層制以外的組織形式盡管許諾更高效率,但不一定有能力維護大型政府和工商組織所要求的合作與控制水准。

盡管我們仍然強調科層模式的中心位置,但這一版中還是包括了組織理論與及其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二章討論「科層化興起的條件」時,根據近來的發展進行了擴充。第三章新加進了「組織的非理性因素」。第四章也一樣,主要增加了關於復雜組織體系中「是什麽使權威延續?」和「誰獲得權威?」這樣的問題。第五章完全是新寫的,回顧了關於組織結構的大量文獻。研究結果顯示了組織的一貫特征,特別是不同於其他組織「科層」特質的「理性」、組織規模對組織結構其他方面的滲透性影響、以及技術對組織結構的非線性影響。第六章也是全新的,討論環境對科層組織的影響。這里經驗研究的結果與理論期待之間有些距離。理論上,環境對組織有決定性的影響,實際上,環境常常被組織中的人誤解。環境知性常常是內在於組織的功能而不是外在的環境條件。因此,毫不奇怪,沒有一個環境_組織互換模式(譬如適應模式、選擇模式、以及制度模式)在研究中得到了延續。第六章還考慮了較大型組織作為直接的環境條件對組織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大多數跨國研究只限於個案,所以很難得出一些確切的結論。

本書的前六章基本上承接了韋伯的觀點,即科層化促進了組織的合作與控制。第七章則討論科層化導致有效率的產出的命題,即重新介紹了科層制反功能的經典命題;同時討論了科層制組織中低效率剛性的模式、保守主義和對革新的反抗、以及社會階層分化的不朽性。第八章保留了《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早期版本的題目「科層制變遷」,但內容卻跟蹤了科層制模式變遷的最新發展。其中的一項發展是工商組織中多單位模式的出現;平行模式(在上一版中已經討論過)已經從命令權威模式發展到非個人控制機制。多單位組織模式的出現與交易成本組織理論有關。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多單位模式有潛力解決一些科層制的低效率問題。第九章「科層制與民主」也沿用了原來的標題,但內容有所變動,重點放在反科層制組織的可能性。我們在思考,在我們的社會中,科層制的進一步發展會不會走向其反面,在許諾科層制收益的同時是否能夠不去引發科層制的成本和矛盾。我們的結論是,也許不能讓人們對現代行政中極其復雜的問題尋求簡單的解決方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