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詳細地介紹了溫病學的理論和臨床運用。全書由緒論和五個大篇,共六部分組成。這五篇按順序分別是溫病學的理論基礎、溫病的臨床證治、溫病學實驗研究、溫病學名詞術語選釋、溫病學古典原著選評,不僅把古今溫病學的內容收羅無遺,所收載的原著涵蓋了溫病學的各種學術流派,充分體現了溫病學的學術淵源,而且對於溫病學的現代運用和研究進展也作了詳盡的介紹。同時,書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如溫病學的實驗研究等,並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

該書較全面地總結了作為中醫溫病學研究基地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科40多年來,特別是近20年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處於本學科的研究前沿。因而,該書可供廣大的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深入學習、研究溫病學之用,既可作為中醫研究生的高級教程,也可作為中醫教學、科研、臨床工作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緒論
一 溫病學科的性質
二 溫病學的發展歷史
三 溫病學科的地位和作用
四 溫病學科發展的思路與方向
五 溫病學研究與現代醫學發展
第一篇 溫病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溫病概念
第一節 溫病概念之演變
第二節 溫病與傷寒、溫疫、溫毒的概念
第二章 溫病病因學說
第一節 歷代的溫病病因學說概論
第二節 濁病病因學說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溫病病因學說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 溫病病因學說的現代研究
第五節 溫病病因學說剖析
第三章 溫疫學說
第一節 溫疫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溫疫學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溫疫學說的意義
第四章 溫毒學說
第一節 溫毒概念
第二節 歷代對溫毒的論述
第三節 溫毒的特性
第四節 溫毒的證治
第五章 溫病辯證理論
第一節 衛氣營血證治理論
第二節 三焦證治理論
第六章 溫病診法
第一節 溫病舌診
第二節 溫病辨齒
第三節 辨斑疹白(疒立口)
第七章 溫病治法
第一節 溫病治法的依據和運用
第二節 溫病常用治法
第八章 溫病預防
第一節 溫病預防的意義
第二節 我國古代預防溫病的成就
第三節 溫病的預防方法
第九章 溫病學家學術思想
第一節 劉完素
第二節 王履
第三節 張鶴滕
第四節 吳有性
第五節 喻昌
第六節 周揚俊
第七節 戴天章
第八節 葉桂
第九節 薛雪
第十節 俞肇源
第十一節 楊(王睿 xuan)
第十二節 余霖
第十三節 吳貞
第十四節 吳瑭
第十五節 陳祖恭
第十六節 邵登瀛
第十七節 王士雄
第十八節 石壽棠
第十九節 雷豐
第二十節 柳寶治
第二十一節 何炳元
第二十二節 張錫純
第二篇 溫病的臨床證治
第三篇 溫病學實驗研究
第四篇 溫病學名詞術語選釋
第五篇 溫病學古典原著選評(見下冊)
 

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自20世紀50年代起,先後編寫的溫病學專著已有二十余部,其中包括了一至五版的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統一教材《溫病學》。自1993年溫病學科分別被列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江蘇省政府重點學科以來,對溫病學從文獻整理、臨床應用到動物實驗等各方面開展了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世紀伊始,得見楊進教授主編的《新編溫病學》全稿,不勝欣喜。該書的問世,一方面充分表明,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科後繼有人,新一代的溫病學科帶頭人已挑起了大梁;另一方面也標志著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的學術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已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正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通覽全書,感到本書具有「全、新、精」三大特點:稱其「全」,是其內容較以前任何溫病學著作都全面、充實,不僅古今溫病學的內容收羅無遺,所收載的原著基本涵蓋了溫病學的各種學術流派,而且對於溫病學的現代運用和研究進展的內容也作了大量的介紹;稱其「新」,是書中不僅加入了新的章節(如溫病的對症治療、溫病學實驗研究等),而且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特別是對溫病學的性質、發展方向及溫病學中多年來存在的爭議問題,提出了頗有見地的觀點;稱其「精」,是該書較全面地總結了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學科40多年來,特別是近20年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處於本學科的研究前沿,體現了本學科的學術水平。

可以說,本書不是一般地介紹了溫病學的學術思想,而且是一本全面展示溫病學的原貌、現狀和將來的著作。

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前身江蘇省中醫學校溫病學教研組在1958年曾出版了一部《溫病學新編》,時隔40多年,再出版了《新編溫病學》,在篇幅和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從原有的12萬字發展到而今240萬字的巨著。作為一個輪回,也體現了作為我國中醫溫病學研究基地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發展歷史的一個階段。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問世能為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提供一部切合實際需要的參考書,同時也希望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科新的一代能再接再勵,在溫病學的學科建設和學術水平的提高上接好先輩的班,創造出更出色的成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