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

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徐復觀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781471
  • ISBN13:9787806781470
  • 裝訂:417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台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復觀的重要著作——《中國思想史論集》的續編。它與《中國思想史論集》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徐復觀一生的思想歷程和主要學術觀點。在書中,徐復觀以自己的政治經驗和政治眼光,對於中國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知識分子問題等,作出了獨具慧眼敏銳深刻的闡釋。同時,還繼承了《中國思想史論集》考證嚴密、思想深邃、立論卓特、文風雄健等特點。徐復觀是20世紀的中國人文學術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曾為蔣介石的高級幕僚,最終從政界轉向學術界,成為新儒學的重要人物。獨有的政治軍事生涯,使他的學術滲透著強烈的現實關懷。最近幾年,徐復觀越來越受到學界關注,本書的出版將對深入了解徐復觀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錄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序
中國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據問題
——《兩漢思想史》卷三代序
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
一、從文字學上看「陰陽」二字之原始意義
二、《詩經》中的陰陽觀念
三、春秋時代陰陽觀念之演變
四、春秋時代的五行觀念
五、我對今文《尚書》在文獻上的一般看法
六、《甘誓》的成立時代及其中的五行問題
七、《洪范》的成立時代及其中的五行問題
八、戰國時代陰陽觀念的演變與在《易傳》中的發展
九、《易傳》與道家的關系
十、戰國時代五行觀念的演變與鄒衍
十一、陰陽五行的融合——從《呂氏春秋》到董仲舒

由《尚書·甘誓》、《洪范》諸篇的考證看有關治學的方法和態度問題
——解答屈萬里先生
一、治學的態度比方法更重要
二、歷史問題應讓歷史自身有優先發言權
三、批評應從對方立論的根據下手
四、由鐵及貫域推斷《禹貢》成立的年代
五、有根據的判斷不能稱為「意必」之辭
六、我並沒有誤會屈先生的說法
七、應實事求是,多作反省的例證

與陳夢家、屈萬里兩先生商討周公旦曾否踐阼稱王的問題
一、現代中國史學的反省
二、周公問題在歷史中的演變及其重新提出
三、武王、成王的年齡問題
四、《康誥》的問題
五、《尚書》中《康誥》以外的有關文獻
六、《尚書》以外的兩點討論

有關周公踐阼稱王問題的申復
有關周初若干史實之考證
引言
一、西安半坡文化的啟發
二、兩個文化層的混亂
三、周太王接不上客省庄第二期文化
四、因抄材料的錯誤而迷失了周文化是殷文化的一支
五、因缺乏文獻史料的了解而誤解了後稷
六、後稷到文王的世次問題
七、公劉問題
八、太王遷豳的有關問題
九、姜、羌及周祖先居地問題
十、周與夏的關系問題
十一、上帝與祖宗神的問題及對傅斯年的評價
十二、武王伐紂的年代、兵力及八族的問題
十三、學術風氣的問題

釋「版本」的「本」及士禮居本《國語》辨名
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
一、有關本問題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觀點問題
二、重新檢討先秦有關資料
三、檢討《史記·老子列傳》
四、就現行《老子》一書以考查其作者及其傳承

帛書《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問題
先秦名學與名家
一、名的起源問題
二、名的特別意義及孔子的「正名」思想
三、辯者與名家
四、公孫龍及《公孫龍子》
五、公孫龍的批判者
六、先秦「正名」思想的完成
七、名家的價值

釋《公孫龍子·指物論》之「指」
一、各家解釋略評
二、「指」字的一般用法
三、《指物論》的「指」字意義
四、庄子與公孫龍的糾葛

釋《論語》的「仁」
——孔學新論

有關中國思想史中一個基題的考察
——釋《論語》「五十而知天命」
一、二千年無確解
二、哥白尼的回轉
三、思想史中的夾雜與「心即天」

中國自由社會的創發
釋《論語》「民無信不立」
——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儒家在修己與治人上的區別及其意義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歸
——為紀念一九七九年孔子誕辰而作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一、荀子政治思想中的儒家通義
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征
三、荀子政治思想對儒家精神之曲折

中國的治道
——讀陸宣公傳集書后

王陽明思想補論
「清代漢學」衡論
一、「清代漢學」在時間上及精神上的界定
二、清代漢學家的治學方向
三、漢代學術與清代漢學間之大疆界
四、清代漢學家在完全不了解宋學中排斥宋學
五、對宋學及清代漢學作「近代的」再評價

程朱異同
——平鋪的人文世界與貫通的人文世界
一、宋代理學的特征
二、朱元晦對程伊川思想的傳承
三、二程的平鋪的人文世界
四、朱元晦的貫通的人文世界
五、程伊川的一重世界與朱元晦的二重世界
六、朱元晦由實踐與窮理,對形而上性的消解

答陳勝長先生「《周官》非古文質疑」
 

余自八歲受讀以來,小有聰明而絕無志氣。四十年代,始以國族之憂為憂,恆焦勞心力於無用之也,既自知非用世之才,且常念熊師十力「亡國族者常先自亡其文化」之言,深以當時學風,言西學者率淺薄無根無實,則轉而以「數典誣祖」(不僅忘祖而已)為嘩眾取寵之資,感憤既深,故入五十年代後,乃於教學之余,奮力摸索前進,一以原始資料與邏輯為導引,以人生社會政治問題為征驗。傳統文化中之丑惡者,抉而去之,惟恐不盡;傳統文化中之美善者,表而出之,亦懼有所奈飾。三十年之著作,可能有錯誤而決無矯誣,常不免於一時意氣之言,要其基本動心,乃涌出於感世傷時之念,此時反躬自問,可公言之天下而無所愧怍者。然偶得摸入門徑,途程尚未及千萬分之一,而生命已指目可數矣。

五十年代所寫學術性單篇論文,早已匯印為《中國思想史論集》。六十年代以後,積力於專書寫作,亦間或寫有單篇論文、附錄於各專書之後,今已煩陳君淑女、曹君永洋匯編為《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其中所收孔學數文,乃寫於五十年代,收入以表余之所向,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諸友之助,印行問世。老友程滄波先生題署,樂君炳南、藍君吉富參與校對之勞,俱可感念。

《程朱異同》一文,以「為己之學」,貫通孔、孟、程、朱、陸、王學脈,老庄對知識與人生態度與儒學異,但其學問方向亦與此相通,此乃余最後體悟所到,惜得之太遲,出之太驟,今病恐將不起,以未能繼續闡述為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